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魯若麟的這批鹽貨,李正仁是很期待的,無論是在朝鮮境內銷售還是出售給後金,都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是李家在黃海右道算是一個小豪門,但是放眼朝鮮就不夠看了,而且鹽這樣重要的物資都是有豪門望族把持的,以李家這樣的小身板貿然插手其中會死的很慘的。
所以李正仁馬上找到自己家族的政治靠山,在朝堂內有一定能量的一個高官,說明了來意。這位高官立馬興趣大增,發動自己的黨派勢力,迅速的與朝堂上的其他勢力達成交易,互換了利益,確保不會在以後的交易中有人阻擾。並且對於這批食鹽和鹹魚的去向也做出了約定,少部分賣給境內的大鹽商在朝鮮銷售,避免衝擊原有的食鹽市場,其餘的大部分都會銷售給後金野人,換取銀錢和毛皮等遼東特產。
對於這個不會損害所以人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是比較支持的,不用消耗國內物資還能賺差價,怎麽算都是劃算的。有了身後勢力的財力支持和政治保證,李正仁迅速調集了大量魯若麟急需的物資準備貿易。不但有糧食等生活物資,還有一些糯米、石灰等建材,甚至是竹筐、麻袋這些大量需求的裝鹽器具也是來者不拒,白翎島物產太少了,根本供應不過來。
這段時間隨著鹽場的建設開始加大,產鹽量也是穩步提升,這次魯若麟準備的食鹽就足足有5000石,因為器具不夠,很多就這樣堆積在船艙裏麵。鹹魚倒是稍微講究一些,都用繩子穿著魚鰓,碼在船艙裏麵。鹹魚經過這段時間緊急趕製,也準備了2000石左右。
很快到了雙方約定的交易日期,魯若麟帶隊領著金大正和樸正煥前往交易的港口。有了朝堂的默認,大家雖然不能大張旗鼓的進行交易,但是也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這次魯若麟除了前來交易之外,還有抱著交好李氏朝鮮的意圖。
以前魯若麟是孤家寡人,海上浮萍,可以不在乎朝鮮的態度,但是現在占據了白翎島就不一樣了。畢竟白翎島在法理上是屬於朝鮮的領土,雖然因為自身實力衰退和海盜的原因暫時退出了白翎島的統治,但是不代表魯若麟的占領就能夠令朝鮮滿不在乎。
白翎島離朝鮮半島太近了,對於隻知道燒殺搶掠的海盜占據漢城可以暫時容忍,因為海盜都是目光短淺之徒,不會危及到漢城的統治。但是如果魯若麟想在島上發展勢力,難保漢城不會有枕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想法。所以現在較好漢城方麵,適當的示下弱,讓漢城默許他經營白翎島就最好了。
為此,魯若麟準備了500石食鹽和200石品質最好的鹹魚進獻給朝鮮國王李倧,不是不想送的更多,而是要裝窮,裝慘,並準備了聲情並茂的請願書。具體內容大概是說,小民魯若麟本是山東登州人士,因為孔有德叛亂投金,家鄉一片殘破,民不聊生,不得已出海尋找樂土。後金野人是肯定不會考慮的,日本蠻夷也是不屑一顧,隻是久聞朝鮮是大明番邦,且賢王在世,眾正盈朝,素有小中華之美譽,就前來找一塊安穩樂土。後來行至白翎島遭遇海盜襲擊,幸賴王上威名,趕跑了海盜,暫時在島上落了腳。因為人多嘴也多,忙著弄吃的活命,一時沒有來得及稟報王上一聲。現在終於安定下來,並且有了點出產,不敢忘記王上的恩德,所以立馬給王上送了過來。隻求王上憐惜小民求活不易,準許他們在島上生活。隻要王上恩準了他們的請求,以後時時會有進獻,並且會幫助王上守衛海疆,打擊海盜,以盡綿薄之力。
