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一行人抵達斯德哥爾摩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時間下午三點多。
機場有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專程接機,記者也不少,還有十幾名華人,出現在歡迎的隊伍之中。
另外就是使館方麵,大使先生也到場,畢竟這是國人的驕傲。
現場還有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 路作家穿著板板正正的中山裝,懷裏捧著鮮花,在人群的簇擁下,前麵閃光燈閃爍,見證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他臉上帶著平和的笑容,就像是黃土地走出來的漢子,透出堅忍和質樸, 和這片生養他的土地是如此相似。
看著這一幕,一股驕傲之情, 從劉青山心中油然而生。
想必當這些照片傳回國內,登上報紙的時候,舉國上下,會有無數人,和劉青山產生同樣的感受。
尤其是劉青山,親手將路作家從困境中拉出來,又幫助他翻譯作品,一步一步,終於走到世界文學的最高領獎台,劉青山心中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就在他感慨之際,就聽到有人在用中文侃侃而談,劉青山一瞧, 發言的居然不是路作家, 而是帶隊的耿領導。
你說你這不是喧賓奪主嗎?
甚至耿領導手裏還拿著幾張稿紙, 用抑揚頓挫的聲調,發表著熱情洋溢的講話:
“在國家的關懷和領導的鼓勵下,路作家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相信他一定會戒驕戒躁,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話雖然沒毛病,但是在這種場合聽來,感覺十分別扭。
你跟老外講這個,老外可不慣著你,組委會前來迎接的約翰鬆先生,就很不客氣地打斷了耿領導的講話:
“請問這位先生,您是誰?”
耿領導聽了翻譯的話之後,也是一愣:“我是代表團的團長,我……”
記者們更是早就不耐煩:“我們要采訪獲獎者。”
耿領導隻好尷尬地閃到旁邊,他有點搞不明白:不應該都是領導先講話嗎?
他哪知道,老外可不慣著你什麽領導不領導的,連總統講話的時候,都敢朝總統扔鞋子。
記者們為主路作家,七嘴八舌,各種問題都拋出來。。
一名記者問道:“王先生,恭喜您獲得第九十屆諾獎的文學獎,據我所知,您是第一個獲得諾獎的華夏人,是這樣嗎?”
路作家聽了翻譯之後,便微笑著點點頭。
不料那位記者卻話鋒一轉:“據我所知,在您之前,已經有楊、李等華人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都是出自一個民族,為什麽這些科學家在國外就可以獲獎,而你們華夏國內,卻沒有科學工作者獲獎,隻能拿文學獎呢?”
在聽了翻譯之後,路作家不由皺起眉頭:這個記者可不大友好啊。
劉青山也同樣感覺到一股惡意,他對國外的記者比較熟悉,知道有些家夥,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
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亂,做出的事情更出格。
比如今年的和平獎,就頒發給了蘇聯的樵夫同誌,還有一屆的和平獎,就更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連大使先生,也麵色凝重,他從事外交工作多年,自然經曆過類似的事情,隻是擔心路作家處理不當,引發不好的輿論。
路作家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見,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斟酌一下,這才說道:
“和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還比較落後,和國外的科學研究機構,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我們聰明智慧的中華兒女,從來不缺乏信心和努力,我們正在努力改變這種麵貌。”
“並且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兩彈一星,就是我們華夏科學工作者的驕傲,勝過任何獎章。”
周圍響起了一片掌聲,是劉青山等人,在使勁鼓掌,那位耿領導,也完全沒有了剛才的不快,巴掌都快拍紅了。
國外的記者,也隻能跟著鼓掌,他們這才意識到一個問題:
跟一位文學獎的獲獎者去玩文字遊戲,好像有點自不量力啊。
“各位媒體朋友,作為獲獎者親友團的一員,我要聲明一點,諾獎的每一位獲獎者,都值得尊重,請大家不要破壞諾貝爾先生當初設立這個獎項的初衷,謝謝配合。”
劉青山終於發聲,這種場麵要是不控製一下的話,指不定後麵還有什麽亂七八糟的問題。
畢竟去年的影響猶在,西方國家的傲慢和偏見,從來都未曾消除。
這種說話的語氣是不是太強硬了一點,不會激怒那些記者吧?
