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劉青山和李鐵已經起來,慢慢向山上跑去。


    兩個人嘴裏噴著白氣,眉毛上,帽子上,很快就掛上一層白霜。


    曠野上一片銀白,大地一片沉寂, 隻有咯吱咯吱踩雪的聲音在響著。


    但是劉青山知道,所有的生機,都在雪下的大地孕育。


    路過那片參園子,看到張大帥正領著守衛人員,在整理一個棚子。


    這是昨晚有野豬從山上下來拱壞的,還好發現的早,要不然的話, 棚子裏麵的參苗, 都要給野豬補身子了。


    野豬有一個鐵胃, 甭管啥東西,有毒沒毒的,吃進去都能消化。


    它們常年在林子裏拱食,經常會吃下去不少的草藥,所以老百姓都說,野豬肚用來治療胃病,效果比較好。


    張大帥它們一個個都捂得嚴嚴實實,頭上狗皮帽子,腳上穿著大靰鞡,一個個就跟林海雪原裏麵的抗聯戰士似的。


    劉青山他倆打了個招呼,幫忙把棚子弄好,這才繼續上山。


    “穿林海, 跨雪原,氣衝霄漢呐……”


    身後傳來張大帥嘹亮的唱腔, 透著一股子豪氣。


    到了木刻楞這邊,大熊瞄見劉青山, 便連滾帶爬地奔過來。


    劉青山往它嘴裏塞了點吃的,往周圍瞧瞧,沒看到那隻母熊,就拍拍熊頭:“你咋把媳婦還給混沒了呢?”


    大熊才不管這些呢,吧唧吧唧吃得挺香。。


    估計母熊還是保留原來的習性,早就開始冬眠了。


    等到晨練完畢,哥倆就在木刻楞這邊吃早飯,劉青山試探著向啞巴爺爺詢問:


    “師父,山上還是不大方便,要不就去我家裏住吧?”


    啞巴爺爺手裏捏著的饅頭在嘴邊頓了一下,平和的目光望向這個徒弟,然後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繼續默默地吃起饅頭。


    劉青山也就不再提這個話茬,但是他的心裏,已經有了安排。


    等他吃完飯回家,母親已經給他準備好東西,去給父親上墳。


    大頭和二彪子也正好來找他,再加上李鐵,四個人一起去。


    出門的時候,小火和小月月還要跟著,被林芝給哄了回去。


    按照農村的習俗,年紀太小的娃子,一般是不去墳地的。


    出了村,溜溜達達的,不大一會也就到了村裏的墳塋地,在白雪的覆蓋下,地上隆起一個個白色的小包兒。


    來到父親的墳前,把前麵的積雪打掃一下,劉青山先取出紅紙,壓在墳頭。


    大頭他們一起動手,把饅頭、蘋果等貢品擺上,劉青山點燃了三支香,嘴裏默默禱告一陣,然後把香插在雪地上。


    大頭他們仨退到一旁,劉青山點燃黃紙,火苗竄起,在白皚皚的雪原上,顯得格外醒目。


    劉青山把一張張黃紙添加到火堆裏,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


    如果父親在世的話,一家人該多好啊?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逝者已去,來者可追,這份懷念,就永遠珍藏在記憶深處好了。


    人生在世,畢竟還是要向前看的。


    等到火苗徹底熄滅之後,劉青山的心情,也已經恢複平靜,他也想通了一些東西。


    哥四個往回走,走出百十米,李鐵猛地一回頭,其他人也跟著轉頭看過去,隻見在他們剛才祭拜的地方,正有一個紅色的身影,格外惹眼。


    “三鳳,不會是你家裏的紅狐狸吧?”二彪子顫聲問道,對這隻會喝酒的狐狸,村民還是保持敬畏之心的。


    “回去看看!”大頭嘴裏嘟囔一聲,就要往回跑。


    結果卻被劉青山給拉住:“是或者不是,已經不重要,有些事,我們要學會放手。”


