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鄭小明離開的背影,何苗越發覺著自家拉攏鄭小明的舉動算是做對了!對於鄭小明的重視也更高了一層。
他和何進一般,都是驟然登上高位,沒有根基,手下乏人可用。
何進當了大將軍之後,雖然努力做出禮賢下士的姿態。然而士人當中那些真正有名望之輩,不論是陳寔。還是荀爽,申屠蟠,張紘,張儉那些人都不給麵子,拒絕征辟。
何苗現在不過隻是河南尹,現在如果想要去招攬那些士人,無疑是自取其辱……人家連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大將軍都不給麵子,他區區一個河南尹,人家肯定更不給麵子了!
所以,何苗現在手中真的沒有什麽可用人才!
唯有鄭小明不一樣,出身南陽,大家同鄉,拐彎抹角的還帶著一點親戚關係。又表現出了足夠才能本事的人物,已經是他現在所能拉攏的最佳人選了。
事實上,這種人物不僅何苗有心拉攏。便是何進聽聞,都起了拉攏心思。
沒有過上幾天,鄭小明和太學生們當街辯論的那一幕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洛陽,很快也都傳到了何進耳中。
這讓何進也都起了招募的心思來,畢竟不管再怎麽說,鄭小明也是同鄉,要比外人親近,可靠的多。
畢竟兩千年以後,同鄉都是很重要的社交資源,更不要說現在了!
在古代,交通不便,口音繁雜。說同樣語言的同鄉,自然要比別人親近。
更不要說,同鄉之人想要背叛,會有著鄉裏的議論,鄙視,還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之類的因素,背叛成本原本就比外鄉人高的多!
所以何進真心想要把鄭小明招募過來充當心腹,不過想想何苗已經提前把鄭小明給招攬了,他也不好奪自家兄弟手下的人才。
何況,他府中招攬的那些士人,比如王謙,袁紹,韓卓,邊讓之輩都是屬於古文學派的人物,對鄭小明這個今文學派的家夥都很是敵視,所以最終何進還是熄了這心事。
不過不管怎麽說,經此一事之後,鄭小明算是徹底在洛陽出了名。原本對鄭小明不滿的太學生可絕對不止是黃順等幾個,想要找鄭小明麻煩的沒有一千也有幾百。
然而自從黃順等人再鄭小明麵前鬧了一個灰頭土臉之後,那些太學生們頓時就熄了去找鄭小明麻煩的心思!
不是他們欺軟怕硬,實在是鄭小明不當人子!大家都是斯文人,有什麽話可以坐下來慢慢說嘛。你這動不動的就來一個呼風喚雨,你讓我們怎麽跟你辯論?
何況真把鄭小明弄急眼了,此人既然會呼風喚雨,誰知道會不會什麽法術咒殺?
萬一惹了此輩,半夜三更一覺睡下,第二天沒命起來又該怎麽辦?
所以,鄭小明這人能不惹當然就不惹的好!
什麽?你說鄭小明會呼風喚雨?是黃巾餘孽?
開什麽玩笑,法術這種東西可不是太平道所獨有!
這般時代,神學讖緯和儒學混雜為一,尤其是今文經學更是講究天人交感這一套。會各種法術的儒生們可不是一個兩個,不隻是今文學派的人會,那古文學派的人會的也不少!
比如那秦頡,可就是古文學派的!
你難道說這些人都是黃巾餘孽不成?
就連太學生中,懂法術的都不少。隻是都做不到鄭小明那般招手就能起風而已!
所以,鄭小明這種家夥他們太學生惹不起,那就幹脆不要惹好了。反正這世界上的軟柿子還是有很多的!
這次的事情一出,不僅那些太學生們認慫,便是原本以為會刁難鄭小明的孝廉考試,也都變得簡單了起來。
畢竟古文學派是大家的,惹了鄭小明是自己的!如果鄭小明好惹的話,那就惹一下好了。既然鄭小明不好惹,那就還是少給自己惹麻煩的好。
所以鄭小明去司徒府上考試的時候,卻是順順利利,直接走了一個過場……並沒有人專門難為鄭小明。
再加上鄭小明背後又有宦官,還有外戚何苗做靠山,自然很快的,鄭小明就當上了孝廉。而且很快就被選任了一個官職。
原本那何苗是想要打算讓鄭小明充任議郎的,這官職雖然不高,隻有六百石。然而卻是皇帝眼皮子底下當官,再有人照拂一二,日後前途自然遠大。
然而朝廷裏總有公卿對鄭小明這個今文學派的異端看不順眼,通過操作,就把鄭小明踢出洛陽,外放到幽州去做一個縣令。
那幽州之地條件艱苦,外加兵荒馬亂的,百姓稀少,胡人眾多,那種地方當官可不是玩的。一個不好,小命就要不保!
