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管理幹部的問題,不僅僅全彩在麵對,led公司和設備公司,也麵臨相同問題。


    led公司的奉天分部,隨著大屏產能的逐漸擴大,由於其屬於勞動密集型,人數早已過兩千。一個相匹配的分部管理團隊,就是需要的。


    現在這部分的管理,是由光電科儀來代管。但代管,畢竟和直屬是兩種概念。


    設備公司方麵,經過了接近一年多發展,《光電科儀》終於與《科儀中心》,成功進行了分離。


    《光電科儀》這一年來,把光電在冰城做的事情,也走了一遍。那就是吞並!


    設備公司注定要在光電的版圖上占據重要地位。所以不論是在奉天和冰城,兩地的設備公司都開始了迅速擴大的曆程。


    但與冰城相比,地處奉天的《光電科儀》更具有優勢。


    第一,儀器儀表,電子行業,奉天底蘊更足。


    設備公司的兼並對象,不是為了工人和產能,更重要的是設計能力。以它為目的,冰城的可選對象就不多了。


    第二,則是兩地經濟形勢。


    由於led產業的緣故,冰城的各企事業單位效益,明顯比奉天要好得多。


    產業都是相互依存的。隨著led產業的興起,連帶著冰城的電子,設備,包裝,化工,全部受益。就連機加工行業,都在受益。


    一些簡單的流水線,總是需要加工的吧。就是沒有流水線,車間裏來回跑的小推車,總是需要的吧。


    所以,雖然《光電設備》本部在冰城,但慢慢的,公司的主體在奉天日漸壯大。


    無論是led公司還是設備公司,都有外派管理團隊的需要了。


    ————————


    這次的人員請求,工大並沒有給於足夠的回應。


    它的原因不是工大對光電的態度有什麽轉變,而是學校也沒有人了!


    在過去的一年裏,隨著產業園的成立,上百家企業的建立,哪怕以每間企業隻需要10名核心員工來計算,學校就損失了上千名老師。


    雖然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是教職工在兼任,但也有光電,激光,藍寶石,安運科技等用人大戶的存在。


    而學校的教職工,一共才有多少?


    所以學校也就派不出什麽人了,尤其這種大規模的派人。


    如果再派,當初檢測專業遇到的問題,連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的情況,就會在全校範圍內出現了!


    再說了,剩下這些人裏麵,也確實不適合來企業發展。想下海的,早就下海了。


    學校有自己的人員補充渠道,冰城其它高校,就有不少人員,希望能夠轉職工大。但這種補充所需要花的時間,至少是以年為單位。


    也許以後學校可以對光電進行定點支持,但是像全彩這種級別的支持,一年,兩年之內是不可能了。


    像光電這種瘋狂發展的企業,所有人都沒有見過。


    不說資產總額,就是人數,都是以翻番,再翻番的速度在進行。而且這種發展速度,遠遠看不到盡頭。


    等93年春天,新的兩棟大型廠房一竣工,這又是4條產線,一萬名員工!


    人海戰術的後果,開始顯現。需要海量的人!


    ————————


    “那現在怎麽辦?要從現有人員裏提拔嗎?”


    張燕問了一句。


    光電係內部,如果講人頭,人是不缺的。別的不說,光兼並進來的大大小小的企業,哪家沒有十幾個廠級幹部?


    想當官的人,不論什麽時候都是不缺的。


    “不可以!”


    錢得誌和白學成,差不多是眾口同聲反對這個建議。


    ————————


    兼並進來的企業,由於沒有什麽選擇,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是很好。


    這些工廠的廠級管理層,可以培訓後作為執行層,但絕對不可以作為管理層。


    第一個原因,這些人把自己的企業搞黃了,先天就有道德缺陷。


    從光電的角度,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去仔細鑒別:他們是思維方式不對?能力不行?還是幹脆就是撈得太狠?


    這些人先天就帶著原罪,在光電體係內,實際上很難出頭了。


    這種思維方式,在光電係內部,尤其是光電的管理層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個潛規則。


    光電現在掌權這批人,大多數來自工大。像錢得誌和白學成。


    他們看待這些被兼並對象,也有種先天的心理優勢。出於利益的角度,讓這些原工廠的管理者上台,也不符合大家的利益。


    為什麽企業吞並之後,工人,底層管理層,以及技術人員,都可以立刻利用,但管理層被隔離開進行培訓?就是是防止原有人員抱團,造成管理困難。


    ————————


    另外,就在這些原工廠的職工眼裏,對他們的老領導也不怎麽買賬。


    企業一旦經營出了問題,內部的矛盾就開始激化。


    每個工廠,多多少少都傳出了一些謠言,例如貪汙,腐化等。“員工連醫藥費都報銷不了,廠領導還能天天大吃大喝!”


