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們所展開的規模龐大的探測活動,一條又一條的信息呈現在了趙長星麵前。
此刻的人們已經確認,就在距離人類艦隊不遠的地方便存在著一個較小型的恒星聚合體。它由大約幾十顆較為年輕的恒星以及遍布了這裏整個星域的星際分子雲構成。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很顯然,那幾十顆年輕恒星便是因為這個星際分子雲團的收縮、坍塌而形成的。並且,直到現在都仍舊有一些原恒星正在這片分子雲團之中形成。
在靠近銀河係邊緣的地方存在著這樣一個“恒星溫床”,這略微有些奇怪。與此同時,這個勉強能被稱之為星團的存在,相比起人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星團,也實在太小了一些。
不說動輒由數千數萬顆恒星構成的球狀星團,就算是恒星數量較少的疏散星團,其含有的恒星數量也通常在數百到數千的樣子。而這個星團,其成員星僅僅隻有幾十顆而已。
但它們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引力關係,是依靠相互之間的引力被束縛在一起的。所以,雖然它不太合格,但人們也隻能將其稱之為星團了。
它雖然小,但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活力四射的恒星集團。僅僅簡單的觀測而已,人們便看到了龐大而猛烈的恒星風,看到了新生的恒星肆意向外界輻射著自己的能量,看到了眾多“星核”正在孕育之中,看到了眾多的氣態巨行星、岩質行星等等。
在相互之間較為強大的引力作用之下,這些行星甚至無法具備較為穩定的軌道。人們看到,有的行星正在以一個怪異的軌道圍繞著主恒星運轉,似乎隨時都可能脫離的樣子;有的行星則幹脆正處於掙脫過程之中,拋棄了舊主,奔赴向了新主人的懷抱。甚至於有的行星根本沒有固定的軌道, 它們如同一個獨立天體一樣,在這個較為小型, 但同時直徑也高達十光年的星團之中橫衝直撞。
甚至於, 不止行星, 便連恒星的運行軌道也極為混亂。這導致有時候它們之間也會發生碰撞。僅僅在初期的觀測之中,人們便尋找到了足足三顆無法用通常的恒星演化理論解釋的藍超巨星。
這便意味著, 它們極有可能是兩顆或者更多顆質量較低的恒星碰撞、融合才形成的。
幾十顆恒星,眾多岩質行星、氣態行星,以及更多數量的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 在巨大的星際分子雲的包裹之下,混亂的運動著,展現出了一副光怪陸離的星際奇景。
這是距離人類艦隊最近的恒星集團了。不算這裏的話,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也在二十多光年之外。以人類艦隊的航速, 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到達。並且, 前往那顆恒星, 其軌道同樣需要穿越這個距離人類艦隊最近的星團。
似乎,前往這個由幾十顆年輕恒星組成的星團, 在這其中尋找適宜的恒星係, 安頓下來, 發展文明, 是當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刻, 人類艦隊與這個小型星團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之間, 僅僅隻有大約兩萬億公裏左右的距離。以當前的相對航速——大約每秒鍾2860公裏,需要航行大約22年時間便可以到達。
那是一顆褐矮星——或者稱之為演化失敗的恒星。它的質量太低,甚至還不足木星質量的百倍。這個質量,甚至於不足以令核心開始氫元素的聚變,而隻能維持氘的聚變,相比起正常恒星來說, 其表麵溫度極低。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 便連這樣一顆失敗的恒星,其周圍竟然也存在著數顆行星。有兩顆岩質行星和兩顆氣態行星圍繞著它運轉。
