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若麟沒有阻止清軍渡河是因為香河縣正好處在運河與潮白河交匯處,好似一個三角形的頂點。清軍要攻擊香河,就會進入這個大的三角形之內,如果魯若麟擊敗了這股清軍,對於追擊敵軍非常有利。
到時候清軍想要活命,隻能在這個三角形的範圍內逃跑,更容易被追上,並且可以保證那些人口和物資都被留下來。所以魯若麟任由清軍渡河,讓他們自己走進這個牢籠。當然,清軍之所以敢進來,也是認為自己絕對不會輸的。
濟州島的軍隊雖然裝備非常好,訓練也非常嚴格,但是實戰經驗太少,士兵們能否在戰場上把訓練的技術發揮出來也是一個未知數。而且濟州島的第一次作戰對象就是東亞軍隊裏的王者,這個難度是有些大的。
抗過去了濟州島軍隊的軍魂才算徹底立起來了,抗不過去的話就要重頭再來了。
好在濟州島軍隊已經基本脫離了舊式的那種愚昧無知、殺戮機器模式,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學習,官兵們掌握的不僅是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為軍隊注入了思想和理念,讓他們知道為什麽而戰,明白自己走在一條光明而榮耀的大道上,而不僅僅是為了混口飯吃。
看到清軍大隊人馬滾滾而來,營寨裏的士兵們神情都非常興奮,眼神裏透露著緊張、好奇,以及躍躍欲試,唯獨沒有恐懼。
鎮撫司人員正在做戰前安撫以及動員。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否則會被當場執行軍法。此戰繳獲會有三成歸士兵所有,人頭和俘虜單獨記功獎勵。不許收撿財物和割人頭,所有戰利品會統一收集,參戰人員都有份。表現好的士兵鎮撫司會記錄在案,另有獎勵。
這些平時就在學習的作戰條例經過再次重複和宣講,很好的緩和了士兵的緊張情緒,把士兵的注意力從即將麵臨的殘酷戰爭轉移到事後的獎勵上,效果確實非常好。
濟州島的各項獎懲製度製定的非常嚴格,執行的也非常到位,士兵們也比較信服,不怕自己的功勞獎勵被搶占。現在大家都在心裏盤算著戰後自己能分到多少財物,至於對麵的韃子,已然成了他們心裏的功勞和獎勵。
最後鎮撫司人員宣布,戰後會根據評選選出最好的連隊,回濟州島後單獨放假半個月,不用參加日常訓練。
這個消息一經放出,瞬間點燃了士兵們的情緒,求戰欲望變得更加強烈。
濟州島軍隊什麽都好,就是管理非常嚴格,訓練任務也非常繁重,休息的時候很少,所以士兵們非常珍惜休息的機會。聽到表現好的連隊有這麽長的放假時間,似乎連眼前的韃子都變得可愛了,沒有他們送人頭,那來的放假機會啊。
譚泰望著眼前的軍營,臉色有些凝重,營寨修建的非常堅固,設施也非常齊備,壕溝拒馬一樣不缺。牆頭的士兵密密麻麻,都是頭頂鋼盔,手持弩箭,一看就不好惹。
寨牆上東江鎮靠旗和沈字將旗一路排開,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樣。
東江鎮?沈世奎?那個跳梁小醜什麽時候跑到這裏來了?東江鎮如今是個什麽情況譚泰還是很清楚的,連番打擊下沈世奎隻能在皮島苟延殘喘,最多在遼東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現在居然跑到大明京師來了,而且看樣子手底下士兵的實力還不錯。
譚泰滿腦袋問號,覺得這其中肯定有詐。
副將希爾根在旁邊說道:“都統,敵軍情況不明,是不是派底下的人試探一下?”
