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


    ————————


    雖然還沒有到年底,但光電集團進行了一次特殊分紅。


    這次分紅,公司總共拿出了500萬現金,按照比例,學校得到了其中的150萬,兩個係分別得到25萬。


    成永興所得分紅,在扣留了30萬後,餘下的250萬,都被他拿來成立了一個新的人才基金。


    這次的分紅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對股東們有個交代,尤其兩個院係股東,年底花錢的地方都很多。


    另一個,;b到了著手準備的時候。


    ————————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光電始終在飛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新生產線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的效益也在節節提升。


    不過雖然掙得多,但花的更多。


    急速膨脹的企業規模,實際上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小步快跑的技術,工藝升級政策,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浪費。每一次生產線升級,就會淘汰一大批舊設備。


    工大的幾個相關實驗室,已經快被淘汰下來的設備堆滿了。


    各種精度的半導體設備,充斥在各係的實驗室裏。就連機械係的實驗室,都能看得見光刻機的身影。


    另外,lcd項目像是個無底洞一樣,花光了公司的所有收入,還有從銀行的各種貸款。


    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不是像外界那樣看起來那麽美好。


    lcd產線的設備標書,迎來了半導體設備廠家的熱烈歡迎。但以公司目前的財力,根本無力按照約定,支付全部的設備款項。


    拖期,欠款,這種可能性,頭一次擺在了光電管理層的麵前。要不是公司的形象太好,破產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因此,在要不要分紅這件事情上,公司內部產生了分歧。


    但成永興一意孤行。


    ————————


    在製定藍光led三部曲的時候,也同時製定了一個;b,那就是,事有不成,就去趕1995年開始的it潮。


    時過境遷,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他已經不需要重頭做起,開發軟件去撈取第一桶金了。


    但是一個更大型的;b,來到了麵前。


    藍光led,成永興截胡了一個諾貝爾獎。全彩工程,是準備截胡tft-lcd液晶產業。


    it產業,難道就沒有機會截胡嗎?


    難道真的隻有買yahoo,google的股票,才能坐上it浪潮的大船嗎?


    日本人的tft-lcd產業,一個先進國家的舉國之力,成永興都敢打劫,再打劫一個更大的,又有何妨?


    美國人的it產業,就不能被整體打劫嗎?


    ————————


    先分析一下,為什麽it革命會發生在美國。


    第一個問題,互聯網是美國人發明的嗎?


    不是!


    1989年3月,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timberners-lee)遞交了一份有點不務正業的項目建議書:萬維網。


    當年夏天,蒂姆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服務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12月,蒂姆將其發明正式定名為萬維網(worldwideweb),即公眾熟悉的。


    第二個問題,it革命誕生的基礎,隻有美國有嗎?


    1989年,澳大利亞、德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波多黎哥和英國等國接入。全球聯網格局,就此基本形成。


    也就是說,世界各國,都具有相同的網絡和硬件條件。


    第三個問題,it革命,是由美國政府的引導嗎?


    互聯網浪潮是什麽興起的呢?


    這裏有幾個關鍵節點。


    scape(網景)的成立,時間是1994的四月。同年,微軟為windows95創建了一個web瀏覽器。斯坦福大學的兩名電氣工程係的研究生楊致遠(jerryyang)和davidfilo創建了雅虎(yahoo!)。


    1995年8月9日網景公司ipo為標誌,作為互聯網商業化熱潮的起點。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大熱潮由此開啟。


    也就是說,1994年的時候,互聯網的大風已經吹了起來。


    但美國政府是什麽時候,才決定支持互聯網科技的呢?


    1994年1月25日!


    克林頓政府,僅僅是在1994年,才在《國情谘文》中對這個項目作了發展規劃。雖然其目標是投資4000億美元在互聯網上,但它的計劃是用15年到20年時間!


    it潮,在1994年,實際已經發生,美國政府的指導和規劃,隻能說是恰逢其會!


    ————————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it潮發生在美國?


    三十年後,互聯網產業的霸主雖然還是美國,但經過接近20年的追趕,中國已經與美國在it領域,形成了雙強的局麵。


    全球營收前十的it公司十企業中,美國企業5家,中國3家。


    為什麽會有這種結果?


    是因為中國的市場大嗎?歐洲的市場難道不大嗎?