賄賂了朝鮮王李倧還不夠,朝中大臣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為此魯若麟承諾拿出每年1000石食鹽、500石鹹魚的魚鹽敬給朝中各位大人豐富下餐桌,至於具體怎麽分配就是李正仁方的幕後大佬去操作了。如果如此條件漢城還不答應,那魯若麟隻能強行占據白翎島再說,反正走人是不可能的。
李正仁也沒想到一次交易還順帶了招安工作,是的,在李正仁心裏,魯若麟也不過是另一夥海盜,隻是武力更強大一些罷了。他前幾天就從金大正的口中知道魯若麟徹底剿滅了白翎島的那夥海盜,還在心驚魯若麟的強橫。要知道,王大彪盤踞白翎島已經有些年頭了,王師還征討過,隻是沒占到什麽便宜,還損兵折將,耗費不少錢糧。後來幹脆遷移島民,放任不管了,隻要他們不來陸地上禍害百姓,朝廷就當他們不存在。
雖然魯若麟行事與王大彪頗有不同,但是保不準哪天凶性畢露,禍害起沿岸百姓起來,到時候就不好收場了。所以李正仁在與魯若麟的交往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帶著一絲絲防備,具體的工作也是交由下麵的管家操作,自己從不出麵,隻是隱身幕後,以後脫身的話也有個借口。
現在冷不防的魯若麟想要棄暗投明,而且下了血本。在李正仁眼中,魯若麟送出的食鹽和鹹魚價值巨大,而且以後還會定期進獻,可見心向朝廷之心甚誠啊。對於這樣的大事李正仁雖然樂見其成,但是這肯定不是他能夠決定的,所以魯若麟給朝廷的請願書很快送到了末後大佬手上。
幕後大佬正欣喜通過這次交易自己的所屬的黨派勢力小有擴展,自己在黨內的地位也稍微提高了點,現在收到魯若麟言真意切的請願書,幕後大佬覺得這事很有操作的餘地,決定好好的運作一下。
這位大佬先是與黨內領袖協商了一下,然後覲見了李倧,先私下跟李倧通了個氣。李倧對這件事也是非常開心的,白翎島在哪他還是聽人講過之後才知道的,一般對於海外島嶼,朝鮮和大明一樣漠不關心,除非影響到本土安全。
現在有人趕跑了海盜,解除了附近的威脅,並且進獻了大批財物,以後每年還會有進項,還可以協助朝廷打擊附近海盜。左右不過是一個海外荒島,以往也沒有什麽進項,每年還要倒貼錢,要不是每年還有幾張海豹皮進貢,朝廷早忘的一幹二淨了。現在不用朝廷花一分錢,就可以得到一支海上力量,每年還有額外的進項,這樣的美事不說沒遇到過,聽都沒聽過啊。要是再有這樣的好事,李倧隻希望能再來一打。
李倧也是心裏有苦啊,朝鮮的王不好當啊,朝廷上是黨派林立,真正的實權都掌握在那些黨派領袖手裏,前幾年又受到後金進攻,被迫簽訂盟約,每年都要進貢,朝廷財政短缺,連養兵的錢都拿不太出來了,更不用說王室了。現在魯若麟願意進獻給他一批魚鹽,交易出去也是一筆不錯的進項,而且以後每年都有,可以大大的緩解王宮的窘境了,王妃也可以多打幾幅首飾了。
李倧心裏肯定是千肯萬肯的,不過是一海外荒島,怎麽算都是賺了。但是作為老大他是不能輕易表態的,而是很矜持的問道:“愛卿以為如何?”