兩顆岩質行星之中,一顆比地球略小, 一顆比地球略大。兩顆氣態行星之中,一顆大略相當於木星, 另一顆則有足足4倍木星的質量。相比起這顆質量有27倍木星質量的褐矮星來說, 很難界定這究竟是一對雙星, 還是一顆行星圍繞著恒星運轉。
除此之外, 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它周邊。
這個恒星係之中是沒有彗星的。所謂彗星, 其實是含有可蒸發物質的小行星在靠近恒星之時,因為恒星的輻射能量而導致自身物質蒸發,在身後形成慧尾的一種星體。而在這個恒星係之中,擔任著主星角色的這顆褐矮星質量太低,表麵溫度也太低——僅有不到500K的樣子,實在難以為靠近自己的小行星提供足夠的熱量,便也無法造就出彗星來。
出於某種無法言說的警惕心理,這顆位於星團最外圍,相比起其餘恒星來最不起眼的褐矮星,成為了人類文明艦隊的航行目的地。
反正對於人類文明這個等級的文明來說,有沒有恒星都無所謂,隻要有足夠的物質就行。沒有了輻射強大,能量充沛的正常恒星,說不定星際環境還能好一點,不用耗費那麽多心力去做防輻射工作了。
既來之則安之。確定了以這顆編號為G1的恒星為目的地之後,整支艦隊便再度開始了加速。按照推算,在大約六年時間之後,人類艦隊便將到達。
在這段時間裏,人類艦隊之中,幾乎所有可以啟用的星際觀測設備全部啟用。人類文明在盡一切可能,盡可能多的了解這個星團,了解這顆恒星。
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一些頗為奇怪的現象被人們觀測到了。
在某一顆藍巨星周圍的行星之上,人們觀測到了沒有規律的極高能伽馬射線爆發。而這在人類文明的物理學體係之中根本無法得到解釋。
針對某一個星係的中微子觀測表明,該星係具備遠超正常的中微子發射數量,這同樣無法用現有理論來解釋。
某幾顆行星的大氣層光譜呈現出了異常,出現了某些根本無法通過正常自然變化生成的特殊物質。同時, 某些空曠的星際空間之中,有時候會不規律的出現閃光, 而那裏根本不存在任何宏觀天體。
越是靠近這個星團,觀測的時間越長, 如此種種異常之處便發現的越多。
而這一切,都指向一個讓人們感到有些震撼,有些驚駭的現實。
“這是一個十分活躍的星團。”
在麵對以趙長星為首的文明領導者做出匯報之時,李文仲教授以略為沉重的語氣慢慢說著:“這並不僅僅隻是物理意義上的,還是,還是……文明意義上的。
這眾多的異常都指向唯一的一個解釋,那便是,這個星團之中存在眾多的,且具備相當程度科技的智慧生命。並且,這些智慧生命團體之間並不和平,而是經常爆發劇烈的衝突與戰爭。唯有如此,才能解釋我們觀測到的所有異常的物理現象,譬如行星大氣層結構的改變,譬如異常的閃光,異常的輻射……等等一切。”
這個猜測在許久之前便已經有了。隻不過現在,經過李文仲教授和其餘一眾科學家長期以來的觀測和收集,此刻終於算是拿到了切實的證據,可以以確定的語氣來講述這件事情了。
趙長星神色平靜,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
“目前,我們的觀測力量還在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嚐試為存在於這個小型星團之中的智慧生命集團劃分陣營。但目前距離仍舊太遠,信息不足,尚且沒有太大的進展。
而,關於文明等級,科技程度方麵,目前大致可以確定,在這個小型星團之中所展開的衝突與戰爭,以聚變彈和反物質炸彈為主。這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距離太遠,更先進的武器的細節沒有被我們察覺到的緣故。但總的來說,我們有一定的把握認為,存在於這裏的智慧生命集團,以二級和三級文明為主。”
會議室之中略微有了一點騷動。一名文明領導者沉聲說道:“對於二級和三級這樣的初級文明來說,除非文明實力之間存在代差,否則,兩個文明之間傾向於和平共處,會盡量避免接觸。我很好奇,如此眾多的二級和三級文明,為什麽偏偏要擠在這個小型星團裏,而不是嚐試著離開?”
“又或者說……這裏為什麽會聚集這麽多文明?”
