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自從吳王夫差開挖大運河最早河段——邗溝(即京杭大運河的揚州至楚州段),溝通長江、淮河,淮安便與運河相伴相生。
到了大明,設立淮安府,屬南京(南直隸)。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府,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製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範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位於大運河旁邊,下麵有很多的鹽場,淮安的經濟發展自然沒有問題,整個淮安城都十分繁榮。朱翊鈞來到淮安的時候,都有些被震驚了。
找了地方住下,朱翊鈞在城裏麵來回溜達了好幾天。他發現這裏的確很繁華,經濟應該很好。
待了兩天之後,朱翊鈞離開了淮安,到山陽等地看了看。
山陽、盱眙,這兩個地方對淮安來說都很重要,對於大運河來說也都非常重要。
走著走著,朱翊鈞就發現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同治年間主持鹽政改革的戶部尚書葉淇,他家就是山陽人。
朱翊鈞暗中了解了一番才發現,葉家現在已經是山陽的大戶了,或者說他們家一直以來都是山陽的大戶,幹的就是轉運的買賣。
回到了居住的地方,朱翊鈞就把東風鏢局的人找來了。
看了一眼麵前的人,朱翊鈞緩緩的說道:“你們走南闖北的,有些事情朕想問你們。”
跪在地上的是東風鏢局淮安分局的負責人張正,“是,公子。”
原本朱翊鈞還真的沒關心這件事,現在是真的關心了。
朱翊鈞繼續問道:“山陽的葉家,知道嗎?”
“回公子,知道。”張正連忙回答。
朱翊鈞點了點頭,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漫不經心的說道:“知道多少?說說看。”
“是,公子。”張正答應了一聲,連忙說道:“葉家是山陽的大戶,早年間就在山陽做跑船生意,後來越做越大了,到了弘治年間做的最大。他們家裏船多人多,在漕運衙門也能說得上話,每年往北邊運的漕糧都要用到他們家的船和人。”
朱翊鈞麵無表情的問道:“鹽呢?”
朱翊鈞不關心葉家的其他事,就想問問他們家關於鹽的事。
在這上麵,朱翊鈞心中很有想法。
“回公子,他們也運鹽,隻不過以前並不是。”張正說這話的時候,有些小心翼翼的。
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神色一凜,說道:“當年你在宮裏麵可不是這麽和我說話的,怎麽現在到了外麵說話這麽拘謹起來了?還是說你在這裏麵幹了什麽事?收了人家的錢?”
“臣不敢!”張正連忙趴在地上,以頭觸地說道:“臣當年帶著妹妹在街上孤苦無依的要飯,是陛下收攏了臣和臣的妹妹。沒有陛下,臣和臣妹早就餓死在大街上了。”
<a id="wzsy"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張正微微有些激動的說道:“在宮裏麵,陛下培養臣、栽培臣,隨後又把臣外放。陛下對臣信任有加,臣怎麽敢做這樣的事?隻不過這些事都是外間傳來的消息,臣未加證實之前,實在是不敢在陛下麵前胡言亂語。”
“說吧。真的假的,朕自己會判斷。”朱翊鈞緩緩的說道:“不行,還可以讓人去查。”
“是,陛下。”張正答應了一聲,咬了咬牙說道:“臣覺得葉家有問題。”
“說說看。”朱翊鈞笑著說道:“當年你在宮裏麵的成績還不錯,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你發現的東西,朕還是相信的。”
“是,陛下。”張正答應了一聲,這才繼續說道:“這個葉家真正發跡是在弘治年間,也就是他們家做戶部尚書的時候。”
聞言,朱翊鈞點了點頭說道:“不讓人意外。”
自己家裏麵有大官了,趁著這個機會發家,這才是正常的事。
朱翊鈞說道:“你繼續說。”
“是,陛下。”張正繼續說道:“當初咱們東風鏢局進來的時候,跟他們碰過。他們家在地方上很有勢力,而且下手也很黑。咱們廝殺過好幾回,還死過好幾個兄弟;後來打了兩次,他們這才收手;官麵上也弄掉了一些官員,他們這才老實下來。他們的實力很雄厚,不過咱們也不是吃素的,還能打!”