領袖也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大明如我朝鮮之再生父母,現在父母有難,治下百姓來我朝鮮避禍,我等本就該熱誠以待。現在大明義士不但幫我朝趕跑海盜,複我疆土,而且待君父以誠,緊衣縮食也要報效王上,護我還疆。此誠賴王上以賢明顯著於世,以致大明義士不遠萬裏來投。所謂千金市骨,隻要王上示之以誠,爾等必全心歸附王上,到時候何愁天下文臣猛將不雲集王上麾下,踏平女真蠻夷指日可待啊。而我朝鮮付出的隻是區區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海外荒島,此間得失,孰重孰輕還請王上明察啊。”
李倧滿意的點點頭:“愛卿言之有理,你速與朝中大臣們拿出個方略來,u看書 .uukns 莫要寒了大明義士之心。”
拿到李倧的首肯後,領袖和大佬迅速與朝廷內的幾個巨頭達成了一致,這種不影響本土勢力劃分且收益良多的事情本就容易達成妥協和統一,至於幾個憂心魯若麟做大威脅朝廷安全的大臣,也在幾個巨頭決定安排魯若麟一官半職,並派員上島監察後暫時閉上了嘴。
至於魯若麟進獻給大臣們的魚鹽敬,也在幾派勢力的“友好”協商下達成了“分贓”協議,反正最後大家都得到了好處,沒有人有啥損失,所有人都滿意的點了頭。
很快第二天的朝議上就有人上陳了魯若麟的請願書,李倧“很是驚訝”於有大明義士不遠萬裏為朝鮮分憂,大臣們紛紛高聲稱讚是王上賢名遠播,才會有仁人義士不遠萬裏來投,我朝鮮驅除蠻夷,救大明母邦於水火之中指日可待。
李倧順應民意,同意了魯若麟的請求,並冊封魯若麟為黃海右道白翎島遊擊將軍,專職打擊海盜,護衛海疆。並派員協助魯若麟安民整軍,務必使鹹島軍民沐浴王恩,忠心王事。對於王上求賢若渴,賞罰分明,眾臣都是拜服,並高呼千歲。總之,最後大家是皆大歡喜,都有所得,難得和諧友愛的散了朝。
就這樣,魯若麟對白翎島的占領得到了朝鮮的官方認可,並意外的得到了從三品的遊擊將軍職位。當然魯若麟這個從三品的遊擊將軍隻能管管自己白翎島的那幫屬下,軍餉也要自籌,朝廷是不會發一個子下來的,不過好歹從此以後魯老爺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再也不是黑戶了,也是體製內的人了。
所以李正仁馬上找到自己家族的政治靠山,在朝堂內有一定能量的一個高官,說明了來意。這位高官立馬興趣大增,發動自己的黨派勢力,迅速的與朝堂上的其他勢力達成交易,互換了利益,確保不會在以後的交易中有人阻擾。並且對於這批食鹽和鹹魚的去向也做出了約定,少部分賣給境內的大鹽商在朝鮮銷售,避免衝擊原有的食鹽市場,其餘的大部分都會銷售給後金野人,換取銀錢和毛皮等遼東特產。
對於這個不會損害所以人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是比較支持的,不用消耗國內物資還能賺差價,怎麽算都是劃算的。有了身後勢力的財力支持和政治保證,李正仁迅速調集了大量魯若麟急需的物資準備貿易。不但有糧食等生活物資,還有一些糯米、石灰等建材,甚至是竹筐、麻袋這些大量需求的裝鹽器具也是來者不拒,白翎島物產太少了,根本供應不過來。
這段時間隨著鹽場的建設開始加大,產鹽量也是穩步提升,這次魯若麟準備的食鹽就足足有5000石,因為器具不夠,很多就這樣堆積在船艙裏麵。鹹魚倒是稍微講究一些,都用繩子穿著魚鰓,碼在船艙裏麵。鹹魚經過這段時間緊急趕製,也準備了2000石左右。