譚泰點點頭,“讓蒙古人和阿哈們去衝一下,就一個牛錄吧。其他人壓陣,隨時等候命令。”
很快就有幾百名蒙古和阿哈騎兵從大軍中跑了出來,準備出擊。
這種事情滿洲旗丁是不會幹的,旗丁都是寶貴的資源,隻會在關鍵的時候投入戰場。對此蒙古人和阿哈們都習以為常,不敢有任何怨言,誰讓旗丁們都是主子老爺呢。
這些出擊的騎兵並沒有直接衝擊寨門,而是圍繞著營寨轉圈,大呼小叫的同時不時向營寨內放箭。他們一邊尋找營寨的薄弱點,一邊製造恐慌,這是用老了的套路,但是非常實用。
對付這種木頭城寨,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這些馬背上的漢子們會在薄弱的地方用繩索套住用馬拉倒,打開缺口後再一擁而上,簡單實用高效,很多明軍的營寨就是這樣被攻陷的。
可惜這些恐嚇的手段對其他明軍也許有用,對濟州島士兵就沒什麽效果了。還沒等這些騎兵進入射箭的有效距離,牆頭上的弓弩手就率先射擊了。
新式弓弩的射程和威力遠遠不是這些清軍的馬弓可以比擬的。雖然運動中的騎兵不好瞄準,但是在密集的射擊下依然有一些倒黴的騎兵和戰馬被射中,倒在了地上。
凶性大起的清軍試圖靠近些予以還擊,但是除了造成更大的傷亡外,射出的箭寥寥無幾,憋屈的很。
看到這個情況,譚泰知道僅靠騎兵是不可能攻破營寨的,同時也知道了這股明軍的弓弩非常犀利,士氣也非常不錯,隻怕硬攻傷亡會不小。
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譚泰讓這些出擊的騎兵都退了回來,僅僅隻是一個試探,倒在弓弩下的清軍就有近三十人,損失已經不小了,也可以看出明軍的弓弩非常多。好在都是蒙古人和阿哈,譚泰也不怎麽心疼。
見此情景,譚泰漸漸有了放棄攻打的念頭。既然是塊硬骨頭,還如此的不好啃,還不如去吃香河那塊肥肉。隻要留下一隊人馬監視,量這股明軍也不敢出來野戰。
清軍來的快,去的也快,甚至那些被射死的人和馬都被清軍用繩子套住拖走了,沒有給敵人留下一點戰利品。如果不是地上的斑斑血跡和散落的弩箭,搞不好還以為什麽都沒發生。
隨著清軍的撤退,營寨內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大家都為打退了韃子而興奮,雖然戰果寥寥,但起碼是個好的開始。
雖然清軍帶走了屍體,但鎮撫司依然如實記錄了戰果,畢竟大家都看了在,絕對沒有問題。
攻擊受挫的清軍除了留下一隊士兵監視城寨,其他的都退回大營休息,並驅使漢人俘虜打造雲梯、撞錐等攻城器械,將目標重新拉回到香河縣城,那裏物資和人口更多,也更誘人。至於運河邊的濟州島大軍,則被他們放棄了。
魯若麟也沒有冒然出擊暴露實力,他在等清軍攻擊香河縣城,等清軍展開進攻的時候才是大軍出擊的最好時機。至於那些監視的清軍,根本就沒有放在魯若麟的眼裏。
香河知縣田斯茂和營州前屯衛指揮使周家謨這兩天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重金懸賞下幾個冒險出城的探騎帶回來的消息非常不樂觀,清軍人數眾多,來勢洶洶,與河邊的東江軍小戰一場後就退兵了,不排除進攻香河的可能。
雖然田斯茂和周家謨非常希望韃子去跟東江軍死磕,但是萬一韃子的目標是自己呢?不敢大意的田斯茂和周家謨用大石頭堵死了城門,把士兵和青壯都趕上了城頭,並動員城中大戶捐錢捐糧,大肆犒勞和賞賜士兵,激勵士氣,一副嚴防死守的模樣。
往常吝嗇的高門大戶這次也大方起來,拿出了大筆的糧食和錢財,承諾了高額的獎勵,希望能夠守住城池。實在是這些韃子太凶殘了,一旦城破,幾乎都是搶了個幹淨。城裏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擄為奴隸,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些大戶們難得的大方了一把。
