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華島囤糧城,一片喜氣洋洋。
傍晚,吳之茂身為東道主,在城內招待徐煌等人,各人都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在座隻有沈廷揚是文官,其餘都是武人,沒那麽多斯文講究,個個狼吞虎咽的,吃得湯水肉汁四溢。
不時有人站起身衝著徐煌等人敬酒,崔武、朱盛鴻神情驕傲,沒人覺得不合適。
他們從江南遠來運送糧草,又冒著生命的代價守城擊敵,立下大功,自認當得起敬重。
吳之茂站起身來,咧嘴端著酒碗大聲道:“徐大人指揮守城,擊殺韃子護我糧草,真乃智勇雙全,來來來,大夥兒都敬徐大人一碗!”
眾人轟然響應,徐煌端起就被,也是笑道:“大家幹了!”
他一仰脖子,將一碗酒一口吹幹。
眾人都是大聲叫好,連稱海量。
用過飯後,徐煌已將這次斬獲統計出來。
覺華島守城戰和追擊戰,明軍正兒八經殺的隻有二百多級,其他的都是滿達海送的。
那些清軍傷兵無力逃走,留下隻能被宣武營斬首。
徐煌可不管什麽有待戰俘,人道主義,統統砍下腦袋!
整體算起來,明軍一共斬首三百二十級,這在明末九邊,是非常巨大的功勞了!
依大明軍功製,領軍軍官部下斬獲韃子人頭十顆,著升實授一級。
每加十名顆人頭,加升一級,共升三級為止,其中二級實授,一級署職,並賞銀賞布。
就算徐煌才升遷不久,待戰功上報後,升官是肯定的,部下們也肯定各有升賞。
吳之茂,以及鎮海衛的幾個千戶,幾乎全程跪舔徐煌,眼中盡是期待,他們也想升官。
守城一戰,斬獲韃子頗多,這是明軍全體將士的功勞,得分些人頭。
經沈廷揚和徐煌商議,三百二十顆人頭,分給寧遠兵三十顆,鎮海衛五十顆,陸鎮海也分得二十顆,其餘盡數歸揚州衛。
吳之茂等人雖眼紅,卻也沒有異議,皆是舉雙手讚同。
要不是全憑徐煌指揮,別說是戰功了,各人生命保障都成問題。
吳之茂自認讓自己指揮,隻會全程防守,等待寧遠那邊的增援,別無他法,把韃子拖走才是上策。
實在不行,就來個下策,將部分糧草物資扔到城下,一般清軍取了糧草,為避免傷亡也會退走。
那樣的話,隻怕韃子退走時將死傷並將盡數帶走,或許一顆腦袋都不留。
徐煌的大度,令各人喜笑顏開。
不過此戰明軍的傷亡也不小,不說鎮海衛那群廢物兵死傷近二百,就是宣武營傷亡也有四十多,其中陣亡二十六人。
守城戰時,宣武營火銃兵是主力,也是韃子弓箭手重點攻擊的對象。
清軍的弓箭十分歹毒,箭頭上大多帶著倒刺,箭矢入體後冒然拔出,會造成更大的創傷,使受傷之人大出血而死。
徐煌沉重地歎了口氣,打仗總會死人的。
好在經此一戰,宣武營算是真正練成了,在往後的作戰中,他們將成為真正的精銳!
待將來擴編人馬,這些精兵升為小旗,每人再帶十個新兵,很快就能擴充近萬人馬!
一個好將軍,絕對能帶出一群優秀的好兵,但一群好兵,卻帶不出來一個好將軍。
歡慶之餘,徐煌沉吟道:“韃子睚眥必報,不知他們會不會遣大軍再來,我軍務必要小心防範。”
沈廷揚為人持重,他建議修整一夜,等明日一早就將糧草運往寧遠。
幾個將官都讚同他的觀點,護送糧草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遲則生變,應盡快出發!
.......