很快到了雙方約定的交易日期,魯若麟帶隊領著金大正和樸正煥前往交易的港口。有了朝堂的默認,大家雖然不能大張旗鼓的進行交易,但是也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這次魯若麟除了前來交易之外,還有抱著交好李氏朝鮮的意圖。
以前魯若麟是孤家寡人,海上浮萍,可以不在乎朝鮮的態度,但是現在占據了白翎島就不一樣了。畢竟白翎島在法理上是屬於朝鮮的領土,雖然因為自身實力衰退和海盜的原因暫時退出了白翎島的統治,但是不代表魯若麟的占領就能夠令朝鮮滿不在乎。
白翎島離朝鮮半島太近了,對於隻知道燒殺搶掠的海盜占據漢城可以暫時容忍,因為海盜都是目光短淺之徒,不會危及到漢城的統治。但是如果魯若麟想在島上發展勢力,難保漢城不會有枕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的想法。所以現在較好漢城方麵,適當的示下弱,讓漢城默許他經營白翎島就最好了。
為此,魯若麟準備了500石食鹽和200石品質最好的鹹魚進獻給朝鮮國王李倧,不是不想送的更多,而是要裝窮,裝慘,並準備了聲情並茂的請願書。具體內容大概是說,小民魯若麟本是山東登州人士,因為孔有德叛亂投金,家鄉一片殘破,民不聊生,不得已出海尋找樂土。後金野人是肯定不會考慮的,日本蠻夷也是不屑一顧,隻是久聞朝鮮是大明番邦,且賢王在世,眾正盈朝,素有小中華之美譽,就前來找一塊安穩樂土。後來行至白翎島遭遇海盜襲擊,幸賴王上威名,趕跑了海盜,暫時在島上落了腳。因為人多嘴也多,忙著弄吃的活命,一時沒有來得及稟報王上一聲。現在終於安定下來,並且有了點出產,不敢忘記王上的恩德,所以立馬給王上送了過來。隻求王上憐惜小民求活不易,準許他們在島上生活。隻要王上恩準了他們的請求,以後時時會有進獻,並且會幫助王上守衛海疆,打擊海盜,以盡綿薄之力。
賄賂了朝鮮王李倧還不夠,朝中大臣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為此魯若麟承諾拿出每年1000石食鹽、500石鹹魚的魚鹽敬給朝中各位大人豐富下餐桌,至於具體怎麽分配就是李正仁方的幕後大佬去操作了。如果如此條件漢城還不答應,那魯若麟隻能強行占據白翎島再說,反正走人是不可能的。
李正仁也沒想到一次交易還順帶了招安工作,是的,在李正仁心裏,魯若麟也不過是另一夥海盜,隻是武力更強大一些罷了。他前幾天就從金大正的口中知道魯若麟徹底剿滅了白翎島的那夥海盜,還在心驚魯若麟的強橫。要知道,王大彪盤踞白翎島已經有些年頭了,王師還征討過,隻是沒占到什麽便宜,還損兵折將,耗費不少錢糧。後來幹脆遷移島民,放任不管了,隻要他們不來陸地上禍害百姓,朝廷就當他們不存在。
雖然魯若麟行事與王大彪頗有不同,但是保不準哪天凶性畢露,禍害起沿岸百姓起來,到時候就不好收場了。所以李正仁在與魯若麟的交往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帶著一絲絲防備,具體的工作也是交由下麵的管家操作,自己從不出麵,隻是隱身幕後,以後脫身的話也有個借口。
現在冷不防的魯若麟想要棄暗投明,而且下了血本。在李正仁眼中,魯若麟送出的食鹽和鹹魚價值巨大,而且以後還會定期進獻,可見心向朝廷之心甚誠啊。對於這樣的大事李正仁雖然樂見其成,但是這肯定不是他能夠決定的,所以魯若麟給朝廷的請願書很快送到了末後大佬手上。
幕後大佬正欣喜通過這次交易自己的所屬的黨派勢力小有擴展,自己在黨內的地位也稍微提高了點,現在收到魯若麟言真意切的請願書,幕後大佬覺得這事很有操作的餘地,決定好好的運作一下。