有了錢糧支撐,士兵們的士氣還不錯,而且這次是保衛家鄉、守護親人,鬥誌也比較高昂。當然前提是傷亡不要太大,否則這些缺少訓練的烏合之眾瞬間就會崩潰。
可惜天不遂人願,韃子並沒有攻打東江軍,浩浩蕩蕩的朝香河縣城撲了過來。
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狂野彪悍的韃子大軍,香河城頭的士兵和青壯們麵如土色,膽小的甚至雙股戰栗,尿都嚇出來了。軍官們不住的喝嗎那些癱軟在地的士兵起來準備作戰,氣氛有些惶恐不安。
香河縣的護城河是從白潮河引的水,但年久失修,淤積嚴重。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有突擊清淤,但是效果並不太好。清軍騎兵還有弓箭手開始出動,在城下向城頭射擊,雖然是仰攻,但依然壓製得城頭的守軍不敢冒頭,偶爾才有幾支箭射下來。
城頭的幾門銅炮也開始漫無目標的向下射擊,不過擊中的清軍很少,更多的是一種威懾。一大群漢人被清軍驅趕著用木頭、石頭、土袋等填著護城河,動作稍慢就會被砍殺,城頭的守軍已經顧不得這些被俘的百姓了,不斷的用弓箭和投石機進行攻擊。
但是被打死的百姓越多,填河的速度就越快,因為清軍把這些死掉的屍體直接就往河裏扔,連運土的時間都省了。有些害怕的百姓跪在地上哇哇大哭,被清軍直接砍死然後推進河裏,場麵非常慘烈。
很快清軍就在護城河上填出了幾條通道,大批清軍抬著雲梯,推著攻城錐朝城牆撲了過去。
城頭上的射擊開始密集起來,偶爾還有火銃攻擊的聲音,石頭、熱糞汁等也不斷的往下倒,以阻止清軍靠近城牆。
但是清軍的紀律明顯更強,在退兵的命令沒有下達之前,再大的傷亡也要繼續進攻。這些進攻的部隊基本都是阿哈和披甲人,隻有少量的旗丁。清軍的裝備更好,也更加強悍不怕死,舉著盾牌,頂著頭上的落石和金汁架著梯子就往上爬。城牆下是弓箭手在提供掩護,攻擊冒頭的守軍。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城頭的抵抗已經有減弱的趨勢,已經有部分清軍爬上了城頭,雖然被殺死扔了下來,但是越來越多的清軍前赴後繼的爬了上來,漸漸的已經有清軍在城牆上開始立足,掩護更多清軍上來,照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就會攻下香河城。
譚泰滿意的看著眼前的戰況,明朝內地守軍跟遼東的邊軍比明顯差的太多,戰力弱、士氣低、守城不得章法,武器裝備也破爛不堪,根本就不是清軍的對手。很多城池基本就是一鼓而下,眼前的香河城同樣如此,譚泰已經看見城裏的財富人口在向他招手了。
突然後方出現一群騎兵,隊形散亂,狼狽不堪,正在打馬狂奔,看模樣好像是清軍人馬。在這群騎兵的後麵,是更大的一群騎兵在追擊,不斷斬殺落後的敵人。譚泰眼睛一縮,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立馬安排人馬截擊,務必保證大營不受衝擊。
看到清軍大營中衝出大隊人馬接應,uu看書ww.uukanshu.om 追擊的騎兵停了下來,但是並沒有離開,而是原地整頓,等待後續部隊的到達。視線所及之處有大量步兵正列隊徐徐靠近,旌旗招展,氣勢逼人。
看來到底是小瞧了那夥明軍,居然敢出寨野戰。自己在那邊留下了三個牛錄的人馬監視,居然被這股明軍擊敗了。
現在譚泰也顧不得攻擊香河縣城了,立刻鳴金收兵,準備迎擊後方的這股來敵。
眼看就要攻破城池了,清軍都是興奮不已,明軍則是崩潰在即。突然清軍的鳴金聲大響,聲音急促而猛烈,即便心中有再多不甘,城頭的清軍也隻能退了回去,否則即便勝了回去也會被砍頭。
逃過一劫的明軍頓時發出驚天的歡呼聲,他們以為是自己打退了清軍,都在慶幸死裏逃生。