第二日,天還沒亮,覺華島上的明軍開始集結,各部裝運糧草。
待一切就緒,徐煌向沈廷揚建議,所有傷兵留在島上,由陸鎮海率操江水師在附近海域警戒。
一旦發現清軍來襲,應第一時間將傷兵轉移至船上,遠離覺華島,以避清軍鋒芒。
隻有漂在海上,清軍才能拿他們沒辦法,幹著急也沒用!
至於島上的囤糧城,沒有了糧草物資,哪怕是被推平了,也沒什麽影響。
沈廷揚同意了徐煌的建議,立刻安排下去。
崇禎十五年二月初三日,明軍攜大量糧草物資,推著輜重車,徒步前往寧遠。
覺華島至寧遠,有三十餘裏,此時海麵上全是厚厚的冰層,船不能行,隻能步行。
經過三小時的徒步,徐煌終於看到了岸邊的那座孤城。
寧遠,位居遼西走廊中央,距山海關二百餘裏,是遼西的重要據點,位置非常險要。
此時的大明,幾乎丟失了整個遼東,手中僅存山海關和寧遠,關外都是八旗軍。
有人認為,堅守寧遠,是朝廷一個愚蠢的決定。
然而當你看到這座城池時,這種想法將不翼而飛。
寧遠城四周三麵環山,還有一麵是海,海的對麵就是覺華島,是典型的關門打狗地形。
八旗軍想要從北麵進攻山海關,必走寧遠,隻要寧遠城中的明軍稍微努努力,韃子就會很辛苦。
難怪當初袁崇煥死守寧遠,努爾哈赤率八旗軍久攻不下,欲哭無淚。
即便現在整個遼東丟了,寧遠隻是座孤城,八旗軍占盡優勢,戰鬥力很強,可以隨便動員個幾萬人,把寧遠團團圍住,也是難打。
因為當初努爾哈赤試過了,事實證明,理論不錯,實際操作一塌糊塗,根本就打不下來!
當時八旗中有人提議,實在不好打,那就困死,斷水斷糧,把城中明軍餓死不就行了?
努爾哈赤也采納了建議,數萬大軍圍困寧遠,結果自己差點崩潰了。
明軍的後勤補給源源不斷從海上運來,沒有水師的八旗軍隻能幹看著。
寧遠城沒被困死,反而拖垮了八旗軍。
最終努爾哈赤氣的下令攻打覺華島,一鼓作氣端了明軍海上補給線,還泄憤屠戮島上上萬軍民。
現在努爾哈赤翹辮子了,他的兒子皇太極來了,雖然他指揮的鬆錦大戰滅了明軍精銳,可他還是拿寧遠沒辦法。
隻能派多鐸等八旗將領率兵堵住北上的路,防止寧遠城中的明軍救援鬆山和錦州。
因而,徐煌一行人沿著海上通道,幾乎毫無阻攔地進了寧遠城。
寧遠城外城,南門的永清門。
城樓上的守軍見援軍到了,鑼鼓打得咣咣響,大聲向城內的總兵吳三桂等人報喜。
徐煌趁機打量這個聞名遐邇的寧遠衛城。
寧遠城始建於宣德三年,清代撤衛建州,民國時將寧遠州改為寧遠縣,新中國又改名為興城。
自宣德年間建城,不斷擴建,遼東戰事起,寧遠城屢次修繕,牆高由三丈增加到三丈二尺,每門皆有甕城,上有城樓與角台,比揚州衛城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鑼鼓喧天中,監軍張若麒及一眾將官親自迎出門。
按理說,沈廷揚不過是個正五品戶部郎中,徐煌雖這個正四品指揮僉事,在總兵、參將一大群的寧遠城更是不起眼,當不起一眾正二品總兵的迎接。
然而寧遠的這些將軍們,對他們十分熱情,真正印證了有奶就是娘的道理。
徐煌放眼看去,將官人群中,多是四五十歲的將領,他們一身甲胄大多陳舊,大多行為粗狂放蕩。
隻有一個人,引起了徐煌的注意。
那人中等身材,麵白如玉,相貌俊朗,年齡不過三十歲卻身穿總兵甲胄,全副盔甲在陽光的折射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自帶光效,如同逼王臨世。
徐煌猜測,此人應該就是寧遠總兵吳三桂!
