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


    餘師爺和賀師爺剛到旅順,看到的和聽到的隻是一鱗半爪都對金州軍動心了,那些送過來的官吏如果都是按照金州軍的要求選擇的,肯定都是在朝廷不怎麽得誌的,到時候會心向哪邊還真不好說。


    “東翁,要是朝廷送過來的官員都是按照金州軍的標準選的,最後能不能成為你的助力可就兩說了。”賀師爺提醒道。


    “本官明白。隻是平遼伯對此非常堅持,朝廷可能也不會明白金州軍對那些官吏的吸引力,搞不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聞陽楚現在也非常擔心。


    “東翁還是盡快去信楊閣老,讓他有個準備才好。”餘師爺建議道。


    “確實應該如此。”聞陽楚點點頭,然後話鋒一轉:“你們也準備一下吧,到金州軍那邊培訓一下,盡快通過考核,謀一個出身吧。”


    餘師爺和賀師爺連忙起身:“我等深受大人大恩,怎可行此忘恩負義之事,還請東翁收回此議。”


    “你們多慮了,即使參加了金州軍的培訓和考核你們一樣可以在我身邊做事,而且更加名正言順。”聞陽楚揮揮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兩人不要激動,先坐下。


    在餘師爺和賀師爺坐下後,聞陽楚繼續說道:“你們也跟隨我多年了,以前是因為朝廷規矩所限,無法給你們一個好的前程。現在既然有了這個機會,自然要抓住。”


    “我知道兩位都是有大才的,隻是時運不濟才不能一展所長,相信通過金州軍的考核對兩位是易如反掌。”


    “我以後想要在金州軍立足,沒有信得過的幫手是萬萬不行的。等你們通過了考核,我再將你們調回來,想來崔知府不會為難我的。”


    聽了聞陽楚說的理由,餘師爺和賀師爺這才放下心來,忍著心中的開心起身回答道:“謝東翁成全。”


    第二天一早沈曲就來到了聞陽楚的住處,看聞陽楚有什麽需要他幫忙的。


    聞陽楚請沈曲坐下,向他詢問起了一些金州軍的情況。


    “沈大人,這次安置移民,本官手底下有多少人可以調用?”聞陽楚知道移民數量眾多,想要安置下來絕對不容易,就是不知道崔永建分了多少人給他。


    “負責安置工作的官員有一百多人,還不包括可以調用的軍隊。安照目前的情況,參謀部授權我們可以調用一個旅,三千多人的士兵幫忙安置移民。”沈曲回答道。


    “這麽多?”聞陽楚大吃一驚,緊接著問道:“這遼南知府底下有多少官員啊?”


    “大概有兩千人左右,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沈曲也不知道具體的數目,因為每天都有官員從濟州島調過來。


    “區區一個遼南府,用得到這麽多人嗎?”聞陽楚表示非常不理解。


    對於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沈曲早有預料,因為金州軍與大明的治理模式完全不一樣。


    “這並不多,反而遠遠不夠。大人初到金州軍,認為奇怪很正常。聽說大人也是做過知縣的,朝廷管理一縣之地大概需要多少官員?”沈曲問道。


    “有官身的不過幾人,加上二三十人的吏員,還有幾十人的衙役隊伍,以及數量不等的兵丁,總數也不過百吧。”聞陽楚如實的回答道。


    “應該還會有不少的幫閑吧?”沈曲也是門清。


    “那都是衙役和捕快們找的,不能算作衙門裏的人。”聞陽楚是堅決不會承認幫閑也是衙門裏的人的,連那些小吏和衙役他都看不上,何況是幫閑。


    “大人當初做知縣時應該不是很愉快吧?那些小吏和衙役肯定沒有少給大人找麻煩。”沈曲笑著說道。


    聞陽楚見沈曲不是像在嘲諷自己,最後陰著臉點點頭。


    大明的地方主官都是外地人,任職幾年就會離去。反而是那些小吏和衙役們,基本都是在當地紮根了幾十上百年的,可謂根深蒂固。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當地大族豪紳家的利益代言人,論在當地的能量,即使是縣太爺也比不過。


