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爺,我給你摸摸脈。”小六子又出來打頭陣,先給元白先生複診。


    老先生現在已經年近八旬,有點微胖,樂嗬嗬地伸出手,摸摸小六子的腦瓜:“那就有勞小先生嘍。”


    一句小先生,叫得小六子抿著嘴樂。


    劉青山假裝咳嗽一聲:“老六,好好給爺爺診治,老爺爺可是國寶。”


    小六子點點小下巴:“國寶啊,那不是大熊貓一個級別的?”


    屋子裏的人不覺莞爾,童言無忌,大夥就當聽樂子了。


    而且老先生也有一段軼事,講的就是這個,有一年老先生病了,而登門求字的人又非常多。


    老先生就在門上貼了張親手書寫的紙條:大熊貓病了。


    結果怎麽著,這紙條也被人給揭走啦。


    小六子像模像樣地給老先生診脈,然後還點點小腦瓜:“是好多了,不過最好還是要針灸兩個療程,鞏固一下。”


    老先生大樂,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前兩年,視線模糊,幾近失明。


    啞巴爺爺診治之後,采用針灸和湯劑,雙管齊下,收效顯著。


    現在除了不能長時間用眼看書之外,瞧東西什麽的,都已經無礙。。


    對於一個書法大師和鑒定大師來說,眼睛不能視物,實在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雖然先生心性淡泊,一生隨遇而安,但是能夠擺脫黑暗,享受光明,誰又不想呢?


    隨後啞巴爺爺也給老先生診脈,結論跟小六子也差不多,他手上比劃一陣子,大意是說:老哥的身體很硬朗,可以頤養天年。


    事實也確實如此,老先生活了九十多歲,是長壽之人,這跟他的心境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啞巴爺爺給開了方子,至於針灸的事情,就委托給首都醫科大學那邊,啞巴爺爺在那裏帶了不少學生呢。


    整個過程中,金胖子都在旁邊伺候著,他是師父最小的徒弟,相當於關門弟子,比較受寵愛。


    等診治完畢,老先生這才樂嗬嗬地說道:“小金子,你這段時間,就在這邊幫忙。”


    金胖子連連點頭,他現在也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院,屬於專業人士,來指導劉青山的私人博物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也算是老先生還一點人情,也是劉青山所需。


    囑咐完徒弟,就開始閑聊,老先生和啞巴爺爺聊得比較多。


    啞巴爺爺雖然年紀要小一些,才六十出頭,不過在養生之道上,人家是祖傳的,所以老哥倆聊得很是投機。


    要知道,啞巴爺爺唐朝的那位先祖,人稱孫老神仙,活了一百多歲呢。


    小六子盡職盡責地當翻譯,她長相討喜,也深得老先生喜愛,最後老先生從手上摘下來一個白玉的扳指,送給小六子。


    小六子多機靈啊,連連擺著小手:“老爺爺,你給別人寫字不收錢,我給別人診治,也不收錢,嘻嘻。”


    老先生大樂:“這個不是診金,是長者所賜。”


    “噢,那謝謝老爺爺。”小六子這才收下,她的手指頭太細,當然戴不上。


    於是就弄個紅線係著,掛在脖子上,小臉兒美滋滋的。


    旁邊的金胖子則瞧得暗暗心驚:這個扳指,是師父的心愛之物,據說是那位帝王祖先傳下來的,就這麽送人啦?


    劉青山也知道這物件兒肯定非同尋常,不過想想,老先生和師父都是同一類人,不那麽在意這些身外之物,於是也就釋然。


    喝了一盞茶,劉青山這才和魯大叔一起,把那兩幅芙蓉圖取了過來。


    即便是淡定如老先生者,也不免有些激動,他取出放大鏡,開始細看,這一看就是半個多小時。


    “老爺爺,注意不要長時間用眼。”小六子在旁邊提醒。


    老先生這才抬起頭,微微出了一口氣:“就是這幅畫沒錯,我小的時候……不提了不提了。”


    這一刻,老人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他從來不願意提及自己的身世,可是融入血脈中的那些東西,卻是與生俱來的。


    其他人都不說話,估計老先生是在回思過往,所以誰也沒有打擾。


    好半天,笑容重新浮現在老人臉上,他望向劉青山:“失而複得,終歸是好事,小金子,這件事你負責收尾。”


    金胖子一個勁點頭,就差喊一聲“嗻”了。


    看完古畫,老先生興致頗高:“今天心裏頗不平靜,回去之後寫幾行字,改日叫小金子帶過來。”


    劉青山也聽懂了,老先生這就相當於開具了一份鑒定書。


    有了這個,任何人就不會再質疑這幅畫的真偽,畢竟人家小時候瞧過啊。


    “謝謝先生。”


    劉青山連忙道謝,心裏忽然又想起一事:“先生,不知道能不能為私人博物館題寫館名?”