    也許這種吃吃喝喝,是為了跑市場,但是底層員工連飯都吃不上,哪管你什麽理由。


    這些人根本就沒有重新上台的民意。


    對光電來說,這些中小型被兼並企業,最有價值的是地皮,第二位的是產業工人,第三位的是技術人員,最沒有用的就是管理團隊。


    第二個原因,時間。


    光電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這些被兼並進來的企業領導層,在新的職位上,最長的工作時間還沒有超過一年。大多數半年都不到。即使是以中層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他們連試用期都沒有過呢。


    更不要提,大家都會對這些人戴著有色眼鏡來仔細監督。


    在這種情況下,從光電內部進行人員提拔,是非常困難的。


    ————————


    “那現在怎麽辦?那我們到哪裏去找人?”


    全彩麵臨的不僅僅是第二產線的問題,很快它就會麵臨第三條線,第四條線的問題。光電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在這個速度下,招聘等傳統方法,全都失效。失去了工大這個大的人力資源池,光電很快就會失去無限擴張的能力。


    “要是再有一個《科儀》就好了。”


    張燕找不到解決方案,隻能歎息。


    “這不是廢話嘛!”


    幾個人,都對這個結論表示同意。


    來自科儀的人員,由於他們來自半導體行業,再加上mocvd  以及pecvd的特殊貢獻,在光電係的地位非常高。


    但大家誰也沒有注意到,《科儀》在兩年前的狀態,和現在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


    ————————


    “那到底怎麽辦啊?小成,你倒是說句話啊!”


    “方法還是有的。”


    一直在思考的成永興,終於開口了。


    “什麽辦法?”


    “向政府求援。”


    成永興提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向他們求援幹什麽?他們就能幫我們變出人來?”


    幾位核心人員,都無法理解。在光電發展的道路上,冰城政府起到的作用,除了貸款以外,其他的事情,基本上沒有怎麽幫上忙。


    “他們不是幫我們變人,而他們本身就是人!政府就是由人組成的。我們可以從工大要人,為什麽就不能向政府要人?”


    在現行體製裏,最好的人才,一直在政府手裏。


    有這句話,二流人才在企業,一流企業在政府。這種狀況,在東三省這種計劃體製執行比較徹底的地區更是如此。因為企業是聽政府的指令行事!


    除了幹部,更重要的是工人。光電的發展速度,已經到了,連兼並企業都來不及的程度。


    “可是我們怎麽出麵呢?”


    在座的幾個人,倒對這個建議不怎麽反對。在學校的時候,人員在政府和學校之間流動,也是很頻繁的。


    一旦與冰城市政府這個大人力池之間的路線打通,光電短期內,再也不會有人力資源的問題了。


    “讓學校幫我們傳話吧。這次進來的人,你們自己把關。”


    成永興把任務分解了,會議也就結束了。


    ————————


    “說起向政府求援人力的事情,我這邊還有個信息呢。”


    等兩位總經理退出去後,張燕開始向小領導介紹起她聽到的八卦。


    “區政府最近也麵臨人員短缺的問題了。”


    “怎麽了?”


    “這一年多,區裏不少人員,主動停薪留職,下海自己去做買賣去了。區裏還在研究怎麽辦才能製止這種人員流失的勢頭。”


    張燕跟區政府的一幫人,走得始終比較近。


    “千萬不要,如果你有渠道,把我的意見帶給他們。這些人,千萬不要挽留。”


    成永興的話語,從來都是死不驚人語不休。


    “為什麽?”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為什麽要下海?”


    “為什麽?還不是為了掙錢唄!”


    “對啊!如果你強留這些人,讓他們無法下海去掙錢。但他們繼續留在體製內,還是想掙錢,你想想,這會是什麽結果?”


    “你這個觀點有點意思。”


    留在體製內怎麽掙錢?答案不言而喻了。


    但張燕聽到了這個結論,隻是微微一笑,也沒有把它當做一回事,畢竟它根本就不會發生。


    ————————


    這個事情,其實遠比張燕想得複雜。


    當一個係統的人員,失去了流動性,它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很快就會出問題了。


    東三省麵臨的情況,其實比這還要困難。


    由於社會整體的經濟蕭條,哪怕是做生意,uu看書 .uukanshu.co 成功的難度都要比南方地區難得多。自己做生意就變成了一個高風險的事情。


    冰城名噪一時的幾條地下服裝商業街,算是一麵鏡子。它的知名度,此時遠高於南方的幾個大型批發市場,例如義烏商品城。


    隨著冰城經濟失去活力,冰城服裝的品牌,不再被認同,它也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礎。


    它的衰敗,代表著東三省的民營經濟,徹底失去了發展的空間,民間資本和人力,沒有了去處。


    在這種情況下,當公屋員,反而是掙錢最安全,最容易的一種方式。


    當一批抱著這種思路的人員,進到係統裏,這個係統最後的走向,就無法挽回了。


    事情就是這樣相互影響。


    整體經濟環境的衰敗,它導致了管理係統的失能及僵化。這種僵化又會反過來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到最後,“窮山惡水出刁民”,就是根本無法避免的結局。


    要想打破這個怪圈,必須先把社會經濟搞起來。讓想掙錢的人,專心去賺錢,大家才能各負其責。否則整個係統的資源完全是在錯位配置。


    想掙錢的在機關,想升官的人在企業!


    好在,一切重新開始。


    1992年的下海潮,終於有了冰城一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北國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城之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城之光並收藏重生之北國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