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伯,你觀這偽王阿濟格如何?”見清軍回營,洪承疇放下望遠鏡,對吳三桂問道。


    “看似孔武有力,有桀驁之相。加上坊間傳聞,應該是一員猛將。”吳三桂的說法看似有點褒獎的意思,其實是在貶低。


    猛將?那是衝鋒陷陣的角色,與統帥有天壤之別,自視甚高的吳三桂絕對有理由輕視阿濟格,哪怕他是滿清的王爺。


    “興漢,你怎麽看?”洪承疇又將頭扭向了魯若麟。


    魯若麟從容不迫的說道:“阿濟格性格暴躁,缺少謀略,不過常年征戰使得他積累了不少的作戰經驗,指揮能力並不差。加上清軍向來彪悍,阿濟格又格外勇猛,一旦在野外遇到,硬碰硬之下,鹿死誰手尤未可知。”


    阿濟格能夠在曆史留名,如果一點能力都沒有是絕對不可能的,至少在原本的曆史上阿濟格為滿清統一天下是出了大力的。


    雖然滿清這個平台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阿濟格自身的能力也不能否定。


    洪承疇聽了點了點頭,並沒有進行點評。


    在場眾人之中,洪承疇最看好的就是魯若麟和吳三桂。年輕、有知識、有能力、有手段、身居高位,前途一片光明。


    隻是魯若麟的情況太過特殊,對朝廷來說既是幫助也是威脅。洪承疇從心底裏不希望金州軍的勢力擴張太快,哪怕魯若麟表現得非常的恭順。


    這無關乎個人情感,隻因為製度不允許。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魯若麟並不是造反起家,並沒有對朝廷產生過什麽傷害,反而幫助很多。真要算汙點的話,最多是當初帶著一幫軍戶和船當了逃兵。


    隻是朝廷講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魯若麟這樣的獨立勢力想要成為朝廷真正的自己人是不可能的,那怕他對朝廷的貢獻比吳三桂大得多。


    在朝廷眼裏,出身非常重要,基本可以比喻為親兒子和幹兒子的區別。


    要想壓製住金州軍,朝廷的實力必須要硬,也要有可以與魯若麟相抗衡的人物,吳三桂就是洪承疇準備培養起來製衡魯若麟的人。


    雖然馬科和曹變蛟對洪承疇更加忠心,但是他們的能力和背後的實力決定了他們不可能起到製衡魯若麟的作用。


    而吳三桂自身能力出眾,背後又有整個遼東將門支持,更有可能起到製約魯若麟的作用。


    在洪承疇赴任之前,崇禎曾單獨留對,說出了自己對金州軍的擔憂,希望洪承疇能夠未雨綢繆,早做應對。


    隻是這個應對的策略絕對不包括將金州軍逼反,以朝廷目前的現狀,還承受不起金州軍翻臉的打擊。


    既然不能翻臉,為了避免金州軍在遼東一家獨大,培植另外一個勢力相製衡就成了唯一的選項。就這樣,年輕果敢的吳三桂才進入了洪承疇的視野。


    後續洪承疇會逐步加大對吳三桂的支持,傾斜更多的資源,使他能夠盡快成長起來,為朝廷守住遼東甚至京師。


    此刻並非戰時,熱氣球不會一直飄在半空浪費燃料,隨著下麵的命令傳達,上麵的士兵開始減小爐火,熱氣球緩慢的降了下來。


    洪承疇親自接見了這個上天的勇士,眼中充滿了欣賞。


    這個士兵叫曾耀飛,個子又瘦又小,其貌不揚,隻有一雙眼睛特別明亮。


    曾耀飛這樣的條件基本很難有上陣殺敵的機會,不過他的學問不錯,以前都是做一些文書方麵的工作。


    在熱氣球製造成功之前,經過了幾次的試驗,有成功也有失敗。前期都是用豬羊作為活物樣本,隻是比起人來說還是有很多不足,無法試驗熱氣球在突發情況下的應變能力,所以征召試飛員勢在必行。


