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未來的青鳥三劍客都安置妥當,劉青山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給何婉清與李姐去處理,他則開始忙著接待老家來人。


    主要是夾皮溝山貨店開業在即,也該鋪貨了。


    在珠市口西大街那邊置換來的房子,已經重新蓋起來小樓,並且裝修完畢,終於可以籌備山貨店的開業。


    這份產業,劉青山一點沒叫別人摻和,完全歸屬於夾皮溝合作社,這是他幫著鄉親們攢下的家底兒。


    就這塊地兒,放上幾十年,那就值個幾十億。


    這天下午五點多,劉青山接到電話,是老帽兒師叔從家裏打過來的,說是他們村裏來人了,還大車小輛的,叫他趕緊回去。


    劉青山趕緊回家,在胡同口外麵,就看到停著一溜大卡車,足有十多輛,車上都蒙著大苫布,估計是運過來的山貨。


    不少街坊鄰居,都圍著瞧熱鬧,還有一些剛放學的小娃子,也背著小書包,在那瞧稀奇。


    這年頭的孩子,還是比較幸福的,起碼書包都比較小。


    劉青山老遠就瞧見了杆子叔,正在那逗小孩兒呢,十幾個小家夥排成一隊,挨個從張杆子手裏領東西。


    劉青山湊上去一瞧,好嘛,原來是排隊領黃菇娘。


    這種小漿果,還真就是東北那邊的特產,首都的不少小娃子都沒見過,一個個吃得還挺香。


    張杆子是閑得沒事存心逗小孩,每次就發給一枚菇娘。


    “杆子叔。”劉青山打了個招呼。


    張杆子立刻把手裏的一大把菇娘都塞給旁邊一個小丫頭,然後朝劉青山走過來:


    “俺叔和隊長他們都來了,都在你家等著呢,對了,還有縣裏的王書記和老周。”


    要說老支書和張隊長他們過來,還有情可原,這書記和縣長也都來了,好像就有點問題。


    劉青山琢磨了一下,這才想起來上次支書爺爺跟他提過,說是縣裏的幾個廠子都開不出工資了,叫他回去幫著想想辦法。


    結果劉青山一下子跑到大洋彼岸呆了倆月,肯定是王書記他們坐不住了。


    “青山!”


    伴著一聲清脆的吆喝,隻見張連娣等幾名夾皮溝的司機,也都聚攏過來。


    跟在後麵的,是劉文娟領著十幾個嘰嘰喳喳的姑娘,都是從村裏和鎮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售貨員。


    至於劉文娟,在野菜廠鍛煉了好幾年,劉青山就提拔她當山貨店的店長。


    劉青山樂嗬嗬地挨個打著招呼,掏出煙來撒了一圈。


    看到大夥都一臉疲態,不少人叼著煙卷的嘴唇都幹了,劉青山便連忙招招手,叫過來那幫小娃子,去胡同口的小亭子,買冰棍和汽水兒。


    小娃子當然樂得跑腿兒,因為他們也有份兒。


    張杆子咕嘟嘟地灌了一瓶汽水,這才一抹嘴:“痛快,剛才俺們咋沒想起來呢!”


    “杆子叔,你是進了首都,就有點迷糊。”張連娣嘴裏開著玩笑。


    這時候,街坊鄰居的那些老頭老太太都湊上來,跟劉青山打聽,車裏拉的都是啥貨?


    <a id="wzsy" href="http://m.yawenku.com">雅文庫</a>


    這幾個月,見天兒搶購各種生活物資和用品,大夥都落下毛病了,看到東西就想多存點。


    “這是俺們夾皮溝運來的山貨,山蘑菇,野木耳,全都是好東西!”


    張杆子嘴裏很是自豪地吆喝一聲。


    結果那些人一聽,立刻興味索然:蘑菇木耳,一年也吃不了多少,還是算了吧。


    城裏人不識貨啊。


    張杆子有點被打擊到了,於是又吆喝一聲:“俺們車上還有大米涅!”


    這一嗓子好使,呼啦一下,張杆子就被一群老頭老太太給圍住,七嘴八舌地嚷嚷:


    “給我來五十斤。”


    “我買一百斤!”