    當初聞陽楚為了拿回屬於知縣的權利,和那些小吏以及衙役鬥爭了好久,其過程之艱辛,現在想起來都感覺辛酸。最後還是雙方各讓一步,才安安穩穩的結束了任期。


    期間聞陽楚抓住機會辦了幾件實事,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因此而聲名在外。但是他非常清楚,縣裏的實際權力都在那些大地主、大商人手裏,很多時候連他都要讓步,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是個作威作福的百裏侯。


    所以聞陽楚對那些奸猾小吏有多麽厭惡和痛恨就可想而知了。


    “不光是衙門裏的小吏,出了縣城,隻怕衙門的命令還沒有那些地方鄉紳們好使。那些鄉下的百姓更是隻知道這些鄉紳,完全不知道官府,這就是所謂的皇權不下鄉吧。”沈曲話語裏帶著的嘲諷聞陽楚聽得一清二楚。


    “難道金州軍不是的嗎?”聞陽楚反問道。


    “金州軍連一個村長都是官府直接任命的,大人覺得官府的命令在下麵好不好使?”沈曲驕傲的說道。


    人事權是一個政權非常重要的權力,特別是對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來說更


    ^0^一秒記住【】


    是如此。隻有這樣才能有效的製約那些為非作歹的官員,畢竟要是做得不好,上級隨時有權力撤掉你。


    “這麽說來,金州軍的所有官員都是拿俸祿的?”聞陽楚似乎明白了什麽。


    大明朝廷隻有官員是有正式俸祿的,其他的小吏、衙役等都是靠衙門裏的灰色收入養活,那些幫閑什麽的就更加不用說了。


    “是的。不光是官員,就是在旅順城裏打掃街道衛生的人都是在冊的官府屬員,是拿俸祿的。總之,隻要是金州軍雇傭的人員,全都有俸祿可拿。”沈曲點點頭。


    這麽多吃公糧的,這要花多少錢啊。聞陽楚神情有些古怪的問道:“雖然我知道金州軍有錢,但是一府之地就養這麽多人,是不是太浪費了?”


    “不但沒有浪費,反而非常有必要。”沈曲搖搖頭說道。


    聞陽楚對著沈曲一拱手,“願聞其詳。”


    沈曲的任務之一就是盡快讓聞陽楚適應金州軍的管理模式,自然是有什麽說什麽。


    “朝廷看似隻用發放那些官員的俸祿,節省了很多的祿米,但是那些幫衙門做事的人難道就可以不吃不喝不花錢嗎?肯定不是的。他們也要生活,也要養家,也想過上好日子。但是朝廷不發俸祿,怎麽辦?那就要想辦法撈錢。”


    “這些人撈錢是非常容易的,因為他們身上披著朝廷的外衣。你們這些當官的看不起他們,覺得他們低賤。但是在普通百姓看來,他們就是代表了朝廷,是朝廷的人,是萬萬不敢得罪的。”


    “他們就這樣打著朝廷的旗號敲詐勒索,百姓是敢怒不敢言。朝廷看似節省了很多的俸祿銀子,但是損失的卻是百姓心中的威望,以及大量原本可以被朝廷拿走的財富。”


    “這些人欺負的都是誰?大戶人家他們不敢惹,甚至他們本身就是大戶人家出身,殘害的隻能是那些勢單力薄的小老百姓。這些百姓過得戰戰兢兢,生怕哪一天被他們整得家破人亡。”


    “太平年間這些人即使做了些壞事,但對朝廷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百姓心中的怒火是一直藏在心裏的,隻等著爆發的那一天。”


    “如果你讓百姓選擇是每月隻用出一點點錢糧,這些小吏和衙役就不再騷擾迫害你;還是選擇一分錢都不花,隨時都有可能被這些人敲詐勒索,甚至害得家破人亡。那些小老百姓肯定願意選擇前者。”


    “金州軍收取稅賦,然後雇傭大量的官府人員,給他們發足夠的俸祿。看似花費高了,其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那些官府管轄不到的地方被其他人攫取了權力。使得官府的統治更加穩定,基礎也更加牢靠。”


    “而且官員們都有了俸祿,也就沒有借口再去為非作歹,否則金州軍的律法首先就不會放過他們。官員們不敢為非作歹,社會就更加安定,百姓就可以安心生產,繳納更多的賦稅。”


    “一旦官府的收入更多了,就可以逐步改善生活環境,建立強大的軍隊保護百姓的利益不會遭受損害,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保駕護航。這樣下去,金州軍隻會越來越強大。”


    “所以金州軍從方方麵麵管理著百姓的生活,從來不會將權力假他人之手。寧可花費多一些,也不能開這個口子。這個口子一旦開了,就再也收不回來了。”


    聞陽楚聽了猶如醍醐灌頂,張口就問道:“既然那些官員都是拿俸祿的,豈不是對官府言聽計從?”


