阿裏王子看見那隻箭飛來,躲閃不及,眼看著就是要被射中,卻被一個愛將擋在了他身前,他才沒有中箭。
大食軍隊死戰得脫,阿裏王子痛失了兩員愛將。
密林中傳來紮西吉袞的獰笑:“阿裏王子,你回家的路太長,我不便作陪了!”
阿裏王子不但沒有打下大夏,連吐蕃人也背叛了,進退維穀,隻能眼睜睜看著大夏人一寸寸將他和他軍隊切割吃下,忽然一夜之間就白了頭發,緊接著染了風寒,不幾天死在了軍中。
大食剩下的一些軍隊要麽是原地投降了,要麽是帶著人從祁連山南上,準備去投奔吐蕃。
一部人沿著吐蕃人曾經撤退過的路線往南走,一路上卻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吐蕃人屍體,忽然一個高大的柏樹之上,掛著一個人頭,赫然竟是吐蕃王子的。
這些人沒想到就連吐蕃王子也被殺了,他們真的是沒了去處
“天呀!我們悔不聽敦煌退兵之勸!如今再也沒臉見天下人也!”他們聲淚俱下,越想越絕望,紛紛舉劍自殺。
至此,柔然、大食和吐蕃等大夏的鄰國都已經收拾得服服帖,遼國已經自顧不暇,宋國沒有開疆拓土的計劃,所以大夏四境太平。
趙構將李中恪等人從西方招來,讓他代表武將,朝中找到了一個會搞平衡的老臣子,代表文臣,兩人幾乎同時上書太上皇李承乾,建議他徹底退休,將皇位交給長公主李香主。
李乾順和皇後的勢力已經被李艮謙這個不孝子給殺了一個幹淨,手底下早就已經無人可用。
現在大夏文武官員、主管內外事宜的要員全都是給兩位公主獻過投名狀的新人。
兩位公主北方擊退並滅國柔然、西方擊退了大食和吐蕃的聯合進攻,南方和東方有趙構結援,兩位公主登基已經水到渠成。
李乾順臉上是開心的笑容,現在他必須笑。
“我真是糊塗了,竟然沒有想到我的女兒們才是真正的接替我做皇帝的最佳人選!以後大夏社稷和子民就交給女兒你了。”
李乾順一臉欣慰,就是拉住李香主,將玉璽交到了她手中。
“快點擬詔,朕要下詔禪位!”
李乾順說完,就是有太監出來,捧著文房四寶,在那裏擬詔書。
第二天,大夏迎來女主的事情傳遍了鳳凰城,並且擴散向全國。
在大夏子民心目中,隻有帶給他們絕對安全的兩位公主才是國主人選,而終於他們如願以償了。
這一日,趙構和孟皇後正在喝酒,忽然李香主和李歡王進來了。
孟皇後道:“你們來的正好,我們打算要收拾一下回遼陽城了。”
李歡王道:“這叫來的正好嗎?好像我們來了就是聽你們兩口和我們道別的!”
李香主道:“我的登基大典需要很多國家捧場,你作為大宋的代表,必須來。”
說完就是歎了一口氣。
李歡王補充道:“大宋的康王爺來了自然給足了麵子。但吐蕃國的人不會來了,他們的王子被人發現死在了樹林子裏。大食王子死在了玉門,也和大夏結下了不共戴天大仇,北邊遼國已經自顧不暇,使臣都多久不來了。算起來,這將是個寒磣的登基大典。”
趙構眉毛一挑道:“你想要多少人參加?”
李香主道:“要求不高,怎麽不能寒磣了。”
“那就是先來來十個國家的君主或者使臣吧!”
李歡王聽到十個國家之數頓時就是驚呆了:“趙構,咱們哪裏去找這麽多的國家來捧場?”
“我其實已經安排了一個月之久了,來的不會少於十個。三天之後的登基大典,我卻不能參加了。我已經派人代表大宋參加了。”
李香主皺起了眉頭,眼眶中有淚水在打轉,委屈極了:“你是說你現在就要離開大夏?確定不參加我的登基大典?”
孟皇後笑道:“不參加的登基大典,並不意味著就是離開大夏,趙構還有很重要的事情沒有做。而之所以將離開大夏的消息放出去,就是為了引蛇出洞。”
李歡王道:“趙構我警告你,你不要給我玩花招,我可是已經懷上了!”