    張杆子瞧瞧眼前顫巍巍的小腳老太太:五十斤大米,估計十斤您都背不動。


    劉青山見狀,連忙朝張連娣比劃了一下,後者立刻就脆生生地說道:


    “我們的大米是專門出口的鬆江青稻,所以價格比較高,兩塊五一斤。”


    嘩啦一下,人群又散了,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購買力。


    “連娣姐,要是有買的,就告訴去咱們的山貨店,別在這賣。”劉青山叮囑一聲,就進了胡同。


    他到家一瞧,好家夥,人還真不少,老支書、張隊長、老板叔都來了,還有縣裏的王書記和老周縣長,也領著倆秘書,坐在院子裏抽煙喝茶呢。


    劉青山熱情地上去打招呼,畢竟是來他家,鄉裏鄉親的,必須好好招待。


    老周跟劉青山接觸最久,也最是親熱:“老弟啊,還是你們夾皮溝厲害,這生意都做到首都啦!”


    王書記則樂嗬嗬地說道:“早都賣到國外去了,在首都開店也正常,青山,恭喜你們啊。”


    劉青山連忙致謝,不管怎麽說,人家都是為了夾皮溝開店兒而來。


    張隊長則是風風火火的:“青山,咱們趕緊先去店裏瞧瞧,俺們都怪惦心的。”


    “那也成,正好那邊有豐澤園飯莊,經營的魯菜,挺對咱們口味,就在那邊吃飯。”


    山貨店建成之後,其實劉青山也沒去過呢,正好一起瞧瞧。


    於是他叫老帽兒師叔在頭車帶路,剩下其他人,都跟著劉青山步行,串胡同的話,距離那邊真沒多遠。


    等他們走到了,車隊還沒到呢。


    原來的二層小破樓,已經被推倒重建,變成了四層樓,下麵帶著地下室,用來儲存貨物。


    每層樓的麵積,大概有兩三百個平房,望過去十分寬敞。


    “用不了這麽大的地方吧?”老支書瞧著有點眼暈,這也太大了,他們就是賣點土特產。


    老周也感歎一句:“這都趕上咱們縣裏的第一百貨商店啦。”


    “沒事,咱們用一樓就夠了,以後上麵開超市。”


    劉青山早就計劃好了,領著大家進到裏麵,空空蕩蕩,除了貨架子,沒別的東西。


    商店裏麵已經裝飾好了,裝修風格是劉青山設計的。


    山貨店嘛,就要突出特色,要是弄得金碧輝煌,跟大酒店似的,那就歪了。


    牆上裝飾著鹿角,粘著沉甸甸的稻穗,屋裏的柱子都裝扮成大樹,還有樺樹皮貼的牆壁……


    張杆子一瞧樂了:“這裏應該搭一鋪火炕,客人來了,先盤腿上炕,抽袋煙再談生意。”


    我先給你一煙袋!老支書瞪了侄子一眼:“是不是最好再給你壘個豬圈!”


    張杆子不敢反駁,連忙縮著脖子躲到劉青山身後,嘴裏繼續嘟囔:“養豬是不大合適,不過養幾隻貓啥的,倒是不錯。”


    劉青山忍不住朝他豎豎大拇指:杆子叔還挺超前的,把貓咖都弄出來了。


    張隊長也咂咂嘴:“青山,會不會感覺土了點?”


    其實這也是大夥的想法,像王書記和老周等人,心裏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是沒好意思說出來。


    在他們的理解中,商店就應該越高端大氣越好。


    劉青山笑著解釋:“隊長叔,沒事,咱們這是山貨店,就要突出鄉土特色。”


    這種事情,肯定不是他三兩句話,大夥就能明白的,還是等開業之後,再看效果吧。


    外麵已經開始卸貨,樓後原來還有一大溜平房,現在已經改成倉庫。


    貨物全都先入庫,等做好登記,然後再出庫鋪貨。


    大夥齊動手,劉青山還從影視城那邊,雇來兩車人幫忙,隻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把十幾輛大卡車全都卸完。


    等雇來的人結算完工錢離開,還剩下二十多人,就都是老家來的了。


    劉青山看看時間,已經是晚上七點,連忙招呼大夥去豐澤園吃晚飯。


    “這大館子真像樣。”


    張杆子嘴裏一個勁誇,別說他了,就連王書記和老周,也東張西望瞧稀奇。


    大夥坐了兩大桌,基本上是男一桌女一桌,服務員遞過來菜單,被張杆子一把搶過去,翻來覆去細看。


    “你認字咋滴?”老支書把菜單搶過來,遞給縣領導。


    劉青山看到張杆子有點臉紅脖子粗的,就笑著說道:“先給杆子叔來個九轉大腸。”


    張杆子立刻眉開眼笑:“還是青山了解俺,知道俺最得意這口兒。”