寒暄了幾句,監軍張若麒帶著眾人由南門延暉門入,進入鼓樓西南的總督行轅內。
......
寧遠城內,總督行轅寬闊的大廳。
廳內廳外,己經擺滿幾桌酒席,飯菜非常豐盛。
按照規矩,廳內由監軍、總兵等一眾大佬坐一桌,各路總兵麾下的參將、遊擊將軍等在廳外入桌。
至於軍隊,除了吳三桂等人的數千家丁,餘者都駐紮在城外。
有大同總兵王樸的大同軍,又有密雲兵、薊州兵、山海關兵馬,還有順天巡撫楊繩武從京師帶來的標營。
原本在遼東有大明九邊精銳十萬人馬,結果鬆錦大戰戰敗,十幾萬大軍崩潰,殺得殺,逃得逃。
目前明軍在遼東的兵馬,主要集中在山海關、寧遠和鬆山,杏山和塔山也有少部,加上幾個總兵前前後後收攏的潰兵,一共大約攢了七萬多人馬。
這麽多兵馬,寧遠衛城內的民房官房占盡了都堆不下,宣武營及鎮海衛的人馬,隻能靠著南門暫時駐紮。
先前到來的軍隊,如薊密各處軍,大多是紮在城東五裏的三首山,以及城東北五裏的螺峰山。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再遠的幹柴嶺,棗兒山等地,有清軍人馬駐紮,防止明軍北上救援鬆山。
......
鬆錦大戰期間,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八大總兵共計十三萬九邊精銳,兵發乳峰山急救錦州。
經過大戰,宣府總兵楊國柱戰死,斬獲八旗頗多,明軍連破八旗軍三旗,克兩紅旗大營,聲威大震。
那時徐煌還在河南南陽,崇禎帝命傅宗龍為督師,前往河南剿殺李自成。
自從皇太極親臨前線督陣指揮,清軍形勢逆轉,皇太極看出了明軍首尾不相顧的弱點,定下掘壕圍困斷敵糧道之法。
八旗軍拚命深挖戰壕,且戰壕十分歹毒,上麵寬四米,下麵十分狹窄,深兩米六,如同一個倒錐,人要是掉下去,連個容納腳的地方都沒有,根本沒法往上爬!
戰馬就更別說了,直接過不來。
就是這樣的戰壕,八旗軍挖了三道!
他們硬是從錦州西麵往南,穿越鬆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挖到大海,連掘三道大壕,將明軍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係和糧餉供應。
明軍屢次進攻,雙方激戰,始終闖不過這幾道變態的戰壕。
最終洪承疇決定與皇太極在鬆山和錦州地區決戰,皇太極這個老陰比,卻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
出戰連敗,糧草大營又被八旗軍端掉,明軍立時軍心大亂。
作為明軍統帥,洪承疇很有能力,哪怕隻有三天糧草,他也不慌,進而想到了擒賊先擒王的高端戰術。
按照明軍的實力,是可以與八旗軍一決雌雄的。
此時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戰翻盤,大有可為。
洪承疇命玉田總兵曹變蛟,率騎兵突擊清軍大營,直撲皇太極禦營,餘者七大總兵打配合,一波流衝擊,斬殺奴酋!
計劃十分冒險,然而總兵曹變蛟做到了,這位大明猛將抱著必死之心,盡選軍中精壯,入夜後直撲清軍正黃旗大營!
曹變蛟率部在八旗軍中縱橫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凡是來阻擊的正黃旗韃子兵,無不橫屍於明軍刀下!
