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口泥鰍這件事,碧水縣上上下下都極為重視,能出口創匯,那就是頭等大事。


    縣裏牽頭,水產公司主抓,也就沒劉青山啥事了。


    現在無論是縣裏的王書記還是鄭紅旗,都認準了可持續發展這條道路,所以也不用擔心涸澤而漁的事發生。


    他就窩在夾皮溝,跟著大夥一起曬稻子,收秋菜,種植的幾百畝胡蘿卜,也順利賣到縣裏。


    和去年相比,胡蘿卜的價格,還漲了二分錢,水漲船高嘛。


    漸漸的,胡蘿卜已經成了碧水縣的支柱產業之一,雖然那些南韓人種植園參的計劃沒有實現,但是卻把胡蘿卜給開發出來,弄這個小人參好像也不錯。


    抽空去縣裏,他分別跟三井財團下屬的株式會社簽訂了收購鬆江青稻的合同,還有崔敏浩那裏,也簽了一百噸。


    估計到時候還能剩個幾十噸水稻,就內部消化了。


    等到水稻打成大米,裝進一隻隻大麻袋,然後用大卡車拉到縣裏,剩下的,就不用管了。


    賣完大米,夾皮溝的村民都樂嗬了好幾天,這是合作社今年最大的一筆收入:


    一百噸就是二十萬斤,出口島國的,進賬六十萬塊;出口南韓的,進賬四十萬快,加起來,正好一百萬。


    去年,鬆江青稻收入了將近二十萬,今年直接突破百萬,大夥不高興才怪。


    就是劉青山有點不大滿意:一百萬的人民幣,換成美金,也有三十多萬呢,可惜,全被上麵給截留啦。


    等到了他們合作社的賬戶上,就全變成了人民幣。


    這也太狠了,哪怕給俺剩一半也好啊。


    不過這種事,都沒地方說理去,不是縣裏和鬆江市的問題,直接在省裏就給扣下了。


    劉青山去找鄭紅旗探探底兒,據說是在今年的廣交會上,省裏整體表現不佳,被上麵點名批評,所以省裏缺外匯都快缺瘋了。


    今年的廣交會,劉青山因為正在首都,所以就沒有參加。


    而且碧水縣有了前兩年積累的經驗和老客戶,也不是必需劉青山到場,所以縣裏也就沒硬拽著他去。


    <a id="wzsy"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零點看書</a>


    結果偏偏就翻車了,碧水縣在廣交會上的成交額,還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


    就這,在全省範圍內,還是表現優異的呢。


    鄭紅旗也一再表示:來年廣交會,還得青山你出馬,不然的話,咱們心裏真沒底。


    當然,也不是白白付出,安慰獎還是有的,省裏有關部門就給劉青山打來電話,解釋一番。


    無外乎國家現在急需外匯,有大用,希望他能顧全大局,支持國家建設之類的。


    最後還口頭承諾:像劉青山這種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同誌,年終必須是勞模啊。


    一大筆外匯,換了個省勞模,搞得劉青山也不知道是喜是憂。


    其實對夾皮溝的普通村民來說,給他們外匯也沒用,劉青山呢,暫時手頭也不缺,估計維克多那筆稿費,也快到賬,這筆錢,肯定沒人截留了。


    劉青山也納悶了:這幾年,還真就跟勞模幹上了:從縣級到地區,現在又變成了省勞模,那明年是不是要變成全國勞模?


    不到二十歲的全國勞模,那可真成典型了。


    當然,不光是劉青山收益,老支書和張隊長也都跟著沾光,在省裏打電話通氣兒之後,鬆江市的馮守信也打來電話,又承諾了幾個市級勞模的指標。


    搞得老支書都失眠了:他這輩子,就是去年被評選成縣勞模,萬萬想不到,還能升級!


    十一月初,等到野菜廠那邊也完成出口任務,把錢款結算清楚之後,夾皮溝合作社,今年的主要收入也基本全部到位。


    因為劉青山馬上要奔赴北疆,所以大夥湊到一起合計了下,決定把今年的分紅大會稍微提前一些。


    也不知道是走漏消息,還是老支書有意為之,在分紅大會這天上午,青山鎮的孫書記,領著一大群鎮裏的幹部,和各村的村長、村書記等人,正好來夾皮溝視察工作。


    其中還有縣裏電視台的兩位記者,一個挎著照相機,另一位,還扛著時下非常少見的錄像機。


    在公社改成鄉鎮之後,各大隊也相應地改成了村。


    不過呢,習慣成自然,估計公社和大隊的稱號,還得叫上幾年,才會慢慢消失。


    一瞧這陣勢,劉青山就明白了老支書的用意,這顯然是要大力宣傳的節奏啊。


    行吧,反正萬元村的名頭都打出去了,人民報紙都刊登了,全國人民都知道,也不在乎這些本鄉本土的了。


    上去跟大夥打了個招呼,孫書記就樂嗬嗬地說:“青山啊,今天我領著同誌們來,就是叫大家好好學習學習的。”


