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6月6號順利殺青,不過李謙也不能閑著,歇了兩天之後,就趕去公司了。


    現在李謙不光是一個導演了,也是一家不小的公司的老板,哪怕對公司不怎麽關心,這都兩個多月了,總要去看看的。


    會議室裏,杜洋和公司各個高管已經在等著了。


    “大家早啊,這段時間辛苦各位了。”


    李謙笑笑走進會議室,不過看到每個人麵前一遝厚厚的文件,臉上又笑不出來了。


    “李導。”眾人連忙道。


    其實,按道理應該叫老板的,但是李謙覺得太俗氣了,他也不太管公司的事。


    “怎麽樣,公司幾個項目準備的如何了,各部分有什麽新的進展嗎?”


    “《失戀三十三天》準備的差不多了,下個月估計可以開拍了,《李獻計曆險記》有一些遠古時代的場景,那邊特效公司正在建模,劇組外景也已經找好了,咱們和湘南電視台出品的《陸貞傳奇》也即將開拍了,承製方是於政工作室,古裝宮廷劇這方麵他們是內行。


    《鬼吹燈》係列一共八部的影視版權最終還是八百萬打包了,《慶餘年》的改編,我們的編劇還沒有什麽頭緒,這部實在太長了,將近400萬字,無從下手。”


    杜洋簡單說了下公司最近的項目。


    都沒什麽太大的進展,李謙也不奇怪,像他自己這樣能保持一年一部電影的高頻率,除了**十年代的香江影壇,已經找不出來了。


    別人沒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部影視劇可不是那麽容易出來的。


    “之前不是宋戈也在和對方談嗎,他放棄了?”李謙好奇問了句。


    說到這個,杜洋就笑了,“他倒是想要,本來勝打算分開賣,一家賣四部的,不過宋戈要報萬達總部審批,大公司流程特別麻煩,而且萬達在電影行業也沒有什麽建樹,最終我直接報八百萬拿下了。”


    兩個月之前李謙就直接放權給杜洋了,不超過一千萬就行,在加到八百萬的時候也給李謙發了個郵件匯報過,顯然李謙沒看郵箱。


    之前李謙就交代了,除了特別重要的事情打電話,他們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


    “看來王劍林拿出十個億也不是那麽大方啊。”李謙搖搖頭。


    萬達來勢洶洶,宣稱初步在影視製作方麵投入十個億,可是這區區幾百萬就要走那麽麻煩的程序。


    “何止啊,宋戈現在出差都是自己掏錢,他嫌萬達的報銷流程太麻煩了。”杜洋有些好笑道。


    “...”


    不光李謙無語了,鍾莉芳、黃燕他們都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堂堂公司總裁,出差還要自己掏錢。


    李謙搖搖頭,不閑扯了,繼續道,“《鬼吹燈》先慢慢找合適的導演,《慶餘年》嘛,多找幾個擅長古裝權謀的編劇來改編,也可以讓原作者參與進來,畢竟自己的作品自己最了解了,”


    “於政怎麽樣,古裝題材他最擅長。”杜洋建議道。


    “他不行,他編劇的古裝片都是後宮宮鬥愛情方麵的,《慶餘年》的定位是古裝權謀輕喜劇,和後宮劇有很大差別,現在在拍的後宮劇太多了。”李謙搖搖頭。


    接近四百萬字的,哪裏那麽容易改變,鄭小龍剛拍完的《甄嬛傳》原著150萬,硬生生拍了七十集。


    李謙就給電視劇定了個調子,怎麽做,找誰做,就是杜洋的事了。


    “另外,黃總和張總,可以開始準備《我不是藥神》的宣發事宜了,電影大概七月底就該上映了,做好準備。”


    “七月?”


    這話一出,眾人都驚了,雖然李謙六月初就完成了電影的拍攝,但是他們怎麽也沒有想過,李謙竟然七月底就要上映,那可不是一個好檔期。


    “李導,七月底來不及吧,還剩不到六十天了。”


    “兩個月足夠了,回來的這兩天文幕野已經整理完了素材,一個月的剪輯加後期夠了,半個月審核,上映前點映一個星期。”


    “可是李導,七月中旬《變形金剛3》也要上映了,前兩年第二部就賣了四億多,這次恐怕是衝著十億去了,畢竟就連《功夫熊貓2》首日超過五千萬,九天就將近四億了。”


    張皓有些疑慮,作為發行總監,對未來幾個月國內要上映的電影可謂是如數家珍,暑期檔最重量級的電影無疑是《變形金剛3》了。


    兩年前就大賣4.6億,憑借這個係列的名氣和票價,很多人都認為這將是繼《阿凡達》之後,又一部破十億的電影。


    足夠稱得上現象級的電影了,李謙竟然要安排在一起上映。


    “不用擔心這個,二者受眾不衝突,而且我研究過了,7月份除了《變形金剛3》之外,也就《武俠》、《哈利波特》、《竊聽風雲2》這三部電影了,這個體量的片子,對我們造成不了什麽影響力,完全不夠看,而且上映時間間隔都比較長,也分不了多少排片。”李謙擺擺手道。


