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演時代 ()”查找最新章節!
中影集團,董事長辦公室裏,韓三坪逐字逐句,認真看完了手上這份三萬多字的文學劇本,不禁長出一口氣。
“李導,這就是你要衝擊《阿凡達》紀錄的片子?”
“對,韓董覺得怎麽樣?”李謙點點頭。
韓三坪沒有回答,而是反問,“李導怎麽想起拍這個題材了?”
自從之前李謙揚言要衝擊《阿凡達》的票房紀錄之後,雖然行業內外都有不小的非議,但韓三坪可是很高興的。
能破了紀錄,也是他喜聞樂見的事情,畢竟作為電影行業最大國企的掌舵者,在他的任上華語電影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他的政績。
即便破不了,就李謙那麽有信心的樣子,也肯定是一部非同一般的電影。
就算達不到13億,也可以衝擊一下十億的嘛。
可是,原本還以為是怎樣一部驚天大製作,結果卻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劇情片。
而且,內容還如此敏感。
涉及到了老百姓的存亡問題,這可比什麽澀情、血腥暴力,以及某個落後地區社會底層的黑暗,要敏感多了。
李謙搖搖頭,“也沒什麽原因,之前偶然間發現了這個群體,深入了解了一番,有感而發才想要拍這個題材。”
“但是,恐怕劇本這一關就很難過審啊。”韓三坪同樣搖搖頭。
很多被禁映的電影,有些送審的劇本是應付審核,拍出來的和劇本不一樣,有些是劇本審核沒問題,結果拍出來上麵覺得有問題,不給上。
當然,也有的上映到一半,突然就給你禁了。
李謙這個劇本,就是典型的,劇本都難過的一種。
韓三坪解釋道,“這涉及到了民生問題,不是那種存在於個別地區的個例,是和十三億人都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這塊上麵一直卡的很嚴。”
“這個我明白。”
作為電影人,對審查製度,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
血腥、暴力、澀情這三方麵,處於比較低層次的因素,再往上就是一些社會黑暗麵以及政治因素,再往上才是社會性的問題,而且還是負麵的社會性因素。
前年現象級的電視劇《蝸居》被禁,有人說是太黃了,好像是第15集,小貝給海藻打電話,宋思明從床尾鑽進了被單裏麵給她那啥,然後海藻啊啊了幾聲被小貝聽到,海藻說是看見蟑螂了。
簡直汙的不得了,全劇很多這種大尺度戲份。
不過主要問題並不是這個,也不是貪官的原因,要不然也不會在地方頻道播出之後又上星了。
最大的問題,是在上星之後,房子的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房價的上漲以及由此給年輕人的理想造成的巨大衝擊,普通人的生活就像劇中描寫的一樣,一切都暴露在了陽光下。
把房子帶來的社會問題推上極致,這種殘酷的生活直抵每一個因房價而困擾生活的人。
進而引發了全社會的討論,是誰逼著群眾做了房奴?
是誰?
權力支配一切,資本動搖人性,利益逼良為娼。權貴階層可以隨便劫人祖居、銀人妻女、左右一切。
同樣是過年,富人在富麗堂皇充滿溫馨的大房子裏,窮人沒水沒電點著蠟燭苦熬。
群眾頂著加班的壓力努力地工作,不過取得些微薄的收入,而權貴的二乃買件衣服隨便一出手就成千上萬。
由房子引發的一些思考,這些社會現象,才是《蝸居》被禁的根本原因。
說直白點,為什麽被禁?因為太真實了,戳到了所有人的痛點。
《我不是藥神》同樣如此,雖然癌症和房子,後者更能讓人又代入感,畢竟絕大多數人自己都很難買得起房子,而得癌症的人就少多了。
不過,得癌症的代價是生命,是自己可以預知的死亡。
並且雖然的癌症的是少數人,但是大多數人都會生病。
太容易引起共鳴了,和所有人都息息相關的事,到時候和《蝸居》一樣,造成轟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矛頭自然而然地就會指向政府。
這些李謙都知道,但是既然要拍,也有一定的把握,要不然不會做這個無用功。
李謙坐直了身子,解釋道,“這是一部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程勇這個人物,就是英雄,救世主的形象,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他來的,他就是所有白血病人的希望,所以這並不是一部黑暗的電影。