這位大佬先是與黨內領袖協商了一下,然後覲見了李倧,先私下跟李倧通了個氣。李倧對這件事也是非常開心的,白翎島在哪他還是聽人講過之後才知道的,一般對於海外島嶼,朝鮮和大明一樣漠不關心,除非影響到本土安全。
現在有人趕跑了海盜,解除了附近的威脅,並且進獻了大批財物,以後每年還會有進項,還可以協助朝廷打擊附近海盜。左右不過是一個海外荒島,以往也沒有什麽進項,每年還要倒貼錢,要不是每年還有幾張海豹皮進貢,朝廷早忘的一幹二淨了。現在不用朝廷花一分錢,就可以得到一支海上力量,每年還有額外的進項,這樣的美事不說沒遇到過,聽都沒聽過啊。要是再有這樣的好事,李倧隻希望能再來一打。
李倧也是心裏有苦啊,朝鮮的王不好當啊,朝廷上是黨派林立,真正的實權都掌握在那些黨派領袖手裏,前幾年又受到後金進攻,被迫簽訂盟約,每年都要進貢,朝廷財政短缺,連養兵的錢都拿不太出來了,更不用說王室了。現在魯若麟願意進獻給他一批魚鹽,交易出去也是一筆不錯的進項,而且以後每年都有,可以大大的緩解王宮的窘境了,王妃也可以多打幾幅首飾了。
李倧心裏肯定是千肯萬肯的,不過是一海外荒島,怎麽算都是賺了。但是作為老大他是不能輕易表態的,而是很矜持的問道:“愛卿以為如何?”
領袖也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大明如我朝鮮之再生父母,現在父母有難,治下百姓來我朝鮮避禍,我等本就該熱誠以待。現在大明義士不但幫我朝趕跑海盜,複我疆土,而且待君父以誠,緊衣縮食也要報效王上,護我還疆。此誠賴王上以賢明顯著於世,以致大明義士不遠萬裏來投。所謂千金市骨,隻要王上示之以誠,爾等必全心歸附王上,到時候何愁天下文臣猛將不雲集王上麾下,踏平女真蠻夷指日可待啊。而我朝鮮付出的隻是區區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海外荒島,此間得失,孰重孰輕還請王上明察啊。”
李倧滿意的點點頭:“愛卿言之有理,你速與朝中大臣們拿出個方略來,u看書 .uukns 莫要寒了大明義士之心。”
拿到李倧的首肯後,領袖和大佬迅速與朝廷內的幾個巨頭達成了一致,這種不影響本土勢力劃分且收益良多的事情本就容易達成妥協和統一,至於幾個憂心魯若麟做大威脅朝廷安全的大臣,也在幾個巨頭決定安排魯若麟一官半職,並派員上島監察後暫時閉上了嘴。
至於魯若麟進獻給大臣們的魚鹽敬,也在幾派勢力的“友好”協商下達成了“分贓”協議,反正最後大家都得到了好處,沒有人有啥損失,所有人都滿意的點了頭。
很快第二天的朝議上就有人上陳了魯若麟的請願書,李倧“很是驚訝”於有大明義士不遠萬裏為朝鮮分憂,大臣們紛紛高聲稱讚是王上賢名遠播,才會有仁人義士不遠萬裏來投,我朝鮮驅除蠻夷,救大明母邦於水火之中指日可待。
李倧順應民意,同意了魯若麟的請求,並冊封魯若麟為黃海右道白翎島遊擊將軍,專職打擊海盜,護衛海疆。並派員協助魯若麟安民整軍,務必使鹹島軍民沐浴王恩,忠心王事。對於王上求賢若渴,賞罰分明,眾臣都是拜服,並高呼千歲。總之,最後大家是皆大歡喜,都有所得,難得和諧友愛的散了朝。
就這樣,魯若麟對白翎島的占領得到了朝鮮的官方認可,並意外的得到了從三品的遊擊將軍職位。當然魯若麟這個從三品的遊擊將軍隻能管管自己白翎島的那幫屬下,軍餉也要自籌,朝廷是不會發一個子下來的,不過好歹從此以後魯老爺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再也不是黑戶了,也是體製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