清軍大營如同炸了鍋,八旗紛紛馳援禦營,皆被殺散。
曹變蛟一直殺到了皇太極的禦營前,他甚至看到了皇太極驚慌失措的麵孔!
什麽“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曹變蛟用實際行動,狠狠地扇了皇太極一耳光。
作為捍衛禦營的最後一道防線,皇太極的親軍護衛們很盡職,拚死衝上,被曹變蛟宰了一波又一波。
如此大好局麵,再看其他明軍總兵,居然無人支援!
大同總兵王樸趁機第一個跑路,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緊隨其後。
寧遠總兵吳三桂也丟下洪承疇及大部人馬,隻帶著兩千關寧鐵騎逃命。
八旗軍從混亂中反應過來,從四麵八方向禦營聚集,射傷了曹變蛟。
曹變蛟因失血過多幾近昏厥,眼見突入內營無望,隻得恨恨率軍退回鬆山。
這一回去,就和洪承疇等人被困鬆山,長達半年之久!
至於明軍主力,隨著幾個總兵的逃跑,當晚大亂陣腳,如無頭蒼蠅般四處奔逃,自杏山迤南沿海,東至塔山,被八旗軍各部邀擊,溺海死者無算。
而那幾個逃跑的幾個總兵,此時就在徐煌麵前,一直呆在寧遠城當縮頭烏龜,連救援都不敢!
讓徐煌震驚的是,這幾個貨,竟有臉安坐於此,談笑風生!
廳內席間,除了監軍張若麒,寧遠總兵吳三桂,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還有順天巡撫楊繩武,以及兵部右侍郎郎範誌完。
鬆山被清軍圍困已久,崇禎命不得不任命順天巡撫楊繩武為督師救洪承疇,然他們皆斂兵不敢出戰。
期間唯有副將焦埏率兵赴援,可剛出了山海關,就被清軍所敗,力戰而亡。
至此,吳三桂等明軍龜縮寧遠,混吃等死,對鬆山等地被圍,束手無策。
第九十七章 吳三桂
已加入書簽
下載免費讀
傍晚,吳之茂身為東道主,在城內招待徐煌等人,各人都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在座隻有沈廷揚是文官,其餘都是武人,沒那麽多斯文講究,個個狼吞虎咽的,吃得湯水肉汁四溢。
不時有人站起身衝著徐煌等人敬酒,崔武、朱盛鴻神情驕傲,沒人覺得不合適。
他們從江南遠來運送糧草,又冒著生命的代價守城擊敵,立下大功,自認當得起敬重。
吳之茂站起身來,咧嘴端著酒碗大聲道:“徐大人指揮守城,擊殺韃子護我糧草,真乃智勇雙全,來來來,大夥兒都敬徐大人一碗!”
眾人轟然響應,徐煌端起就被,也是笑道:“大家幹了!”
他一仰脖子,將一碗酒一口吹幹。
眾人都是大聲叫好,連稱海量。
用過飯後,徐煌已將這次斬獲統計出來。
覺華島守城戰和追擊戰,明軍正兒八經殺的隻有二百多級,其他的都是滿達海送的。
那些清軍傷兵無力逃走,留下隻能被宣武營斬首。
徐煌可不管什麽有待戰俘,人道主義,統統砍下腦袋!
整體算起來,明軍一共斬首三百二十級,這在明末九邊,是非常巨大的功勞了!