    大導演陳可鑫,加紅極一時的甄子單聯手的《武俠》,現象級港片,被香江媒體稱為救市之作的《竊聽風雲》續集,經典係列電影《哈利波特》,這三者在李謙嘴裏竟然成了不夠看的了。


    眾人心裏感覺有些荒謬,這每一部都是非常又競爭力的電影了。


    不過轉眼一想,好像也沒毛病。


    李謙上一部電影可是賣了八個億的,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唯一的疑慮,就是半年就製作完成的片子,而且還是現實題材,還偏偏碰到了《變形金剛》這種級別的爆米花商業大片。


    李謙看得出他們都有疑慮,不過沒工夫去說那麽多,擺擺手道,“去準備吧,不用討論了,七月底上映,暑期檔還有一個月,足夠了。”


    說完,離開會議室,徑直進了機房。


    看著李謙瀟灑離開的背影,眾人苦笑不已。


    “咱們這位李導啊,足夠放權,又完全是一言堂,照做就行了,張總、黃總,宣發開始準備了。”杜洋搖搖頭笑道。


    得了,那還能怎麽樣呢。


    半年就製作完成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李謙一向被影迷戲稱快槍手,再快點也不稀奇。


    至於現實題材碰到超級爆米花大片,衝著李謙不斷創造神奇,上一部電影大賣八個億,相信他才會最明智的想法。


    說白了,李謙過去的成績,有目空一切的資格,還理所當然。


    ......


    對李謙而言,開家公司隻是為了自己的電影服務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在電影業務方麵,所有人按他說的做就行了,不需要去解釋太多。


    他從沒擔心過《我不是藥神》,這又不是那種沉重的現實題材電影嗎,會讓人看了難受,前半部分還挺搞笑的,後半部分感人,不會難受。


    《唐汕大地震》能賣近七億,除了開頭和結尾,中間很多情節其實並沒有特別抓人,最起碼是不如《我不是藥神》的。


    要是一個沒名氣的導演,可能會明珠蒙塵,但是李謙兩個字,就足夠讓所有人來關心這部電影了。


    所以,李謙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證電影的質量。


    機房裏就李謙和文幕野,文幕野來電影學院進修之前,拍過很多現實題材方麵的廣告、mv,這兩年也拍了《金蘭桂芹》、《石頭》兩部十幾二十分鍾的短片,都可以說是現實方麵的,詼諧、幽默、感人,來做個助理剪輯正對口。


    “素材整理好了?”


    文幕野起身讓出位置給李謙說道,“已經好了老大。”


    李謙點點頭,看著他一臉疲憊,一殺青還沒休息就被李謙安排來整理素材了。


    “你去休息幾天吧。”


    “不用老大。”文幕野憨厚地笑笑,“我想學習一下,這種多角色劇情片的剪輯。”


    搖搖頭,李謙也就隨他了,把素材導入到軟件裏,花了一個上午把素材都過了一遍,中午吃完飯才開始動手。


    沒有從頭開始剪,而是先找出中間的一場戲,把幾個鏡頭放了一遍,對文幕野講道,“多角色劇情片,像咱們這部戲,幾個配角都是重要人物,尤其要避免劇情、節奏混亂,要找到重點,每一個劇情節點的重點,每一場戲,甚至每一個鏡頭的重點,找到那根軸線就好辦多了。”


    《我不是藥神》就現有的素材,可以剪成一個非常現實、非常文藝的一個生活流,很質感很強的東西,也可以剪出李謙想要的管是人物衝突啊、台詞啊,情緒都是非常飽滿一個狀態,真正的商業電影。


    甚至,剪成王嘉衛風格的片子都不是不行。


    類型決定了可行性非常多,也要注意風格別偏了。


    不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李謙還是有功夫給文幕野講解的,數字電影剪輯方便多了。


    正在剪的是程勇一夥人吃火鍋要散夥,他們幾個接連離開的鏡頭。


    “四個人先後離去,每一個人離開都有一扇門,這是第一個人,黃毛走了,那是假借程勇的一個主觀視角離開那扇門,最清晰的一個傳達方式。


    然後第二個人是劉思慧離開,這裏不是一個單獨的鏡頭了,我選擇的是長鏡頭,她從喝酒起身離開,走出門框走出去,然後鏡頭回來,我們看到劉牧師站起來了,牧師說,“主保佑你”,然後一直到他手的動作,他也走了,我用一個鏡頭交代了兩個人。


    李謙手上熟練地操作者電腦,還有空一邊講解。


    “我為什麽用一個鏡頭去過度呢?是因為需要把更重要的表演突出,就是要每一個環節要找到重點,這場戲有兩個特別大的點,一個是黃毛的,一個是呂受益。


    所以劉思慧和劉牧師用一個連貫的長鏡頭展現了兩個人的離開,沒有一個人一個短鏡頭,要不然四個人離開用四個短鏡頭,相對於純粹的商業電影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的,拖節奏了。


    再然後呂受益的離開,不是以程勇的視角目送他走,鏡頭是跟著他的,前麵所有的戲,都是在一個密閉空間裏麵發生的,直到呂受益,我為什麽讓鏡頭跟著這個人物離開了那個神油店,而不是用那個店裏程勇的特寫鏡頭?”