    “互相學習,共同致富。”


    劉青山嘴裏連忙客氣兩句。


    孫書記擺了擺手:“你們夾皮溝,現在已經走在大夥的前麵,這就是領路人,當然值得好好學習。”


    旁邊的老劉支書也跟著補充:“就是,前麵有車後邊有轍,最難得的是,人家夾皮溝從來都不藏著掖著,有啥好事,也不忘幫襯兄弟大隊。”


    大夥也都紛紛點頭,說心裏話,這兩年,沒少跟著夾皮溝沾光:扣大棚,養豬,還有種胡蘿卜等等。


    這也使得整個青山鎮的經濟發展水平,遠超碧水縣的平均線。


    就連前進村的村書記,也都一個勁兒點頭:“俺們村有好幾百畝窪地,也準備改成水田,夾皮溝又是派技術員,又是幫著提供種子。”


    “到時候還給聯係銷路,比自個村子裏的事兒還上心,實在太講究了!”


    又有幾名村支書跟著點頭,他們也都是準備改稻田的,也都得到了夾皮溝的技術支持。


    這個主要是受到鬆江青稻賣了高價的刺激,一斤稻米好幾塊錢啊,誰不眼饞?


    孫書記也是無比欣慰:“好啊,共同致富,青山你這個提法很好,到時候叫鎮裏的秘書好好總結一下,當成典型材料,匯報到縣裏。”


    閑聊一陣,分紅大會就正式開始,依舊是張隊長主持。


    村民們有的拿著小板凳坐著,大多數都站著。


    最前麵擺了幾張桌子,村幹部都坐在前麵,後邊是孫書記他們這些嘉賓。


    電視台的兩位同誌,也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記錄下這難得的一幕。


    村裏也是鳥槍換炮,有了麥克風,張隊長先用手敲了兩下:“同誌們,鄉親們,夾皮溝一九八五年,年終分紅大會,正式開始!”


    大夥都很配合地拍起巴掌,然後聽張隊長繼續說道:


    “在開會之前呢,我先說個事兒,咱們合作社今年的新房子,已經可以搬進去住了,下麵讓老支書念一下分房子的名單。”


    啥?還分房子?


    那些公社幹部和大隊幹部剛才都參觀一圈了,看到夾皮溝起來一大批寬敞明亮的新磚瓦房,還以為是各家各戶自己蓋的呢,原來是分的福利房。


    這會兒,也就公社的幾位主要領導,能享受到公房的待遇。


    老支書坐到麥克風跟前,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張紙:


    “劉英老師,王君老師,田靜老師,每人三間房,都挨著學校比較近,方便上下班。”


    “是說我嗎,我們也有房子?”


    劉英指著自己,有點不敢相信。


    老支書樂嗬嗬地點點頭:“隻要是對咱們夾皮溝做出貢獻的,都會得到回報。”


    劉英激動地和田靜抱在一起:這就有房子了,還是三間大磚房,比她們家裏的都好!


    老支書繼續往下念:“魏鐵柱同誌,分配五間大瓦房,鐵柱啊,到時候,可以把父母家人都接過來一起住,就像青山說的,咱們夾皮溝,就要尊重人才。”


    魏鐵柱黝黑的臉蛋也激動得漲紅,眼中更是有淚光閃爍,他重重地點點頭:“謝謝,謝謝,俺會努力的!”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帶頭鼓掌,很快就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尊重人才,這也給那些來賓帶來很大的啟發。


    另外還有高峰,李鐵柱,甚至包括呂小龍,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原本一向吊兒郎當的呂小龍,都表現得一臉嚴肅,這一刻,他好像覺得自己一下子就成熟了。


    以後哥也是有家的人啦,可不能再瞎胡混。


    等到新房子分配完畢,老支書這才摘下老花鏡:“這以後就是咱們夾皮溝的規矩,隻要願意來的,能給咱們村裏做出貢獻的,肯定重獎。”


    “這房子,隻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會分配給合作社的股份,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這話,是他和劉青山等人一起商定好了的,隻有這樣,以後才能招來更多的人才。


    大夥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孫洪濤書記也笑嗬嗬地開著玩笑:“老張啊,聽你這麽一說,我都想來你們夾皮溝嘍。”


    大笑聲中,張隊長這才重新宣布:“下麵叫老板子公布一下今年的收支情況,還是老規矩,先說個大致情況,具體的到時候貼出去,大夥再細看。”


    下邊就開始有人搭茬:“隊長,那到時候你給俺念念唄,俺不識字兒。”


    張隊長瞅瞅人群中的張杆子:“滾犢子,叫你閨女幫你念去,好像誰識字是的!”


