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複仇》、《127小時》依然在熱映中,齊玉昆和郭凡兩人也都帶著劇組在為了電影宣傳而奔波。


    工作室裏,李謙繼續忙著電影的後期。


    因為兩部電影上映的事宜,也耽擱了不少的時間。


    不過也就剩最後的配音了,還有後期的渲染。


    渲染費時間,而且時間足夠也就沒必要多花錢去趕製。


    8月4號,呂恩泰終於來到了工作室,為電影裏的機器人慕斯配音。


    “泰哥,你現在都在忙什麽呢?”


    在辦公室坐下,敘了敘舊。


    現在呂恩泰的中戲導演係博士學業還剩最後一年了,整天忙的要死,暑假這一個月也一直在忙,現在才有空過來配音。


    “也沒忙什麽,剛錄了個東方衛視的《迷案記》,曆史類的欄目,翻譯了一本書,準備導演一部話劇,還接了部電視劇。”


    “對了,你可是不知道吧,《大白鯊:複仇》、《127小時》這兩部電影大賣,中戲,還有京城電影學院導演係的學生可是羨慕嫉妒死了齊玉昆和郭凡他們兩個,”


    呂恩泰頗有些感慨地看著李謙,這才過去一年多,轉眼間拍了三部電影,一部上了院線票房破億。


    這也就罷了,天才嘛,都說得過去。


    但是李謙不光自己能拍電影,還讓自己手下的執行導演和副導演都拍出了大賣的電影。


    要說那兩部電影沒有李謙的原因,誰都不會信。


    所有人都認為,那兩部電影的成功,主要還是李謙的緣故。


    《大白鯊》是現象級網大,自帶四百萬觀眾。


    《127小時》裏李謙不光是監製,也是編劇之一。


    郭凡當初從李謙這裏拿到這個故事,後來的劇本和分鏡都讓李謙把關、刪刪改改,堅持要把李謙的名字加到編劇裏,而且還在自己的名字前麵。


    監製和編劇都是李謙,也難怪外人都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是李謙的功勞了。


    “嫉妒?”


    李謙轉念一想,也都大概明白了。


    齊玉昆和郭凡他們倆沒學過導演,甚至連藝術學院都沒上過。


    業餘出身,一個24歲,一個28歲,就得到了單獨執導的機會,而且還票房大賣,成功了。


    而那些導演專業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在這個年紀都很難拍一部自己的大銀幕電影。


    能不嫉妒嘛,人都這樣。


    沒有受到專業教育的人,反而成功了,讓那些在國內最好的藝術學校學習過的導演係學生心理怎麽能夠平衡呢。


    看來大多數人都是認為,《大白鯊:複仇》、《127小時》這兩部電影都是因為才成功的。


    也難怪,他們倆的履曆、年紀、學曆都無法支撐現在的成功。


    抱著這樣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自然也都會覺得齊玉昆和郭凡他們倆隻不過是運氣好罷了,而不會去想他們吧倆本身的能力。


    李謙搖搖頭,“是他們自己有能力,我隻不過提供了一個機會,他們也抓住了機會而已。”


    “那你這機會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呂恩泰笑道,“《大白鯊》那好歹也是投資千萬的片子,就這麽給一個沒學過導演的人拍,估計國內也就你這獨一份了。”


    “那是一起拍了三部電影,對他們的能力有了足夠的了解,好幾百萬呢,哪能隨意就丟出去。”


    聊了會天,敘了敘舊,緊接著也開始幹正事了。


    “泰哥,這個機器人本身說話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但是要讓觀眾聽起來有種溫情和暖意,所以語速要比我們正常講話稍微慢一點,也不能太違和,太特意了。”


    開始準備,也聊了聊這個要配音的角色。


    “嗯,機器人的話,語調、語氣全程保持一致。”


    雖然隻是給機器人配音,不過貫穿全片,也算是主角了。


    過年到現在,除了忙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喻恩泰一有空也都在研究這個角色,對角色和自己要配的音有了很深的理解,“月球上隻有兩個克隆人,場景人物單一,這個機器人也起到了一個緩解孤獨的作用,”


    李謙道,“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觀眾所有能感受到的情感,都來自於劇情發生時的情況、機器人顯示屏上的圖片表情、以及你配音的聲音特點。


    說話沒有感情,要能聽出感情,聲音要有磁性,語氣也要要輕、緩,這樣哪怕就是毫無情緒的語氣,都能讓人感覺到一點點的溫情。”


    聲台行表,一個演員最基礎的東西,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台詞也是最基本的。


    呂恩泰之前沒有參與後期拍攝,接著就在工作室裏看了一天的樣片,感受一下電影的氛圍,第二天才開始配音。


    ......


