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那邊去聊聊。”朱翊鈞背著手,晃晃蕩蕩地帶著海瑞走到了涼亭當中。
朱翊鈞走路的姿勢,海瑞看在眼裏,卻眯著眼睛不說話。
對於海瑞來說,眼前的皇帝還是少年心性,有些輕佻也很正常,相信再過幾年就會沉穩一些了。皇帝做到這樣已經足夠好,你不能對他有太過嚴格的要求,否則的話會適得其反。
海瑞對朱翊鈞足夠寬容,也足夠體諒。這與海瑞之前經曆過的兩個皇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嘉靖皇帝就不用說了,被海瑞一頓臭罵,每天幹的都叫什麽事?說他是昏君都不為過,還自比漢文帝。
嘉靖皇帝的權術玩弄得很好,可是他心裏沒有國沒有家,就是獨夫,一心一意的想要修仙長生不老。
到了嘉靖皇帝的兒子隆慶皇帝,這位開始還挺好的,尤其是做王爺的時候。
當了皇帝以後,這位就徹底滑落深淵了,每天躲在後宮玩女人,結果把自己的命玩沒了,短短六年的時間身子就垮了。
比起他們來說,眼前這皇帝實在是太好了。
海瑞是怎麽看怎麽滿意,雖然還不知道小皇帝做事的手段怎麽樣,但這在在海瑞看來不重要,隻要能夠知人善任、寬以待人,就是個好皇帝。
什麽事情都讓皇帝自己做了,手下的大臣幹什麽?
朱翊鈞不知道海瑞的想法,但如果知道的話,心裏麵肯定會很讚賞。
說的對呀,你這個想法很好!
來到涼亭,兩人各自坐下。
陳矩也把茶水端了上來,還送來了那份《治安疏》。
朱翊鈞沒有遲疑,伸手就把這份奏疏拿了起來,一邊看著一邊笑,不時還會朗讀兩句,看得出來,似乎非常喜歡。
海瑞坐在一邊,頗有一些局促。
看著看著,朱翊鈞就會停下來和海瑞聊上幾句,大部分都是關於奏疏中的內容。當然了,基本不提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沒有什麽好提的,君臣二人默契的忽視了他。
談論了一會兒,朱翊鈞意猶未盡的放下手中的奏疏,說道:“愛卿在為應天巡撫之時,也清查過土地。愛卿能說說嗎?”
聞言,海瑞臉色頓時就嚴肅了。
沒有絲毫的遲疑,海瑞直接從懷裏拿出一份奏疏,恭恭敬敬的遞給朱翊鈞說道:“陛下,這是臣昨天晚上連夜寫的。請陛下過目。”
朱翊鈞伸手將奏疏拿了過來,當著海瑞的麵就看了起來。
說實話,這份奏疏讓朱翊鈞看得有些失望。他能夠看到這份奏疏裏麵海瑞的擔心和頗為急切的心情。
海瑞對大明的未來持悲觀態度,從這份奏疏上就能看得出來,從他的言行上也能看得出來。
在這份奏疏上,海瑞已經說明了很多東西,隻是沒有點破而已。
在原本的曆史上,海瑞也是如此。他在死的時候還給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希望皇帝能夠恢複大明太祖時候的製度,對貪汙四十貫以上的人剝皮充草。
原本的曆史上還有個記載,說海瑞每次諫言都很切合,唯獨這最後一份奏疏讓人看不懂。
有的人說海瑞是老糊塗了,可是朱翊鈞卻不這麽看。這是海瑞在死前發出的最後一聲哀嚎,他活著的時候不敢說而已;也可以見到海瑞對當時的大明、政治生態和官場環境是多麽的失望。
海瑞也尋求過解決的辦法,可是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施展的機會。他在應天幹的很好,可很快就被撤掉了。
他清查土地,實行一條鞭法,全都幹過。正因為如此,他才覺得張居正幹的不行,隻是治表不治本。
張居正清查土地,那就是清查土地,清查完了就完了。
可是海瑞不一樣,他清查土地,要查你的土地來源。隻要你的土地來源有問題,一律沒收充公;有人狀告你強占土地,一律沒收充公。
而且海瑞還幹了一件更狠的事情,斷案的時候,凡是借貸的都要以契書為準;沒有契書的,朝廷一概不承認。人家不還錢,你告到官府去也沒有用。
有人唬弄百姓簽下來的契書,都是打著滾的高利貸。反正百姓也不認字,還不是我說什麽是什麽?還不起來就拿女兒抵債。這樣的契書到了海瑞這裏,一律作廢。
後來很多人罵海瑞,說他不識時務。民間借貸很少用到契書,普通百姓也不認字,他這就是書生在照搬套用。可是真實結果是什麽?