鄭小明自己雖然不在意,但是有著別人看不過眼,插了一把手,就把鄭小明要了過去。
卻是車騎將軍張溫拉了鄭小明一把!
無他,因為張溫是南陽穰縣人!隨手就幫了鄭小明這個同郡老鄉一把。
何況這個張溫是個寬厚長者,喜歡提拔人才。便是那朱儁當初也是被張溫舉薦過的,當初平定南陽黃巾的時候,因為久戰不能平滅黃巾,朝廷差點把朱儁給撤掉。
也全靠當時身為司空的張溫幫朱儁說話,才打消了朝廷的念頭。
這一次,張溫升任車騎將軍,就是為了前往涼州,平滅胡人叛亂,手下當然需要能打的人才。
鄭小明在平滅南陽黃巾的時候立功不少,自然順便就把鄭小明給拉了過去。
隻是,這一次鄭小明跟著張溫從軍的時候,早已經不是原本的假司馬了,而是真正的統軍千餘的軍司馬了。
而且他現在所統率也已經不是當初的烏合之眾了,而是真正的洛陽北軍,也就是所謂的羽林禁軍。
說起來東漢職業軍隊真的是少的可憐!也就隻有所謂的洛陽南北軍,加起來人數也就那麽不到一萬人
而且南軍守衛宮禁,真正能夠派出去戰鬥的也就是北軍,分為五個校尉來管轄。每個校尉手下說是千人,實際上隻有七百!
所以在大漢,軍職是相當貴重的。和後世將軍滿地跑不同,在大漢想要當上將軍是千難萬難,正常時候,朝廷上能有十個八個將軍就不錯了!
他和何進一般,都是驟然登上高位,沒有根基,手下乏人可用。
何進當了大將軍之後,雖然努力做出禮賢下士的姿態。然而士人當中那些真正有名望之輩,不論是陳寔。還是荀爽,申屠蟠,張紘,張儉那些人都不給麵子,拒絕征辟。
何苗現在不過隻是河南尹,現在如果想要去招攬那些士人,無疑是自取其辱……人家連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大將軍都不給麵子,他區區一個河南尹,人家肯定更不給麵子了!
所以,何苗現在手中真的沒有什麽可用人才!
唯有鄭小明不一樣,出身南陽,大家同鄉,拐彎抹角的還帶著一點親戚關係。又表現出了足夠才能本事的人物,已經是他現在所能拉攏的最佳人選了。
事實上,這種人物不僅何苗有心拉攏。便是何進聽聞,都起了拉攏心思。
沒有過上幾天,鄭小明和太學生們當街辯論的那一幕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洛陽,很快也都傳到了何進耳中。
這讓何進也都起了招募的心思來,畢竟不管再怎麽說,鄭小明也是同鄉,要比外人親近,可靠的多。
畢竟兩千年以後,同鄉都是很重要的社交資源,更不要說現在了!
在古代,交通不便,口音繁雜。說同樣語言的同鄉,自然要比別人親近。
更不要說,同鄉之人想要背叛,會有著鄉裏的議論,鄙視,還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之類的因素,背叛成本原本就比外鄉人高的多!
所以何進真心想要把鄭小明招募過來充當心腹,不過想想何苗已經提前把鄭小明給招攬了,他也不好奪自家兄弟手下的人才。
何況,他府中招攬的那些士人,比如王謙,袁紹,韓卓,邊讓之輩都是屬於古文學派的人物,對鄭小明這個今文學派的家夥都很是敵視,所以最終何進還是熄了這心事。
不過不管怎麽說,經此一事之後,鄭小明算是徹底在洛陽出了名。原本對鄭小明不滿的太學生可絕對不止是黃順等幾個,想要找鄭小明麻煩的沒有一千也有幾百。
然而自從黃順等人再鄭小明麵前鬧了一個灰頭土臉之後,那些太學生們頓時就熄了去找鄭小明麻煩的心思!