電影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群體,病人群體、藥商群體,以及代表正義的警察群體,病人要活命、要便宜的藥,藥商要掙錢、要保證藥物的價格,警察群體要守法、要維護社會的秩序。
雖然病人群體和藥商群體、警察群體是對立的,但是並沒有觸及到什麽真正了不得的界限,病人的要求是肯定的,讓人萬分同情,藥商的行為用一句“全世界的格列寧定價都極高”交待了高價的普遍性和合理性,算是給了他們一個台階,而且那個醫藥代表也沒有得到什麽懲罰。
警察這個群體,在某些意義上代表政府,我沒有像一些黑暗向的電影去指責、批評他們,其實就像局長那句“法大於情的事情你見得還少嗎?”一樣,這是他作為一名警察的責任,如果他放過了程勇,從法律的角度,那就是瀆職,是犯罪。
三個群體,整部電影裏犯罪的人一共有兩個,賣假藥的張長林涉嫌詐騙,主人公程勇涉嫌走私罪,兩人都得到了懲罰。”
哪怕是主角,犯了法也必須得到法律的懲罰,這是電影的鐵律。
韓三坪靜靜地聽著李謙的解釋,忍不住長舒一口氣,對李謙也越發地另眼相看了。
“李導考慮的很周全啊。”
沒有抨擊政府,沒有抨擊藥商,反而是救世主的男人公得到了懲罰。
如此老成、妥善的想法,很難想象是這麽一個年輕人想出來的。
“警察沒錯,藥商沒錯,買藥的病人沒錯,電影中的三個群體全都沒錯,錯的隻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夠完善,沒有批評任何人的意思,社會都是在不斷進步當中的。”
“對了,電影的背景會放在2002年,在那位李公子擔任諾華華國區總裁之前,而且去年他已經從諾華離職了,電影也不會有影射之嫌。”李謙又補充了一句。
諾華集團就是格列衛的製造商,之前華國區的總裁是一位頂級二代,為了不必要的誤會,故事背景還是要考慮到的。
“行吧,我會把你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領導。”韓三坪笑道。
“真是太謝謝韓董了。”
“不過你也別報太大希望,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了,涉及很多方麵。”韓三坪又打了個預防針。
李謙這個牛脾氣,韓三坪是不奢望扭轉他的思想,讓他拍大片了,作為打破華語電影紀錄的導演,哪怕之前有點不愉快,這點忙,還是會幫的。
況且,要是李謙繼續保持神奇,票房破十億,能促成一部十億票房的的國產電影,也是他的一份功勞。
末了,韓三坪又忍不住問了一句,“李導,你拍這個題材,隻是因為看了幾個白血病人的生活慘狀?”
又問一遍幹嘛...
“韓董,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麽一句話:企業家的意義在於,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我雖然隻是一個導演,沒多大能力,但是也能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
李謙說著又笑笑,“況且,這依然是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不是什麽文藝片,一點文藝片的影子都沒有,是能讓人笑,讓人感動落淚的商業電影,和我之前的所有片子,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
李謙離開之後,韓三坪反複咀嚼著這句話,歎了口氣,拿著文學劇本第二天就去了光電,說起來總局王局長也是江南人,對李謙這個破紀錄的小老鄉也是讚譽有加啊。
不過問題不光光在光電,公安部和衛生部也是個大問題。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導演之一,票房紀錄保持著,李謙也獲得了一些優待,不用像普通導演走一樣的程序。
像張一謀、陳凱哥兩人,在官方那邊都特別有麵子,上麵的大領導都知道他們,李謙這都還差得遠呢。
當年電影專家鍾殿棐說的那句,電影是唯一能走進內閣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不是沒道理的。
......