坐鎮城頭指揮的周家謨則不會這麽認為,剛才形勢危急,連他自己都帶領家丁在城頭拚殺,明明清軍已經快要破城了,卻突然退兵,一定是出現了什麽變故。
周家謨爬在城頭向遠方望去,隻見大批軍隊正向清軍徐徐逼近,難怪韃子會退兵,原來是援兵來啦。
這個時候能夠出兵支援香河的隻有附近的東江軍了,他們居然敢出城野戰!周家謨心中大呼僥幸,要是沒有這股援軍,今天隻怕自己就要葬身此地了。
隨著東江軍身影漸漸清晰,香河城頭頓時響起了歡呼聲:“援軍來啦!援軍來啦!”瞬間整個香河都響起了援軍來啦的歡呼聲,許多人流下了高興的淚水,為自己死裏逃生而放生高呼。
從地獄到天堂也不過如此。
到時候清軍想要活命,隻能在這個三角形的範圍內逃跑,更容易被追上,並且可以保證那些人口和物資都被留下來。所以魯若麟任由清軍渡河,讓他們自己走進這個牢籠。當然,清軍之所以敢進來,也是認為自己絕對不會輸的。
濟州島的軍隊雖然裝備非常好,訓練也非常嚴格,但是實戰經驗太少,士兵們能否在戰場上把訓練的技術發揮出來也是一個未知數。而且濟州島的第一次作戰對象就是東亞軍隊裏的王者,這個難度是有些大的。
抗過去了濟州島軍隊的軍魂才算徹底立起來了,抗不過去的話就要重頭再來了。
好在濟州島軍隊已經基本脫離了舊式的那種愚昧無知、殺戮機器模式,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學習,官兵們掌握的不僅是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為軍隊注入了思想和理念,讓他們知道為什麽而戰,明白自己走在一條光明而榮耀的大道上,而不僅僅是為了混口飯吃。
看到清軍大隊人馬滾滾而來,營寨裏的士兵們神情都非常興奮,眼神裏透露著緊張、好奇,以及躍躍欲試,唯獨沒有恐懼。
鎮撫司人員正在做戰前安撫以及動員。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否則會被當場執行軍法。此戰繳獲會有三成歸士兵所有,人頭和俘虜單獨記功獎勵。不許收撿財物和割人頭,所有戰利品會統一收集,參戰人員都有份。表現好的士兵鎮撫司會記錄在案,另有獎勵。
這些平時就在學習的作戰條例經過再次重複和宣講,很好的緩和了士兵的緊張情緒,把士兵的注意力從即將麵臨的殘酷戰爭轉移到事後的獎勵上,效果確實非常好。
濟州島的各項獎懲製度製定的非常嚴格,執行的也非常到位,士兵們也比較信服,不怕自己的功勞獎勵被搶占。現在大家都在心裏盤算著戰後自己能分到多少財物,至於對麵的韃子,已然成了他們心裏的功勞和獎勵。
最後鎮撫司人員宣布,戰後會根據評選選出最好的連隊,回濟州島後單獨放假半個月,不用參加日常訓練。
這個消息一經放出,瞬間點燃了士兵們的情緒,求戰欲望變得更加強烈。
濟州島軍隊什麽都好,就是管理非常嚴格,訓練任務也非常繁重,休息的時候很少,所以士兵們非常珍惜休息的機會。聽到表現好的連隊有這麽長的放假時間,似乎連眼前的韃子都變得可愛了,沒有他們送人頭,那來的放假機會啊。
譚泰望著眼前的軍營,臉色有些凝重,營寨修建的非常堅固,設施也非常齊備,壕溝拒馬一樣不缺。牆頭的士兵密密麻麻,都是頭頂鋼盔,手持弩箭,一看就不好惹。
寨牆上東江鎮靠旗和沈字將旗一路排開,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樣。
東江鎮?沈世奎?那個跳梁小醜什麽時候跑到這裏來了?東江鎮如今是個什麽情況譚泰還是很清楚的,連番打擊下沈世奎隻能在皮島苟延殘喘,最多在遼東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現在居然跑到大明京師來了,而且看樣子手底下士兵的實力還不錯。
譚泰滿腦袋問號,覺得這其中肯定有詐。
副將希爾根在旁邊說道:“都統,敵軍情況不明,是不是派底下的人試探一下?”