    “我不太明白。”文幕野搖搖頭。


    按理說,程勇這個時候應該是愧疚的,因為他自己賺夠了錢想要洗手不幹,把病人推給了假藥販子張長林。


    雖然程勇自欺欺人地說張長林得到了他的渠道,以後可以去他那裏買藥,但是作為一個商人,他能不知道張長林肯定不會像他這樣賣的那麽便宜。


    無效的假藥都賣三千,真正有效果的藥指不定要賣多少呢。


    所以,按文幕野的理解,這個時候以一個程勇臉上羞愧的特寫鏡頭來結尾,是最合適的。


    李謙笑笑,“剪輯是個技術活,每一場戲既要剝離出來單獨考慮,也要想到它在一個整體裏的意義,承上啟下,小學語文老師教我們寫作文的時候都講過。


    這是一個非常有衝擊力的點,在鏡頭上來講,我們跟著呂受益離開,看到呂受益消失在鏡頭裏,這個時候鏡頭回到神油店,看到程勇被壓縮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裏麵。


    所有人都離開了,然後他被那個玻璃門框,被那些裝飾的文字,還有桌上火鍋的煙霧,所有東西掩蓋了,就好像被埋沒在鏡頭裏麵一樣。


    這樣的鏡頭,都在幫助角色的情緒表達,幫助電影傳達情緒,在觀眾看的時候,無形中可以感受到的,影像衝擊力是沒有辦法用語言去講,是一個無形的感受的東西,所以在劇本上你又看不到,需要後期剪輯直觀地用眼睛去看。”


    文幕野也不是笨蛋,他恍然道,“程勇被關在一個封閉空間裏,也象征著一座監牢,他為了逃避法律的威脅,而把自己置入了內心的囚牢裏,被煙霧淹沒,也預示著雖然不走私賣假藥,可以光明正大,但是他的內心是處在黑暗中的。”


    “差不多吧,怎麽理解都行,意思到了,還有跟著呂受益一起出來,感受他的絕望,畢竟馬上他就死了。”


    李謙緊接著說道,“但是後麵,鏡頭還是要回到室內,那個大特寫,就是他抽煙仿佛又落淚了,那麽一個黯然傷神百感交集的一個鏡頭。


    為什麽要回來呢?是因為這個時候我希望觀眾要清楚地感知到他那個悲傷,他的無奈無力,人物的所有情緒在那個陰影裏麵,觀眾也會感受到,知道他的無可奈何,也為後麵重新賣藥埋下一顆釘子。”


    “劇情片的剪輯才是最難的啊,一個鏡頭裏就有這麽多深意。”文幕野感慨道。


    “雙向的吧,既簡單也難,簡單在單純的剪輯技術層麵,難在對電影、鏡頭的理解和把控上,畢竟劇情片就是以故事為主的,不像其他題材。”李謙搖搖頭。


    第一次數字剪輯,簡單快捷,一邊剪著一邊碰到一些重要的鏡頭,李謙還會給文幕野講解講解。


    ......


    直到11號下午,李謙花了近四天時間完成了《我不是藥神》的粗剪。


    晚上魔都國際電影節開幕,看書 .uukanshu.m 李謙也抽一晚上時間去了下。


    去出席下開幕式,幾個小時的事,下午去,深夜回來,也不耽誤事情。


    也是給光電麵子,他們想把魔都國際電影節這個國內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做大做強,擴大影響力,走向世界呢。


    抵達魔都大劇院的時候,現場熱鬧的很,紅毯等候區大牌導演不少,吳雨森、程凱哥、馬小剛都來湊熱鬧了,甚至在拍攝新片《少年派》的李鞍都來了。


    同為導演,李謙和他們都不熟,甚至可以說壓根不認識,這行業就是這樣,很多人幾年都見不到一次麵。


    唯一認識的還是馬小剛,老相識了,李謙微笑著走上前去,人家畢竟是老前輩。


    “程導、李導、吳導,你們好。”


    和他們三人打了個招呼,李謙又笑笑看向馬小剛,“馬導,好久不見,心情不錯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導演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打怪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打怪獸並收藏我的導演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