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事情較多,抽出時間更新了,請大家諒解,謝謝。
----------------------------------------------------
【為什麽人類能發現上百億光年外的天體,卻找不到第九大行星?】
科學家們已經可以探測到幾百萬光年之外,甚至更遠處的某個星係,卻為何仍遲遲不能確定第九號行星的存在?
說到這裏,我們講一講目前八大行星的發現方式吧。
首先,內側的六大行星(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自不必說,早在人類發明出望遠鏡之前就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屬於“史前”發現……
1781年3月13日,英國一位愛好天文的樂師——威廉·赫歇耳利用自己的望遠鏡觀測夜空時,發現了一顆未知天體。他最初認為是彗星,不過經過反複確認,他發現應該是一顆行星。從此,天王星成為了人類有記錄以來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
天王星的發現,屬於巧合式發現,或者說是廣泛觀測式發現(我自己編的名稱)。
天王星發現以後,科學家對它的公轉軌道作了計算,發現天王星的軌道很異常,並不符合已知的物理定律。
後來,有科學家猜測,這是由於天王星外部還有一顆巨大的行星,其引力影響了天王星的運行。
利用天王星軌道差異的數據,奧本·勒維耶和約翰·柯西·亞當斯兩位學者幾乎同時計算出了這顆潛在的行星的軌道,並且聯絡當地的天文台進行觀測。結果,他們果然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屬於計算式發現,因此也被稱為“筆尖上的行星”。
不過,科學家發現,即使加入了海王星之後,天王星的軌道依然還是不符合原有的定律,甚至海王星也有點偏差,於是,他們又繼續猜測還有其他的天體在影響。
這一次,他們沒有那麽幸運。即使進行了反複的計算,依然沒有新天體的發現。
直到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了一顆新的天體,這就是冥王星,從此太陽係有了八顆行星。
說起來,冥王星的發現,也屬於廣泛觀測式發現。
1992年,科學家在冥王星外發現了新的天體——鬩神星。由於鬩神星與冥王星幾乎一樣大,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它應該屬於行星。但由於它相對很小,所以也有很多科學家發對它是行星的說法,順便連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也提出了質疑。
2006年,國際天文協會終於在文字上真正定義了行星的概念。由於鬩神星和冥王星都不符合行星的定義,因此被排除出了行星的行列。太陽係重新回到八大行星的狀態,科學家也開始重新尋找第九大行星。
幾年前,有天文團隊曾經表示疑似發現了一顆大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體積甚至超過木星。他們將它命名為幸神星,也讓人類對新行星的發現充滿了期待。
不過,經過多年的觀測,nasa終於遺憾地宣布:他們並未找到任何幸神星的蛛絲馬跡,這顆行星很可能並不存在。
如果它確實存在那麽就應該早被發現了(不論以何種形式的探測手段)。
第九號行星的假設源自於海王星外天體所受的未知引力影響。
如果第九號行星確實存在,那麽它的引力效應將是我們首選的探測目標。這和海王星被發現的過程很相似,uu看書.uuhu當時科學家們發現天王星的軌道有些異常,便假設了一個第八號行星。他們不但假設第八號行星的存在,還根據異常的天王星軌道計算出了它的位置。天文學家們將望遠鏡對準計算出的位置,果真是發現了海王星!
想照這個方法驗證第九號行星的存在卻難得多。它的引力影響了許多小天體,這些小天體的軌道是不規則的,難以捉摸。目前人們探測過的地方都沒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蹤跡,但是我們還有別的答案:即第九號行星根本不存在!
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我們遲遲不能能發現它,畢竟我們怎麽能驗證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呢?就像火神星一樣,在天文學家們發現海王星之後,又觀測到水星軌道存在異常,便假設了一個火神星用來解釋這個奇怪現象。當天文學家們把望遠鏡對準那個理論位置之後,他們啥也沒看見。
水星軌道的異常,現在已有合理的解釋:水星軌道太靠近太陽,以至於廣義相對論效應都開始顯現出來了。我認為,找不到第九號行星並不會對現有的力學定律帶來巨大變化,但是這會驅使天文學家們尋找新的理論去解釋太陽係邊緣的這個奇怪現象,哪怕現在已有不少相關的理論了。
不論最後我們能否發現第九號行星,這個過程都是非常有趣的,我們對太陽係的理解將會因此被改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
【為什麽人類能發現上百億光年外的天體,卻找不到第九大行星?】
科學家們已經可以探測到幾百萬光年之外,甚至更遠處的某個星係,卻為何仍遲遲不能確定第九號行星的存在?
