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火車站,2號站台。


    張燕時不時的把頭伸出去,看一眼西麵火車是否進站。


    寒冬已經過去,但春天還未到來。


    天氣寒冷,站台上幾個接站的人,都躲在了柱子後麵,抵禦時不時刮過的冷風。


    “我們為什麽要到這裏來接站?他們自己去學校,找不到地方嗎?”


    張燕對今天的接站行為表示不解。這段時間,光電迎來送往的人多了去了,裏麵不乏國際友人。但就是這些人,張燕最多到校門口接送,就算是給足了麵子。


    “他們都是自己人!”


    “怎麽個自己人法?他們是要跳槽過來嗎?”


    ———————


    隨著時間的流逝,光電慢慢的又增加了些輔助人員。但是核心技術人員,仍然是led小組這堆學生.


    光電從外麵看,光鮮無比,但是越是內部人,越是膽戰心驚。


    最讓人不放心的是人員構成。整個公司的核心成員,居然全都是學生!學生嘛,顧名思義,就是就是還在學習階段。


    這些人在做實驗的時候,還能按指揮,按計劃做些事情。但獨立工作,還遠遠談不上。


    另外公司的工作重心已經轉移,手工生產線所需要的夾具設計,安裝調試工作,這些學生們,除了貢獻一分汗水以外,價值並不大。這種能力對比,在與田旭這批成年人共同工作的時候,更加明顯。


    工裝設計,夾具設計,工藝設計,並不是檢測專業的強項。青澀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基本上隻能旁觀和學習。


    另外,這批學生,將來總要是畢業的。等他們畢業了以後公司怎麽辦?


    張燕在以前的工作單位裏,身上的一個標簽就是年輕,漂亮,會來事。但是到了這間公司,她居然成了公司年齡最大的。她的年齡差不多是這批年輕人的兩倍!


    —————————


    列車上


    “走,準備下車了!”


    王青山站起來,伸手取下了上麵的行李。一行幾人也跟著他,收拾了起來。


    這次的出差,不同以往。弄不好,這些人就會永遠的留在異地了。


    如果是普通出差,有大把的人來搶機會。但改成長期外派,動心的就不多了。


    盡管奉天,乃至整個東北都是移民組成的城市。但是隨著安逸日久,慢慢的,曾經的浪子也就都安頓了下來。


    廠裏的技術骨幹,大多數也已經成家立業,有老有小。除非是情非得已,大家是不願意動地方的。


    而且今年的廠子,形勢是一片大好。各種加班福利,慢慢的開始跟了上來。


    廠子效益不好的時候,不走,效益好了以後反而要背井離鄉?


    ————————


    “王工!”


    “小成!我們又見麵了啊!”


    很快的,兩群人就在站台相遇,一陣寒暄之後,大家順著人流往外走。


    “王工,怎麽你們就這麽幾個人?”


    光電從學校裏借了兩輛伏爾加,當時還擔心坐不下。結果,一共才來了三個人。


    成永興有些失望。他對王工一行,是報了厚望的。


    目前急需解決的,就是led的亮度優化問題。


    雖然有了兩大助力,材料係那邊,會不斷的跟蹤摻雜工藝,小步慢跑。月亞那邊,也時不時的會把他們那邊的進展報告過來。但是總的來說,真正的亮度提高,還是需要光電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設備,工藝這一塊,一個是需要經驗。點點滴滴的經驗積累,不是靠金手指可以解決的。


    另一個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這些都不是現階段成永興所具有的。


    led手工生產線,已經到了驗收階段,每天的工作日益增多。這裏麵都需要有經驗的人坐鎮。


    “走吧,邊走邊談吧。”


    “好的。”


    ...