依大明軍功製,領軍軍官部下斬獲韃子人頭十顆,著升實授一級。
每加十名顆人頭,加升一級,共升三級為止,其中二級實授,一級署職,並賞銀賞布。
就算徐煌才升遷不久,待戰功上報後,升官是肯定的,部下們也肯定各有升賞。
吳之茂,以及鎮海衛的幾個千戶,幾乎全程跪舔徐煌,眼中盡是期待,他們也想升官。
守城一戰,斬獲韃子頗多,這是明軍全體將士的功勞,得分些人頭。
經沈廷揚和徐煌商議,三百二十顆人頭,分給寧遠兵三十顆,鎮海衛五十顆,陸鎮海也分得二十顆,其餘盡數歸揚州衛。
吳之茂等人雖眼紅,卻也沒有異議,皆是舉雙手讚同。
要不是全憑徐煌指揮,別說是戰功了,各人生命保障都成問題。
吳之茂自認讓自己指揮,隻會全程防守,等待寧遠那邊的增援,別無他法,把韃子拖走才是上策。
實在不行,就來個下策,將部分糧草物資扔到城下,一般清軍取了糧草,為避免傷亡也會退走。
那樣的話,隻怕韃子退走時將死傷並將盡數帶走,或許一顆腦袋都不留。
徐煌的大度,令各人喜笑顏開。
不過此戰明軍的傷亡也不小,不說鎮海衛那群廢物兵死傷近二百,就是宣武營傷亡也有四十多,其中陣亡二十六人。
守城戰時,宣武營火銃兵是主力,也是韃子弓箭手重點攻擊的對象。
清軍的弓箭十分歹毒,箭頭上大多帶著倒刺,箭矢入體後冒然拔出,會造成更大的創傷,使受傷之人大出血而死。
徐煌沉重地歎了口氣,打仗總會死人的。
好在經此一戰,宣武營算是真正練成了,在往後的作戰中,他們將成為真正的精銳!
待將來擴編人馬,這些精兵升為小旗,每人再帶十個新兵,很快就能擴充近萬人馬!
一個好將軍,絕對能帶出一群優秀的好兵,但一群好兵,卻帶不出來一個好將軍。
歡慶之餘,徐煌沉吟道:“韃子睚眥必報,不知他們會不會遣大軍再來,我軍務必要小心防範。”
沈廷揚為人持重,他建議修整一夜,等明日一早就將糧草運往寧遠。
幾個將官都讚同他的觀點,護送糧草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遲則生變,應盡快出發!
.......
第二日,天還沒亮,覺華島上的明軍開始集結,各部裝運糧草。
待一切就緒,徐煌向沈廷揚建議,所有傷兵留在島上,由陸鎮海率操江水師在附近海域警戒。
一旦發現清軍來襲,應第一時間將傷兵轉移至船上,遠離覺華島,以避清軍鋒芒。
隻有漂在海上,清軍才能拿他們沒辦法,幹著急也沒用!
至於島上的囤糧城,沒有了糧草物資,哪怕是被推平了,也沒什麽影響。
沈廷揚同意了徐煌的建議,立刻安排下去。
崇禎十五年二月初三日,明軍攜大量糧草物資,推著輜重車,徒步前往寧遠。
覺華島至寧遠,有三十餘裏,此時海麵上全是厚厚的冰層,船不能行,隻能步行。
經過三小時的徒步,徐煌終於看到了岸邊的那座孤城。
寧遠,位居遼西走廊中央,距山海關二百餘裏,是遼西的重要據點,位置非常險要。
此時的大明,幾乎丟失了整個遼東,手中僅存山海關和寧遠,關外都是八旗軍。
有人認為,堅守寧遠,是朝廷一個愚蠢的決定。
然而當你看到這座城池時,這種想法將不翼而飛。
寧遠城四周三麵環山,還有一麵是海,海的對麵就是覺華島,是典型的關門打狗地形。
八旗軍想要從北麵進攻山海關,必走寧遠,隻要寧遠城中的明軍稍微努努力,韃子就會很辛苦。
難怪當初袁崇煥死守寧遠,努爾哈赤率八旗軍久攻不下,欲哭無淚。
即便現在整個遼東丟了,寧遠隻是座孤城,八旗軍占盡優勢,戰鬥力很強,可以隨便動員個幾萬人,把寧遠團團圍住,也是難打。
因為當初努爾哈赤試過了,事實證明,理論不錯,實際操作一塌糊塗,根本就打不下來!
當時八旗中有人提議,實在不好打,那就困死,斷水斷糧,把城中明軍餓死不就行了?