譚泰點點頭,“讓蒙古人和阿哈們去衝一下,就一個牛錄吧。其他人壓陣,隨時等候命令。”
很快就有幾百名蒙古和阿哈騎兵從大軍中跑了出來,準備出擊。
這種事情滿洲旗丁是不會幹的,旗丁都是寶貴的資源,隻會在關鍵的時候投入戰場。對此蒙古人和阿哈們都習以為常,不敢有任何怨言,誰讓旗丁們都是主子老爺呢。
這些出擊的騎兵並沒有直接衝擊寨門,而是圍繞著營寨轉圈,大呼小叫的同時不時向營寨內放箭。他們一邊尋找營寨的薄弱點,一邊製造恐慌,這是用老了的套路,但是非常實用。
對付這種木頭城寨,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這些馬背上的漢子們會在薄弱的地方用繩索套住用馬拉倒,打開缺口後再一擁而上,簡單實用高效,很多明軍的營寨就是這樣被攻陷的。
可惜這些恐嚇的手段對其他明軍也許有用,對濟州島士兵就沒什麽效果了。還沒等這些騎兵進入射箭的有效距離,牆頭上的弓弩手就率先射擊了。
新式弓弩的射程和威力遠遠不是這些清軍的馬弓可以比擬的。雖然運動中的騎兵不好瞄準,但是在密集的射擊下依然有一些倒黴的騎兵和戰馬被射中,倒在了地上。
凶性大起的清軍試圖靠近些予以還擊,但是除了造成更大的傷亡外,射出的箭寥寥無幾,憋屈的很。
看到這個情況,譚泰知道僅靠騎兵是不可能攻破營寨的,同時也知道了這股明軍的弓弩非常犀利,士氣也非常不錯,隻怕硬攻傷亡會不小。
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譚泰讓這些出擊的騎兵都退了回來,僅僅隻是一個試探,倒在弓弩下的清軍就有近三十人,損失已經不小了,也可以看出明軍的弓弩非常多。好在都是蒙古人和阿哈,譚泰也不怎麽心疼。
見此情景,譚泰漸漸有了放棄攻打的念頭。既然是塊硬骨頭,還如此的不好啃,還不如去吃香河那塊肥肉。隻要留下一隊人馬監視,量這股明軍也不敢出來野戰。
清軍來的快,去的也快,甚至那些被射死的人和馬都被清軍用繩子套住拖走了,沒有給敵人留下一點戰利品。如果不是地上的斑斑血跡和散落的弩箭,搞不好還以為什麽都沒發生。
隨著清軍的撤退,營寨內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大家都為打退了韃子而興奮,雖然戰果寥寥,但起碼是個好的開始。
雖然清軍帶走了屍體,但鎮撫司依然如實記錄了戰果,畢竟大家都看了在,絕對沒有問題。
攻擊受挫的清軍除了留下一隊士兵監視城寨,其他的都退回大營休息,並驅使漢人俘虜打造雲梯、撞錐等攻城器械,將目標重新拉回到香河縣城,那裏物資和人口更多,也更誘人。至於運河邊的濟州島大軍,則被他們放棄了。
魯若麟也沒有冒然出擊暴露實力,他在等清軍攻擊香河縣城,等清軍展開進攻的時候才是大軍出擊的最好時機。至於那些監視的清軍,根本就沒有放在魯若麟的眼裏。
香河知縣田斯茂和營州前屯衛指揮使周家謨這兩天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重金懸賞下幾個冒險出城的探騎帶回來的消息非常不樂觀,清軍人數眾多,來勢洶洶,與河邊的東江軍小戰一場後就退兵了,不排除進攻香河的可能。
雖然田斯茂和周家謨非常希望韃子去跟東江軍死磕,但是萬一韃子的目標是自己呢?不敢大意的田斯茂和周家謨用大石頭堵死了城門,把士兵和青壯都趕上了城頭,並動員城中大戶捐錢捐糧,大肆犒勞和賞賜士兵,激勵士氣,一副嚴防死守的模樣。
往常吝嗇的高門大戶這次也大方起來,拿出了大筆的糧食和錢財,承諾了高額的獎勵,希望能夠守住城池。實在是這些韃子太凶殘了,一旦城破,幾乎都是搶了個幹淨。城裏的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擄為奴隸,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這些大戶們難得的大方了一把。
有了錢糧支撐,士兵們的士氣還不錯,而且這次是保衛家鄉、守護親人,鬥誌也比較高昂。當然前提是傷亡不要太大,否則這些缺少訓練的烏合之眾瞬間就會崩潰。