“隻是有一方麵,無論咱們怎麽做都一樣插不進去手,那就是運鹽。兩淮出產的鹽主要分成兩家,一家在晉商的手裏,一家在徽商的手裏。徽商這部分的運送,全都由葉家負責。”
“咱們想伸手,無論是壓低價格還是提高運力,全都不成。無論如何,徽商就是不答應,他們和葉家應該有特殊的關係。”
聽了這話,朱翊鈞輕輕地點了點頭。
張正的猜測是正確的。
徽商是怎麽崛起的?他們是怎麽在鹽商市場當中拿到這麽大一塊肉的?是怎麽把晉商幹出去的?
所有的一切,都能追溯到葉淇的那一場鹽政改革。
如果沒有他們家的改革,徽商根本就沒有能力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正是因為那一次鹽政改革,徽商才能崛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他們兩家沒關係,鬼都不信。
何況葉家現在就站在淮安那個地方,掌控著所有徽商食鹽運送的渠道。那些徽商不和東風鏢局合作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敢,他們得罪不起葉家;另一個是不能,他們手裏麵的鹽可不是都能見得光的,那些玩意要是讓人知道了就完了。跟葉家合作才有保障,少賺點不要緊,安全最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風鏢局想要插一手,根本不可能。
別的地方能行,但是鹽,絕對不能插進去。
朱翊鈞也知道這種情況,也沒有責怪手下的人。
這種事,怪不得自己手下的人。人葉家經營了這麽多年,早就水潑不進了。
朱翊鈞想了想之後問道:“徽商的是他們家,那晉商是誰家?”
說起來,朱翊鈞對這個問題還真的很好奇。
到了大明,設立淮安府,屬南京(南直隸)。漕運總督、南河總督駐節淮安府,漕運總督還經常兼巡撫江淮,節製淮(安)、揚(州)、廬(州)、鳳(陽)四府及徐(州)、滁(州)、和(州)三州,管轄範圍包括今江蘇、安徽二省的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位於大運河旁邊,下麵有很多的鹽場,淮安的經濟發展自然沒有問題,整個淮安城都十分繁榮。朱翊鈞來到淮安的時候,都有些被震驚了。
找了地方住下,朱翊鈞在城裏麵來回溜達了好幾天。他發現這裏的確很繁華,經濟應該很好。
待了兩天之後,朱翊鈞離開了淮安,到山陽等地看了看。
山陽、盱眙,這兩個地方對淮安來說都很重要,對於大運河來說也都非常重要。
走著走著,朱翊鈞就發現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同治年間主持鹽政改革的戶部尚書葉淇,他家就是山陽人。
朱翊鈞暗中了解了一番才發現,葉家現在已經是山陽的大戶了,或者說他們家一直以來都是山陽的大戶,幹的就是轉運的買賣。
回到了居住的地方,朱翊鈞就把東風鏢局的人找來了。
看了一眼麵前的人,朱翊鈞緩緩的說道:“你們走南闖北的,有些事情朕想問你們。”
跪在地上的是東風鏢局淮安分局的負責人張正,“是,公子。”
原本朱翊鈞還真的沒關心這件事,現在是真的關心了。
朱翊鈞繼續問道:“山陽的葉家,知道嗎?”
“回公子,知道。”張正連忙回答。
朱翊鈞點了點頭,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漫不經心的說道:“知道多少?說說看。”
“是,公子。”張正答應了一聲,連忙說道:“葉家是山陽的大戶,早年間就在山陽做跑船生意,後來越做越大了,到了弘治年間做的最大。他們家裏船多人多,在漕運衙門也能說得上話,每年往北邊運的漕糧都要用到他們家的船和人。”
朱翊鈞麵無表情的問道:“鹽呢?”
