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摩托化步兵旅有五十輛羚羊,六十輛野牛二型運輸卡車,另配75mm山炮三十門,105mm榴彈炮二十門,以及10門120mm重迫擊炮。
摩托化步兵的進攻方式是機動到敵人的小口徑火炮射程之外,大約三至五公裏的地方,然後在炮兵的火力支援時以連為單位展開戰鬥隊形,運動到六百米外等候火力支援結束。而後展開衝擊陣型進攻敵人陣地前沿,實施突破。
每個軍除了擁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外還有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他們的運輸車輛主要是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並有坦克支援作戰,屬於重型攻堅力量。
裝甲輸送車是從輕騎兵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被命名為“輕騎兵二型”,與一型相比增加了裝甲的厚度,由20mm裝甲板焊接而成,可以抵擋重機槍的直射,一台28馬力的直列六缸水冷柴油發動機,由於加厚了裝甲全車載重達到了12噸,所以速度隻提高到了50公裏每小時,采用扭力懸掛係統,四對負重輪,自衛武器為一支13mm重機槍,為了增強強度車體沒有開射擊孔,全車長5.4米,寬2.9米,高2.6米,乘員為一名車長和一名駕駛員,可搭載12名戰士。
輕騎兵二型被定義為輸送車,除了運送步兵外還兼運送各種物資和器材。
輕騎兵二型麵世後由於結構簡單,xing能可靠,其底盤可以通用,所以被改裝成其他車型,比如自行高炮,自行迫擊炮等,至於自行火炮還沒開發出來,主要是大口徑火炮太重,以目前的車輛很難完成改裝,同時小口徑自行火炮還不如重迫擊炮火力猛,所以暫時擱置下來。
“鐵穹”自行高炮,使用輕騎兵裝甲車底盤,口徑為40mm,采用雙聯,可以對100米至5000米的目標進行打擊,主要負責作戰區域的防空任務。
“鐵錘”自行迫擊炮,口徑120mm,炮管長2米,半自動填裝,射速每分鍾17發,最大射程六千米,車輛戰鬥全重10噸,成員4人,並有一部7.7mm車載機槍。
裝甲兵的主要武器當然是坦克,在戰後中華開始淘汰山貓坦克,因為這種輕型坦克防禦力太低,西方世界已經出現各種口徑的戰防炮,所以帝國所擁有的500輛山貓坦克全部淘汰,但並沒有被變賣,而是被改裝成突擊炮。
突擊炮,是一種近距離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也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戰,所以山貓也經過全麵的改裝,隻要是加上一個75mm炮塔,為了減輕重量就是將步兵炮搬到了山貓的地盤上,同時加強正麵裝甲,可以抵禦歐洲主流的37mm反坦克炮,動力係統也得到加強,但重量增加導致速度無法提升,仍然是每小時40公裏,不過這個速度正好適合步兵作戰。
戰爭結束後西方世界也全力研製坦克,向英法等國都藏得到過中華的坦克殘骸,他們開始進行仿製,相應的德國也從中華手裏買去的圖紙,也開發屬於自己的坦克,為了應對將來的坦克大戰,中華開發出更先進的坦克,就算相遇也會碾壓
首先是升級虎式坦克,將其動力係統升級,並加強裝甲,使其正麵保持對輕型坦克的優勢,同時列裝新式的主戰坦克:虎王。
虎王坦克並不是參考後世德國的虎式坦克或者虎王設計研發的,雖然同級的坦克中德國的設計理念是最先進的,尤其是坦克的內部布局,即使在未來的百年以後依然不過時,但其太重,構造複雜,以現在中華的科技水平隻能造出樣子,其速度和戰力卻大打折扣,機動力遠不如升級後的虎式。最後劉峰經過反複的思考決定參考德國的黑豹坦克,主要是其使用的懸掛係統和中華的虎式一樣,都是扭杆式懸掛係統,可以一脈相承,而且黑豹坦克比同級別t34更優秀,內部設計更合理,至於維修不方便不在劉峰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以中華裝甲部隊的規模足以碾壓任何對手,維修根本不是個問題。