三天之後,李謙也在韓三坪的牽頭下,見了公安部宣傳局的一位副處長,以及衛生部辦公廳新聞宣傳辦公室的一位副主任。
李謙花費了不少的口舌才說服了他們,他的原話是,電影中每一個警察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錯,不管是局長還是曹斌,他們代表了兩種執法者的形象。
一個堅持以法律為標準,一個有著更多感性的一麵,電影最後是曹斌去接出獄的程勇,也是警察的代表,代表警察在法律的基礎上,也講人情,不是冷酷無情的執法機器。
而衛生部,電影根本沒有涉及衛生部,隻是病人、藥商、執法者三方的關係。
先忽悠了再說。
兩個部門也提了一些要求,準確地來說是命令,無非是不能醜化警察的形象,煽動病人和執法機關、政府機構的對立等等方麵。
最走,給李謙留下一句,開會討論。
問題應該不大,就像李謙說的,電影並沒有抨擊誰誰誰,就文學劇本而言,除了犯罪的兩個人,其他人並沒有錯。
而且沒看到電影,除了李謙之外,也沒有人會想到,電影成片究竟是什麽效果。
《蝸居》一開始就過了審,在地方台上映的時候就已經大火了,但是上麵一點禁播的意思都沒有,照樣上星,幾家衛視播了十幾集,反響太大,才被禁的。
禁的不是電視劇,而是因為電視劇引發的討論。
所以,並沒有什麽標準,看情況來的,《蘋果》一開始也沒被禁,上映了一段時間才禁的。
像《色戒》順利上映,純粹是因為李按,要不然換了賈張柯試試,哪怕上映版本刪減了,也絕對上不了,這片子從政治角度就不對。
名聲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的,李謙跟張一謀、陳凱哥沒法比,但是比一般的導演可強多了。
07年那會,因為王碩一句建議張一謀擔任光電總局副局長,主管電影,還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呢,網民們說的煞有其事。
他們倆拍《黃土地》的時候,電影局局長批評他們,說要不是他是電影局局長,根本不會看這種電影,結果年輕的程凱哥就氣衝衝地去和人家理論。
成名之後,《十麵埋伏》上映的時候,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聯等各個部門聯手打擊盜版,甚至騰空了暑期檔,為電影保駕護航。
程凱哥的《無極》直接頂替了《可可西裏》的衝奧名額,為了符合要求,提前在9月29日—10月5號在蜀都一家電影院每天放映一場。
這兩位大導演的名氣,幾年前已經達到了能影響光電、宣傳口的,得到政府多個部門全力支持的地步了。
......
上麵讓等消息,李謙也就回去等著,並且也準備公司的事情。
杜洋已經帶著團隊離開,一起去了一家小型營銷公司,並且整合完畢了。
郭凡的《時間規劃局》還有半個月就上映了,也不能再拖了,李謙就以200萬的價格收購了這家新公司,並且個人注入了一個億的現金,用以租辦公場所,招聘人手,以及接下來的影視製作。
並且,為新公司舉辦了一個開業發布會。
李謙開了家電影公司?
整個行業都震動了,無數記者湧來發布會現場。
就是個普通的發布會,請了些記者,同行們沒有請。
沒必要,今天之後,整個行業自然會關注他的新公司了。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前來參加“未來影業”的成立發布會,這是我個人成立的一家影視公司,希望能在未來的日子裏,為電影行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正式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成員,杜洋女士擔任公司總經理,郭凡、蘇侖、齊玉昆、文幕野為公司簽約導演。”
......
場麵話就交給杜洋了,不過這麽一家小公司,要不是李謙,根本沒人關心,也沒什麽好說的。
記者的目光還是集中在李謙身上。
“李導,您這是準備全麵進軍影視行業了嗎?”一名記者迫不及待地問道。
“這話從何而來,我本身就是影視行業從業者。”李謙笑笑。
“成立公司之後,李導的重心是不是會放在公司的經營上了,還會繼續拍電影嗎?”
廢話!
李謙搖搖頭,“我的第一職業,一直是導演,拍好電影、觀眾喜歡的好電影,也一直是我的理想,從沒有變過,開這家公司,也是為了能更好地拍攝、宣傳電影,公司的運營全都由杜總負責,我隻是一個拍電影的導演而已。”
“李導的新電影今年還會如期上映嗎?”
記者又問到了新片的事情,相比李謙開了家小公司,還是他的新片更值得關注。
不光記者,杜洋和蘇侖、郭凡他們也相當期待呢。
“電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今年會如期和大家見麵。”
“李導,之前你曾經說過,新片會衝擊《阿凡達》的13億票房紀錄,是認真的嗎,有很多導演和網民們對此表示質疑。”
李謙笑笑,“各位媒體朋友也跟我很熟了,見我什麽時候說過大話了?”
誰跟你很熟了,別亂攀關係,你說的大話還少嘛!