趙構上手就是搭在了李歡王的肚子上,笑道:“登基大典是我們家的大事,當然不能馬虎。我這次要對付的人甚是難纏,你們到時候就知道了。隻要這個人一除,大夏才能放心交到你們手裏。”
李香主道:“是不是和李艮謙有關?”
趙構起身,背剪雙手,走了兩步道:“這個人倒不是什麽太大的威脅,對付起來不是什麽難題,畢竟實力和人品在那裏擺著。你們賀蘭山中有高人,而且對皇位覬覦已久,尤其是看到女主臨製,更加坐不住。”
李歡王頓悟:“你說的是皇叔祖?他不是已經在賀蘭山隱居起來,多年不問世事了嗎?”
趙構點點頭。
“這個人武功是大荒滿級高手,要不是因為我在,他恐怕早就按捺不住動手了。大荒境滿級的高手,而且是皇族身份,加上女主臨製沒有先例,他大有可以做文章的空間。至於李艮謙不過是酒肉浮浪之徒,雖然也是要殺,卻並不像這人那樣著急。留著他是為了讓你這個皇叔祖殺,我好名正言順地動手。”
三女一聽頓時大悟。
三日後,李香主登基大典。
李香主鳳冠霞帔,居中坐在金鑾殿上,接受各國來使的祝賀。
太監按遞上來的本子一頓報:
“蒙古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遼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東瀛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食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吐蕃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
李香主坐在金殿之上,心中計算了下來祝賀的國家數量,竟然有十五個之多!
而且不管是什麽國家來,禮物都是金山銀海。
最遠的東瀛國使臣也來了,不知道他趙構都是怎麽做到的。
而結下不共戴天之仇的大食和吐蕃使臣的到來也是讓人意外得很。
看到女主臨製竟然有這麽多國家的人來朝拜祝賀,李乾順心裏都不是滋味。
難道李香主的勢力已經具備了這麽大的影響力?
還是說他趙構真的能夠隨隨便便招這些國家的人來?
太嚇人了,還好他李乾順躲得及時。
儀式舉行完畢,然後就是國宴,眾人剛要起身赴宴,忽然就是進來一個人。
老者年紀有七八十歲,鬆鶴之形,卻穿著皇族衣服。
“女主臨製,好像有違祖訓吧?”
大食軍隊死戰得脫,阿裏王子痛失了兩員愛將。
密林中傳來紮西吉袞的獰笑:“阿裏王子,你回家的路太長,我不便作陪了!”
阿裏王子不但沒有打下大夏,連吐蕃人也背叛了,進退維穀,隻能眼睜睜看著大夏人一寸寸將他和他軍隊切割吃下,忽然一夜之間就白了頭發,緊接著染了風寒,不幾天死在了軍中。
大食剩下的一些軍隊要麽是原地投降了,要麽是帶著人從祁連山南上,準備去投奔吐蕃。
一部人沿著吐蕃人曾經撤退過的路線往南走,一路上卻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吐蕃人屍體,忽然一個高大的柏樹之上,掛著一個人頭,赫然竟是吐蕃王子的。
這些人沒想到就連吐蕃王子也被殺了,他們真的是沒了去處
“天呀!我們悔不聽敦煌退兵之勸!如今再也沒臉見天下人也!”他們聲淚俱下,越想越絕望,紛紛舉劍自殺。
至此,柔然、大食和吐蕃等大夏的鄰國都已經收拾得服服帖,遼國已經自顧不暇,宋國沒有開疆拓土的計劃,所以大夏四境太平。
趙構將李中恪等人從西方招來,讓他代表武將,朝中找到了一個會搞平衡的老臣子,代表文臣,兩人幾乎同時上書太上皇李承乾,建議他徹底退休,將皇位交給長公主李香主。
李乾順和皇後的勢力已經被李艮謙這個不孝子給殺了一個幹淨,手底下早就已經無人可用。
現在大夏文武官員、主管內外事宜的要員全都是給兩位公主獻過投名狀的新人。
兩位公主北方擊退並滅國柔然、西方擊退了大食和吐蕃的聯合進攻,南方和東方有趙構結援,兩位公主登基已經水到渠成。
李乾順臉上是開心的笑容,現在他必須笑。
“我真是糊塗了,竟然沒有想到我的女兒們才是真正的接替我做皇帝的最佳人選!以後大夏社稷和子民就交給女兒你了。”
李乾順一臉欣慰,就是拉住李香主,將玉璽交到了她手中。
“快點擬詔,朕要下詔禪位!”