    老人含笑點頭,這種舉手之勞,他當然不會介意。


    中午自然是要留老先生用飯,就在不遠處的影視城那邊的餐廳。


    正好梁老和那二爺他們也在這監工,那二爺和老先生也是舊識,於是就湊成一桌。


    多是上了年紀的,所以飲食就以清淡為主,都是劉青山帶過來的山貨。


    聽說劉青山要辦私人博物館,那二爺等人也都來了興致,下午都跟著過去瞧瞧。


    至於老先生,則被金胖子給送回家休息。


    第二天就正式開始動工,金胖子找來好幾位專家,幫著一起參謀。


    瞧著這架勢,光是布置各個展廳,沒一個月時間就下不來。


    按照幾位專家的規劃,博物館裏麵,大體設置瓷器館、書畫館、玉器館、家具館、青銅館等展館。


    至於以後有需要,可以進一步豐富,比如古代錢幣、雕刻之類的。


    劉青山也想不到,搞個博物館居然這麽麻煩。


    而且雖然他這些年沒少劃拉,可是真正把這些收藏品擺進去之後才發現,依舊顯得空空落落的。


    看來這件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還要繼續努力。


    這個道理,大概就跟書到用時方恨少差不多吧。


    啞巴爺爺也為博物館做出自己的貢獻,把這些年收集到紅山古玉,都拿了出來。


    劉青山一瞧,也就專門設立了一個小展廳,展出紅山玉。


    星期天的時候,老四老五兩個過來看熱鬧,進了這個展廳之後,非要把自己脖子上佩戴的紅山玉也摘下來,放到裏麵展覽。


    小老四嘴裏還說呢:“哥,你這裏瞧著太空曠,東西太少啦。”


    博物館又不是雜貨店,劉青山叫她們把佩戴的古玉收回去:


    還差你們這兩塊了,再說這是啞巴爺爺贈送的,值得一生佩戴。


    一直忙到十一月末,這才終於把博物館布置完畢,開館的日子,就定在十二月二號這天,正好是星期天。


    劉青山的意思是:把親朋好友請來,放兩掛鞭炮,就算開張,沒必要弄那些花裏胡哨的。


    到了二號這天,博物館的大門前麵,就不斷開始有人群匯聚過來。


    老四老五和小六子這三個,手裏拿著煙和火柴,眉開眼笑地招呼客人。


    開始來的都是熟人,影視城那邊,王戰領著人最先到的,誰叫他離著最近呢。


    然後就是對麵的青鳥科技園,一下子就來了一百多人。


    外麵的溫度已經是零下,劉青山招呼大夥先進到樓裏,這裏專門設有一個休息大廳。


    吳桐領著小莉海明珠他們,給大夥拿來一瓶瓶的礦泉水。


    這水現在也算是國內的名牌產品,更是早早就打開海外市場。


    “都是自個家人,自己動手。”


    劉青山嘴裏吆喝一聲,然後又說道:“沒看到嗎,都空手來的。”


    眾人大笑,然後都自己動手,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隔著窗玻璃,看到外麵又有車開進來,劉青山又帶人出去迎接。