記者們心裏腹誹不已,不過仔細一想,李謙確實說過不少大話,但是都一一實現了。
“李導能透露一下,新片是什麽類型嗎,還是科幻大片嗎?”
“這個過段時間,大家就知道了。”
電影的信息,李謙依然閉口不談。
幾番追問,依然從李謙嘴裏得不出什麽信息,有記者又問起了新公司的名字有什麽含義。
“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含義,郭凡、蘇侖他們,還有我都是年輕人,年輕意味著未來有無限可能,希望電影行業更加輝煌的未來,由我們創造!”李謙微微笑道。
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年輕導演就是行業未來,一點毛病都沒有。
不過,這話在記者們耳朵裏,就有些囂張了。
“這李謙還真敢說,他們是行業未來,那其他導演算什麽。”
“今天不會又喝假酒了吧?”
“有沒有感覺李謙這段時間越來越張揚了,不會又是下一個馬大炮吧。”
“嘿嘿,我倒希望他是了。”
“不過我反而更好奇他到底要拍什麽了。”
“管他呢,張揚才好,有話題了。”
......
就一個發布會,也沒有什麽事,差不多四十分鍾就結束了。
之後就該開始《時間規劃局》的宣傳了,雖然晚了點,也差不多了。
另外,公司的宣傳營銷團隊遠遠不夠,還得到處找人。
不止宣傳營銷這塊,發行、製片兩個部門也得搭起來,藝人經紀杜洋要做的話也行,李謙都無所謂。
組三個部門,u看書 .uukanshu 找幾個製片人。
對李謙來說,不是難事,有去年一年15億票房擺在這,瞎子都知道未來影業的前途。
作為公司總經理,杜洋也沒有擔心人手的問題。
“李導,恐怕接下來一段時間,各大公司要迎來一波離職潮了。”
“希望別怪我挖了他們的人吧。”李謙攤了攤手。
杜洋笑道,“哪裏用李導去挖,隻要待會放出消息,立馬就能收到無數簡曆了。”
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保持創造者,幾個大賣票房的導演,一年15億票房的產出,不管是對影視行業各方麵從業者,還是演員來說,絕對是巨大的吸引力。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76章 公司成立)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的導演時代》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中影集團,董事長辦公室裏,韓三坪逐字逐句,認真看完了手上這份三萬多字的文學劇本,不禁長出一口氣。
“李導,這就是你要衝擊《阿凡達》紀錄的片子?”
“對,韓董覺得怎麽樣?”李謙點點頭。
韓三坪沒有回答,而是反問,“李導怎麽想起拍這個題材了?”
自從之前李謙揚言要衝擊《阿凡達》的票房紀錄之後,雖然行業內外都有不小的非議,但韓三坪可是很高興的。
能破了紀錄,也是他喜聞樂見的事情,畢竟作為電影行業最大國企的掌舵者,在他的任上華語電影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他的政績。
即便破不了,就李謙那麽有信心的樣子,也肯定是一部非同一般的電影。
就算達不到13億,也可以衝擊一下十億的嘛。
可是,原本還以為是怎樣一部驚天大製作,結果卻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劇情片。
而且,內容還如此敏感。
涉及到了老百姓的存亡問題,這可比什麽澀情、血腥暴力,以及某個落後地區社會底層的黑暗,要敏感多了。
李謙搖搖頭,“也沒什麽原因,之前偶然間發現了這個群體,深入了解了一番,有感而發才想要拍這個題材。”
“但是,恐怕劇本這一關就很難過審啊。”韓三坪同樣搖搖頭。
很多被禁映的電影,有些送審的劇本是應付審核,拍出來的和劇本不一樣,有些是劇本審核沒問題,結果拍出來上麵覺得有問題,不給上。
當然,也有的上映到一半,突然就給你禁了。
李謙這個劇本,就是典型的,劇本都難過的一種。
韓三坪解釋道,“這涉及到了民生問題,不是那種存在於個別地區的個例,是和十三億人都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這塊上麵一直卡的很嚴。”
“這個我明白。”
作為電影人,對審查製度,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
血腥、暴力、澀情這三方麵,處於比較低層次的因素,再往上就是一些社會黑暗麵以及政治因素,再往上才是社會性的問題,而且還是負麵的社會性因素。
前年現象級的電視劇《蝸居》被禁,有人說是太黃了,好像是第15集,小貝給海藻打電話,宋思明從床尾鑽進了被單裏麵給她那啥,然後海藻啊啊了幾聲被小貝聽到,海藻說是看見蟑螂了。
簡直汙的不得了,全劇很多這種大尺度戲份。
不過主要問題並不是這個,也不是貪官的原因,要不然也不會在地方頻道播出之後又上星了。
最大的問題,是在上星之後,房子的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房價的上漲以及由此給年輕人的理想造成的巨大衝擊,普通人的生活就像劇中描寫的一樣,一切都暴露在了陽光下。
把房子帶來的社會問題推上極致,這種殘酷的生活直抵每一個因房價而困擾生活的人。
進而引發了全社會的討論,是誰逼著群眾做了房奴?