耿領導的嘴唇蠕動兩下,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不少記者這才發現劉青山,都不由得眼睛一亮:想不到還隱藏著這樣一位大佬呢,稍後必須采訪一下。
有劉青山壓陣,記者們再也不敢造次,人的名樹的影,這位芒廷先生,可不是好相與的。
接下來的采訪,就變得友好許多,主要是提問一下文學創作以及個人情況。
畢竟對外媒來說,這些信息都是比較缺失的。
一來是這個時代溝通不暢,二來也是東西方存在著隔膜。
路作家不慌不忙,從容應對,顯示了極高的素養。
一名三十多歲的女記者,手裏拿著平凡的世界的英譯本,請路作家簽名。
路作家取下插在上衣口袋的鋼筆,欣然在扉頁上簽上自己的筆名。
女記者微笑致謝:“王先生,謝謝您,我很喜歡您的作品,可是在讀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您可以幫我解答嗎?”
路作家點點頭,這樣正常的要求,當然沒問題。
“就是書裏的主人公,那位孫,真的沒有菜肴,隻能啃饅頭,難道現實中真有這麽貧困的生活嗎?”
如果是她第一個提出這樣的問題,那路作家肯定懷疑對方是別有用心。
畢竟在西方的主流觀點中,華夏是個貧窮落後甚至愚昧的地方。
但是如果僅僅是探討書中的情節,那就不存在其他方麵的問題了。
路作家一臉鄭重地點點頭:“就像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生活狀況也非常窘迫,每天幾乎也就是饅頭稀粥鹹菜,和書裏的主人公很相似。”
噢,那位女記者吃驚地捂住嘴巴,她很難想象,一位作家的生活竟然會如此的艱苦。
終於有一名記者忍不住,又開始攻擊:“你們的國家實在是太窮啦!”
耿領導在旁邊聽了,都感覺臉上發燒,心裏暗暗埋怨路作家:家醜不可外揚,當著國外的記者,怎麽能說這種事情呢?
路作家卻渾不在意,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信念:
“貧窮也是一種財富,它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貧窮不是恥辱,而是動力。”
周圍的老外齊齊一愣,隨後便發自內心地開始鼓掌,路作家的話,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劉青山也在旁邊補充道:“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連理想和信念都丟了。”
說到激動處,劉青山也使勁揮舞了一下手臂:
“我們的國家,目前正處於變革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華夏力量!”
對,華夏力量!
在場的華人,都受到鼓舞,跟著一起呐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極有氣勢。
大使先生也使勁鼓掌,他忽然覺得,這個叫做劉青山的年輕人,更適合當一名外交官。
那些老外也都紛紛鼓掌,擁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值得尊敬。
路作家團隊裏麵的記者,摁動相機快門,忠實地記錄下這一切。
華夏力量,這個詞語見報的話,肯定會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
對路作家的采訪很快結束,這幾天,每一名獲獎者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記者們並沒有離去,而是呼啦一下,圍住劉青山,準備繼續進行采訪。
劉青山當然不會喧賓奪主,笑著應付幾句,然後隨同團隊一起,乘車離開機場。
一行人入住斯德哥爾摩大酒店,這裏是獲獎者的住處。
在酒店大門口,劉青山四下望望,前麵不遠處就是一條河,對麵應該就是王宮,這幾天,獲獎者的活動軌跡都在這附近。
路作家一行人,當然是受到最高規格的接待,這是獲獎者的榮耀。
酒店的大堂人來人往,以記者居多,也有些市民慕名而來,近距離接觸獲獎者,這方麵,委員會方麵並不做限製。
劉青山就看到一位女士領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正在和一位老人照相,看來那位應該也是獲獎者。
老人看樣子已經年近七旬,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兩隻手各拉著一名小孩子。
那景象,就像是爺爺領著孫子和孫女。
“謝謝您,尊敬的約瑟夫先生。”
孩子的母親鞠躬致謝,這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大概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兩個孩子來進行鼓勵。
“他們很可愛不是嗎?”那位老人笑得很是和藹。
劉青山手上有名冊,這才想起來,這位老者,就是本屆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約瑟夫·莫裏先生。
這位是全球首個完成腎移植的專家,因而獲獎。
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活著隻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活著。
