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自一開始就是個“難產兒”般存在,我知道,無論是《北唐天下》,還是《大明鎮國公》,或是《乞活大帝》,客官都覺得主角性情有問題,或是女主不搭,《北唐天下》選了個“營妓”,《大明鎮國公》選了個“小蘿莉”,《乞活大帝》則是個“黑寡婦”。
除了《大明鎮國公》是沒得選擇外,另外兩本卻可以有更多選擇,之所以沒有賦予女主“更高貴”身份,主要還是因為,我想讓主角更為“普通”些,畢竟咱就是普通的人。
關於主角性格問題,這沒得說,原因或許一路伴隨的朋友大概可以猜到些,曆史類,至少當今遠不是一二十年前,那個時候,無論多麽熱血,多麽陰暗、殘暴,哪怕屠盡一切自己不喜的種族都是可以,如今卻不成了,是講究“民族和諧”和“民族共榮”時代,三本書都是改朝換代,都是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衝突時期,身處動輒因“民族”問題被禁時期,又當賦予主角如何的性格?
《乞活大帝》在一開始時,僅一個名字就改了數次,還要提交大綱進行審核,這才得以通過,才可以去寫,在起點作家群裏,就有朋友說,我這本書已經在踩線邊緣,而它也確實一直不被簽約。
曆史文,已經沒落了,成了娛樂的曆史文,我也不想去寫娛樂的曆史文,那對於我來說毫無任何意義。
以史為鏡,寫曆史文,主要還是反思,還是期望彌補心中的遺憾,唐朝的破滅,五代十國的到來,雖宋朝盛極一時,卻始終困於一地,始終是守勢,直至滅國。
《大明鎮國公》就不說了,《乞活大帝》是“五胡亂華”時期,即使是南北朝,是後來的隋唐,在我看來,還是“胡人”政治,至少是“漢化胡人”或“胡化漢人”政治,究其根本,還是出在晉朝司馬一族身上。
晉朝,無論幾次北伐都不可能成功,書本上也說了些,主要原因還是北地胡人太多,與宋朝的短板差不多,南朝缺少馬匹,幾次較大的“勝利”,一個是走川蜀威脅關中,一個是北地相互殘殺而混亂,趁機出兵河南,但本質上並無不同,看著風風火火,看著希望很大,實際上卻不可能成功,在“八王之亂”後,在“五胡亂華”後,南方朝廷,無論誰掌權,無論哪個多麽“戰神”,都不可能北伐成功!
所以,這本書,從主角“半胡”身份上入手,為了避免挨罵,又將《大明鎮國公》牽扯進來,省的與我在寫《北唐天下》時,說我是“滿族遺少”之類。
以史為鏡,不希望“五胡亂華”死了太多人,希望給北地漢民活下去希望……但這隻是小說,現實永遠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殘酷,寫這本書,隻是告慰、祭奠連“埋進土裏都是奢望”的先人們,書本有瑕疵,還請見諒。
當書本寫到此處,我也就覺得沒必要繼續下去了,盡管還有諸多事情可以去寫,但我還是覺得沒有了必要。
這本書,我想說的……
第一,東晉以及後來的南朝,沒有任何可能北伐成功,原因在書中有說明。
第二,再不yy火藥情況下,主角若是“漢民”,也沒有任何結束動亂時代的可能,原因是北地的漢民數量不足以壓製胡民,地域太廣,人丁太少,處處是漏洞,不僅麵對胡人,還要麵對身後不成器的晉朝和“人心為王”的手下大將,漢民為主角,兩族的矛盾永遠不可調和,至少在“五胡”時代是如此,“五胡”時代,胡人是優勢人群,不可能真的輕易低頭臣服漢人,冉閔的生死和“殺胡令”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石虎不是蠢貨,原則上,石虎不死,無論是各鮮卑、西涼,或是建康,即使各方聯手,也不可能擊敗石趙,原因就在於,石虎幾乎將所有胡人全都聚集在了鄴城方圓幾百裏範圍內,看著殘暴,石虎的拳頭卻是緊緊攥著的。
第四,石虎死後,必會與劉淵、石勒一般無二。
第五,東晉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誰沾誰倒黴。
第六,北方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大患,要給北地漢民希望,就必須解決枋頭苻洪、各鮮卑胡族。
第七,緩和民族矛盾才是結束這個動蕩時代唯一法子,如同後來隋朝強行將胡人漢化。這個時代的漢民,沒有實力解決占據一半人丁的胡人、半胡,《殺胡令》也不能,頂多是讓具有優勢的胡人敬畏漢民反抗的威脅。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選擇了“胡兒”陳啟國的“白皮”,為他安排了“乞活軍”的身份,為了要結束這個淒慘亂世的決心,讓他自幼吞了自己“娘親”的悲慘童年,u看書 .ukash 還給他安排了胡人“阿爺阿娘”……等等。
本書有諸多不足,包括我本人的文筆也有諸多不足,在此還要給朋友致歉,以及感謝一直陪伴地朋友!