    鑒於熱氣球的特殊情況,試飛員的選擇標準是那種個子比較小的人,可以減少熱氣球的負重,和後世飛行員、宇航員的選擇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為了保密,以及為作戰做準備,試飛員都是從軍隊裏選拔的。除了個子要小,文化水平也不能差,畢竟把人送上去是要做偵查的。


    經過前期的摸排,工匠協會選擇了一些士兵作為預備試飛員,並將他們編入了獨立的飛天小隊,曾耀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的試飛員。


    其實曾耀飛人小膽子卻不小,心中也有遠大的抱負,隻是受身體條件限製,很難有亮眼的表現。這次被選入飛天小隊,他知道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來了,非常積極的投入到了訓練和學習之中。


    這個時候的飛天小隊完全是以後世飛行員的標準來進行訓練和學習的,不但要熟練掌握熱氣球的操作知識,還要掌握偵查、測量、繪圖、火炮校準等方麵的技巧,非常的高大上,算是金州軍中難得的複合型人才。


    曾耀飛是飛天小隊裏表現最出色的,被破格提拔為小隊長,享受營長待遇,並成為了第一個乘熱氣球上天的人。


    對於曾耀飛洪承疇沒有什麽特別的感覺,隻是單純的以為這是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勇士,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被帶到天上去的。


    “做的不錯,勇氣可嘉。”洪承疇讚許道,“你叫什麽名字,今年多大了?”


    領導都是這個套路,喜歡展示自己的親民,關懷一下普通士兵。


    “回大人,下官曾耀飛,今年十八了。”曾耀飛不卑不亢的說道。


    知識使人自信,再加上金州軍的寬鬆氛圍,曾耀飛即使麵對洪承疇也是神情自若。


    “結婚了嗎?”“家裏有幾口人?”“被飛龍帶到天上去怕不怕?”


    ……


    洪承疇親切的與曾耀飛拉著家常,盡顯長者和上官的風範。


    通過與曾耀飛交流,洪承疇知道金州軍建立了專門的飛行隊伍,顯然是想在天空上大幹一場。


    “你現在身居何職?”洪承疇問道。


    “下官現在是飛天小隊的小隊長。”金州軍的編製與朝廷不一樣,洪承疇一下子也不知道這個小隊長有多大。


    “大概和朝廷裏的百戶官差不多吧。”魯若麟在一旁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比較對象,洪承疇這才點了點頭。


    對於熱氣球洪承疇是非常有想法的,雖然價格確實非常高,但是總有辦法可想。這樣的戰爭利器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親眼見到了,以他的性格怎麽會輕易放棄。


    雖然暫時得不到熱氣球,未雨綢繆先培養幾個“飛行員”還是可以的,到時候熱氣球到手也可以馬上用起來。


    原本洪承疇以為隻要送幾個瘦小的士兵過來就行,但是當魯若麟告訴他“飛行員”的前提條件時,頓時就傻眼了。


    當“飛行員”居然要識字?


    洪承疇仔細一想,覺得好像很有道理,不識字怎麽將觀察到的情報送下來,總不能每次都起降一次吧。


    除了識字,多而雜的學習內容更是令洪承疇瞠目結舌。


    在明軍中想要找身材矮小的士兵實在太容易了,但是要找幾個識字的卻比較困難,更不用說去學習那些複雜的偵查知識了。


    在明軍中識字的基本都是將領或者文職官員,甚至很多將領也不識字,是真正的大老粗,這也是文官們鄙視他們的原因之一。士兵中識字又身材矮小的可謂鳳毛麟角,說是萬裏挑一都不為過。


