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大戰在樊城與襄陽,今歲在弘農,皆在河南境內,河南境內因戰亂,因石虎以人為牛羊而食,百姓恐慌,盡可能躲於山中,河南因此一再荒廢農時。去歲對河北重創較多,蓋因石虎一再征募河北百姓,今次雖帶入河南胡漢老弱損失一空,但留在北地百姓卻得以耕種,算上那冉閔、石宣、石韜進入樂平郡、上黨郡所獲百萬斛錢糧,石虎可以撐到秋收,秋糧收獲,勒緊褲腰帶,當可勉強撐到來年夏收。”


    “所以……娃想要用糧食換回英兒,換回其他之人?娃想的差了,而且……也沒必要換回英兒,自己做的孽自己承受。”


    當著胡氏的麵,陳九一口拒絕了用糧食換回陳英兒的事情。陳啟國一陣沉默,認真默默想了一遍,也不得不暗自搖頭歎息。


    不是自己一定尋找不自在,看了深坑中枯骨那一刻,內心不願繼續再發生以人為食淒慘,用糧食換回陳英兒隻是隨手,包括換回上庸公府、襄城公府人丁,聽了老人話語,沉默許久,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黃河之南與關中是去歲遭災最重,河北去歲也遭災,隻要開春前結束與建康得對峙,隻要忍受半年饑荒,到了秋時,一切災難都將暫時渡過。


    陳啟國知道,去歲大戰帶來如何的饑荒,人丁的稀薄,到處都是肥沃土地,隻要與民稍微休養生息,一年種出可食用數年,乃至十年糧食都算不得什麽。


    隻是很可惜,石虎連年征戰,連年征募民力,所耕種收獲也得不到任何保障,高賦稅,生命得不到任何保護,尤其是生命得不到保障,高賦稅,或許可以增加些耕種補足,可若無法保障性命,沒人敢大肆耕種,永遠隻能耕種勉強活下去糧食,更加小心藏起自己糧食。


    並州百姓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日種出數年吃不完的糧食,從未想過也會因為糧食多了而憂愁,一開始陳啟國也沒能想了明白,他隻是盡可能緊著農具優先鑄造,優先供給給軍卒、百姓使用,直到得了數千萬斛糧食,才明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最好的田地,百姓不敢耕種,可以種出三十畝、五十畝田百姓,隻能戰戰兢兢耕種三五畝,家中男丁勞力不在家中,沒有鐵質農具……一切一切,賦稅反而成了次要。


    淮水之北十州之地,民不足四百萬,幾如百裏無人,大片大片田地荒蕪,冬日裏,缺少足夠保暖衣物,饑荒下無聲無息消逝者無數,一旦開春停止了戰事,盡管饑荒絲毫沒有緩解,但隻要種下糧食,秋日就會有收獲希望,隻要饑荒百姓不聚集在一起,日暖物盛之時,總是可以尋找到可以填飽肚子的獵物、野菜。


    恰恰石趙的高壓下,百姓不得不聚集在一起,不得不結寨自保,石趙軍卒掠奪已經勒緊腰帶的饑民,饑民之間相互爭鬥搶掠……


    陳啟國在跟隨乞活軍四處流浪時,不知經曆過這種多少事情,他人依靠行走栽倒再也起不來之人過活,而他自五歲加入流民一員後,就再沒沾過酸臭,他知道該如何遠離人群尋找野菜,知道該如何在河草邊挖出泛綠蚯蚓,知道內髒清洗過一點也不臭,知道該如何尋找些蟲子、青蛙、老鼠……知道過萬流民所過,即使拉開稍遠距離,也不會有危險,因為他知道,沒有哪個村寨、土堡敢襲擊紅了眼的乞活軍……


    陳啟國知道該如何在流浪中過活,知道饑民最怕的是停留在一處,哪怕山上到處都是野果子,哪怕野草叢裏都是老鼠窩,最終也會成為十數裏、幾十裏絕望死亡地帶,反倒不如獨自一人外出流浪,一個人行走在百裏無人之地……


    手裏無糧,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不敢走出郡縣、土堡,這就是石趙十州最真實情景,一旦饑荒,隻能易子而食,縱然如此,隻要春季樊城、襄陽各自後退返回,隻要石趙與建康停戰,即使易子而食,一切總還是有些希望,但今歲在石虎過河進入洛陽後,河南之地倒了血黴,黃河之北卻得以喘息,可以進行些許耕種秋糧,相比河南之下,河北隻需再過了一兩個月,河北之地即將獲得喘息糧食。


    終究還是眼前老人思慮更遠一些,沉思良久,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太行山將黃河之北一分為而,石虎封住了各險關穀道,人丁不足的“明”國也隻能停住腳步,與對岸的石虎各自舔舐傷口……