虎王坦克最後參數為車長7米,寬3米,高2.7米,底盤高0.4米,為了提高地形的適應力履帶寬半米,一台12缸600馬力水冷柴油發動機,公路最大速度為45千米每小時,最大越野速度2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200公裏,擁有一門75mm60倍徑長管線膛火炮,為了增加精確度炮口加裝了製退器,還有最新研製的火炮穩定器。六角形360度旋轉鑄鐵炮塔,電動加手動驅動,仰角範圍-5—25度,射速每分鍾3發,使用被帽穿甲彈和高爆彈,攜帶炮彈數量50發,另有三挺輕機槍。離合製動方式,三個前進檔一個倒擋,五對負重輪。車體采用傾斜勻質裝甲,正麵厚達100mm,側麵裝甲厚60mm,底部20mm,炮塔前裝甲更是達到了120mm,火炮護盾足有135mm,在這裏提一下中華的所有坦克的裝甲都是焊接而成,這樣增加了結構的強度,而且正麵裝甲材質是高鎳裝甲板,防禦力比普通勻質鋼板多出兩成,沒辦法,劉峰就這樣“土豪”,誰叫他每年都從世界各國搜集很多的稀有金屬。虎王乘員為五人,自重32噸,某種意義上這已經是重型坦克了,為了減輕重量所用的坦克兵都是身材瘦小之人。它將防護力、火力和機動力完美的平衡到一起。可以跨過2.5米的戰壕,涉水近兩米,如此大的家夥開到戰場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虎王坦克還有一個變種型號,就是噴火坦克,被命名為“毀滅者”。
虎式為中型坦克,虎王為重型,山貓已經被淘汰,所以劉峰又造了一款輕型坦克,因為有些地域隻能適合輕型坦克作戰,這種輕型坦克被命名為豹式,可以說是山貓的升級版,它車身長5米,寬3米,高2.5米,六角形鑄鐵炮塔,五對負重輪,一台8缸450馬力水冷發動機,乘員四人,本來設計使用75mm步兵炮的,不過劉峰認為下一次戰爭西方世界不會出現重型裝甲,所以為了提高豹式坦克的機動力它仍然使用40mm炮,不過加長了炮管,變成了70倍徑,防護、穿甲威力和精確度比山貓大大提高,正麵的傾斜裝甲為40mm,側麵為18mm,底部為13mm,自重18噸,爬坡30度,涉水一米,公路最大速度為55千米每小時,越野速度也能達到40千米,機動力非常強,為了增強支援步兵的能力炮塔上安裝一門13mm風冷重機槍。
摩托化步兵的進攻方式是機動到敵人的小口徑火炮射程之外,大約三至五公裏的地方,然後在炮兵的火力支援時以連為單位展開戰鬥隊形,運動到六百米外等候火力支援結束。而後展開衝擊陣型進攻敵人陣地前沿,實施突破。
每個軍除了擁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外還有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他們的運輸車輛主要是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並有坦克支援作戰,屬於重型攻堅力量。
裝甲輸送車是從輕騎兵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被命名為“輕騎兵二型”,與一型相比增加了裝甲的厚度,由20mm裝甲板焊接而成,可以抵擋重機槍的直射,一台28馬力的直列六缸水冷柴油發動機,由於加厚了裝甲全車載重達到了12噸,所以速度隻提高到了50公裏每小時,采用扭力懸掛係統,四對負重輪,自衛武器為一支13mm重機槍,為了增強強度車體沒有開射擊孔,全車長5.4米,寬2.9米,高2.6米,乘員為一名車長和一名駕駛員,可搭載12名戰士。
輕騎兵二型被定義為輸送車,除了運送步兵外還兼運送各種物資和器材。
輕騎兵二型麵世後由於結構簡單,xing能可靠,其底盤可以通用,所以被改裝成其他車型,比如自行高炮,自行迫擊炮等,至於自行火炮還沒開發出來,主要是大口徑火炮太重,以目前的車輛很難完成改裝,同時小口徑自行火炮還不如重迫擊炮火力猛,所以暫時擱置下來。
“鐵穹”自行高炮,使用輕騎兵裝甲車底盤,口徑為40mm,采用雙聯,可以對100米至5000米的目標進行打擊,主要負責作戰區域的防空任務。
“鐵錘”自行迫擊炮,口徑120mm,炮管長2米,半自動填裝,射速每分鍾17發,最大射程六千米,車輛戰鬥全重10噸,成員4人,並有一部7.7mm車載機槍。