    是因為中國技術強嗎?歐洲的軟件工程師,對it的貢獻,遠遠大於中國。linux等軟件,都是發源歐洲。


    曆史總是在不斷的重複它自己。一些其他行業的王座更迭,已經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為什麽貝多芬會誕生?


    因為當時鋼琴已經在貴族家庭普及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貝多芬,也會有黑多芬出現。


    這完全是個概率事件。


    為什麽中國的乒乓球會包攬所有金牌,就是因為,乒乓球在中國普及了!中國的人口基數擺在這裏!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it業,追趕到世界第二的地位,就是因為中國有四百萬個程序員!


    是四百萬個程序員,把中國送上了it第二大國的地位。


    ————————


    用這個思路,回頭看,為什麽it潮會爆發在美國?


    因為經過多年的積累,美國的軟件工程師數目,量變到質變,達到了一個閾值。


    1995年,美國有近30萬人左右的軟件開發人員。2000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68萬。


    為什麽yahoo,google,會誕生在美國,就是因為30萬程序員在美國!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yahoo,也會有xahoo!這完全就是個概率事件!


    除了這一批專業程序員以外,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美國還擁有了全世界37%的電腦。這些電腦用戶,也成了it產業界的後備大軍。


    在it潮發展到高峰的時候,一個人隻要會打字,他就可以去應聘程序員的工作!


    當然有人會以大學數目,公司數目為理由,但思路其實都是類似。


    殊途同歸,大學多了,公司多了,最後還是歸結到同一個結果上來,更多的程序員。


    ————————


    根本原因找出來了,那麽要怎麽做呢?


    如果有辦法,在1995-2000期間,中國能夠培養出10萬,20萬的程序員,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麽樣?


    10萬程序員+金手指=?


    至於市場?


    led大屏的市場是在國內嗎?tft-lcd的市場是在國內嗎?


    中國版的it潮,麵向世界市場,不可以嗎?


    在這次it潮裏,誕生的不僅僅是一批互聯網巨頭。後世有名的很多軟件公司,都是這個時間興起的。例如eda業的三大巨頭,還有一大堆的遊戲公司。


    另外,在it泡沫期間,上市了一大堆公司,這塊easy蛋糕,為啥要放過去。


    在九十年代,培養一名本科生的成本,大概在一萬二左右。由於微機價格比較昂貴的緣故,一名程序員的培養成本,會貴一些,但兩萬也應該下來了。


    按照這個價格計算,10萬名程序員的培養成本,也不過20個億而已!


    tft-lcd的建設成本,還要一億多美元呢!


    led產業的市場規模,上千億美元。lcd產業的市場規模,五千億美元。


    互聯網產業呢?


    在互聯網麵前,一切都是小兒科!


    就算互聯網這個大蛋糕,無法整個端走,見麵分一半,也足夠了!


    中國有hao123,美國就沒有嗎?


    ,賣了幾億美元?


    收購香港電訊(280億美元)。aol收購時代華納(1810億美元)。這些都是泡沫轉實體的典型案例!


    ————————


    ;b這個第二戰場的玩法有了變化。成永興並不準備親自下場。


    互聯網與lcd和led都不同。它並不是單一的產品。


    即使有可能提前yahoo做出網絡門戶的概念,uu看書 .但未必能夠在競爭中獲勝。


    yahoo並不是唯一做門戶網站的,它隻是唯一成功的那個。


    不說成永興明不明白搜索引擎的算法,就算是明白,這個世界上,難道不會出現更高級的算法嗎?


    後世的時候,自稱比goggle更加高級的搜索算法,不知凡幾,最後哪家贏了?


    -b的核心思想,就是不再陷入具體細節,而是轉向培養和培育。


    這個計劃的操作思路,跟後世的產業孵化園很接近。把it革命的條件創造出來,把程序員資源準備好,讓大家自由發展,自行優勝劣汰。


    這個計劃除了花錢以外,不怎麽需要動腦。


    十萬人裏,沒有馬芸,也會有牛雲出現!


    因為它根本就是概率事件!


    ————————


    有了這十萬名天兵天將,什麽樣的大勢不能改變?


    led+lcd+it!


    如此巨大的力量在手,難道還不能改變,所謂的濤濤大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北國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城之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城之光並收藏重生之北國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