    電影市場上,《大白鯊:複仇》依然在影市橫行,第二周周一拿到540萬票房,相比昨天周日跌幅接近50%。


    雖然隻有540萬的單日票房,不過也牢牢地占據了日票房冠軍寶座。


    緊接著星期五奧運會正式開始,對電影市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整個第二周,《大白鯊:複仇》拿到4150萬票房,連續11天、兩周的票房冠軍。


    走勢一般,別說和《生死頻率》相比了,也就是和普通的大片差不多。


    畢竟一開始就投入了350塊膠片拷貝,達到了大片的規模,第一個星期已經完全發揮出了票房潛力。


    不像《生死頻率》,前幾天拷貝少、排片少,後來慢慢票房還逆跌了。


    不過,十二天總票房也高達9200萬,破億就在眼前了。


    而《127小時》第二周拿到1250萬票房,相比第一周四天的1060萬,也符合電影口碑。


    十一天2310萬,儼然又是一匹黑馬誕生。


    不過第二周光羨又投入了80個拷貝,排片也大大增加,票房增長卻不是很明顯。


    太過於小眾了,而且太血腥,女性觀眾不討喜,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也製約了電影的票房潛力。


    而上個月橫掃內地影市的《赤壁》這周隻拿到1300萬票房,堪堪比《127小時》稍微高一點。


    總票房也來到了2.89億,破三億指日可待了。


    最後一部《十全九美》作為暑期檔唯一一部喜劇,雖然完全是惡搞的搞笑片,不過也爆發了驚人的票房潛力。


    第一周隻拿到700多萬,第二周卻大賣1400萬,驚呆了一地眼球。


    喜劇片、搞笑片還是不缺市場的。


    內地單周總票房也有8000萬左右了,也對得起暑期檔這個市場。


    8號奧運會開始之後,周末三天的票房明顯漲勢沒有正常時候那麽好了,估計接下來的賽事,還是對市場有一定的衝擊。


    不過,在暑期檔後期,這三部電影是完全能夠撐起市場的,讓暑期檔沒有那麽寒酸。


    尤其是《大白鯊:複仇》、《127小時》,已經占據了半數的娛樂新聞版麵。


    對齊玉坤和郭凡兩個導演,也是大家讚譽。


    在媒體口中,成了華語電影的未來。


    而齊玉坤、郭凡同為李謙助手,在他手下擔任執行導演、副導演,也成了媒體關注的事情。


    “《大白鯊:複仇》、《127小時》大獲成功的背後,李謙功不可沒!”


    “據了解,齊玉昆、郭凡二位新人導演此前共同在李謙三部電影劇組裏擔任助手,《大白鯊:複仇》作為李謙導演的大賣網大續集,《127小時》同樣是李謙編劇,而李謙也擔任了這兩部電影的監製,要說他們是導演行業的千裏馬,那李謙就是當之無愧的伯樂!”


    “發掘兩名新銳導演,李謙不光能拍戲,也能慧眼識人!”


    “齊玉昆、郭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大白鯊:複仇》、《127小時》的成功完全是因為李謙!”


    “兩個沒有學過導演的“導演”,為何頻頻票房大賣?獨家揭秘《大白鯊:複仇》、《127小時》幕後的故事!”


    “爆料,齊玉昆、郭凡隻是傀儡,李謙才是這兩部電影真正的導演!”


    “名為監製,實為導演,據內部人士透露,李謙頻頻出現在兩部電影的拍攝現場,大多數鏡頭其實都出自李謙之手!”


    ......


    突然,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網上一些媒體開始有了其他的聲音。


    各種爆料、內部人士、劇組人員透露真相,說齊玉昆和郭凡頂著導演的名頭,但是在片場幹著執行的活,真正的導演其實是李謙。


    和當初《無極》口碑一塌糊塗之後差不多,不過那是因為《無極》實在是太爛了,和《霸王別姬》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且這其中程凱哥也沒拍幾部電影,不是水平一部部慢慢降下來的。


    突然從神作變成狗屎,觀眾無法接受也是正常的,才質疑《霸王別姬》不是程凱哥的作品。


    這下倒好,齊玉昆、郭凡是因為自身沒有學過導演,拍的第一部電影就大獲成功,被媒體質疑。


    而且這兩部電影還都和李謙有關係,一個是他上部電影的續集,另一個他是編劇之一,也是兩部電影共同的監製。


    李謙雖然也是第一部電影就大賣一億票房,不過好歹拍了兩部精大,自己也是編導專業出身的。


    雖然讓人驚歎,但是也說得通。


    而齊玉坤、郭凡呢,又年輕,又沒有學過導演,也沒有拍過其他片子,哪怕短片。


    再加上這兩部片子都和李謙有關係,媒體上這種聲音竟然還不少。


    ......