    大夥又是一陣哄笑,這些村幹部當中,還真有一批不怎麽識字的,都感同身受。


    倒是剛才錄像的記者比較為難:“剛才這段,要不要掐了呢?”


    這位記者同誌,顯然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農村開會就這樣,有時候更是爹長媽短的。


    車老板子湊到話筒前邊,慢條斯理地打開賬本:“今年咱們夾皮溝發展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當前,國際形勢……”


    這啥情況?


    村民也都納悶:平時車老板子不是這個風格啊,這要是從國際形勢扯到國內,再從省市縣一路扯下來,猴年馬月能說到咱們村啊?


    “老板子,撈幹的說,俺還急著去喂豬呢!”張杆子又吆喝一聲。


    周圍一哄聲地表示支持,車老板子這才笑嘻嘻地說道:“俺就是想試試,看看能不能把大夥哄睡著嘍,以前生產隊開大會組織學習,呼嚕打的一個比一個響。”


    “睡啥呀,都惦記著能分多少錢呢。”大張羅扯著大嗓門吆喝起來。


    農村開會就這樣,開著開著就扯一會兒蛋,然後再接著開。


    老板叔琢磨著,今天來了這麽多領導,正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既然村民都不樂意聽,那就直接上幹貨吧。


    “下邊我列舉一下咱們今年夾皮溝的主要收入,咱們從近了往遠了說。”


    車老板忽然拔高嗓門:“第一項,就是前些天,二百噸鬆江青稻出口創匯,共計收入一百萬!”


    這個村民都知道,所以反應還不大,那些來賓隻知道水稻值錢,想不到竟然賣了這麽多,不由自主地發出一陣驚呼。


    還有那位負責攝像的記者同誌,手裏的攝像機,差點摔到地上:“一百萬啊,這麽多錢,咋花啊?”


    旁邊照相的記者輕聲跟他說:“沒你啥事,你就別跟著瞎操心了,反正你也花不著一分錢。”


    “咱們還剩了將近十萬斤的大米,除了分給各家各戶之外,剩下的還能有一部分收入,就先略過不計。”


    對呀,在座的那些來賓,心思都活絡起來:鬆江青稻聽說老好吃了,外國人都搶著要,一會兒回去的時候,要不要也整一袋兒呢。


    不行不行,吃不起啊!


    車老板子繼續念道:“第二項,就是咱們春秋兩季采山貨的收入,再加上野菜廠的收入,一共是十八萬五千多元。”


    這個車老板子就說得比較籠統,因為這一項比較複雜,有些事情,也不好叫外人知曉。


    像是羊肚菌和地皮菜這些的收入,劉青山都占了大半,都不計算在這裏麵的。


    各大隊的村幹部,又是一陣羨慕,他們幾個靠著林子的大隊,也進行采山,可是收入比這個就差遠了。


    主要是采山的人太多,像夾皮溝,就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人家承包了豆包山。


    “第三項,是咱們大棚的收入,種植的黑木耳和青菜啥的,收入一共是十六萬八,這裏邊,黑木耳是大頭!”


    那些來賓之中,絕大多數村子也都扣大棚,不過主要是青菜,原本覺得收入也不少。


    可是現在跟人家夾皮溝一比,那就相當於賺點小辛苦錢兒,看來,還是種植木耳賺大錢啊。


    大夥看向魏鐵柱的目光,都變得熱切起來: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直接能轉化成經濟效益啊!


    接下來,一項一項的,有種植胡蘿卜的,養奶牛養豬的等等。


    還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出售紅豆杉樹苗的收入,高達三百八十萬!


    隻是這筆錢裏麵,劉青山占了百分之六十多,村民基本上是百分之一。


    來賓又是一陣驚歎,


    等車老板子一樣一樣,把主要收入念完,最後又總結道:“去年,咱們合作社的總收入超過五十萬;”


    “今年,咱們合作社的總收入是五百四十八萬!”


    這個數字念出來,全場一片寂靜。


    大夥腦子裏隻剩下一個念頭:十萬元村,就這麽誕生了,誕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