答案是很顯然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想到。
人類文明是如何來到這裏的,極大概率其餘文明也是這樣來到這裏的。
而這,反過來又意味著另一件事情:在這一次超光速旅行的三個可能性之中,後兩個基本上可以被否定了。
隻剩下了第一種可能:有某個超級文明,有意識的將眾多低級文明投送到了這裏。
一定是那個超級文明有意識做的。畢竟,遭遇某種特殊的物理過程,或者意外闖入遺跡的概率太低。一個文明遇到這種事情還勉強可以說是有一點可能,這麽多文明都遇到了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
這說不過去。
“或許,我們不應該到這個星團裏去,我們應該挑選其餘目標作為駐地。”
麵對這個建議,趙長星低聲說道:“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麽這麽多文明偏偏要‘擠’在這裏,而不是離開,去往更廣闊的天地。”
2
第一百七十七章 活躍
此刻的人們已經確認,就在距離人類艦隊不遠的地方便存在著一個較小型的恒星聚合體。它由大約幾十顆較為年輕的恒星以及遍布了這裏整個星域的星際分子雲構成。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很顯然,那幾十顆年輕恒星便是因為這個星際分子雲團的收縮、坍塌而形成的。並且,直到現在都仍舊有一些原恒星正在這片分子雲團之中形成。
在靠近銀河係邊緣的地方存在著這樣一個“恒星溫床”,這略微有些奇怪。與此同時,這個勉強能被稱之為星團的存在,相比起人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星團,也實在太小了一些。
不說動輒由數千數萬顆恒星構成的球狀星團,就算是恒星數量較少的疏散星團,其含有的恒星數量也通常在數百到數千的樣子。而這個星團,其成員星僅僅隻有幾十顆而已。
但它們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引力關係,是依靠相互之間的引力被束縛在一起的。所以,雖然它不太合格,但人們也隻能將其稱之為星團了。
它雖然小,但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活力四射的恒星集團。僅僅簡單的觀測而已,人們便看到了龐大而猛烈的恒星風,看到了新生的恒星肆意向外界輻射著自己的能量,看到了眾多“星核”正在孕育之中,看到了眾多的氣態巨行星、岩質行星等等。
在相互之間較為強大的引力作用之下,這些行星甚至無法具備較為穩定的軌道。人們看到,有的行星正在以一個怪異的軌道圍繞著主恒星運轉,似乎隨時都可能脫離的樣子;有的行星則幹脆正處於掙脫過程之中,拋棄了舊主,奔赴向了新主人的懷抱。甚至於有的行星根本沒有固定的軌道, 它們如同一個獨立天體一樣,在這個較為小型, 但同時直徑也高達十光年的星團之中橫衝直撞。
甚至於, 不止行星, 便連恒星的運行軌道也極為混亂。這導致有時候它們之間也會發生碰撞。僅僅在初期的觀測之中,人們便尋找到了足足三顆無法用通常的恒星演化理論解釋的藍超巨星。
這便意味著, 它們極有可能是兩顆或者更多顆質量較低的恒星碰撞、融合才形成的。
幾十顆恒星,眾多岩質行星、氣態行星,以及更多數量的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 在巨大的星際分子雲的包裹之下,混亂的運動著,展現出了一副光怪陸離的星際奇景。
這是距離人類艦隊最近的恒星集團了。不算這裏的話,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也在二十多光年之外。以人類艦隊的航速, 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到達。並且, 前往那顆恒星, 其軌道同樣需要穿越這個距離人類艦隊最近的星團。
似乎,前往這個由幾十顆年輕恒星組成的星團, 在這其中尋找適宜的恒星係, 安頓下來, 發展文明, 是當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刻, 人類艦隊與這個小型星團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之間, 僅僅隻有大約兩萬億公裏左右的距離。以當前的相對航速——大約每秒鍾2860公裏,需要航行大約22年時間便可以到達。
那是一顆褐矮星——或者稱之為演化失敗的恒星。它的質量太低,甚至還不足木星質量的百倍。這個質量,甚至於不足以令核心開始氫元素的聚變,而隻能維持氘的聚變,相比起正常恒星來說, 其表麵溫度極低。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 便連這樣一顆失敗的恒星,其周圍竟然也存在著數顆行星。有兩顆岩質行星和兩顆氣態行星圍繞著它運轉。
兩顆岩質行星之中,一顆比地球略小, 一顆比地球略大。兩顆氣態行星之中,一顆大略相當於木星, 另一顆則有足足4倍木星的質量。相比起這顆質量有27倍木星質量的褐矮星來說, 很難界定這究竟是一對雙星, 還是一顆行星圍繞著恒星運轉。