    來的是亞運村街道辦的,都是老熟人,距離也近,聽到消息就趕過來祝賀。


    這年頭,開業什麽的,也沒流行送禮金,見麵道一聲恭喜,然後抽一根煙,喝一口水,簡簡單單,彼此都清爽。


    把客人讓到休息大廳,裏麵的那些自己人,就全都去各個展館進行參觀。


    隨後,一批一批的人,不斷趕過來。


    有作家協會的,舒作家和那位劉作家等等,都悉數到場,隊伍裏麵,還有消失了一段時間的路作家和高文學。


    諾獎馬上就要開始頒獎,所以路作家已經開始準備出國事宜。


    劉作家作為前輩,取出一個證書,交給劉青山。


    前段時間,邀請劉青山加入作協,證件也終於辦下來,劉青山也算是混進專業隊伍。


    “謝謝劉先生,感謝組織的信任。”劉青山雖然對此可有可無,不過場麵話還是要說的,畢竟老先生也是一片好意。


    在國內,還是非常講究這些的,體製內外,有著很大的區別。


    路作家最受關注,畢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嘛。


    他已經邀請劉青山作為自己親友團的一員,一起去領獎,有劉青山跟著,路作家心裏才有底。


    這種事情,劉青山當然也不會推辭,畢竟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榮耀,堅決不能出岔子。


    隨後,又有幾輛車開過來,隻見金胖子扶著自己的老師也來了,還跟著不少博物院裏麵的專家學者。


    按理說,公辦的博物館,是國家的大館,肯定瞧不上你這麽一個私人小博物館的。


    看來是老先生借助自己的影響力,找來捧場的。


    劉青山心中也不免有些感動,連忙上前招呼,把老先生他們請到裏麵先休息。


    而等到大樹下的員工和歌手們都來了之後,就更加熱鬧。


    姑娘們都花枝招展的,都在門口歡迎來賓。


    小凳子嘴裏還張羅著:“老大,要不要我們一人唱首歌,吸引一下人氣?”


    “咱們這個又不是商場開業?”搞得劉青山都有些哭笑不得。


    小凳子吐吐小舌頭:“多招點人進去,老大你也能多賣點門票不是。”


    劉青山擺擺手:“我這個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好不好?”


    “啊,免費的啊,那我先進去參觀參觀,嘻嘻。”小凳子一溜煙跑進館內。


    這個私人博物館,劉青山也沒打算賺門票錢,那仨瓜倆棗的,他也看不上,還遭人詬病。


    他等著裏麵收藏的文物慢慢升值就好。


    客人一波接一波,影視圈的人,也來了不少。


    老薑已經拍攝完畢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樂嗬嗬地來了。


    還有張導,也在喬家大院拍完了大紅燈籠,帶人前來祝賀。


    另外就是我愛我家的劇組,也抽空過來捧場。


    劉青山這才發覺,在不知不覺中,他已經在這個城市,留下自己的印記。


    等到京大考古係的嚴教授以及原來經濟係的師長到來,更加劉青山心裏感動:這也是娘家人啊。


    出乎意料的是,林子洲也領著兩名記者來了,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成立,也算是個小新聞吧。


    當然也有一些意外來客,那位王福軍,竟然也厚著臉皮來了,還領來了幾位島國友人。


    這小子正慢慢往掮客方麵發展,據他介紹,這幾位島國來的客人,也是來青鳥公司,商討使用鋰電池專利的。


    既然是送錢來的,劉青山當然也表示歡迎。


    不過這幾位島國人,還是不怎麽受待見,主要是青鳥公司和索尼的官司,目前正打得如火如荼,有前科啊。


    到了上午九點,博物館正式開館。


    現場也沒有司儀,就是大夥忙忙活活地跟著瞎張羅,熱熱鬧鬧地放了鞭炮。


    劉青山簡單說了幾句,感謝一下來賓,然後就正式揭牌。


    劉青山舉著個竹竿子,去挑蒙在匾額上的紅布,結果竹竿子準備得有點短,還差了一小截。


    “搬梯子!”小老四使勁拍著巴掌,大概覺得挺好玩。


    “不用那麽麻煩。”劉青山瞧見小六子就站在小老四身旁,也仰著小腦瓜往上看呢。


    劉青山就雙手舉起小六子,將她托在雙掌,然後高高舉過頭頂。


    小老四連忙把竹竿遞給上麵的小六子,小六子捅了兩下,終於將紅綢子摘下來。


    好!


    大夥一邊起哄,一邊鼓掌大笑,然後抬頭觀瞧,隻見招牌古色古香,在陽光的照耀下,五個金色的大字閃閃放光,上麵寫的是:


    青山博物館。


    幾百人一起鼓掌,掌聲中,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就此誕生。


    誰又能想到,這家私人博物館,以後會成為比肩國家大博物館的存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好,198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為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為者並收藏你好,198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