    文人們是絕對不會去當兵的,隻有那些家境富裕的軍官才有機會讀書。當然,士兵中也會有一些讀過書的人因為特殊原因進入軍隊,這就需要好好的篩選了。


    基礎上的差異使得在金州軍這裏看起來相對簡單的事情在明軍那裏卻格外的困難,洪承疇甚至有了招幾個落魄書生專門來做“飛行員”的想法。


    “可曾進過學?”洪承疇對曾耀飛問道。


    文人都比較喜歡問這個,似乎讀過書的人已經與同類產生了差別,可以劃歸為單獨的群體。


    “在學堂裏學了四年,隻是書讀的少,隻有初級學識證。”曾耀飛的回答讓洪承疇一頭的霧水。


    魯若麟隻好在一旁耐心的解釋金州軍對於讀書人的等級劃分。


    與大明將讀書人分成童生、秀才、舉人、進士不同,金州軍按照接受教育的程度,將讀完不同階段、順利結業的讀書人分別授予初級學識證、中級學識證和高級學識證。


    這樣的等級劃分有後世小學、中學、大學的異曲同工之妙,隻是學習的難度低了很多。畢竟以現在的知識體係,也支撐不起更高難度的學習。


    原本金州軍也沒有對學生劃分等級,後來隨著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受教育的程度也出現了差別,為了更好的區分各自的知識程度,開始出現等級的劃分。


    現在金州軍的學生們最高也隻能拿到中級證書,高級證書因為沒有對應的高等學府,暫時空置。


    對於金州軍不搞科舉,洪承疇從內心裏是不太認可的。在他心裏,文人是高貴的,是社會的核心,隻有那些通過選拔的文人做官才是正途,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


    像金州軍這樣簡單的讀了幾年書,對聖人文章不求甚解就去做官完全是進了邪道。用女人做官更是不可理喻,有辱視聽。


    好在這次是視察軍隊,並且魯若麟刻意做了安排,極少有女官出現在洪承疇麵前。


    不過金州軍的獨立性決定了即使洪承疇對金州軍內政有看法也不能輕易發表意見,更不用說下達指示了。


    魯若麟為了維護女官打朱君峻棍子的事情洪承疇也有所耳聞,知道女官是魯若麟的禁區,在沒有把握之前他是不會去觸這個黴頭的。


    洪承疇早就練就了喜形不形於色的功夫,展示了自己的親民之後,並沒有對一些敏感的問題發表任何看法,一切以戰事為重,其他的都靠邊站。


    阿濟格回到營地後,馬上命令大部分清軍後撤,盡量遠離熱氣球的視野,隻留下了少部分清軍繼續修建這個前哨站。


    清軍這一撤直接撤回到了金州城。雖然金州城基本被拆毀了,但是原來的基礎還在,總比荒郊野外要強得多。而且金州城坐落在南北的官道上,交通優勢非常明顯。


    阿濟格當初剛到金州城的時候見到金州城幾乎毀壞殆盡,氣得他大罵金州軍缺德。


    當時的金州城城牆隻剩下了殘垣,基本失去了防護的作用;城裏的石頭房子全都被推倒了,有用的木料、石料也都被運走了;那些木屋、草屋凡是帶不走的全都一把火燒了個幹淨;城裏的水井也都被填埋了,可謂是什麽都沒有給清軍留下。uu看書 .uuanhu


    作為離南關最近的城池,即使殘破了阿濟格仍然將後勤基地設在了這裏。他派人將金州城進行了簡單的修繕,重新挖開被填埋的水井,建造房舍倉庫,整理出了大片的空地,為後續大軍的到來提供便利。


    阿濟格的前鋒軍原本就不是來攻城的,而是為皇太極的大軍打前站,提前排除危險,偵查金州軍的具體情況。


    對於清軍在南關前明目張膽的行為,有部分將領也提出過出關襲擊的想法,認為擊敗阿濟格的前鋒軍對金州軍並不困難。


    魯若麟在思考之後權衡利弊,放棄了這個想法。


    金州軍敢出城野戰這個事實清軍也非常清楚,而且金州軍野戰的能力並不差,特別是在硬碰硬的時候,清軍為此還吃了不少的虧。所以此刻的清軍對金州軍絕對不敢疏忽大意,日夜防備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魯若麟還注意到南關前的清軍幾乎都是騎兵,帶的重型裝備也很少,顯然是早就做好了隨時跑路的準備。這種情況下,即使出擊也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戰果。


    而且金州軍的優勢在於遠程武器的精良,能夠放風箏的話魯若麟肯定是不會讓士兵們去肉搏的。有南關在手,金州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給予清軍足夠的殺傷,讓他們知難而退。


    幾天後,有情報傳來,皇太極抵達金州,隨行大軍鋪天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