朱翊鈞不關心葉家的其他事,就想問問他們家關於鹽的事。
在這上麵,朱翊鈞心中很有想法。
“回公子,他們也運鹽,隻不過以前並不是。”張正說這話的時候,有些小心翼翼的。
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神色一凜,說道:“當年你在宮裏麵可不是這麽和我說話的,怎麽現在到了外麵說話這麽拘謹起來了?還是說你在這裏麵幹了什麽事?收了人家的錢?”
“臣不敢!”張正連忙趴在地上,以頭觸地說道:“臣當年帶著妹妹在街上孤苦無依的要飯,是陛下收攏了臣和臣的妹妹。沒有陛下,臣和臣妹早就餓死在大街上了。”
<a id="wzsy"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張正微微有些激動的說道:“在宮裏麵,陛下培養臣、栽培臣,隨後又把臣外放。陛下對臣信任有加,臣怎麽敢做這樣的事?隻不過這些事都是外間傳來的消息,臣未加證實之前,實在是不敢在陛下麵前胡言亂語。”
“說吧。真的假的,朕自己會判斷。”朱翊鈞緩緩的說道:“不行,還可以讓人去查。”
“是,陛下。”張正答應了一聲,咬了咬牙說道:“臣覺得葉家有問題。”
“說說看。”朱翊鈞笑著說道:“當年你在宮裏麵的成績還不錯,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你發現的東西,朕還是相信的。”
“是,陛下。”張正答應了一聲,這才繼續說道:“這個葉家真正發跡是在弘治年間,也就是他們家做戶部尚書的時候。”
聞言,朱翊鈞點了點頭說道:“不讓人意外。”
自己家裏麵有大官了,趁著這個機會發家,這才是正常的事。
朱翊鈞說道:“你繼續說。”
“是,陛下。”張正繼續說道:“當初咱們東風鏢局進來的時候,跟他們碰過。他們家在地方上很有勢力,而且下手也很黑。咱們廝殺過好幾回,還死過好幾個兄弟;後來打了兩次,他們這才收手;官麵上也弄掉了一些官員,他們這才老實下來。他們的實力很雄厚,不過咱們也不是吃素的,還能打!”
“隻是有一方麵,無論咱們怎麽做都一樣插不進去手,那就是運鹽。兩淮出產的鹽主要分成兩家,一家在晉商的手裏,一家在徽商的手裏。徽商這部分的運送,全都由葉家負責。”
“咱們想伸手,無論是壓低價格還是提高運力,全都不成。無論如何,徽商就是不答應,他們和葉家應該有特殊的關係。”
聽了這話,朱翊鈞輕輕地點了點頭。
張正的猜測是正確的。
徽商是怎麽崛起的?他們是怎麽在鹽商市場當中拿到這麽大一塊肉的?是怎麽把晉商幹出去的?
所有的一切,都能追溯到葉淇的那一場鹽政改革。
如果沒有他們家的改革,徽商根本就沒有能力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正是因為那一次鹽政改革,徽商才能崛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他們兩家沒關係,鬼都不信。
何況葉家現在就站在淮安那個地方,掌控著所有徽商食鹽運送的渠道。那些徽商不和東風鏢局合作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敢,他們得罪不起葉家;另一個是不能,他們手裏麵的鹽可不是都能見得光的,那些玩意要是讓人知道了就完了。跟葉家合作才有保障,少賺點不要緊,安全最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風鏢局想要插一手,根本不可能。
別的地方能行,但是鹽,絕對不能插進去。
朱翊鈞也知道這種情況,也沒有責怪手下的人。
這種事,怪不得自己手下的人。人葉家經營了這麽多年,早就水潑不進了。
朱翊鈞想了想之後問道:“徽商的是他們家,那晉商是誰家?”
說起來,朱翊鈞對這個問題還真的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