可惜天不遂人願,韃子並沒有攻打東江軍,浩浩蕩蕩的朝香河縣城撲了過來。
望著城下密密麻麻、狂野彪悍的韃子大軍,香河城頭的士兵和青壯們麵如土色,膽小的甚至雙股戰栗,尿都嚇出來了。軍官們不住的喝嗎那些癱軟在地的士兵起來準備作戰,氣氛有些惶恐不安。
香河縣的護城河是從白潮河引的水,但年久失修,淤積嚴重。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有突擊清淤,但是效果並不太好。清軍騎兵還有弓箭手開始出動,在城下向城頭射擊,雖然是仰攻,但依然壓製得城頭的守軍不敢冒頭,偶爾才有幾支箭射下來。
城頭的幾門銅炮也開始漫無目標的向下射擊,不過擊中的清軍很少,更多的是一種威懾。一大群漢人被清軍驅趕著用木頭、石頭、土袋等填著護城河,動作稍慢就會被砍殺,城頭的守軍已經顧不得這些被俘的百姓了,不斷的用弓箭和投石機進行攻擊。
但是被打死的百姓越多,填河的速度就越快,因為清軍把這些死掉的屍體直接就往河裏扔,連運土的時間都省了。有些害怕的百姓跪在地上哇哇大哭,被清軍直接砍死然後推進河裏,場麵非常慘烈。
很快清軍就在護城河上填出了幾條通道,大批清軍抬著雲梯,推著攻城錐朝城牆撲了過去。
城頭上的射擊開始密集起來,偶爾還有火銃攻擊的聲音,石頭、熱糞汁等也不斷的往下倒,以阻止清軍靠近城牆。
但是清軍的紀律明顯更強,在退兵的命令沒有下達之前,再大的傷亡也要繼續進攻。這些進攻的部隊基本都是阿哈和披甲人,隻有少量的旗丁。清軍的裝備更好,也更加強悍不怕死,舉著盾牌,頂著頭上的落石和金汁架著梯子就往上爬。城牆下是弓箭手在提供掩護,攻擊冒頭的守軍。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城頭的抵抗已經有減弱的趨勢,已經有部分清軍爬上了城頭,雖然被殺死扔了下來,但是越來越多的清軍前赴後繼的爬了上來,漸漸的已經有清軍在城牆上開始立足,掩護更多清軍上來,照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就會攻下香河城。
譚泰滿意的看著眼前的戰況,明朝內地守軍跟遼東的邊軍比明顯差的太多,戰力弱、士氣低、守城不得章法,武器裝備也破爛不堪,根本就不是清軍的對手。很多城池基本就是一鼓而下,眼前的香河城同樣如此,譚泰已經看見城裏的財富人口在向他招手了。
突然後方出現一群騎兵,隊形散亂,狼狽不堪,正在打馬狂奔,看模樣好像是清軍人馬。在這群騎兵的後麵,是更大的一群騎兵在追擊,不斷斬殺落後的敵人。譚泰眼睛一縮,心中有了不好的預感,立馬安排人馬截擊,務必保證大營不受衝擊。
看到清軍大營中衝出大隊人馬接應,uu看書ww.uukanshu.om 追擊的騎兵停了下來,但是並沒有離開,而是原地整頓,等待後續部隊的到達。視線所及之處有大量步兵正列隊徐徐靠近,旌旗招展,氣勢逼人。
看來到底是小瞧了那夥明軍,居然敢出寨野戰。自己在那邊留下了三個牛錄的人馬監視,居然被這股明軍擊敗了。
現在譚泰也顧不得攻擊香河縣城了,立刻鳴金收兵,準備迎擊後方的這股來敵。
眼看就要攻破城池了,清軍都是興奮不已,明軍則是崩潰在即。突然清軍的鳴金聲大響,聲音急促而猛烈,即便心中有再多不甘,城頭的清軍也隻能退了回去,否則即便勝了回去也會被砍頭。
逃過一劫的明軍頓時發出驚天的歡呼聲,他們以為是自己打退了清軍,都在慶幸死裏逃生。
坐鎮城頭指揮的周家謨則不會這麽認為,剛才形勢危急,連他自己都帶領家丁在城頭拚殺,明明清軍已經快要破城了,卻突然退兵,一定是出現了什麽變故。
周家謨爬在城頭向遠方望去,隻見大批軍隊正向清軍徐徐逼近,難怪韃子會退兵,原來是援兵來啦。
這個時候能夠出兵支援香河的隻有附近的東江軍了,他們居然敢出城野戰!周家謨心中大呼僥幸,要是沒有這股援軍,今天隻怕自己就要葬身此地了。
隨著東江軍身影漸漸清晰,香河城頭頓時響起了歡呼聲:“援軍來啦!援軍來啦!”瞬間整個香河都響起了援軍來啦的歡呼聲,許多人流下了高興的淚水,為自己死裏逃生而放生高呼。
從地獄到天堂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