這份情懷,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這時候,那位母親看到官員們又簇擁著一個人走過來,她連忙看看手上的名錄,臉上一喜,低頭對那個小男孩說道:
“布洛林,你不是喜歡看小說嗎,文學獎得主來啦。”
小男孩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小家夥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來,他剛才看過獲獎者的大幅照片和簡介,有點印象。
隻是在西方人眼中,看東方人都差不多,這個大概就跟我們瞧老外都長得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所以小家夥打量一下眼前的幾位東方人,然後來到劉青山麵前:
“先生,我可以和您合個影嗎?”
劉青山笑著聳聳肩膀:“我當然很高興,不過小家夥,你真的想要和一個不是獲獎者的陌生人合影嗎?”
周圍的人也都露出善意的笑容,小男孩似乎也明白過來,他眨眨眼睛:
“可是先生,我真的好像在哪裏見過您的麵孔?”
這時候,剛才合影的老者走了過來:“布洛林,你可以先和芒廷先生合影,或許等你長大之後,芒廷先生也會是一名獲獎者。”
“芒廷?噢,我想起來了,我讀過您寫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是一本很棒的書!”
小男孩頓時一臉激動,小鼻子上的幾粒雀斑,都泛著興奮的光芒。
相對而言,這部牧羊少年,更為孩子們所喜愛。
於是劉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紹給小家夥,然後兩個大人,各自領著一個孩子,一起合影留念。
等照完相,劉青山這才走向剛才的老者:“您是莫裏先生吧,見到您很榮幸。”
人家剛才捧了他一下,劉青山當然要想老者表達敬意。
莫裏是米國人,所以對劉青山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而且這是一個很爽朗的小老頭,大笑兩聲:
“芒廷先生,您的師父,就是那位在治療艾滋病方麵,做出卓越成績的老先生,他就比我更應該獲得這個獎項。”
劉青山又連忙代替師父致謝:“您太謙虛了。”
不過他的心裏也是一動:或許啞巴爺爺將來真的有機會摘取這項桂冠也說不定。
約瑟夫老爺子擺擺手:“芒廷,是你太謙虛了,其實我剛才說的沒有錯,你在文學和經濟學方麵,都很出色,隻要堅持下去,一定會超越我的。”
不管這是出於客套,還是對後輩的鼓勵,這個評價都很高。
劉青山還真沒有過這樣的想法,諾獎什麽的,並不是他努力的目標。
但有時候就是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知不覺間,劉青山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同樣擁有了摘取桂冠的資格。
現在唯一限製他的,就是年齡,劉青山還太年輕。
許多獲獎者,都是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的高齡。
隨後劉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紹給約瑟夫,同為獲獎者,當然要友好交流一番。
就在大家相談甚歡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很突兀的聲音傳過來:
“名師出高徒,芒廷先生是彼得教授的得意門生,當然有資格獲獎,不過前提是,你的老師能夠得獎才行,哈哈哈。”
笑聲有點刺耳,明顯帶著幾分嘲諷,劉青山轉頭看去,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外,正目光尖刻地盯著劉青山。
他挑釁地向劉青山說道:“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本屆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默頓,和你老師彼得教授,是老朋友。”
老朋友這個詞組,還加上了重音,顯然並不是那種非常要好的朋友,反而可能是對頭。
機場有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專程接機,記者也不少,還有十幾名華人,出現在歡迎的隊伍之中。
另外就是使館方麵,大使先生也到場,畢竟這是國人的驕傲。
現場還有一個簡短的歡迎儀式, 路作家穿著板板正正的中山裝,懷裏捧著鮮花,在人群的簇擁下,前麵閃光燈閃爍,見證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他臉上帶著平和的笑容,就像是黃土地走出來的漢子,透出堅忍和質樸, 和這片生養他的土地是如此相似。
看著這一幕,一股驕傲之情, 從劉青山心中油然而生。
想必當這些照片傳回國內,登上報紙的時候,舉國上下,會有無數人,和劉青山產生同樣的感受。
尤其是劉青山,親手將路作家從困境中拉出來,又幫助他翻譯作品,一步一步,終於走到世界文學的最高領獎台,劉青山心中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就在他感慨之際,就聽到有人在用中文侃侃而談,劉青山一瞧, 發言的居然不是路作家, 而是帶隊的耿領導。
你說你這不是喧賓奪主嗎?