努爾哈赤也采納了建議,數萬大軍圍困寧遠,結果自己差點崩潰了。
明軍的後勤補給源源不斷從海上運來,沒有水師的八旗軍隻能幹看著。
寧遠城沒被困死,反而拖垮了八旗軍。
最終努爾哈赤氣的下令攻打覺華島,一鼓作氣端了明軍海上補給線,還泄憤屠戮島上上萬軍民。
現在努爾哈赤翹辮子了,他的兒子皇太極來了,雖然他指揮的鬆錦大戰滅了明軍精銳,可他還是拿寧遠沒辦法。
隻能派多鐸等八旗將領率兵堵住北上的路,防止寧遠城中的明軍救援鬆山和錦州。
因而,徐煌一行人沿著海上通道,幾乎毫無阻攔地進了寧遠城。
寧遠城外城,南門的永清門。
城樓上的守軍見援軍到了,鑼鼓打得咣咣響,大聲向城內的總兵吳三桂等人報喜。
徐煌趁機打量這個聞名遐邇的寧遠衛城。
寧遠城始建於宣德三年,清代撤衛建州,民國時將寧遠州改為寧遠縣,新中國又改名為興城。
自宣德年間建城,不斷擴建,遼東戰事起,寧遠城屢次修繕,牆高由三丈增加到三丈二尺,每門皆有甕城,上有城樓與角台,比揚州衛城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鑼鼓喧天中,監軍張若麒及一眾將官親自迎出門。
按理說,沈廷揚不過是個正五品戶部郎中,徐煌雖這個正四品指揮僉事,在總兵、參將一大群的寧遠城更是不起眼,當不起一眾正二品總兵的迎接。
然而寧遠的這些將軍們,對他們十分熱情,真正印證了有奶就是娘的道理。
徐煌放眼看去,將官人群中,多是四五十歲的將領,他們一身甲胄大多陳舊,大多行為粗狂放蕩。
隻有一個人,引起了徐煌的注意。
那人中等身材,麵白如玉,相貌俊朗,年齡不過三十歲卻身穿總兵甲胄,全副盔甲在陽光的折射下,閃耀著奪目的光芒,自帶光效,如同逼王臨世。
徐煌猜測,此人應該就是寧遠總兵吳三桂!
寒暄了幾句,監軍張若麒帶著眾人由南門延暉門入,進入鼓樓西南的總督行轅內。
......
寧遠城內,總督行轅寬闊的大廳。
廳內廳外,己經擺滿幾桌酒席,飯菜非常豐盛。
按照規矩,廳內由監軍、總兵等一眾大佬坐一桌,各路總兵麾下的參將、遊擊將軍等在廳外入桌。
至於軍隊,除了吳三桂等人的數千家丁,餘者都駐紮在城外。
有大同總兵王樸的大同軍,又有密雲兵、薊州兵、山海關兵馬,還有順天巡撫楊繩武從京師帶來的標營。
原本在遼東有大明九邊精銳十萬人馬,結果鬆錦大戰戰敗,十幾萬大軍崩潰,殺得殺,逃得逃。
目前明軍在遼東的兵馬,主要集中在山海關、寧遠和鬆山,杏山和塔山也有少部,加上幾個總兵前前後後收攏的潰兵,一共大約攢了七萬多人馬。
這麽多兵馬,寧遠衛城內的民房官房占盡了都堆不下,宣武營及鎮海衛的人馬,隻能靠著南門暫時駐紮。
先前到來的軍隊,如薊密各處軍,大多是紮在城東五裏的三首山,以及城東北五裏的螺峰山。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再遠的幹柴嶺,棗兒山等地,有清軍人馬駐紮,防止明軍北上救援鬆山。
......