    望著劉青山帶頭往回走,大頭和二彪子,也隻能跟著,隻是對劉青山剛才的話,他們有點迷糊。


    回到家,奶奶已經把報紙準備好,母親林芝也打好了糨糊,哥幾個就開始糊牆糊棚。


    都是農村孩子,從小就幹這活兒,都是熟門熟路,大頭刷糨子,二彪子遞紙,劉青山和李鐵夾著笤帚,負責往棚頂粘報紙。


    還有小六子領著小火和小月月,也跟著忙活,他們基本上是幫倒忙,衣襟和小臉上都沾上糨子。


    糊完頂棚,再糊牆,這個就快了,唰唰唰的,一小天的工夫,整個屋子裏就煥然一新。


    林芝笑吟吟地拿出來幾張年畫,劉青山一瞧也樂了:全都是大胖小子和大胖丫頭的,穿著個小肚兜,特別喜慶。


    把屋子收拾完,爺爺劉士奎又抱進來一領新炕席,把原來舊的換下來,惹得炕頭的大狸貓很是不滿,用爪子哢哢抓撓著炕席。


    小月月就去拽貓尾巴:“大花大花你別鬧。”


    大狸貓爪子揚起,扭頭一瞧是小月月,就又把爪子放下,他倆是一起長起來的,天天都睡一被窩。


    母親在屋子裏踅摸一圈:“三鳳,還沒有結婚照呢。”


    如今還沒流行照婚紗像,不過像結婚這種人生大事,兩個人還是要去照相館,來個合影兒的。


    這個劉青山還真早有準備,翻翻帶回來的行李包,然後取出來一張彩色的照片。


    正是劉青山和吳桐的合照,劉青山穿著一身中華立領,精神抖擻,雄姿英發;吳桐則穿著一身紅色的傳統禮服,笑顏如花,溫柔如水。


    照片右下角,還有“北大照相館”一行小字。


    “真好。”林芝嘴裏讚歎著,然後就開始找鏡框,單獨把這張大照片放進去。


    “妥了,就等著新娘子進門。”二彪子笑嘻嘻地嚷嚷一聲。


    至於家具和家用電器啥的,反正也不在這邊長住,就用原來的好了。


    林芝做了幾個菜,吃完飯,就看到支書爺爺和大張羅他們都來了,瀝瀝拉拉的,一共十好幾個人,炕沿上坐了一排,凳子上也都坐滿。


    劉青山掏出煙來,然後就被張杆子給搶過去:“俺幫你撒。”


    給大夥發了一圈,還剩下半盒,被張杆子美滋滋地揣進自個兜裏。


    老支書不抽煙卷,吧嗒著小煙袋:“青山啊,你結婚這事,是咱們夾皮溝的大事,必須好好操辦操辦。”


    大張羅更是直接拿出來一個筆記本,還有一根鉛筆頭:“青山,不少事兒呢,我先跟你念叨念叨。”


    “接親有點遠,從咱們這到春城,開車都得一整天,咱們也不能頭一天就去接啊?”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農村結婚,一般都是附近村屯的,用馬車就把新娘子拉回來了。


    遠點的基本也都在本縣內,坐著四輪子或者大卡車啥的。


    這時候,張杆子發表意見了:“要是能坐飛機就好了,那個快呀。”


    “別胡咧咧,咱們這又沒機場,飛機哪兒降落去?”張隊長瞪了這貨一眼。


    張杆子有招啊:“到時候弄倆降落傘,叫青山和他對象跳傘不就完事了。”


    “你趕緊一邊待著去,別扯那些不著邊際的。”老支書抬腳要踹,張杆子這才笑嘻嘻地躲到一邊。


    劉青山也眨巴兩下眼睛:這個問題,他還真沒考慮過,是有點難辦。


    不過在這方麵,農村也有約定俗成的習俗,大張羅作為主事人,發表意見:


    “可以在鎮上或者縣裏找個親朋好友的人家,叫娘家客提前過來,到時候就去那家接親,不過別忘了告訴吳桐一聲,走的時候,給人家炕上扔幾塊錢。”


    劉青山眼睛一亮:“好,這主意好,那也別往縣裏或者鎮裏折騰,就在咱們夾皮溝算了!”


    二彪子笑嘻嘻地插話道:“三鳳你著急也沒用,不到天黑,也入不了洞房。”


    眾人大笑,然後就爭搶著要當娘家人,叫吳桐住自個家裏。


    當然不是在乎那幾塊錢,而是搶著幫忙。


    最後還是拐子爺爺發話:“誰也別搶,到時候叫桐丫頭就住我家!”


