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坪村,大安和小花的屋子裏。


    今日的屋子裏顯然經過了孫氏刻意的裝扮,多了很多喜慶之色。


    福娃的搖籃就緊挨著大安和小花的婚床,床上鋪著紅色絨毛墊子,墊子上整整齊齊擺了將近十八隻碗,每隻碗裏都裝著五色瓜果,紅豆,紅棗,糯米,煮熟的紅雞蛋,以及其他各種精致吃食。


    除此外,一旁的圓凳子上,也墊著紅綢布,紅綢布上放著折疊整齊的小衣裳,鞋襪,帽子。


    這些東西,全都是這幾天孫氏,楊若晴,小朵她們為福娃準備的。


    福娃的生辰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六,剛好是明天。


    “今年恰好是咱福娃的周歲生辰,照著咱這邊的規矩是要置辦酒席來慶賀的,還得請親戚朋友們來家裏吃頓飯。”


    孫氏輕輕撫摸著福娃的搖籃,跟楊若晴這說。


    楊若晴點點頭,“是的呢,這幾天五嬸,大舅媽她們遇到我,都跟我這打聽這生辰宴咱家辦不辦,我跟他們說福娃他們在京城,大安在信裏說了叫不用辦,無非就是個形式,他們在京城給她操辦下也差不多。”


    孫氏略有遺憾。


    “哎,孩子的周歲生辰宴席不辦,總覺得對不住福娃。”


    “娘,你別那麽想,大安和小花是福娃的爹娘,他們在京城操辦了也就行了。”


    目光掃過麵前這些五色瓜果點心,楊若晴接著道:“娘你在家裏也沒閑著啊,瞧瞧這些,全都是用來供奉‘夢嘎婆’的。”


    夢嘎婆是大家口傳的一種說法,大家都信奉在小孩子嬰幼兒期睡搖籃的時候,搖籃會有靈性,夢嘎婆便是這靈性催化出來的守護神。


    當孩子睡著了的時候默默守護著孩子,存在於孩子的夢境裏麵,教她很多東西。


    有時候孩子在搖籃裏睡著睡著突然咯咯的笑,大家夥兒就會心一笑,這是夢嘎婆在逗孩子呢。


    有時候孩子睡夢裏癟嘴,或者要哭,大家就說這是孩子淘氣,夢嘎婆在教訓她呢,不管是笑還是哭,在孩子的夢境裏不會孤單,總有那麽一個守護神在陪伴著孩子長大。


    所以一般人家,逢年過節,又或者平時燒了啥新樣吃食,都會根據自家條件的好壞象征性的拿一點放在搖籃邊孝敬夢嘎婆,請她多多照看孩子。


    而像楊華忠家這樣的殷實人家,又把孩子當做掌心寶的,那對夢嘎婆的虔誠和孝順自然更不用提了。


    “還有這些小衣裳,都是我們給福娃準備的,回頭等過完生辰我找順風鏢局給捎去京城給他們。”楊若晴又許諾。


    “啥?這些小衣裳都能送到花兒手裏?”孫氏的眼睛頓時亮了,有些激動。


    “要是能送到他們手裏,那回頭我再去多準備些東西,還有峰兒的衣裳鞋襪,家裏的山貨大安喜歡吃,花兒喜歡吃我做的辣醬,我也給她裝兩罐子,晴兒你說能帶得動嗎?”


    楊若晴笑著點頭:“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橫豎我會給錢給鏢局的,娘你想捎帶啥就準備吧,不過,新鮮的吃食最好不要捎帶,天熱,路遠,還沒出慶安郡就得壞,幹貨和封了口的鹹辣椒醬可以。”


    “好嘞,我心裏有數了,等東西都準備妥當我再給你看,看看有啥是帶不了的你再說。”


    “沒問題,我到時候給娘把關。”


    孫氏立馬屁顛著去準備東西去了,不一會兒對麵屋裏傳來翻箱倒櫃的聲響。


    楊若晴忍不住笑著搖了搖頭,娘這是要把家給搬去京城呐?


    劉氏端著褲子從茅廁回來了,估計釋放得很過癮,滿臉的暢快。


    “三嫂,我好了,你在哪?咱是不是該燒飯了啊?”


    “誒,來了來了。”


    孫氏應了聲,風風火火跑了出來。


    “三嫂你做啥呢?我咋聽到你屋裏乒乒乓乓的啊?”劉氏往孫氏那屋裏探了個頭,好奇的問。


    <a href="http://m.xiaoshuting.cc" id="wzsy">xiaoshuting.cc</a>


    孫氏笑著解釋了句,隨即把屋門關上來到院子裏,“走,燒飯去,再不燒他們都要餓肚子了。”


    這邊有劉氏幫忙,楊若晴自然也不用留下來,她趕緊回了駱家準備跟王翠蓮一塊兒燒晌午飯。


    雖然自己是楊家的閨女,但同時也是駱家的媳婦,像這種傳統節日也不能一味的待在娘家幫忙,重心還得放在夫家。


    夫家有長輩,有孩子。平日裏多對娘家照顧點,在夫家和娘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王翠蓮隔夜就浸泡了糯米,是那種紅色的血糯米,今個跟肉沫一塊兒蒸珍珠丸子。


    除此外還磨了米粉,揉了肉沫和鹹菜蔥花進去,捏炒粉圓子。


    炒粉圓子出鍋的時候外形跟剝掉皮的荸薺很相似,隻不過兩麵在鍋裏煎得帶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吃在嘴裏外脆裏軟,是長坪村這一帶每年中元節最具特色的一道菜,簡直能跟過年時候的肉丸子肉餅相媲美。


    而且,駱家用來做炒粉圓子的油也很講究。


    這不,楊若晴從一排的小壇壇罐罐裏挑出一隻成人拳頭大的小壇子,擦去外麵的灰,放到鍋台上。


    王翠蓮在燒火,看到她把那隻壇子拿出來,趕緊站起身探了個頭過來瞧。


    “晴兒,這就是你前幾回搗鼓出來的花油嗎?”她好奇的問。


    楊若晴微笑著點頭:“是的呢,為了練這巴掌大一塊花油,我可是攢了好幾頭大黑豬的豬腸子呢。”


    豬身上有板油和花油。


    板油是豬內髒脂肪煉出的油,出油多,油渣少,莊戶人家沒條件經常吃肉,家裏備下解饞的豬油通常是板油。


    而板油若是沒有處理好,會有些膩歪,甚至有些腥臊。


    而花油則是腸子邊上的油,用來保護腸子的,板油花油在豬身上比例懸殊,一頭豬搜刮不了幾兩花油。


    花油難得,味道也比板油要好,炒菜,煮雞蛋羹啥的放一丁點兒提味兒,口感極好。


    說話的當口,楊若晴從壇子裏取出一小塊色澤如同奶酪般的花油放到熱鍋裏,冷油剛沾上燒得滾燙的鐵鍋,立刻冒出滋滋聲,融化出一絲絲晶瑩剔透的油積聚在鍋底。


    “這油可真香,光是嗅著就覺著餓了……”王翠蓮深吸了幾口,驚歎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農女種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巔峰小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巔峰小雨並收藏錦繡農女種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