甚至耿領導手裏還拿著幾張稿紙, 用抑揚頓挫的聲調,發表著熱情洋溢的講話:
“在國家的關懷和領導的鼓勵下,路作家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相信他一定會戒驕戒躁,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話雖然沒毛病,但是在這種場合聽來,感覺十分別扭。
你跟老外講這個,老外可不慣著你,組委會前來迎接的約翰鬆先生,就很不客氣地打斷了耿領導的講話:
“請問這位先生,您是誰?”
耿領導聽了翻譯的話之後,也是一愣:“我是代表團的團長,我……”
記者們更是早就不耐煩:“我們要采訪獲獎者。”
耿領導隻好尷尬地閃到旁邊,他有點搞不明白:不應該都是領導先講話嗎?
他哪知道,老外可不慣著你什麽領導不領導的,連總統講話的時候,都敢朝總統扔鞋子。
記者們為主路作家,七嘴八舌,各種問題都拋出來。。
一名記者問道:“王先生,恭喜您獲得第九十屆諾獎的文學獎,據我所知,您是第一個獲得諾獎的華夏人,是這樣嗎?”
路作家聽了翻譯之後,便微笑著點點頭。
不料那位記者卻話鋒一轉:“據我所知,在您之前,已經有楊、李等華人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樣都是出自一個民族,為什麽這些科學家在國外就可以獲獎,而你們華夏國內,卻沒有科學工作者獲獎,隻能拿文學獎呢?”
在聽了翻譯之後,路作家不由皺起眉頭:這個記者可不大友好啊。
劉青山也同樣感覺到一股惡意,他對國外的記者比較熟悉,知道有些家夥,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
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亂,做出的事情更出格。
比如今年的和平獎,就頒發給了蘇聯的樵夫同誌,還有一屆的和平獎,就更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連大使先生,也麵色凝重,他從事外交工作多年,自然經曆過類似的事情,隻是擔心路作家處理不當,引發不好的輿論。
路作家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見,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斟酌一下,這才說道:
“和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還比較落後,和國外的科學研究機構,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我們聰明智慧的中華兒女,從來不缺乏信心和努力,我們正在努力改變這種麵貌。”
“並且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兩彈一星,就是我們華夏科學工作者的驕傲,勝過任何獎章。”
周圍響起了一片掌聲,是劉青山等人,在使勁鼓掌,那位耿領導,也完全沒有了剛才的不快,巴掌都快拍紅了。
國外的記者,也隻能跟著鼓掌,他們這才意識到一個問題:
跟一位文學獎的獲獎者去玩文字遊戲,好像有點自不量力啊。
“各位媒體朋友,作為獲獎者親友團的一員,我要聲明一點,諾獎的每一位獲獎者,都值得尊重,請大家不要破壞諾貝爾先生當初設立這個獎項的初衷,謝謝配合。”
劉青山終於發聲,這種場麵要是不控製一下的話,指不定後麵還有什麽亂七八糟的問題。
畢竟去年的影響猶在,西方國家的傲慢和偏見,從來都未曾消除。
這種說話的語氣是不是太強硬了一點,不會激怒那些記者吧?