    拐子爺爺德高望重,大夥誰也不敢再搶,第一件事,就這麽確定下來。


    回頭劉青山給吳桐打個電話,溝通一下,叫她和家人提前一天過來。


    大張羅又開始說起第二件事:“到時候肯定親朋好友會過來不少,所以這酒席得好好預備著。”


    “沒問題,俺豬場的大肥豬早就準備好了!”張杆子又來勁了。


    “也不能光吃豬肉,雞鴨魚肉什麽的,都得早點預備出來。”張隊長發表意見。


    “還有蔬菜,咱們有大棚,不用擔心。”大頭也跟著出主意。


    車老板子也插話道:“魚的話,等我聯係一下水庫那邊,提前兩天來個冬捕。”


    “還有野菜廠這邊,可以提供山珍。”伊紅英也大力支持。


    搞得呂小龍有點著急:“我們藥廠這邊,也,也能……”


    “哈哈,你們藥廠還是算了吧。”眾人大笑,總不能客人來了,先遞過去兩片藥吧?


    呂小龍轉轉眼珠:“我們藥廠負責提供藥茶,正好招待客人。”


    行,算你一份心,說到這個,大張羅又跟劉青山商量,煙酒糖茶之類的,都準備用什麽檔次的,酒席上準備多少個菜,是八對八還是六對六。


    搞得劉青山是頭大不已:“張羅叔,這些大夥就看著安排,標準都高一點,我就負責掏錢。”


    而林芝更是用實際行動,對兒子的話表示支持,直接拿出來幾捆鈔票:


    “大夥就都費心了,錢不夠的話,到時候我再拿。”


    大張羅也見錢眼開:“嫂子你就放心吧,俺們幾個就專門成立一個婚事籌備小組,準保把婚事辦得漂漂亮亮的。”


    下一個議題,就是通知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這個就得劉青山打電話了。


    整個夾皮溝,都因為劉青山的婚禮而忙碌起來,好在這會兒是農閑時節,合作社的活兒也不多。


    隨後的幾天,陸陸續續的,就開始有賓客來到夾皮溝這個小山村。


    最先回來的反倒是遠道的,米國的姨奶奶和杜爺爺,領著孫子杜家興,在劉銀鳳和錢玉珍等人的護送下,最先趕回來。


    他們是在港島那邊轉機,所以連同黃書文一家,也都一起到達。


    隨後就是滬江那邊的楊紅纓,也帶著林青青他們早早回來。


    這些親戚,按照當地的叫法,被稱為坐堂客。


    老一輩們難得團聚,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一個個白發蒼蒼,笑容也格外慈祥。


    小輩兒們看著就安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嘛。


    老人們也高興,瞧著地上十多名兒孫,開枝散葉,這是他們生命的延續。


    黃書文朝劉青山招招手:“三鳳啊,你和桐丫頭結婚,我們老一輩的三個人商量一下,也沒有別的禮物,首都那套老宅子,就交給你繼承吧。”


    史家胡同的老宅子,屬於黃家的祖產,雖然是劉青山極力主張,這才拿到手裏,並且花費不少錢進行了翻修。


    但是劉青山從來沒有認為,那宅子屬於自己,於是笑著答道:


    “舅爺爺,姨奶奶,您二老還是換個別的禮物吧,既然是祖產,就應該由兒孫輩共同繼承,我怎麽能獨占?”


    不料,幾位老人的態度卻異常堅決,杜爺爺也發話道:


    “這事就這麽定了,我們都不在首都那邊居住,隻有你在那裏發展,最是適合不過。”


    說完,還拿出一份協議:“這是我們幾個老家夥一起簽署的,各家的後輩,都無異議。”


    劉青山的心頭也倍覺溫暖:老人們這是擔心自己百年之後,還給兒孫留下爛攤子,所以才早早把此事解決。


    “三鳳,就這麽定了,老宅子你繼承下來是最合適的,隻有你,才能將家業發揚光大。”


    黃書文也早就想明白了,這些後輩之中,隻有劉青山才是真正出類拔萃的。


    “謝謝各位長輩關愛,請大家放心,一個家族,就猶如一棵大樹,雖然會有不同的分枝,但是樹幹隻有一根。”


    既然如此,劉青山也就不再矯情,謝過長輩們,然後接過協議,交給母親。


    “等等,彪哥,我有意見。”杜家興這小子忽然發話。


    他的普通話已經說得非常好,現在依然稱呼表哥為彪哥,顯然是故意的。


    來了夾皮溝幾回,他也知道“彪”這個字眼兒,在當地的含義。


    嗯?杜爺爺瞪起眼睛。


    杜家興嘴裏嘻嘻兩聲:“彪哥,房子歸你,但是你得給我一些補償,聽說你們要去冰上捕魚,帶上我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