    眾人大樂,都知道張杆子是養豬的。


    於是大夥輪流著點菜,等菜單轉回劉青山手裏,他一瞧:好嘛,基本都是最便宜的菜肴。


    這怎麽能成呢,大老遠來的,在大卡車裏顛簸了兩天,還不得吃頓好的。


    劉青山又點了像蔥燒海參等幾樣招牌菜,以海鮮為主,連老周都連連擺手,表示夠吃了。


    老周剛才看過菜價,就劉青山點的這些菜,把他一個月的工資都點出去了。


    至於酒水,女人們那桌基本就是啤酒和汽水,這張桌,劉青山則點了兩瓶茅台。


    今年隨著價格的放開,茅台直接漲到一百多一瓶,搞得王書記都直擺手:


    “咱們都是自己家裏人,喝首都的二鍋頭就成。”


    劉青山則不由分說,直接開瓶,給大夥都倒了一杯,然後笑道:“沒事,咱們山貨店經銷的虎骨酒,也漲價就是。”


    “就算比不過茅台,怎麽也得賣一百塊一瓶。”


    虎骨酒也是一斤裝的,一百塊一斤,這個價格,算是徹底把大夥給驚到了。


    連旁邊送酒的服務員都嗬嗬直樂,估計是當笑話聽了。


    倒是老支書常跟著劉青山的爺爺蹭虎骨酒喝,就一個勁點頭:“咱們這虎骨酒,就值這個價兒。”


    劉青山則解釋說:“前幾年咱們出口虎骨酒的時候,到後期,價格已經漲到十美金一瓶。”


    “換成咱們自個的錢,也三四十塊,這還是官價。”


    “這兩年縣裏酒廠斷貨,我以前存的那些也沒賣,放到現在,價格肯定得翻倍。”


    大夥想想也是這個理兒,老周率先點頭:“這麽說,確實值這個價兒。”


    要知道,現在私下裏兌換美元,那都快達到一比十了。


    等到菜肴陸續上桌,大夥就開始動筷,張杆子夾了一截大腸:


    “青山,賣這麽貴,能有人買不?”


    劉青山倒是無所謂:“沒關係的,現在已經有一些人都先富起來,不用擔心消費能力。”


    這一點,老支書他們也不擔心:實在不成的話,就全都出口好了,夾皮溝已經在國外打響品牌。


    有兜底的,還怕啥呀?


    劉青山成立這個山貨店,也沒指望賣多少貨,就是先在國內打響品牌,順便在大城市裏,先占點好地盤。


    這也算是劉青山幫著合作社投資,現在存錢是最虧的。


    大夥邊吃邊喝邊聊,氣氛倒是融洽。


    女同誌那桌,吃得比較快,吃飽之後,就張羅著回山貨店擺貨。


    劉青山還不忘吆喝一聲:“大夥都好好幹,等以後在別的大城市開分店,就把你們都派出去當店長。”


    姑娘們嘰嘰喳喳地離開,能來首都這樣的大城市,估計夠她們興奮幾天的了。


    劉青山他們也吃飽喝足之後,又溜達回山貨店,不少物品都已經擺上貨架,終於感覺不再那麽空蕩蕩的了。


    整個商店,分割出來十幾個區域,出售不同種類的山貨。


    一進店門,最惹人注目的,是懸掛在牆上的三個盒子,盒子正麵是玻璃的,可以清楚看到裏麵的三株老山參。


    根須細密,每一根都仔細地分散開,然後固定在盒底,最長的根須能有二尺多。


    老山參頂端的葫蘆頭,斑斑駁駁,滿是一道道的褶皺。


    這個其實就相當於樹木的年輪,可以用來判定年份的。


    看看下麵的標簽,中間那株老山參,已經超過百年,旁邊的兩株,也都在五六十年之間。


    老周湊到跟前,仔細瞧瞧那株百年老山參的標簽,掰著手指頭數數上麵那一串零,然後忍不住失聲驚呼:


    “一百萬!”


    王書記也探頭過去瞧了一眼:“不會是把標簽寫錯了吧,多寫了倆零?”


    劉文娟笑著走過來:“這價格都是劉總定的,用劉總的話來說,就是鎮店之寶。”


    劉青山也湊過來:“哎呦,這價格還真寫錯了,重寫一下。”


    他把標簽取下來,用手裏的圓珠筆改了一下,然後滿意地點點頭:“嗯,這還差不多。”


    旁邊的王書記和老周的眼珠子差點都瞪出來:瘋了吧,這就直接改成五百萬?


    劉青山嘿嘿兩聲:“要是價格太低,萬一被別人買走就虧了,這屬於非賣品。”


    百年老山參,放在後世,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劉青山當然舍不得賣,索性就標個天價。


    至於真想購買的,下邊櫃台裏,有十年到二十年份的野山參,那價格就比較正常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