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是想看清這張之極到底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報國,倘若崇禎皇帝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一絲猶豫,那麽就算讓他的兒子入了京營,他也會著人盯著,以防他的兒子隻在軍營做表麵功夫。


    勳貴到底是個特殊的存在,倘若別有用心者控製了兵權,對他來說是不小的威脅。


    可張之極並沒有絲毫猶豫,仿佛早就預料到似的道:


    “回稟陛下,我張家有曆代先帝賜予的子粒田兩千八百五十六畝,地契明日臣便交還戶部,換取新的文書,微臣家世代恪守祖訓,從未有過侵占百姓良田的事情發生,此事可著王公公盤查。


    微臣家中僅在京城有商鋪兩間,一家為布店,一家為雜貨店,微臣回去便著人將賬目送至戶部,並交納本月應交之商稅。


    至於衛所官印,微臣家中直係並未擔任衛所官職,倒是有幾個旁係任著世襲的都指揮僉事,他們都在外地,微臣或許需要至少半個月時間來辦此事。”


    英國公一脈自成祖靖南時的張玉,到他這一代已經傳了八代,但勳貴與宗室不同,能繼承爵位的隻能是嫡長子一人。


    其餘子孫大多隻能分得一些財產,倘若這些子孫受老國公寵愛,老國公一般會乞求當時的皇帝恩蔭個衛所的世襲官職,但畢竟是少數。


    雖說那幾個旁係子侄都在外地任職,且不少都鮮有來往,但張之極並未因此找借口,隻言給他半個月時間。


    “嗯,英國公年紀大了,平身吧。”到此,崇禎皇帝才對這張之極信了幾分。


    但也僅此而已,入了京營後吃不了苦,仍舊哪兒來的要回哪兒去,倘若有用兵的天賦,他自然會提拔,但若資質一般,還是不行。


    倘若是文官倒還好說,大不了給個閑差,但武將不行,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個蘿卜一個坑,決不要庸人。


    “謝陛下!微臣老了,否則,微臣也想再去沙場溜一圈咧!”張之極跪的時間久了,起來時有些吃力。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你祖上倘若知道你的心意,也當含笑了。”崇禎皇帝微微笑道。


    “害,微臣都五十八了,不中用了,倘若是十年前,微臣還能舞得動那柄寶刀,不服老不行啊!”張之極苦笑道。


    二人又在殿內聊了會兒家常,張之極便告退而去。


    崇禎皇帝便把王承恩叫道身邊問道:


    “大伴兒,這英國公家裏當真隻有兩間商鋪、兩千多畝地?”


    不是崇禎皇帝疑惑,而是這些國公積累了兩百多年財富,大多都是家財萬貫者,譬如那成國公朱純臣,崇禎皇帝就專門令王承恩仔細查過。


    其名下有商鋪三十六間、各地良田一萬多畝,這還不包括成國公一脈的旁係,以及他們家的府宅。


    “皇爺,奴婢查過,這張之極倒是沒說假話,英國公一脈向來不太合群兒,與其他勳貴交往也不多。”王承恩如實道。


    “秉性如何?”崇禎皇帝又問道。


    “據下頭的番子打探到的消息,其他勳貴們之所以對英國公敬而遠之,都是覺得此人較為迂腐。


    別家勳貴走的親密,大抵都是因為家裏商鋪多,生意上來往也多,譬如去歲時京城物價上漲,便是這些勳貴勾結搞出來的斂財計謀。


    英國公家裏隻有兩間商鋪,也並不與之同流合汙,聽說去歲物價上漲時,那張之極硬是不跟著漲,與其他勳貴們作對,結果賠了不少錢,幹脆把店都給提前關了。”王承恩解釋道。


    “嗯……沒想到呀,大明的勳貴裏竟還有這等人物。”崇禎皇帝對此感到很意外,但隨即又皺眉斥責王承恩道:


    “你既然知道,為何不早些告訴朕,害朕以為天下勳貴皆是酒囊飯袋!”


    王承恩嚇了一跳,心說陛下您之前也沒問呢,奴婢要是總說這個勳貴好,那個勳貴好,您又該擔心奴婢收別人銀子了,但王承恩隻敢想想,跪倒在地,嘴上卻道:


    “老奴知罪,請皇爺責罰!”


    “行了!朕又沒罵你,跟了朕這麽久,你當也了解朕的脾氣,朕若是真生氣,你還能好生生的在宮裏呆著?朕隻是生自己的氣呀!”崇禎皇帝懊惱道。


    早知道穿越回來需要那麽多的人才,他就是不睡覺當年也要多學點東西,如果能帶點資料就更好了,比如那些在後世老掉牙的《重工業基礎》、《輕工業基礎》,倘若此時有這麽兩部書,宋應星他們不知要少走多少彎路。


    但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現在崇禎皇帝隻想做到知人善任,慢點就慢點吧,反正他還年輕。


    從四月十六日開始,在崇禎皇帝的安排下,整個朝廷都開始緊鑼密鼓的實行改革,據錦衣衛奏報,當天晚上陳奇瑜就令家仆將一應鋪蓋送到了戶部衙門,從此與其夫人過上了兩地分居的生活。


    沒法子,戶部太忙了,崇禎皇帝也知道,當下的政治結構雖然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夠先進,但與後世相比還是太過籠統和冗雜,譬如以縣令為例,不僅身兼縣長、縣高官,還同時擔任著縣公安局局長、派出所所長、縣工商局局長、縣教育局局長、水務局農民牧業局等等等等,一縣之內,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是縣令一個人幹。


    這還隻是縣令,在往上屬,州、府、省,包括中央六部、內閣都是如此,即便這樣,曆朝曆代都還有冗官的情況,明朝也也是如此。


    崇禎皇帝心裏清楚,職能部門早晚得改,不止是衙門,還有科舉、以及大明詬病三百年的戶籍製度也得改,但是崇禎皇帝根本顧不上。


    之所以商稅征收沒有下放到地方,而是戶部直屬,也是這個原因,另外撤銷衛所,同時取消軍戶,同樣是隻對軍戶試用。


    一來算是一次嚐試,二來一下子全改,陳奇瑜估計得累死。


    這麽個改法兒,短期的陣痛肯定是要有的,崇禎皇帝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但如果都慢慢的改下去,沒個二三十年根本別想看到效果,所以崇禎皇帝覺得值得冒險。


    <a href="http://m.ahzww.org" id="wzsy">ahzww.org</a>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崇禎絕不上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我崇禎絕不上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