說到這裏,我們講一講目前八大行星的發現方式吧。
首先,內側的六大行星(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自不必說,早在人類發明出望遠鏡之前就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屬於“史前”發現……
1781年3月13日,英國一位愛好天文的樂師——威廉·赫歇耳利用自己的望遠鏡觀測夜空時,發現了一顆未知天體。他最初認為是彗星,不過經過反複確認,他發現應該是一顆行星。從此,天王星成為了人類有記錄以來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
天王星的發現,屬於巧合式發現,或者說是廣泛觀測式發現(我自己編的名稱)。
天王星發現以後,科學家對它的公轉軌道作了計算,發現天王星的軌道很異常,並不符合已知的物理定律。
後來,有科學家猜測,這是由於天王星外部還有一顆巨大的行星,其引力影響了天王星的運行。
利用天王星軌道差異的數據,奧本·勒維耶和約翰·柯西·亞當斯兩位學者幾乎同時計算出了這顆潛在的行星的軌道,並且聯絡當地的天文台進行觀測。結果,他們果然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這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屬於計算式發現,因此也被稱為“筆尖上的行星”。
不過,科學家發現,即使加入了海王星之後,天王星的軌道依然還是不符合原有的定律,甚至海王星也有點偏差,於是,他們又繼續猜測還有其他的天體在影響。
這一次,他們沒有那麽幸運。即使進行了反複的計算,依然沒有新天體的發現。
直到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了一顆新的天體,這就是冥王星,從此太陽係有了八顆行星。
說起來,冥王星的發現,也屬於廣泛觀測式發現。
1992年,科學家在冥王星外發現了新的天體——鬩神星。由於鬩神星與冥王星幾乎一樣大,所以有科學家認為它應該屬於行星。但由於它相對很小,所以也有很多科學家發對它是行星的說法,順便連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也提出了質疑。
2006年,國際天文協會終於在文字上真正定義了行星的概念。由於鬩神星和冥王星都不符合行星的定義,因此被排除出了行星的行列。太陽係重新回到八大行星的狀態,科學家也開始重新尋找第九大行星。
幾年前,有天文團隊曾經表示疑似發現了一顆大行星,距離太陽十分遙遠,體積甚至超過木星。他們將它命名為幸神星,也讓人類對新行星的發現充滿了期待。
不過,經過多年的觀測,nasa終於遺憾地宣布:他們並未找到任何幸神星的蛛絲馬跡,這顆行星很可能並不存在。
如果它確實存在那麽就應該早被發現了(不論以何種形式的探測手段)。
第九號行星的假設源自於海王星外天體所受的未知引力影響。
如果第九號行星確實存在,那麽它的引力效應將是我們首選的探測目標。這和海王星被發現的過程很相似,uu看書.uuhu當時科學家們發現天王星的軌道有些異常,便假設了一個第八號行星。他們不但假設第八號行星的存在,還根據異常的天王星軌道計算出了它的位置。天文學家們將望遠鏡對準計算出的位置,果真是發現了海王星!
想照這個方法驗證第九號行星的存在卻難得多。它的引力影響了許多小天體,這些小天體的軌道是不規則的,難以捉摸。目前人們探測過的地方都沒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蹤跡,但是我們還有別的答案:即第九號行星根本不存在!
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我們遲遲不能能發現它,畢竟我們怎麽能驗證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呢?就像火神星一樣,在天文學家們發現海王星之後,又觀測到水星軌道存在異常,便假設了一個火神星用來解釋這個奇怪現象。當天文學家們把望遠鏡對準那個理論位置之後,他們啥也沒看見。
水星軌道的異常,現在已有合理的解釋:水星軌道太靠近太陽,以至於廣義相對論效應都開始顯現出來了。我認為,找不到第九號行星並不會對現有的力學定律帶來巨大變化,但是這會驅使天文學家們尋找新的理論去解釋太陽係邊緣的這個奇怪現象,哪怕現在已有不少相關的理論了。
不論最後我們能否發現第九號行星,這個過程都是非常有趣的,我們對太陽係的理解將會因此被改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