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崇禎七年魯若麟都沒有離開濟州島,實在是濟州島的開發工程體量太龐大,魯若麟需要把控好每一個地方,才能為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崇禎七年後金又一次劫掠了大明的宣府、大同一帶,狠狠的蹂躪了一把,在大明的北方這個創口上又撒了一把鹽,造成了大量的難民。吳襄在收到魯若麟請求幫忙收集人口的信件後,通過關寧軍的各種關係,趁著戰亂很是為魯若麟輸送大量人口。


    受後金入侵的影響,羊毛的收購大幅減少,人口轉運成了吳襄今年的出口的拳頭產品,換回來的就是大量的冬裝、棉布、食鹽,以及江南來的茶葉、絲綢等。吳襄為了轉運人口,甚至拉攏了水師一起參與,前前後後向白翎島輸送了近三萬人,在人口輸送上業績非常突出,受到了魯若麟的大大好評,所以今年給吳襄的冬衣不但量更大,價格也優惠了不少,算是獎賞了。


    白翎島如今除了做貿易中轉外,也是北方流民去濟州島的集散地。這些流民會在白翎島集中修整一段時間,調節身體,熟悉規章,然後再運往濟州島。


    除了後金的入侵,中原大地上的流寇肆掠也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陝西、河南等地尤為嚴重。一些膽大的商人甚至做起了往白翎島輸送流民的生意,他們跑到河南那邊收攏流民,然後運送到山東,再由那邊的人接手送到海邊運往白翎島,形成一個完整的運送鏈條。


    通過他們的手,河南那邊幾乎有陸陸續續往白翎島輸送了近四萬人,而且這樣的生意似乎有擴大的跡象,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裏麵的商機,開始參與進來。特別是他們還拉上了沿海一些衛所的水師,大大的增加了運輸的效率,還保證了安全。


    通過他們,白翎島的冬裝、食鹽、肥皂等也被帶到了內地,衝抵了人口運費的同時,也開拓了內地市場。


    江南那裏大規模的流民比較少,但是破產貧民也有很多,江南的海商們通過忽悠帶這些人去發財把大量的破產貧民騙到了濟州島,從中賺取了不菲的人口運費。其實這些海商嚴格講確實是帶這些貧民來發財的,並沒有騙他們,隻是這個地方不在大明罷了。


    朝鮮那邊因為離濟州島更近,全羅道那邊的百姓,特別是木浦港那裏的百姓對魯若麟非常信任,紛紛響應魯若麟的告示到濟州島去打工。而且魯若麟為了安當地人的心,隻要是願意去濟州島工作的,都給三兩的安家費。一些生活艱苦的朝鮮人於是咬牙上了前往濟州島的船隻,哪怕是上當受騙,也算是給家裏留了些錢財。


    後來在濟州島工作的朝鮮人捎帶回了大量的匯款給家人,更是勸告家人到濟州島謀生,魯若麟也放回一些當地人回來招工,通過現身說法告訴他們濟州島的美好生活,非常有說服力,造成去濟州島的人口開始激增。


    為了安撫當地官府,魯若麟與當地官府達成協議,每出去一個朝鮮人到濟州島工作,每年會為這個人在當地官府交一兩銀子的勞務服務費,這筆銀子外出務工的朝鮮人和魯若麟各承擔一半。為了盡快賺到大錢,這些朝鮮人也沒有什麽怨言,基本都同意這個安排。官府有了收入後,也不再對人口外流怨聲載道,反而非常積極的配合。


    朝鮮和日本一樣是山多地少,人口承載能力有限,有限的土地養活不了那麽多的人口。更何況大量的土地是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的,貧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到濟州島去打工可以說是為這些貧民找到了一條生路。


    當地的水師也通過幫魯若麟運送朝鮮人去濟州島打工,賺了不少的運費。總之,木浦、群山兩個貿易港口也為濟州島提供了大量的務工人員。


    時間來到了崇禎七年末,白翎島初步估計常住人口已經有近三十萬人了。除了十萬出頭的原住民,其他的都是新來的移民,包括大量來此經商的大明和朝鮮商人。


    有了這些人口的加入,濟州島的建設速度幾乎是日新月異,除了大量的工坊,交通基礎設施也初步完善,魯若麟甚至修建了一條環島的公路,隻是受限於水泥產量,有部分路麵還沒有硬化。