那些放高利貸的錢收不回來不敢再放貸,百姓也不敢再借錢;從士紳那裏查回來的田全部退回給百姓,真正做到了讓百姓耕者有其田;同時實行一條鞭法,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才是為什麽海瑞會被稱讚為海青天的原因。
有了這樣的經驗和做法,海瑞自然看不上張居正的改革,覺得那就是隔靴搔癢,根本就達不到目的。
<a id="wzsy"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眼前的奏疏上,海瑞總共列了十幾條,全都是大明朝現在需要麵對的問題:官場腐敗、權臣當政;官吏昏庸、人浮於事;百姓負擔過重,胥吏欺壓百姓;衛所製度敗壞等等。
顯然,昨天朱翊鈞跟他接觸以後,海瑞是真的把朱翊鈞當成了能夠傾訴的皇帝。或者說在他來京城之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
他帶著驢子來,就是要這麽幹一次,把所有的事情都列清楚、寫明白,讓皇帝看清楚大明朝現在的現狀,大明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如果被治了罪,那就騎毛驢回家。
朱翊鈞神情複雜的看著海瑞,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輕聲說道:“愛卿,你這份奏疏似乎沒寫完,有些意猶未盡。”
海瑞一愣,抬起頭看著朱翊鈞,搖搖頭沒說話。
他的確沒有寫完,也沒有寫盡,因為他怕寫了之後嚇到皇帝。
皇帝還年輕,要一步一步來,自己不能太過激進。
可是海瑞沒想到皇帝年紀輕輕的居然一眼就洞穿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好像比自己還激進。
皇帝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優秀。
朱翊鈞走路的姿勢,海瑞看在眼裏,卻眯著眼睛不說話。
對於海瑞來說,眼前的皇帝還是少年心性,有些輕佻也很正常,相信再過幾年就會沉穩一些了。皇帝做到這樣已經足夠好,你不能對他有太過嚴格的要求,否則的話會適得其反。
海瑞對朱翊鈞足夠寬容,也足夠體諒。這與海瑞之前經曆過的兩個皇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嘉靖皇帝就不用說了,被海瑞一頓臭罵,每天幹的都叫什麽事?說他是昏君都不為過,還自比漢文帝。
嘉靖皇帝的權術玩弄得很好,可是他心裏沒有國沒有家,就是獨夫,一心一意的想要修仙長生不老。
到了嘉靖皇帝的兒子隆慶皇帝,這位開始還挺好的,尤其是做王爺的時候。
當了皇帝以後,這位就徹底滑落深淵了,每天躲在後宮玩女人,結果把自己的命玩沒了,短短六年的時間身子就垮了。
比起他們來說,眼前這皇帝實在是太好了。
海瑞是怎麽看怎麽滿意,雖然還不知道小皇帝做事的手段怎麽樣,但這在在海瑞看來不重要,隻要能夠知人善任、寬以待人,就是個好皇帝。
什麽事情都讓皇帝自己做了,手下的大臣幹什麽?
朱翊鈞不知道海瑞的想法,但如果知道的話,心裏麵肯定會很讚賞。
說的對呀,你這個想法很好!
來到涼亭,兩人各自坐下。
陳矩也把茶水端了上來,還送來了那份《治安疏》。
朱翊鈞沒有遲疑,伸手就把這份奏疏拿了起來,一邊看著一邊笑,不時還會朗讀兩句,看得出來,似乎非常喜歡。
海瑞坐在一邊,頗有一些局促。
看著看著,朱翊鈞就會停下來和海瑞聊上幾句,大部分都是關於奏疏中的內容。當然了,基本不提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沒有什麽好提的,君臣二人默契的忽視了他。
談論了一會兒,朱翊鈞意猶未盡的放下手中的奏疏,說道:“愛卿在為應天巡撫之時,也清查過土地。愛卿能說說嗎?”