曆史文,牽扯了個“曆史虛無主義”爛事,說白了,就是不允許改變原有曆史!
說實話,我是挺不理解這個事情的,小說就是小說,現實就是現實,寫小說就改變了曾經發生過的曆史?這不是扯淡嗎?
可咱不是專家,所以咱得低頭,曆史類小說,最璀璨時期,也就是早期一些大神寫的,隻能說,現在點背,有些東西沒法子放開去寫,挺無奈的,所以呢,《乞活大帝》一開始在分類選擇上,我就選了“架空曆史”,就是害怕在“魏晉南北朝”上,安了個什麽“虛無主義”,本就是個“難產兒”,若再被卡一下脖子,那還真沒法子寫了,寫“以人為糧”,以“漢民為奴”時,我都是忐忑又忐忑,不敢具體。
曆史類雷區太多,脖子以下情節不準寫、有礙民族和諧不準些、太過暴力血腥不準寫、與倫理道德不符不準寫……這些也就罷了,可這個“曆史虛無主義”太難把握,按理說,所有的曆史類小說,都算是“曆史虛無主義”,起點被整改的太狠了點,寫曆史類小說,總有股芒刺在背感,總是擔心,好不容易構思、碼字了一半,突然被封禁了,即使我隻能算是撲街仔,可每一本書,也是我努力“生養”的兒子!
所以,我想了又想,還是給了這麽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轉而過渡到玄幻類小說中,也挺無奈的。
除了《大明鎮國公》是沒得選擇外,另外兩本卻可以有更多選擇,之所以沒有賦予女主“更高貴”身份,主要還是因為,我想讓主角更為“普通”些,畢竟咱就是普通的人。
關於主角性格問題,這沒得說,原因或許一路伴隨的朋友大概可以猜到些,曆史類,至少當今遠不是一二十年前,那個時候,無論多麽熱血,多麽陰暗、殘暴,哪怕屠盡一切自己不喜的種族都是可以,如今卻不成了,是講究“民族和諧”和“民族共榮”時代,三本書都是改朝換代,都是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衝突時期,身處動輒因“民族”問題被禁時期,又當賦予主角如何的性格?
《乞活大帝》在一開始時,僅一個名字就改了數次,還要提交大綱進行審核,這才得以通過,才可以去寫,在起點作家群裏,就有朋友說,我這本書已經在踩線邊緣,而它也確實一直不被簽約。
曆史文,已經沒落了,成了娛樂的曆史文,我也不想去寫娛樂的曆史文,那對於我來說毫無任何意義。
以史為鏡,寫曆史文,主要還是反思,還是期望彌補心中的遺憾,唐朝的破滅,五代十國的到來,雖宋朝盛極一時,卻始終困於一地,始終是守勢,直至滅國。
《大明鎮國公》就不說了,《乞活大帝》是“五胡亂華”時期,即使是南北朝,是後來的隋唐,在我看來,還是“胡人”政治,至少是“漢化胡人”或“胡化漢人”政治,究其根本,還是出在晉朝司馬一族身上。
晉朝,無論幾次北伐都不可能成功,書本上也說了些,主要原因還是北地胡人太多,與宋朝的短板差不多,南朝缺少馬匹,幾次較大的“勝利”,一個是走川蜀威脅關中,一個是北地相互殘殺而混亂,趁機出兵河南,但本質上並無不同,看著風風火火,看著希望很大,實際上卻不可能成功,在“八王之亂”後,在“五胡亂華”後,南方朝廷,無論誰掌權,無論哪個多麽“戰神”,都不可能北伐成功!