    農業上土豆玉米等新式作物取得了巨大的收獲,耕種麵積還在繼續擴大。大量的荒地被開墾成了農田,濟州島有近乎1400平方公裏的平原,約合200萬畝左右,可耕種麵積廣闊,農業發展潛力巨大。當然完全開發成農田肯定不現實,能開發出一半就非常了不起了,使用得當養活上百萬人完全沒有問題。


    濟州島的原住民們也被土豆和玉米的產量嚇到了,從開始的懷疑到現在積極的求購種子,將自家的農田都換上了新式作物。


    濟州新城在大量勞動力的努力建設下逐漸成型,大致的輪廓已經完善,現在的主要建設方向是大量的住宅項目,以滿足日益高漲的購房需求。


    擴張最快的還是水泥和鋼鐵工廠,在濟州城的西麵,綿延數裏的窯爐成為了濟州城獨特的風景,海量的水泥和鋼鐵從這裏產出,源源不斷的支持著濟州島的建設。


    得益於新式窯爐的建設,以及規模效應,加上合理的管理和薪酬激勵製度,生產效率比同時代的其他工坊高出許多。而且工人們還在魯若麟的鼓勵下不斷的改進工藝和流程,繼續提高質量和效率。


    工人們根據濟州島沿海風力比較大的特點,創造性的建造了很多風車動力裝置,並通過風力來粉碎焦炭和礦石,大大的提高了燃燒效率和出品速度。


    在魯若麟的指點下,為了防備台風,這些風車的風葉都被設計成了可拆卸式的。風車的使用很快就擴散到了民間,傳統的人力和畜力磨坊都換成了風力的,不但更加省力,磨出來的糧食也更加精細,非常受民間歡迎。


    現在製約這些工廠產能的是原材料的供應不足,即便朝鮮已經加大了煤炭和鐵礦石的供應,受限於運輸能力的不足,依然滿足不了需求。


    現在魯若麟在大量新建船隻的同時,還向大明和朝鮮下了許多船隻的製造訂單,並且求購舊船,膽大的大明商人們甚至勾結水師將水師的船隻“沉沒”後賣給了魯若麟。隻要挨過了這段困難時期,等到新船交付,運輸的問題就可以有效緩解。


    濟州島的興盛很快就吸引了幾撥人的關注,一個是盤踞台灣南麵,經營對日貿易的荷蘭人,一個是盤踞台灣島北麵的西班牙人,還有一個是東南海上龍頭的鄭芝龍。


    鄭芝龍通過壟斷大明的對日貿易大發橫財,控製著大明商品的對外銷售渠道。以往與朝鮮的貿易在大明的出口貿易裏的比重並不高,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日本和南方,這些都受到了鄭芝龍的控製,即使是台灣的荷蘭人也要從鄭芝龍這裏拿貨才能買到大明的商品。


    這個時代大明的商品豐富而又受歡迎,但是受大明海禁政策的影響,西班牙和荷蘭很難拿到大量的大明絲綢、瓷器等熱銷商品,他們一直想要獲得一個穩定的直接來源渠道。濟州島親商政策很快就傳到了西班牙和荷蘭人的耳中,他們馬上就派人前來接觸,希望能有所收獲。


    鄭芝龍也驚覺有這樣一個新興勢力盤踞濟州島,對自己的海上統治權產生了威脅,也派人來打探虛實。


    布魯諾·馬丁斯是荷蘭駐大員熱蘭遮的高級商務官員,這次奉大員長官漢斯·普特曼斯的命令來濟州島開辟商路。此行的船隻一共有三艘,一艘為戰艦,另外兩艘為武裝商船。布魯諾·馬丁斯的艦隊一路避開了鄭芝龍耳目,來到了濟州城外海。


    對於突然到訪的這三艘西洋艦船,長期在附近海域巡視的雷霆號早就通過雷達發現了他們的行蹤,隻是一直未能確定敵友所以沒有進行攔截。現在這三艘戰艦來到了濟州城外,那麽不管他們是什麽意圖,雷霆號都要攔截問個清楚。


    當看到以雷霆號為首的五艘戰艦向自己駛來,荷蘭艦隊立即展開了戰鬥隊形,並進入戰備狀態。


    當他們看到雷霆號時,心中的震撼是無以加複,妥妥的歐式血統戰艦,與東方戰艦截然不同。更令人驚駭的是雷霆號那龐大的體積,不要說在東方,即使是在歐洲也是龐然大物,至少布魯諾·馬丁斯就沒有見過這麽大的戰艦。