耿領導的嘴唇蠕動兩下,不過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不少記者這才發現劉青山,都不由得眼睛一亮:想不到還隱藏著這樣一位大佬呢,稍後必須采訪一下。
有劉青山壓陣,記者們再也不敢造次,人的名樹的影,這位芒廷先生,可不是好相與的。
接下來的采訪,就變得友好許多,主要是提問一下文學創作以及個人情況。
畢竟對外媒來說,這些信息都是比較缺失的。
一來是這個時代溝通不暢,二來也是東西方存在著隔膜。
路作家不慌不忙,從容應對,顯示了極高的素養。
一名三十多歲的女記者,手裏拿著平凡的世界的英譯本,請路作家簽名。
路作家取下插在上衣口袋的鋼筆,欣然在扉頁上簽上自己的筆名。
女記者微笑致謝:“王先生,謝謝您,我很喜歡您的作品,可是在讀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您可以幫我解答嗎?”
路作家點點頭,這樣正常的要求,當然沒問題。
“就是書裏的主人公,那位孫,真的沒有菜肴,隻能啃饅頭,難道現實中真有這麽貧困的生活嗎?”
如果是她第一個提出這樣的問題,那路作家肯定懷疑對方是別有用心。
畢竟在西方的主流觀點中,華夏是個貧窮落後甚至愚昧的地方。
但是如果僅僅是探討書中的情節,那就不存在其他方麵的問題了。
路作家一臉鄭重地點點頭:“就像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生活狀況也非常窘迫,每天幾乎也就是饅頭稀粥鹹菜,和書裏的主人公很相似。”
噢,那位女記者吃驚地捂住嘴巴,她很難想象,一位作家的生活竟然會如此的艱苦。
終於有一名記者忍不住,又開始攻擊:“你們的國家實在是太窮啦!”
耿領導在旁邊聽了,都感覺臉上發燒,心裏暗暗埋怨路作家:家醜不可外揚,當著國外的記者,怎麽能說這種事情呢?
路作家卻渾不在意,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信念:
“貧窮也是一種財富,它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貧窮不是恥辱,而是動力。”
周圍的老外齊齊一愣,隨後便發自內心地開始鼓掌,路作家的話,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劉青山也在旁邊補充道:“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連理想和信念都丟了。”
說到激動處,劉青山也使勁揮舞了一下手臂:
“我們的國家,目前正處於變革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華夏力量!”
對,華夏力量!
在場的華人,都受到鼓舞,跟著一起呐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極有氣勢。
大使先生也使勁鼓掌,他忽然覺得,這個叫做劉青山的年輕人,更適合當一名外交官。
那些老外也都紛紛鼓掌,擁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值得尊敬。
路作家團隊裏麵的記者,摁動相機快門,忠實地記錄下這一切。
華夏力量,這個詞語見報的話,肯定會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
對路作家的采訪很快結束,這幾天,每一名獲獎者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記者們並沒有離去,而是呼啦一下,圍住劉青山,準備繼續進行采訪。
劉青山當然不會喧賓奪主,笑著應付幾句,然後隨同團隊一起,乘車離開機場。
一行人入住斯德哥爾摩大酒店,這裏是獲獎者的住處。
在酒店大門口,劉青山四下望望,前麵不遠處就是一條河,對麵應該就是王宮,這幾天,獲獎者的活動軌跡都在這附近。
路作家一行人,當然是受到最高規格的接待,這是獲獎者的榮耀。
酒店的大堂人來人往,以記者居多,也有些市民慕名而來,近距離接觸獲獎者,這方麵,委員會方麵並不做限製。
劉青山就看到一位女士領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正在和一位老人照相,看來那位應該也是獲獎者。
老人看樣子已經年近七旬,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兩隻手各拉著一名小孩子。
那景象,就像是爺爺領著孫子和孫女。
“謝謝您,尊敬的約瑟夫先生。”
孩子的母親鞠躬致謝,這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大概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兩個孩子來進行鼓勵。
“他們很可愛不是嗎?”那位老人笑得很是和藹。
劉青山手上有名冊,這才想起來,這位老者,就是本屆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約瑟夫·莫裏先生。
這位是全球首個完成腎移植的專家,因而獲獎。
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活著隻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活著。
這份情懷,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這時候,那位母親看到官員們又簇擁著一個人走過來,她連忙看看手上的名錄,臉上一喜,低頭對那個小男孩說道:
“布洛林,你不是喜歡看小說嗎,文學獎得主來啦。”
小男孩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小家夥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來,他剛才看過獲獎者的大幅照片和簡介,有點印象。
隻是在西方人眼中,看東方人都差不多,這個大概就跟我們瞧老外都長得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所以小家夥打量一下眼前的幾位東方人,然後來到劉青山麵前:
“先生,我可以和您合個影嗎?”