是誰?
權力支配一切,資本動搖人性,利益逼良為娼。權貴階層可以隨便劫人祖居、銀人妻女、左右一切。
同樣是過年,富人在富麗堂皇充滿溫馨的大房子裏,窮人沒水沒電點著蠟燭苦熬。
群眾頂著加班的壓力努力地工作,不過取得些微薄的收入,而權貴的二乃買件衣服隨便一出手就成千上萬。
由房子引發的一些思考,這些社會現象,才是《蝸居》被禁的根本原因。
說直白點,為什麽被禁?因為太真實了,戳到了所有人的痛點。
《我不是藥神》同樣如此,雖然癌症和房子,後者更能讓人又代入感,畢竟絕大多數人自己都很難買得起房子,而得癌症的人就少多了。
不過,得癌症的代價是生命,是自己可以預知的死亡。
並且雖然的癌症的是少數人,但是大多數人都會生病。
太容易引起共鳴了,和所有人都息息相關的事,到時候和《蝸居》一樣,造成轟動,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矛頭自然而然地就會指向政府。
這些李謙都知道,但是既然要拍,也有一定的把握,要不然不會做這個無用功。
李謙坐直了身子,解釋道,“這是一部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程勇這個人物,就是英雄,救世主的形象,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他來的,他就是所有白血病人的希望,所以這並不是一部黑暗的電影。
電影中主要涉及到了三個群體,病人群體、藥商群體,以及代表正義的警察群體,病人要活命、要便宜的藥,藥商要掙錢、要保證藥物的價格,警察群體要守法、要維護社會的秩序。
雖然病人群體和藥商群體、警察群體是對立的,但是並沒有觸及到什麽真正了不得的界限,病人的要求是肯定的,讓人萬分同情,藥商的行為用一句“全世界的格列寧定價都極高”交待了高價的普遍性和合理性,算是給了他們一個台階,而且那個醫藥代表也沒有得到什麽懲罰。
警察這個群體,在某些意義上代表政府,我沒有像一些黑暗向的電影去指責、批評他們,其實就像局長那句“法大於情的事情你見得還少嗎?”一樣,這是他作為一名警察的責任,如果他放過了程勇,從法律的角度,那就是瀆職,是犯罪。
三個群體,整部電影裏犯罪的人一共有兩個,賣假藥的張長林涉嫌詐騙,主人公程勇涉嫌走私罪,兩人都得到了懲罰。”
哪怕是主角,犯了法也必須得到法律的懲罰,這是電影的鐵律。
韓三坪靜靜地聽著李謙的解釋,忍不住長舒一口氣,對李謙也越發地另眼相看了。
“李導考慮的很周全啊。”
沒有抨擊政府,沒有抨擊藥商,反而是救世主的男人公得到了懲罰。
如此老成、妥善的想法,很難想象是這麽一個年輕人想出來的。
“警察沒錯,藥商沒錯,買藥的病人沒錯,電影中的三個群體全都沒錯,錯的隻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夠完善,沒有批評任何人的意思,社會都是在不斷進步當中的。”
“對了,電影的背景會放在2002年,在那位李公子擔任諾華華國區總裁之前,而且去年他已經從諾華離職了,電影也不會有影射之嫌。”李謙又補充了一句。
諾華集團就是格列衛的製造商,之前華國區的總裁是一位頂級二代,為了不必要的誤會,故事背景還是要考慮到的。
“行吧,我會把你的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領導。”韓三坪笑道。
“真是太謝謝韓董了。”
“不過你也別報太大希望,畢竟這個話題太敏感了,涉及很多方麵。”韓三坪又打了個預防針。
李謙這個牛脾氣,韓三坪是不奢望扭轉他的思想,讓他拍大片了,作為打破華語電影紀錄的導演,哪怕之前有點不愉快,這點忙,還是會幫的。
況且,要是李謙繼續保持神奇,票房破十億,能促成一部十億票房的的國產電影,也是他的一份功勞。
末了,韓三坪又忍不住問了一句,“李導,你拍這個題材,隻是因為看了幾個白血病人的生活慘狀?”