除此之外, 還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它周邊。
這個恒星係之中是沒有彗星的。所謂彗星, 其實是含有可蒸發物質的小行星在靠近恒星之時,因為恒星的輻射能量而導致自身物質蒸發,在身後形成慧尾的一種星體。而在這個恒星係之中,擔任著主星角色的這顆褐矮星質量太低,表麵溫度也太低——僅有不到500K的樣子,實在難以為靠近自己的小行星提供足夠的熱量,便也無法造就出彗星來。
出於某種無法言說的警惕心理,這顆位於星團最外圍,相比起其餘恒星來最不起眼的褐矮星,成為了人類文明艦隊的航行目的地。
反正對於人類文明這個等級的文明來說,有沒有恒星都無所謂,隻要有足夠的物質就行。沒有了輻射強大,能量充沛的正常恒星,說不定星際環境還能好一點,不用耗費那麽多心力去做防輻射工作了。
既來之則安之。確定了以這顆編號為G1的恒星為目的地之後,整支艦隊便再度開始了加速。按照推算,在大約六年時間之後,人類艦隊便將到達。
在這段時間裏,人類艦隊之中,幾乎所有可以啟用的星際觀測設備全部啟用。人類文明在盡一切可能,盡可能多的了解這個星團,了解這顆恒星。
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一些頗為奇怪的現象被人們觀測到了。
在某一顆藍巨星周圍的行星之上,人們觀測到了沒有規律的極高能伽馬射線爆發。而這在人類文明的物理學體係之中根本無法得到解釋。
針對某一個星係的中微子觀測表明,該星係具備遠超正常的中微子發射數量,這同樣無法用現有理論來解釋。
某幾顆行星的大氣層光譜呈現出了異常,出現了某些根本無法通過正常自然變化生成的特殊物質。同時, 某些空曠的星際空間之中,有時候會不規律的出現閃光, 而那裏根本不存在任何宏觀天體。
越是靠近這個星團,觀測的時間越長, 如此種種異常之處便發現的越多。
而這一切,都指向一個讓人們感到有些震撼,有些驚駭的現實。
“這是一個十分活躍的星團。”
在麵對以趙長星為首的文明領導者做出匯報之時,李文仲教授以略為沉重的語氣慢慢說著:“這並不僅僅隻是物理意義上的,還是,還是……文明意義上的。
這眾多的異常都指向唯一的一個解釋,那便是,這個星團之中存在眾多的,且具備相當程度科技的智慧生命。並且,這些智慧生命團體之間並不和平,而是經常爆發劇烈的衝突與戰爭。唯有如此,才能解釋我們觀測到的所有異常的物理現象,譬如行星大氣層結構的改變,譬如異常的閃光,異常的輻射……等等一切。”
這個猜測在許久之前便已經有了。隻不過現在,經過李文仲教授和其餘一眾科學家長期以來的觀測和收集,此刻終於算是拿到了切實的證據,可以以確定的語氣來講述這件事情了。
趙長星神色平靜,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
“目前,我們的觀測力量還在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嚐試為存在於這個小型星團之中的智慧生命集團劃分陣營。但目前距離仍舊太遠,信息不足,尚且沒有太大的進展。
而,關於文明等級,科技程度方麵,目前大致可以確定,在這個小型星團之中所展開的衝突與戰爭,以聚變彈和反物質炸彈為主。這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距離太遠,更先進的武器的細節沒有被我們察覺到的緣故。但總的來說,我們有一定的把握認為,存在於這裏的智慧生命集團,以二級和三級文明為主。”
會議室之中略微有了一點騷動。一名文明領導者沉聲說道:“對於二級和三級這樣的初級文明來說,除非文明實力之間存在代差,否則,兩個文明之間傾向於和平共處,會盡量避免接觸。我很好奇,如此眾多的二級和三級文明,為什麽偏偏要擠在這個小型星團裏,而不是嚐試著離開?”
“又或者說……這裏為什麽會聚集這麽多文明?”
答案是很顯然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想到。
人類文明是如何來到這裏的,極大概率其餘文明也是這樣來到這裏的。
而這,反過來又意味著另一件事情:在這一次超光速旅行的三個可能性之中,後兩個基本上可以被否定了。
隻剩下了第一種可能:有某個超級文明,有意識的將眾多低級文明投送到了這裏。
一定是那個超級文明有意識做的。畢竟,遭遇某種特殊的物理過程,或者意外闖入遺跡的概率太低。一個文明遇到這種事情還勉強可以說是有一點可能,這麽多文明都遇到了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
這說不過去。
“或許,我們不應該到這個星團裏去,我們應該挑選其餘目標作為駐地。”
麵對這個建議,趙長星低聲說道:“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麽這麽多文明偏偏要‘擠’在這裏,而不是離開,去往更廣闊的天地。”
2
第一百七十七章 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