    一夥人順著人流往外走,出了出站口,後勤派來的兩輛轎車已經等在了門前。


    現在還不是後世,轎車遍地走的年代。轎車差不多可以任意停放,就是停在公路中央,恐怕都是可以。


    ————————


    “情況就是這樣!這一批就是我們幾個人。”


    賓主在會議室落座以後,王青山也把情況大致的向主人做了通報。


    科儀廠那邊的ii型設備的定型工作,進展還是很順利的。而且第一批的三台設備,估計很快就可以按照原計劃進行交付。


    “不錯。挺好。不過當時不是說,要在這邊建個分廠嗎?你們這幾個人算是先頭部隊?”


    “建分廠?不用!我們幾個人來了,就足夠了!想修改設備還不容易,真有需要,到你們的校辦工廠直接改就好了。”


    作為幾代設備的設計主師,王青山這點自信還是有的。很多事情,不是人越多,越有用的。


    其實這裏,還藏著另外一層信息。。


    在冰城建分廠的計劃,回到奉天一討論,就遇到了一致反對。一旦分廠建起來了,生產任務飽和的時候,沒有問題。但將來有一天,任務不滿怎麽辦?


    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事情,太多了。科儀以前也曾支援過很多南方兄弟單位的建設,那時候科儀倒是沒有什麽感覺。


    但是經過這麽一輪的痛苦經曆,大家都不想再重複這個過程了。


    “我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幫你把led生產線建起來。你的這條生產線,我會負責到底!”


    從某種角度來看,科儀廠等於是用王青山一個人,置換掉了建分廠的計劃!


    “那感情好!你這就算是借調給我們了?”


    成永興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現在光電科研,正在轉型成為一個生產型企業,一個管理工藝的總師,就是必須的。


    幾個人,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環節的討論。王青山對led的生產,不算陌生。因為在mocvd的調試過程中,後續的一些生產環節,都已經了解。


    ————————


    “上次老廠長回去,帶回一個消息,說你們在尋找10微米級別的光刻機?”


    隨著主要事情的安頓妥當,一些其它信息被提及了起來。


    “是啊!”


    在手工生產線上,由於是小批量生產,晶圓的成本,占比並不明顯,反正這裏麵的浪費肯定不會少了。但是很快,光電就要上馬正式的生產線,更不要提成永興在半導體產業鏈的野心。光刻機,始終是一道繞不過去的關卡。


    “其實,要按照我的意思,這個單子,我們廠就應該接下來!”


    王青山正當壯年,人也是衝勁十足,否則也不會主動請纓跑到異地重新開始。


    “你們不是沒有這方麵的能力嗎?”


    “現在沒有,u看書 ww.uukansh.cm不等於將來沒有。我能免費拿到5微米集成電路的全套技術!”


    新來的總師語出驚人。


    ————————


    “願聞其詳!”


    成永興的興趣立刻就來了。免費!這兩個字太有吸引力了。


    “你們誰知道《531工程》?”


    “不清楚。”


    一群象牙塔裏的學生,哪裏知道什麽工程。這個名字,跟731就差一個數字。這是什麽絕密計劃?


    “來!我告訴你們!”


    王青山給屋裏的眾人講古。


    在80年代中期,中國就已經通過引進技術,解決了5微米級別的集成電路技術國產化問題。


    1986年,電子部提出“七五”期間集成電路技術的“531”發展戰略,即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進行1微米技術科技攻關。


    處於這個計劃核心的是一家位於無錫的742廠。一時間,全國各地ic企業都派出考察團奔赴無錫。


    而這家742廠也響應國家戰略,向全國推廣5微米技術,並免費贈送資料和培訓工程技術人員。他們甚至還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到其他企業支援。該廠此時有個口號:“到742廠學習,除了吃飯要錢,住宿不要錢!”


    雖然這是幾年前發生的事情。但在國內,在現在,5微米級別的半導體技術,處於免費,而且很容易獲取的情況。


    這就是全國一盤棋計劃下發生的情況。大家互相支援!


    你這個時候,跳出來跟大家談專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北國科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城之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城之光並收藏重生之北國科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