又問一遍幹嘛...
“韓董,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麽一句話:企業家的意義在於,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我雖然隻是一個導演,沒多大能力,但是也能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
李謙說著又笑笑,“況且,這依然是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不是什麽文藝片,一點文藝片的影子都沒有,是能讓人笑,讓人感動落淚的商業電影,和我之前的所有片子,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
李謙離開之後,韓三坪反複咀嚼著這句話,歎了口氣,拿著文學劇本第二天就去了光電,說起來總局王局長也是江南人,對李謙這個破紀錄的小老鄉也是讚譽有加啊。
不過問題不光光在光電,公安部和衛生部也是個大問題。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導演之一,票房紀錄保持著,李謙也獲得了一些優待,不用像普通導演走一樣的程序。
像張一謀、陳凱哥兩人,在官方那邊都特別有麵子,上麵的大領導都知道他們,李謙這都還差得遠呢。
當年電影專家鍾殿棐說的那句,電影是唯一能走進內閣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不是沒道理的。
......
三天之後,李謙也在韓三坪的牽頭下,見了公安部宣傳局的一位副處長,以及衛生部辦公廳新聞宣傳辦公室的一位副主任。
李謙花費了不少的口舌才說服了他們,他的原話是,電影中每一個警察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錯,不管是局長還是曹斌,他們代表了兩種執法者的形象。
一個堅持以法律為標準,一個有著更多感性的一麵,電影最後是曹斌去接出獄的程勇,也是警察的代表,代表警察在法律的基礎上,也講人情,不是冷酷無情的執法機器。
而衛生部,電影根本沒有涉及衛生部,隻是病人、藥商、執法者三方的關係。
先忽悠了再說。
兩個部門也提了一些要求,準確地來說是命令,無非是不能醜化警察的形象,煽動病人和執法機關、政府機構的對立等等方麵。
最走,給李謙留下一句,開會討論。
問題應該不大,就像李謙說的,電影並沒有抨擊誰誰誰,就文學劇本而言,除了犯罪的兩個人,其他人並沒有錯。
而且沒看到電影,除了李謙之外,也沒有人會想到,電影成片究竟是什麽效果。
《蝸居》一開始就過了審,在地方台上映的時候就已經大火了,但是上麵一點禁播的意思都沒有,照樣上星,幾家衛視播了十幾集,反響太大,才被禁的。
禁的不是電視劇,而是因為電視劇引發的討論。
所以,並沒有什麽標準,看情況來的,《蘋果》一開始也沒被禁,上映了一段時間才禁的。
像《色戒》順利上映,純粹是因為李按,要不然換了賈張柯試試,哪怕上映版本刪減了,也絕對上不了,這片子從政治角度就不對。
名聲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的,李謙跟張一謀、陳凱哥沒法比,但是比一般的導演可強多了。
07年那會,因為王碩一句建議張一謀擔任光電總局副局長,主管電影,還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呢,網民們說的煞有其事。
他們倆拍《黃土地》的時候,電影局局長批評他們,說要不是他是電影局局長,根本不會看這種電影,結果年輕的程凱哥就氣衝衝地去和人家理論。
成名之後,《十麵埋伏》上映的時候,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聯等各個部門聯手打擊盜版,甚至騰空了暑期檔,為電影保駕護航。
程凱哥的《無極》直接頂替了《可可西裏》的衝奧名額,為了符合要求,提前在9月29日—10月5號在蜀都一家電影院每天放映一場。
這兩位大導演的名氣,幾年前已經達到了能影響光電、宣傳口的,得到政府多個部門全力支持的地步了。
......