聞言,海瑞臉色頓時就嚴肅了。
沒有絲毫的遲疑,海瑞直接從懷裏拿出一份奏疏,恭恭敬敬的遞給朱翊鈞說道:“陛下,這是臣昨天晚上連夜寫的。請陛下過目。”
朱翊鈞伸手將奏疏拿了過來,當著海瑞的麵就看了起來。
說實話,這份奏疏讓朱翊鈞看得有些失望。他能夠看到這份奏疏裏麵海瑞的擔心和頗為急切的心情。
海瑞對大明的未來持悲觀態度,從這份奏疏上就能看得出來,從他的言行上也能看得出來。
在這份奏疏上,海瑞已經說明了很多東西,隻是沒有點破而已。
在原本的曆史上,海瑞也是如此。他在死的時候還給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希望皇帝能夠恢複大明太祖時候的製度,對貪汙四十貫以上的人剝皮充草。
原本的曆史上還有個記載,說海瑞每次諫言都很切合,唯獨這最後一份奏疏讓人看不懂。
有的人說海瑞是老糊塗了,可是朱翊鈞卻不這麽看。這是海瑞在死前發出的最後一聲哀嚎,他活著的時候不敢說而已;也可以見到海瑞對當時的大明、政治生態和官場環境是多麽的失望。
海瑞也尋求過解決的辦法,可是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施展的機會。他在應天幹的很好,可很快就被撤掉了。
他清查土地,實行一條鞭法,全都幹過。正因為如此,他才覺得張居正幹的不行,隻是治表不治本。
張居正清查土地,那就是清查土地,清查完了就完了。
可是海瑞不一樣,他清查土地,要查你的土地來源。隻要你的土地來源有問題,一律沒收充公;有人狀告你強占土地,一律沒收充公。
而且海瑞還幹了一件更狠的事情,斷案的時候,凡是借貸的都要以契書為準;沒有契書的,朝廷一概不承認。人家不還錢,你告到官府去也沒有用。
有人唬弄百姓簽下來的契書,都是打著滾的高利貸。反正百姓也不認字,還不是我說什麽是什麽?還不起來就拿女兒抵債。這樣的契書到了海瑞這裏,一律作廢。
後來很多人罵海瑞,說他不識時務。民間借貸很少用到契書,普通百姓也不認字,他這就是書生在照搬套用。可是真實結果是什麽?
那些放高利貸的錢收不回來不敢再放貸,百姓也不敢再借錢;從士紳那裏查回來的田全部退回給百姓,真正做到了讓百姓耕者有其田;同時實行一條鞭法,減輕百姓的負擔。
這才是為什麽海瑞會被稱讚為海青天的原因。
有了這樣的經驗和做法,海瑞自然看不上張居正的改革,覺得那就是隔靴搔癢,根本就達不到目的。
<a id="wzsy"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眼前的奏疏上,海瑞總共列了十幾條,全都是大明朝現在需要麵對的問題:官場腐敗、權臣當政;官吏昏庸、人浮於事;百姓負擔過重,胥吏欺壓百姓;衛所製度敗壞等等。
顯然,昨天朱翊鈞跟他接觸以後,海瑞是真的把朱翊鈞當成了能夠傾訴的皇帝。或者說在他來京城之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
他帶著驢子來,就是要這麽幹一次,把所有的事情都列清楚、寫明白,讓皇帝看清楚大明朝現在的現狀,大明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如果被治了罪,那就騎毛驢回家。
朱翊鈞神情複雜的看著海瑞,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輕聲說道:“愛卿,你這份奏疏似乎沒寫完,有些意猶未盡。”
海瑞一愣,抬起頭看著朱翊鈞,搖搖頭沒說話。
他的確沒有寫完,也沒有寫盡,因為他怕寫了之後嚇到皇帝。
皇帝還年輕,要一步一步來,自己不能太過激進。
可是海瑞沒想到皇帝年紀輕輕的居然一眼就洞穿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好像比自己還激進。
皇帝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