所以,這本書,從主角“半胡”身份上入手,為了避免挨罵,又將《大明鎮國公》牽扯進來,省的與我在寫《北唐天下》時,說我是“滿族遺少”之類。
以史為鏡,不希望“五胡亂華”死了太多人,希望給北地漢民活下去希望……但這隻是小說,現實永遠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殘酷,寫這本書,隻是告慰、祭奠連“埋進土裏都是奢望”的先人們,書本有瑕疵,還請見諒。
當書本寫到此處,我也就覺得沒必要繼續下去了,盡管還有諸多事情可以去寫,但我還是覺得沒有了必要。
這本書,我想說的……
第一,東晉以及後來的南朝,沒有任何可能北伐成功,原因在書中有說明。
第二,再不yy火藥情況下,主角若是“漢民”,也沒有任何結束動亂時代的可能,原因是北地的漢民數量不足以壓製胡民,地域太廣,人丁太少,處處是漏洞,不僅麵對胡人,還要麵對身後不成器的晉朝和“人心為王”的手下大將,漢民為主角,兩族的矛盾永遠不可調和,至少在“五胡”時代是如此,“五胡”時代,胡人是優勢人群,不可能真的輕易低頭臣服漢人,冉閔的生死和“殺胡令”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石虎不是蠢貨,原則上,石虎不死,無論是各鮮卑、西涼,或是建康,即使各方聯手,也不可能擊敗石趙,原因就在於,石虎幾乎將所有胡人全都聚集在了鄴城方圓幾百裏範圍內,看著殘暴,石虎的拳頭卻是緊緊攥著的。
第四,石虎死後,必會與劉淵、石勒一般無二。
第五,東晉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誰沾誰倒黴。
第六,北方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大患,要給北地漢民希望,就必須解決枋頭苻洪、各鮮卑胡族。
第七,緩和民族矛盾才是結束這個動蕩時代唯一法子,如同後來隋朝強行將胡人漢化。這個時代的漢民,沒有實力解決占據一半人丁的胡人、半胡,《殺胡令》也不能,頂多是讓具有優勢的胡人敬畏漢民反抗的威脅。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選擇了“胡兒”陳啟國的“白皮”,為他安排了“乞活軍”的身份,為了要結束這個淒慘亂世的決心,讓他自幼吞了自己“娘親”的悲慘童年,u看書 .ukash 還給他安排了胡人“阿爺阿娘”……等等。
本書有諸多不足,包括我本人的文筆也有諸多不足,在此還要給朋友致歉,以及感謝一直陪伴地朋友!
曆史文,牽扯了個“曆史虛無主義”爛事,說白了,就是不允許改變原有曆史!
說實話,我是挺不理解這個事情的,小說就是小說,現實就是現實,寫小說就改變了曾經發生過的曆史?這不是扯淡嗎?
可咱不是專家,所以咱得低頭,曆史類小說,最璀璨時期,也就是早期一些大神寫的,隻能說,現在點背,有些東西沒法子放開去寫,挺無奈的,所以呢,《乞活大帝》一開始在分類選擇上,我就選了“架空曆史”,就是害怕在“魏晉南北朝”上,安了個什麽“虛無主義”,本就是個“難產兒”,若再被卡一下脖子,那還真沒法子寫了,寫“以人為糧”,以“漢民為奴”時,我都是忐忑又忐忑,不敢具體。
曆史類雷區太多,脖子以下情節不準寫、有礙民族和諧不準些、太過暴力血腥不準寫、與倫理道德不符不準寫……這些也就罷了,可這個“曆史虛無主義”太難把握,按理說,所有的曆史類小說,都算是“曆史虛無主義”,起點被整改的太狠了點,寫曆史類小說,總有股芒刺在背感,總是擔心,好不容易構思、碼字了一半,突然被封禁了,即使我隻能算是撲街仔,可每一本書,也是我努力“生養”的兒子!
所以,我想了又想,還是給了這麽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轉而過渡到玄幻類小說中,也挺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