    雷霆號上密密麻麻的炮窗更是令人畏懼,布魯諾·馬丁斯實在想不出為什麽這樣堪稱一國重器的戰艦會出現在濟州島,把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的東方戰艦在腦中過了一遍,完全沒有關聯的信息,即便是歐洲本土也沒有聽說過有如此巨大的戰艦。


    此時坐鎮雷霆號的是王大海,看到對麵戰艦上的荷蘭旗幟,和完全不同於朝鮮和大明的船隻模樣,知道這些人肯定是西洋人,就是不知道他們來這裏是想幹什麽。


    雙方都處於戰備狀態,但是在不明白情況的前提下都沒有率先開火,隻是保持著安全距離。布魯諾·馬丁斯見事情沒有想的那麽糟糕,立馬放下了交通艇前往雷霆號交涉。


    王大海見對麵派人過來溝通,也想知道對方的意圖,很快就接見了荷蘭人派來的通譯。知道這些荷蘭人是想過來貿易後,王大海也不能做決定,要求對方在原地等待,他會安排人回去匯報,對此荷蘭人也表示理解。


    魯若麟得到荷蘭人到來的消息,心中還是非常驚訝的。這些海上馬車夫真是名不虛傳,嗅覺總是那麽靈敏,雖然早就知道必定會和這些人打交道,但是這麽快就接上頭還是有點出乎意料。


    荷蘭人那裏有許多魯若麟想要的物資和技術,與荷蘭人開展貿易符合魯若麟當前的利益,所以魯若麟回複同意荷蘭人進港貿易,自己也會親自來和他們商談。


    得到回複的荷蘭人在雷霆號的一路護送下來到了濟州城,謹慎的荷蘭人隻讓兩艘商船進了港,戰艦則遊弋在濟州城外海,受到魯若麟艦隊的監視。相比起大明和朝鮮的戰艦主要靠武裝人員來戰鬥,荷蘭人戰艦上的大炮對港口和設施的破壞力更大,不得不小心應對。


    布魯諾·馬丁斯進入濟州城港口的時候,明顯大吃一驚,規模龐大、設施齊全還不是主要的,整個港口雖然人來人往,上下貨物的人異常繁多,但是完全沒有其他港口那樣髒亂差,顯得比較幹淨整潔,與他見過的所有港口都完全不一樣。而且濟州港異常平整,地麵幾乎是一個整體,一看就是用一個沒有見過的技術施工的。就連棧橋都是用石頭壘成的,用一種粘合劑連接在一起,用腳跺了跺,紋絲不動。u看書 .uukansu.cm


    遠處的房屋和倉庫也不是東方傳統的木質結構,明顯也是這樣的建築方法。歐洲也有羅馬水泥,但是與眼前的建築粘合劑又有所不同,難道這些明國人已經掌握了水泥的製造方法?帶著這樣的疑問,布魯諾·馬丁斯被帶到了不遠處的濟州城。


    綿延數裏的濟州城城牆給了布魯諾·馬丁斯又一次震撼,相比起人口稀少的歐洲國家,華夏人口眾多,城池也非常巨大,根本就不是歐洲可以比擬的。布魯諾·馬丁斯沒有去過華夏的其他城市,隻到過日本,那裏的城市一樣非常狹小,隻能拿荷蘭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來對比,僅就規模而言,阿姆斯特丹明顯被比下去了。這還隻是一個海島的城市,傳說中的大明都城北京又該是什麽樣子呢?布魯諾·馬丁斯的思緒開始飄遠了。


    進入到濟州城後,整齊幹淨有序的城內景象令布魯諾·馬丁斯目不暇接,雖然到處都是施工的痕跡,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善,但是絲毫不能掩蓋城市建設和規劃的優秀。比起歐洲那些汙水遍地,泥濘不堪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才能稱得上完美。一個能夠擁有如此完美城市和龐大戰艦的領主,實力自然不容小覷,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


    碼頭上往來不絕的船隻,繁忙的交易景象,街道兩邊遍布的鋪麵,無不證明這個城市對貿易的重視,布魯諾·馬丁斯希望能夠獲得貿易許可,從這裏拿到足夠的絲綢和瓷器。天知道為什麽那些明國人明明有如此好的商品卻不讓他們上岸交易,難道他們不知道那些東西可以換來一枚枚可愛的金幣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