鬆錦大戰期間,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八大總兵共計十三萬九邊精銳,兵發乳峰山急救錦州。
經過大戰,宣府總兵楊國柱戰死,斬獲八旗頗多,明軍連破八旗軍三旗,克兩紅旗大營,聲威大震。
那時徐煌還在河南南陽,崇禎帝命傅宗龍為督師,前往河南剿殺李自成。
自從皇太極親臨前線督陣指揮,清軍形勢逆轉,皇太極看出了明軍首尾不相顧的弱點,定下掘壕圍困斷敵糧道之法。
八旗軍拚命深挖戰壕,且戰壕十分歹毒,上麵寬四米,下麵十分狹窄,深兩米六,如同一個倒錐,人要是掉下去,連個容納腳的地方都沒有,根本沒法往上爬!
戰馬就更別說了,直接過不來。
就是這樣的戰壕,八旗軍挖了三道!
他們硬是從錦州西麵往南,穿越鬆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挖到大海,連掘三道大壕,將明軍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係和糧餉供應。
明軍屢次進攻,雙方激戰,始終闖不過這幾道變態的戰壕。
最終洪承疇決定與皇太極在鬆山和錦州地區決戰,皇太極這個老陰比,卻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
出戰連敗,糧草大營又被八旗軍端掉,明軍立時軍心大亂。
作為明軍統帥,洪承疇很有能力,哪怕隻有三天糧草,他也不慌,進而想到了擒賊先擒王的高端戰術。
按照明軍的實力,是可以與八旗軍一決雌雄的。
此時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戰翻盤,大有可為。
洪承疇命玉田總兵曹變蛟,率騎兵突擊清軍大營,直撲皇太極禦營,餘者七大總兵打配合,一波流衝擊,斬殺奴酋!
計劃十分冒險,然而總兵曹變蛟做到了,這位大明猛將抱著必死之心,盡選軍中精壯,入夜後直撲清軍正黃旗大營!
曹變蛟率部在八旗軍中縱橫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凡是來阻擊的正黃旗韃子兵,無不橫屍於明軍刀下!
清軍大營如同炸了鍋,八旗紛紛馳援禦營,皆被殺散。
曹變蛟一直殺到了皇太極的禦營前,他甚至看到了皇太極驚慌失措的麵孔!
什麽“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曹變蛟用實際行動,狠狠地扇了皇太極一耳光。
作為捍衛禦營的最後一道防線,皇太極的親軍護衛們很盡職,拚死衝上,被曹變蛟宰了一波又一波。
如此大好局麵,再看其他明軍總兵,居然無人支援!
大同總兵王樸趁機第一個跑路,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緊隨其後。
寧遠總兵吳三桂也丟下洪承疇及大部人馬,隻帶著兩千關寧鐵騎逃命。
八旗軍從混亂中反應過來,從四麵八方向禦營聚集,射傷了曹變蛟。
曹變蛟因失血過多幾近昏厥,眼見突入內營無望,隻得恨恨率軍退回鬆山。
這一回去,就和洪承疇等人被困鬆山,長達半年之久!
至於明軍主力,隨著幾個總兵的逃跑,當晚大亂陣腳,如無頭蒼蠅般四處奔逃,自杏山迤南沿海,東至塔山,被八旗軍各部邀擊,溺海死者無算。
而那幾個逃跑的幾個總兵,此時就在徐煌麵前,一直呆在寧遠城當縮頭烏龜,連救援都不敢!
讓徐煌震驚的是,這幾個貨,竟有臉安坐於此,談笑風生!
廳內席間,除了監軍張若麒,寧遠總兵吳三桂,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山海關總兵馬科,還有順天巡撫楊繩武,以及兵部右侍郎郎範誌完。
鬆山被清軍圍困已久,崇禎命不得不任命順天巡撫楊繩武為督師救洪承疇,然他們皆斂兵不敢出戰。
期間唯有副將焦埏率兵赴援,可剛出了山海關,就被清軍所敗,力戰而亡。
至此,吳三桂等明軍龜縮寧遠,混吃等死,對鬆山等地被圍,束手無策。
第九十七章 吳三桂
已加入書簽
下載免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