上麵讓等消息,李謙也就回去等著,並且也準備公司的事情。
杜洋已經帶著團隊離開,一起去了一家小型營銷公司,並且整合完畢了。
郭凡的《時間規劃局》還有半個月就上映了,也不能再拖了,李謙就以200萬的價格收購了這家新公司,並且個人注入了一個億的現金,用以租辦公場所,招聘人手,以及接下來的影視製作。
並且,為新公司舉辦了一個開業發布會。
李謙開了家電影公司?
整個行業都震動了,無數記者湧來發布會現場。
就是個普通的發布會,請了些記者,同行們沒有請。
沒必要,今天之後,整個行業自然會關注他的新公司了。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前來參加“未來影業”的成立發布會,這是我個人成立的一家影視公司,希望能在未來的日子裏,為電影行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正式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成員,杜洋女士擔任公司總經理,郭凡、蘇侖、齊玉昆、文幕野為公司簽約導演。”
......
場麵話就交給杜洋了,不過這麽一家小公司,要不是李謙,根本沒人關心,也沒什麽好說的。
記者的目光還是集中在李謙身上。
“李導,您這是準備全麵進軍影視行業了嗎?”一名記者迫不及待地問道。
“這話從何而來,我本身就是影視行業從業者。”李謙笑笑。
“成立公司之後,李導的重心是不是會放在公司的經營上了,還會繼續拍電影嗎?”
廢話!
李謙搖搖頭,“我的第一職業,一直是導演,拍好電影、觀眾喜歡的好電影,也一直是我的理想,從沒有變過,開這家公司,也是為了能更好地拍攝、宣傳電影,公司的運營全都由杜總負責,我隻是一個拍電影的導演而已。”
“李導的新電影今年還會如期上映嗎?”
記者又問到了新片的事情,相比李謙開了家小公司,還是他的新片更值得關注。
不光記者,杜洋和蘇侖、郭凡他們也相當期待呢。
“電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今年會如期和大家見麵。”
“李導,之前你曾經說過,新片會衝擊《阿凡達》的13億票房紀錄,是認真的嗎,有很多導演和網民們對此表示質疑。”
李謙笑笑,“各位媒體朋友也跟我很熟了,見我什麽時候說過大話了?”
誰跟你很熟了,別亂攀關係,你說的大話還少嘛!
記者們心裏腹誹不已,不過仔細一想,李謙確實說過不少大話,但是都一一實現了。
“李導能透露一下,新片是什麽類型嗎,還是科幻大片嗎?”
“這個過段時間,大家就知道了。”
電影的信息,李謙依然閉口不談。
幾番追問,依然從李謙嘴裏得不出什麽信息,有記者又問起了新公司的名字有什麽含義。
“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含義,郭凡、蘇侖他們,還有我都是年輕人,年輕意味著未來有無限可能,希望電影行業更加輝煌的未來,由我們創造!”李謙微微笑道。
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年輕導演就是行業未來,一點毛病都沒有。
不過,這話在記者們耳朵裏,就有些囂張了。
“這李謙還真敢說,他們是行業未來,那其他導演算什麽。”
“今天不會又喝假酒了吧?”
“有沒有感覺李謙這段時間越來越張揚了,不會又是下一個馬大炮吧。”
“嘿嘿,我倒希望他是了。”
“不過我反而更好奇他到底要拍什麽了。”
“管他呢,張揚才好,有話題了。”
......
就一個發布會,也沒有什麽事,差不多四十分鍾就結束了。
之後就該開始《時間規劃局》的宣傳了,雖然晚了點,也差不多了。
另外,公司的宣傳營銷團隊遠遠不夠,還得到處找人。
不止宣傳營銷這塊,發行、製片兩個部門也得搭起來,藝人經紀杜洋要做的話也行,李謙都無所謂。
組三個部門,u看書 .uukanshu 找幾個製片人。
對李謙來說,不是難事,有去年一年15億票房擺在這,瞎子都知道未來影業的前途。
作為公司總經理,杜洋也沒有擔心人手的問題。
“李導,恐怕接下來一段時間,各大公司要迎來一波離職潮了。”
“希望別怪我挖了他們的人吧。”李謙攤了攤手。
杜洋笑道,“哪裏用李導去挖,隻要待會放出消息,立馬就能收到無數簡曆了。”
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保持創造者,幾個大賣票房的導演,一年15億票房的產出,不管是對影視行業各方麵從業者,還是演員來說,絕對是巨大的吸引力。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76章 公司成立)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我的導演時代》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