    “當然。端人碗受人管,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且金州軍的官員流動性很強,到了一定級別隨時都有可能調動到其他地方去,徹底斷絕形成地方家族壟斷勢力。權力隻能掌握在官府手裏,誰也不能將它拿走。”沈曲神情堅定的說道。


    聽沈曲講了金州軍的治理模式,聞陽楚心裏湧出陣陣羨慕。


    沒有吃過那些坐地虎的苦,就不會知道官員對這種說一不二的權力有多渴望。要是朝廷的統治也是這樣的,絕對不會落到如今的田地。


    但是仔細想一想,又覺得完全沒有可能。


    大明從建立之初就是皇權與鄉紳共治天下的模式。在初期,這種模式很好的幫助太祖皇帝收取了天下的人心,並支援他奪取了天下。


    隻是發展到以後,這些鄉紳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脫離了朝廷的掌控,甚至反過來試圖掌控朝廷,致使朝廷的力量越來越衰弱,在各個方麵都開始力不從心了。


    朝廷和地方的離心離德,使得大明逐漸走向衰敗,連區區滿洲韃子都打到京城了,可見朝廷現在的處境有多狼狽。


    金州軍則不同,治下的百姓基本都是流民,原有的宗族結構已經被破壞,為官府將政權建立在最底層掃清了障礙。一旦這個規矩形成了定式,即使以後有家族勢力想要掌控基層政權,也會非常困難。


    想明白後聞陽楚也很無奈,這是打娘胎裏帶出來的毛病,已經沒治了。除非朝廷跟那些鄉紳們翻臉,不過那也意味著大明完蛋了。


    既然這個問題聞陽楚無能為力,他也不願意再去多想了,對沈曲問道:“我觀金州軍女官頗多,分給我


    ^0^一秒記住【】


    的這一百多官員裏女官有多少?”


    說到這裏,沈曲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有五十多人。”


    “竟然有一半多?”聞陽楚有些不太自然的說道。


    作為一個正統的大明官員,與一群女人共事確實令他有些為難,讓他覺得非常別扭。


    “大人,我們這還算好的。因為移民工作非常辛苦,所以隻分給我們五十多名女官,其他部門有的女官占到了七成還多。而且您沒有與女官們共事過,所以可能對她們有些誤解,其實她們都是非常能幹的。”沈曲連忙解釋道。


    “再能幹也是女子啊。實在是……”聞陽楚有苦說不出,金州軍女官勢力龐大,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


    沈曲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不怕大人您笑話,其實下官上麵還有分管的上司,是張慕瑤張大人。其實她才是您的副手,隻是因為她是女子,怕您不適應,這才派下官過來協助您的。”


    “什麽?我的副手是個女官,uu看書w.uuknshu 這萬萬不行!”聞陽楚還沒有做好與女官一起共事的心理準備,特別是這個女官還是自己的副手。


    “大人還請放心,張大人精明強幹,為人又比較謙和,很好相處的。她負責移民工作已經很久了,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大人您的幫助會非常大。說實話,下官都是張大人帶出來的,嚴格說起來,下官還要稱呼張大人一聲老師。而且張大人是平遼伯親自任命的官員,也不是說換就能換的。”沈曲連忙勸解,並為張慕瑤說了不少好話。


    聞陽楚也知道換人是不可能的,神色非常別扭的說道:“怎麽她一個女子居然比你的職位還高?”


    “張大人是最早一批來金州軍的女官,當初是受過平遼伯親自教導的,能力非常出眾。這些年一直在做移民的安置工作,成績斐然。原本平遼伯有意讓她擔任遼南府同知的,隻是因為朝廷委派了大人的緣故,才以通判的身份協助大人安置移民。”沈曲說這番話的時候,神色很是有些詭異,似笑非笑。


    聞陽楚聽了也有些尷尬,搞了半天原來自己是個惡客,搶了別人的位置。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