裝甲兵的主要武器當然是坦克,在戰後中華開始淘汰山貓坦克,因為這種輕型坦克防禦力太低,西方世界已經出現各種口徑的戰防炮,所以帝國所擁有的500輛山貓坦克全部淘汰,但並沒有被變賣,而是被改裝成突擊炮。
突擊炮,是一種近距離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也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戰,所以山貓也經過全麵的改裝,隻要是加上一個75mm炮塔,為了減輕重量就是將步兵炮搬到了山貓的地盤上,同時加強正麵裝甲,可以抵禦歐洲主流的37mm反坦克炮,動力係統也得到加強,但重量增加導致速度無法提升,仍然是每小時40公裏,不過這個速度正好適合步兵作戰。
戰爭結束後西方世界也全力研製坦克,向英法等國都藏得到過中華的坦克殘骸,他們開始進行仿製,相應的德國也從中華手裏買去的圖紙,也開發屬於自己的坦克,為了應對將來的坦克大戰,中華開發出更先進的坦克,就算相遇也會碾壓
首先是升級虎式坦克,將其動力係統升級,並加強裝甲,使其正麵保持對輕型坦克的優勢,同時列裝新式的主戰坦克:虎王。
虎王坦克並不是參考後世德國的虎式坦克或者虎王設計研發的,雖然同級的坦克中德國的設計理念是最先進的,尤其是坦克的內部布局,即使在未來的百年以後依然不過時,但其太重,構造複雜,以現在中華的科技水平隻能造出樣子,其速度和戰力卻大打折扣,機動力遠不如升級後的虎式。最後劉峰經過反複的思考決定參考德國的黑豹坦克,主要是其使用的懸掛係統和中華的虎式一樣,都是扭杆式懸掛係統,可以一脈相承,而且黑豹坦克比同級別t34更優秀,內部設計更合理,至於維修不方便不在劉峰的考慮範圍之內,因為以中華裝甲部隊的規模足以碾壓任何對手,維修根本不是個問題。
虎王坦克最後參數為車長7米,寬3米,高2.7米,底盤高0.4米,為了提高地形的適應力履帶寬半米,一台12缸600馬力水冷柴油發動機,公路最大速度為45千米每小時,最大越野速度2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200公裏,擁有一門75mm60倍徑長管線膛火炮,為了增加精確度炮口加裝了製退器,還有最新研製的火炮穩定器。六角形360度旋轉鑄鐵炮塔,電動加手動驅動,仰角範圍-5—25度,射速每分鍾3發,使用被帽穿甲彈和高爆彈,攜帶炮彈數量50發,另有三挺輕機槍。離合製動方式,三個前進檔一個倒擋,五對負重輪。車體采用傾斜勻質裝甲,正麵厚達100mm,側麵裝甲厚60mm,底部20mm,炮塔前裝甲更是達到了120mm,火炮護盾足有135mm,在這裏提一下中華的所有坦克的裝甲都是焊接而成,這樣增加了結構的強度,而且正麵裝甲材質是高鎳裝甲板,防禦力比普通勻質鋼板多出兩成,沒辦法,劉峰就這樣“土豪”,誰叫他每年都從世界各國搜集很多的稀有金屬。虎王乘員為五人,自重32噸,某種意義上這已經是重型坦克了,為了減輕重量所用的坦克兵都是身材瘦小之人。它將防護力、火力和機動力完美的平衡到一起。可以跨過2.5米的戰壕,涉水近兩米,如此大的家夥開到戰場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虎王坦克還有一個變種型號,就是噴火坦克,被命名為“毀滅者”。
虎式為中型坦克,虎王為重型,山貓已經被淘汰,所以劉峰又造了一款輕型坦克,因為有些地域隻能適合輕型坦克作戰,這種輕型坦克被命名為豹式,可以說是山貓的升級版,它車身長5米,寬3米,高2.5米,六角形鑄鐵炮塔,五對負重輪,一台8缸450馬力水冷發動機,乘員四人,本來設計使用75mm步兵炮的,不過劉峰認為下一次戰爭西方世界不會出現重型裝甲,所以為了提高豹式坦克的機動力它仍然使用40mm炮,不過加長了炮管,變成了70倍徑,防護、穿甲威力和精確度比山貓大大提高,正麵的傾斜裝甲為40mm,側麵為18mm,底部為13mm,自重18噸,爬坡30度,涉水一米,公路最大速度為55千米每小時,越野速度也能達到40千米,機動力非常強,為了增強支援步兵的能力炮塔上安裝一門13mm風冷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