不是他們欺軟怕硬,實在是鄭小明不當人子!大家都是斯文人,有什麽話可以坐下來慢慢說嘛。你這動不動的就來一個呼風喚雨,你讓我們怎麽跟你辯論?
何況真把鄭小明弄急眼了,此人既然會呼風喚雨,誰知道會不會什麽法術咒殺?
萬一惹了此輩,半夜三更一覺睡下,第二天沒命起來又該怎麽辦?
所以,鄭小明這人能不惹當然就不惹的好!
什麽?你說鄭小明會呼風喚雨?是黃巾餘孽?
開什麽玩笑,法術這種東西可不是太平道所獨有!
這般時代,神學讖緯和儒學混雜為一,尤其是今文經學更是講究天人交感這一套。會各種法術的儒生們可不是一個兩個,不隻是今文學派的人會,那古文學派的人會的也不少!
比如那秦頡,可就是古文學派的!
你難道說這些人都是黃巾餘孽不成?
就連太學生中,懂法術的都不少。隻是都做不到鄭小明那般招手就能起風而已!
所以,鄭小明這種家夥他們太學生惹不起,那就幹脆不要惹好了。反正這世界上的軟柿子還是有很多的!
這次的事情一出,不僅那些太學生們認慫,便是原本以為會刁難鄭小明的孝廉考試,也都變得簡單了起來。
畢竟古文學派是大家的,惹了鄭小明是自己的!如果鄭小明好惹的話,那就惹一下好了。既然鄭小明不好惹,那就還是少給自己惹麻煩的好。
所以鄭小明去司徒府上考試的時候,卻是順順利利,直接走了一個過場……並沒有人專門難為鄭小明。
再加上鄭小明背後又有宦官,還有外戚何苗做靠山,自然很快的,鄭小明就當上了孝廉。而且很快就被選任了一個官職。
原本那何苗是想要打算讓鄭小明充任議郎的,這官職雖然不高,隻有六百石。然而卻是皇帝眼皮子底下當官,再有人照拂一二,日後前途自然遠大。
然而朝廷裏總有公卿對鄭小明這個今文學派的異端看不順眼,通過操作,就把鄭小明踢出洛陽,外放到幽州去做一個縣令。
那幽州之地條件艱苦,外加兵荒馬亂的,百姓稀少,胡人眾多,那種地方當官可不是玩的。一個不好,小命就要不保!
鄭小明自己雖然不在意,但是有著別人看不過眼,插了一把手,就把鄭小明要了過去。
卻是車騎將軍張溫拉了鄭小明一把!
無他,因為張溫是南陽穰縣人!隨手就幫了鄭小明這個同郡老鄉一把。
何況這個張溫是個寬厚長者,喜歡提拔人才。便是那朱儁當初也是被張溫舉薦過的,當初平定南陽黃巾的時候,因為久戰不能平滅黃巾,朝廷差點把朱儁給撤掉。
也全靠當時身為司空的張溫幫朱儁說話,才打消了朝廷的念頭。
這一次,張溫升任車騎將軍,就是為了前往涼州,平滅胡人叛亂,手下當然需要能打的人才。
鄭小明在平滅南陽黃巾的時候立功不少,自然順便就把鄭小明給拉了過去。
隻是,這一次鄭小明跟著張溫從軍的時候,早已經不是原本的假司馬了,而是真正的統軍千餘的軍司馬了。
而且他現在所統率也已經不是當初的烏合之眾了,而是真正的洛陽北軍,也就是所謂的羽林禁軍。
說起來東漢職業軍隊真的是少的可憐!也就隻有所謂的洛陽南北軍,加起來人數也就那麽不到一萬人
而且南軍守衛宮禁,真正能夠派出去戰鬥的也就是北軍,分為五個校尉來管轄。每個校尉手下說是千人,實際上隻有七百!
所以在大漢,軍職是相當貴重的。和後世將軍滿地跑不同,在大漢想要當上將軍是千難萬難,正常時候,朝廷上能有十個八個將軍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