劉青山笑著聳聳肩膀:“我當然很高興,不過小家夥,你真的想要和一個不是獲獎者的陌生人合影嗎?”
周圍的人也都露出善意的笑容,小男孩似乎也明白過來,他眨眨眼睛:
“可是先生,我真的好像在哪裏見過您的麵孔?”
這時候,剛才合影的老者走了過來:“布洛林,你可以先和芒廷先生合影,或許等你長大之後,芒廷先生也會是一名獲獎者。”
“芒廷?噢,我想起來了,我讀過您寫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是一本很棒的書!”
小男孩頓時一臉激動,小鼻子上的幾粒雀斑,都泛著興奮的光芒。
相對而言,這部牧羊少年,更為孩子們所喜愛。
於是劉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紹給小家夥,然後兩個大人,各自領著一個孩子,一起合影留念。
等照完相,劉青山這才走向剛才的老者:“您是莫裏先生吧,見到您很榮幸。”
人家剛才捧了他一下,劉青山當然要想老者表達敬意。
莫裏是米國人,所以對劉青山的情況是比較了解的,而且這是一個很爽朗的小老頭,大笑兩聲:
“芒廷先生,您的師父,就是那位在治療艾滋病方麵,做出卓越成績的老先生,他就比我更應該獲得這個獎項。”
劉青山又連忙代替師父致謝:“您太謙虛了。”
不過他的心裏也是一動:或許啞巴爺爺將來真的有機會摘取這項桂冠也說不定。
約瑟夫老爺子擺擺手:“芒廷,是你太謙虛了,其實我剛才說的沒有錯,你在文學和經濟學方麵,都很出色,隻要堅持下去,一定會超越我的。”
不管這是出於客套,還是對後輩的鼓勵,這個評價都很高。
劉青山還真沒有過這樣的想法,諾獎什麽的,並不是他努力的目標。
但有時候就是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不知不覺間,劉青山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同樣擁有了摘取桂冠的資格。
現在唯一限製他的,就是年齡,劉青山還太年輕。
許多獲獎者,都是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的高齡。
隨後劉青山又把路作家介紹給約瑟夫,同為獲獎者,當然要友好交流一番。
就在大家相談甚歡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很突兀的聲音傳過來:
“名師出高徒,芒廷先生是彼得教授的得意門生,當然有資格獲獎,不過前提是,你的老師能夠得獎才行,哈哈哈。”
笑聲有點刺耳,明顯帶著幾分嘲諷,劉青山轉頭看去,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外,正目光尖刻地盯著劉青山。
他挑釁地向劉青山說道:“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本屆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默頓,和你老師彼得教授,是老朋友。”
老朋友這個詞組,還加上了重音,顯然並不是那種非常要好的朋友,反而可能是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