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中不以為然,但是語氣當中卻還是顯得極其小心。


    鄭小明聞言哈哈大笑:“老李!我記得你說過,你當年最初也是普通的百姓人家吧?遭了魔災,家人死絕,最後才無奈進宮的?”


    被鄭小明叫了一聲老李,那李誌渾身骨頭都輕了二兩,笑道:“公爺您說的是,那都是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當年我才十三歲,現在眼見著都六十多了……


    我現在頭發都白了,公爺你還是這麽年輕。”


    鄭小明哈哈大笑:“這麽久了,難怪你都記不住了。


    你信不信,隻要給百姓分田,不說多的,一家隻有十畝,別說這裏半年下雪了,就算是半年下刀子,也有的是人來!”


    被鄭小明說了一句,那李誌倏忽之間,似乎想起了久遠的回憶。


    想起了魔災之前,自己一家五口人種著一畝多的薄田,又從周善人家租了兩畝地種。


    那個時候,家裏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攢錢,如何能夠再買幾分地,把家裏的一畝多的薄田湊成兩畝。


    那個時候,真要有人分田,不要說十畝地了,就算是五畝,哪怕是下刀子都要往這裏跑。


    天下百姓對這田畝實在是太渴望了!


    鄭小明道:“戶部三十多年前,曾經清查過天下田畝和人口,田畝一共是大概九億畝左右,人口是六千餘萬。


    不過不用問多說,你就該知道,這其中還有大量人口土地是沒有統計上的。


    咱們就按照戶部統計的來,就算是九億畝土地,六千萬人口來算。


    然而前年李宏遇也讓人統計過田畝,雖然沒有徹底完成,而且也就隻是統計了北直隸一地,就比三十年前減少了三百多萬畝。


    這些土地到哪兒去了,咱們先不追究。但是你可以想見,這天下的土地會比三十多年前減少多少?”


    李誌咽下了一口口水,田畝怎麽減少的?無外乎土地兼並,被皇家勳貴,士紳地主層層瓜分了去。


    但是想到單單隻是一個北直隸就少了這麽多,那麽整個天下田畝,到底會減少多少?


    以前不是沒有想過這種問題,隻是偶爾想到急忙就會轉移,不敢深思。


    這種事情,從皇帝到內閣大臣們心中多少都有數。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去深思,敢去追究。


    因為做這些事情的是上到皇家,勳貴這些股東。然後是內閣大臣,六部高官,一直到所有的大小官員,地方士紳。


    整個統治集團都在做這種損公肥私的事情,都在挖這個國家的牆角!


    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麽?當然都意識到了。但是誰敢提出來,就是和整個統治集團為敵。


    哪怕就算是皇帝,敢於動這個問題,估計這皇位也都坐不穩。


    權力並不是天授的,也不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有權力,權力來自於下麵的人支持。下麵的人支持你,就要有好處……


    而這個就是好處!


    而且這天下看起來還能支撐得住麽,起碼沒有鬧出什麽大亂子。所以人人當鴕鳥,把腦袋買到了沙子裏去。


    鄭小明又問:“那麽你猜現在天下人口數量會比當年多多少?”


    李誌頭皮發麻,根本不敢去想,大楚多子多福,一戶人家三五個孩子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這三十年來,就算是人口增長了三分之一,乃至於一半都不奇怪!


    土地連年減少,人口不斷增多。那該怎麽辦?怎麽解決?


    鄭小明指指腳下大地:“這就是解決之法!


    這寧北之地,雖然寒冷,然而土地卻是肥美。這黑土地裏插根筷子都能發芽!


    安置幾百上千萬的百姓,應該不是問題!”


    被繞了一大圈子,李誌終於明白過來,也被說服:“此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公爺既然願意去做。下官自然也願意幫忙!”


    鄭小明微微點頭:“很好!”


    這種事情透露給李誌,自然是要讓他透風給皇帝的。


    否則何必花費這麽大的功夫,說服此人?


    ······


    ······


    “下陽公當真如此說?”皇帝一臉複雜神色的看著麵前的李誌送來的秘奏,問道。


    下麵跪著的小宦官道:“奴婢當日也在旁邊聽到,下陽公確實是如此說的!”


    皇帝站起身來,來回踱步,他想問這天下的情況真的嚴重到了這個地步了麽?


    但是理智告訴他,這種事情恐怕八九不離十。隻是以前從來不敢去深思而已。


    恐怕他的父皇,甚至更多的大楚曆代皇帝都想過這種事情。


    但是卻沒有一個敢於觸碰這個問題,大概的心思都是像玩擊鼓傳花,隻有鼓聲停下的時候不要落在自己手中才好。


    事實上,文官集團之間劇烈的黨爭,其實也就反應了民間矛盾的加劇。


    南北兩方都想要給自己一方的百姓爭奪好處。


    還有各種施政理念,激進的變法理念,保守理念等等,糾纏在一起,才讓現在的朝廷上鬥的越來越凶。


    麵對這種局麵,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權術手段再厲害,也維持不了朝廷平衡的,早晚有一天都是翻船下場!


    就連鄭小明的辦法都不是治本之法,而是治標之法。


    就算是移民千萬到遼北之地,減輕了關內壓力。但是再過二三十年呢?


    寧北之地也沒有田地了呢?到時候依舊不行。


    但是不管怎麽說,起碼能夠起二三十年之功不是麽?


    皇帝來回走動,最終還是道:“把內閣的幾位老先生請進來!”


    這是要找內閣大學士們商量此事能不能行了!


    而其實在朝廷內部對於此事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鄭小明已經讓人加大了往寧北移民的速度。先造成既定事實再說。


    事實上,他就沒有想過朝廷這種龐然大物能夠這麽快反應。但是隻要不掣肘就好。


    而且,這種事情,起碼能夠爭取到一部分朝臣的認同的!


    什麽?你說這麽好的事情,朝廷為什麽會有人不同意?


    那當然是因為如同真的大舉移民,開銷實在是太大了。


    對於古典帝國來說,動用數十萬上百萬人的超大型工程,比如修長城,運河等等。哪一個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心中有福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滿林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滿林中並收藏我的心中有福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