李乾順說完,就是有太監出來,捧著文房四寶,在那裏擬詔書。
第二天,大夏迎來女主的事情傳遍了鳳凰城,並且擴散向全國。
在大夏子民心目中,隻有帶給他們絕對安全的兩位公主才是國主人選,而終於他們如願以償了。
這一日,趙構和孟皇後正在喝酒,忽然李香主和李歡王進來了。
孟皇後道:“你們來的正好,我們打算要收拾一下回遼陽城了。”
李歡王道:“這叫來的正好嗎?好像我們來了就是聽你們兩口和我們道別的!”
李香主道:“我的登基大典需要很多國家捧場,你作為大宋的代表,必須來。”
說完就是歎了一口氣。
李歡王補充道:“大宋的康王爺來了自然給足了麵子。但吐蕃國的人不會來了,他們的王子被人發現死在了樹林子裏。大食王子死在了玉門,也和大夏結下了不共戴天大仇,北邊遼國已經自顧不暇,使臣都多久不來了。算起來,這將是個寒磣的登基大典。”
趙構眉毛一挑道:“你想要多少人參加?”
李香主道:“要求不高,怎麽不能寒磣了。”
“那就是先來來十個國家的君主或者使臣吧!”
李歡王聽到十個國家之數頓時就是驚呆了:“趙構,咱們哪裏去找這麽多的國家來捧場?”
“我其實已經安排了一個月之久了,來的不會少於十個。三天之後的登基大典,我卻不能參加了。我已經派人代表大宋參加了。”
李香主皺起了眉頭,眼眶中有淚水在打轉,委屈極了:“你是說你現在就要離開大夏?確定不參加我的登基大典?”
孟皇後笑道:“不參加的登基大典,並不意味著就是離開大夏,趙構還有很重要的事情沒有做。而之所以將離開大夏的消息放出去,就是為了引蛇出洞。”
李歡王道:“趙構我警告你,你不要給我玩花招,我可是已經懷上了!”
趙構上手就是搭在了李歡王的肚子上,笑道:“登基大典是我們家的大事,當然不能馬虎。我這次要對付的人甚是難纏,你們到時候就知道了。隻要這個人一除,大夏才能放心交到你們手裏。”
李香主道:“是不是和李艮謙有關?”
趙構起身,背剪雙手,走了兩步道:“這個人倒不是什麽太大的威脅,對付起來不是什麽難題,畢竟實力和人品在那裏擺著。你們賀蘭山中有高人,而且對皇位覬覦已久,尤其是看到女主臨製,更加坐不住。”
李歡王頓悟:“你說的是皇叔祖?他不是已經在賀蘭山隱居起來,多年不問世事了嗎?”
趙構點點頭。
“這個人武功是大荒滿級高手,要不是因為我在,他恐怕早就按捺不住動手了。大荒境滿級的高手,而且是皇族身份,加上女主臨製沒有先例,他大有可以做文章的空間。至於李艮謙不過是酒肉浮浪之徒,雖然也是要殺,卻並不像這人那樣著急。留著他是為了讓你這個皇叔祖殺,我好名正言順地動手。”
三女一聽頓時大悟。
三日後,李香主登基大典。
李香主鳳冠霞帔,居中坐在金鑾殿上,接受各國來使的祝賀。
太監按遞上來的本子一頓報:
“蒙古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遼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東瀛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食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吐蕃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國使臣來賀,新皇登基,萬歲萬歲萬萬歲!”
“······”
李香主坐在金殿之上,心中計算了下來祝賀的國家數量,竟然有十五個之多!
而且不管是什麽國家來,禮物都是金山銀海。
最遠的東瀛國使臣也來了,不知道他趙構都是怎麽做到的。
而結下不共戴天之仇的大食和吐蕃使臣的到來也是讓人意外得很。
看到女主臨製竟然有這麽多國家的人來朝拜祝賀,李乾順心裏都不是滋味。
難道李香主的勢力已經具備了這麽大的影響力?
還是說他趙構真的能夠隨隨便便招這些國家的人來?
太嚇人了,還好他李乾順躲得及時。
儀式舉行完畢,然後就是國宴,眾人剛要起身赴宴,忽然就是進來一個人。
老者年紀有七八十歲,鬆鶴之形,卻穿著皇族衣服。
“女主臨製,好像有違祖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