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正月初三,徐煌回到通州千戶所,一切平安。


    隨著興隆鹽場和家丁風波兩件事傳出,徐煌名氣大增,有一些商人主動找來,希望能接下興隆鹽場,有人甚至開價十萬兩,做一錘子買賣。


    對這幫鹽商,徐煌一向懷有戒心,現在的大明,無論九邊的晉商,還是江南的徽商,許多大商人是官員家族子弟,甚至在朝中有代言人。


    各地的中等商人,也普遍與當地官吏鄉紳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明末的官商勾結十分嚴重,毫不掩飾,官變成了商,商也能代表官,膨脹囂張。


    不過,鹽場的利益觸動了徐煌的靈感,既然食鹽賺錢,那絲綢、茶葉同樣利潤極高,何不尋個靠譜的商人合作一下?


    反過來想想,官商勾結也是來錢的最佳途徑,為何不用?


    徐煌經過仔細的考慮後,決定見見商人,物色一位合夥人。


    “最近有哪些商人求見本官?”


    吳大有道:“有通州城的趙老爺和王老爺,泰州城的錢老爺,揚州城的孫老爺......”


    “倒是有一個江陰來的商人較為奇怪,他是昨天來的,到現在還在等您接見。”


    等了一天?


    徐煌訝然,道:“去將他請來。”


    ......


    不多時,一個身著綠羅道袍、頭戴唐巾的商人,滿麵笑容的來到千戶所內,隨行的還有幾個仆役。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此人年在三十五歲左右,身材中等,嘴上留著長須,一派文人雅士的裝束。


    見到徐煌,那綠袍商人臉上笑眯眯的,拱手道:“在下程璧,早聞宣武將軍大名,久仰!”


    看到徐煌年輕的模樣,程璧內心如常,沒有其他人初見時的那般吃驚。


    上次在衛城羅體仁府門前,徐煌的年輕及囂張,給程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煌看著他,同樣有些驚奇,此人打扮的如此,倒是像士子。


    明朝有著嚴苛的身份等級,士農工商各自有各自的服飾穿著,不得僭越。


    比如舉人一般著青袍,吏員著巾衫,士庶著方巾大袖,庶民隻能著淺色的棉麻織就的衣物、褐色袍等,商人不許穿絲綢。


    要是穿錯了,輕則受罰,重則梟首於市,即便是巨紳孝廉,與平民無二,發現私巨偶戴方巾,慘禍立發。


    不過到了晚明,民風開放,江南民眾對朝廷律令置若罔聞,穿搭隨意。


    別說穿紅戴綠,就是頭頂綠帽的,都大有人在,還以此為榮。


    江南靡靡之風,實乃亡國之兆!


    徐煌抱拳微笑回應著,將程璧迎至花廳,分賓主坐下,獻了茶,問其來意。


    “不知程老板是否有功名在身?”


    程璧笑著回道:“年輕人考中了秀才,往後再無僥幸,因此斷了仕途之心,一心向商。”


    “原來如此。”徐煌口中嘖嘖稱奇,不再言語。


    二人細品茶水,靜坐了片刻。


    程璧似乎了解徐煌不喜歡繞彎彎,於是開門見山,直言要資助修通州碼頭。


    徐煌麵露訝色,看了程璧一眼,再度抱拳道:“不知先生為何要資助碼頭?”


    “為海貿。”程璧直言道。


    果然商人逐利,投資皆為回報。


    不過這程璧的想法,倒是和徐煌不謀而合,他正好缺個商人一起合作。


    海貿不是小生意,需有海船,目前徐煌哪有閑錢置辦船隻,想搞海貿,與人合作是最好的方式。


    提起海貿,二人聊了許多。


    程璧本是南直隸徽州人,僑居在常州府江陰縣,與通州隔江相望,不過百裏。


    在江陰,程璧混的風生水起,也做過海貿,以黃田碼頭為港。


    然而在去年,海寇顧三麻子率數百艘戰船進犯江陰黃田,搶了不少東西,給程璧的產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若不是新任江陰典史閻應元領兵據守,連發三箭,令海寇心驚膽戰,匆忙退走,恐損失更大。


    “閻應元?”徐煌問道:“此人已在江陰上任?”


    “將軍認識閻大人?”程璧欣喜。


    徐煌搖頭:“有所耳聞,是位幹吏,恨不能相識。”


    提起閻應元,程璧精神倍加,出言讚道:“閻大人初任江陰典史,便在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政紀突出,江陰的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有人還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


    他又道:“朝廷本想調閻大人轉任廣東韶州英德縣主簿,因閻母病重,且道路堵塞,沒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陰城外砂山腳下散居,將軍若有閑時,程某自當引薦。”


    “如此甚好。”徐煌笑著點頭。


    此時他已經完全明白,這程璧資助通州碼頭的本意了。


    程璧擔心閻應元被調走,江陰那些無能官吏不能保證黃田碼頭的安全,因而想找徐煌做靠山。


    縱觀南直隸長江南北兩岸,唯有通州的徐煌治軍有方,有能力擊退海寇。


    程璧為人頗為好爽,與徐煌暢談良久,這才提到了鹽業,有意與興隆鹽場合作。


    徐煌靜靜地聽著,聽完後他滿麵春風地道:“程先生想承包興隆鹽場的所有鹽,這沒問題,隻是這價錢方麵......”


    吳大有在一旁補充道:“程先生也看到了,州城好幾位富商也想要我們的鹽,他們都是有鹽引的。”


    程璧微笑道:“這個在下知曉,鹽引我有,價錢好說,不妨徐大人您報個價吧。”


    徐煌先是一喜,隨後他又一怔,察覺到了姓程的試探之意,他也試探地道:“五兩一引,如何?”


    鹽商從鹽場直進鹽,大多二兩一引,徐煌接管了鹽場,倒成了中間商,但他在賺取差價上尚無經驗。


    當然,他也不怕姓程的不買,即便他不買,也有別的商人來買。


    自萬曆四十五年朝廷推行剛鹽法,實行鹽業專賣,將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一綱二十萬引,每引三百斤鹽。


    從此官不收鹽,商人和鹽戶直接交易,但不是所有商人都能賣鹽,隻有持有官府鹽引的,才能售賣。


    剛鹽法使鹽商取得了世襲的專斷權,鹽商們的巨額財富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積累。


    比如揚州城的那些大鹽商們,隨便拉出一個溜溜,都是身家百萬乃至千萬的超級富豪。


    為此一些晉商還專門跑到兩淮地區,與徽商爭奪鹽利。


    鹽商也是分等級的,經濟雄厚的大鹽商,稱為總商,他們與官府的關係最為密切,是鹽商中的巨頭,手中的鹽引最多,好幾個鹽場為其供鹽。


    總商下麵還有場商,具有收購單個鹽場全部產鹽的壟斷特權,比如鹽商李富,就取得了場商資格。


    說白了就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是廠家,鹽商的總商是總代理,場商是區域代理。


    場商還充當中間商的角色,直接在鹽場向灶戶收購食鹽,再把鹽運到各地批發給鹽店,一層層下去,最終到消費者手中。


    在揚州這個鹽商紮堆的地方,有鹽引也不一定有鹽。


    許多鹽商為了謀取更多利益,官鹽和私鹽一起摻著賣,手裏的官方鹽引隻有一萬引,實際上卻賣出了三萬引!


    這樣搞,狼多肉少,鹽就不夠了,其他有鹽引的鹽商,隻能幹著急,到處找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煌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第一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第一帥並收藏煌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