    “李謙、寧昊、齊玉昆、郭凡,新生代四大導演崛起!”


    正在某電視台後台準備節目的郭凡,看著媒體上這樣的評價,滿臉不加掩飾的笑容。


    以導演的身份讓媒體稱頌,讓觀眾叫好,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的理想。


    雖然不是理想中的科幻電影,但是最起碼往前邁了一大步。


    自從上映之後,每天看著媒體對自己、對電影的誇讚。


    看著影評人從各個角度解讀自己的電影,全方麵地誇獎這部電影。


    看著觀眾一次次為電影裏的情節感到驚歎。


    郭凡心裏別提有多爽了。


    但是,下一秒鍾,突然翻到了質疑齊玉昆和他的新聞,臉上笑容立馬就凝固了。


    哪家腦殘媒體寫的!


    仔細看完一篇新聞,乍看之下寫的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又翻了翻其他幾大門戶網站,竟然都有類似的新聞。


    “胡說八道!”


    氣的郭凡都想把手機給砸了,這麽多天的好心情,瞬間就沒了。


    “郭導。”


    旁邊鄧朝也看到了這些新聞,他勸道,“這些媒體就是這樣,動不動黑來黑去,罵來罵去,人一出名就不斷有媒體去編排你,無視就行了。”


    在《127小時》開拍之前,鄧朝對郭凡的印象還停留在他經常拍李謙的馬屁、獻殷勤,有時候李謙隨便說一句話,郭凡都能接話不著痕跡地誇李謙兩句。


    馬屁精!


    但是,真正開拍之後,郭凡展現出來的導演水平,卻讓他刮目相看。


    雖然有時候會手忙腳亂,碰到難題拍攝卡住了,也一時間沒有好辦法,但是也把各方麵的困難克服了,順利把電影拍完。


    才真正把郭凡當成真正的導演看待,尤其是在看了第一場點映之後,越發欽佩了。


    作為主角,雖然是獨角戲,不過電影拍的怎麽樣鄧朝也不知道,隻有自己看了一遍,才發現竟然拍的這麽精彩。


    雖然鄧朝厚臉皮地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功於自己的表演,不過也可見郭凡的導演能力。


    媒體這些話,他鄧朝第一個不同意。


    短暫的憤怒之後,郭凡也平靜下來了。


    雖然這段時間是第一次和媒體打交道,第一次接受采訪,但是也沒少關注娛樂圈。


    見了血的蒼蠅!


    來形容娛樂媒體,再適合不過了。


    “我知道,是這些媒體故意找事。”


    不過郭凡還是有些奇怪,“這些新聞上午才出來的,而且看時間都是差不多時候發布的,怎麽會這麽巧呢。”


    “難不成,是有人在抹黑我們?”


    也隻有這個能解釋的通了。


    鄧朝不解道,“但是暑期檔也就這個樣子了啊,咱們這兩部電影也沒有對手,總不可能是《十全九美》的製片方幹的吧,那片子是喜劇,也不衝突,而且口碑也差,有這功夫還不如加強宣傳力度。”


    暑期檔基本上不會有變化了,除了一部小成本恐怖片和好萊塢大片《無敵浩克》之外,沒什麽電影上映了,也不存在有對手黑他們啊。


    而且,要黑也是黑電影本身,做這些沒有意義。


    左思右想,兩人都想不通。


    帶著疑惑,繼續為電影做宣傳。


    在這之後,郭凡也難免被問到這個問題。


    尤其是路演和觀眾見麵會,到場的記者那問話的語氣,好像已經把這事證實了。


    第一次部電影,郭凡也沒有應付記者的經驗,往往是落荒而逃。


    就算郭凡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記者們全都無視了。


    事實是什麽樣的,uu看書 ww.uukanshu.om 他們才不關心呢,隻要有話題有錢就行了。


    後來幹脆一問三不知,你問你的,我說我的,就當沒聽到記者問的問題。


    晚上八點半,結束了一家電影院的路演,正準備回賓館休息的郭凡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


    “喂,你好?”


    “郭導你好,我是華陽傳媒的黃忠磊。”


    ??


    ......


    掛掉電話,郭凡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嘴裏輕聲說了一句。


    “三十年河西啊。”


    妙書屋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導演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飯打怪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飯打怪獸並收藏我的導演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