    陳九一邊為陳啟國掖著被子,一邊歎息。


    “去歲,並州加上所屬漠北都護府,民過六十萬,關中經去歲動蕩,死了的,逃散的,被麻秋帶離的,剩下的不過四五十萬,與石虎大戰後,我軍戰死著數萬,俘獲五十萬,這些有一百五六十萬人。”


    “關中——荊襄一線,以及陳留較近等地,因去歲一年廝殺,因今歲征募,或被我軍俘虜,或成了趙軍軍中之糧,或許還可殘留一二十萬人,徐州之地百姓,能逃入建康得早已過了淮水南逃,自天下大亂後,這裏基本都已人走而空,或許也因此,趙軍才未有自徐州而南攻,如今整個黃河之南,或許也隻有青州因偏遠而存活二三十萬,九叔敢肯定,若不算上咱們俘獲的五十萬人丁,整個河之南五州之地,此時絕不會超過四十萬人!”


    “九叔雖未有得到確切人丁數字,並州、關中、河南五州,所有加在一起也不過兩百萬人,但卻占據如此之大土地,若將所有人作為軍卒,最多可聚起正兵十萬,役兵二十萬,可咱們卻要麵對西涼、建康、漢中、石趙、鮮卑諸胡。”


    陳啟國微微點頭。


    “九叔與族裏老人們商議過,娃說河北石趙胡人還有六七十萬,漢民當在四五十萬,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多一些,也或許,石虎也並不是真的太過缺糧,隻是沒人注意而已。”


    陳啟國一臉震驚,神色頓時鄭重無比起來。


    “九叔是指哪一方?”


    “僧侶!”


    陳九鄭重說道:“石趙國,自石勒之時便是極為特殊的存在——僧侶。”


    陳啟國真的驚了、呆了,他被道弘王猛坑過一次,並州也有一些僧侶,但他所見的都是些遊僧,再加上他很是不喜坑害了他的“禿驢”王猛,對於並州的僧人一直都是打壓、驅逐態度。


    陳九好像在等待著他消化這個消息,沉默許久才說道:“九叔也不得不承認大和尚佛圖澄護佑了不少避災漢民,大趙國各權貴皆願意結交石勒、石虎奉承的大和尚,今佛圖澄所立佛寺便有近九百座禪院,其下弟子過百,各弟子亦有寺院所居,弟子、侍者、比丘尼、沙彌、供奉、信徒無數,僅比丘女尼,鄴城一地便有數萬,所有僧侶所屬,當有三十萬之上,和尚不用納稅,有大和尚活著,也沒哪個趙軍敢上門騷擾,庫中絕對有著無數糧食,雖無法提供百萬人食用一年之久,供養半年當無問題。”


    陳啟國一臉鄭重點頭,佛圖澄他雖沒見過,也知道此人雖隻一僧,權勢卻冠絕石趙上下,是位極為特殊的存在,自石勒至今,這些年沒人敢動了他,立寺院近九百處,所用人力便不下於修建洛陽宮室所用人丁,糧食、財富自是不知積攢了多少。


    想了一下,嘴角微微上翹,轉頭看向孫尚香。


    “尚香,選一些人,同時也通知並州,向石趙國散出些消息,就說石趙國危機之時,享受了這麽多年石趙供奉的僧侶,願意拿出五百萬斛糧食助民度災。”


    “弄一些蜂蜜或是焦糖之類甜水,讓人偷偷過河,在並州內外,在黃河南北多弄幾處神跡,或佛陀形象,或‘送糧五百萬斛’之語,總之要盡可能弄的動靜大一些。”


    “對了,也讓民部查一下咱們各州郡,若有僧侶、比丘尼之類,一律封了禪院,uu看書 ukash 住持之類大和尚全抓起來丟到石趙境內。”


    陳九一陣猶疑,說道:“娃,僧人也幫助了不少漢民,還是有不少僧侶是好的,若一意如此……是不是不太穩妥?”


    陳啟國搖頭道:“沒啥不穩妥的,人丁不足,再說……咱漢民講究一個‘孝’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和尚、比丘尼不生娃,父母、祖先香火誰來供奉?”


    “當然,俺也不是不允許僧侶教人向善,但這必須人丁多了以後,而且還需要朝廷仔細甄別,以前漢朝不是有鴻臚寺專門管著僧侶嗎?咱照做就是了,甄別有無犯罪記錄,經義講解啥的,為合格的發放專門度牒……對了,這個度牒要嚴厲些,家中獨子的不許為僧,家有年邁父母的,家有賢妻、幼子的,一律不許為僧。”


    “佛,心弗,心靈幹淨無垢便是佛,與剃度出家也無太大幹係,與人處處為善,即是觀音大士,即是佛。”


    陳啟國一笑,孫尚香忙將藥水送到她麵前,眉眼彎彎溫和一笑。


    “大郎說如何便如何,一會兒妾身就去讓人查一查,百姓易子而食,佛陀慈悲為懷,想來是願意救民於水火的。”


    陳九一陣沉默,說道:“娃說的也有些道理,勸人行善也不必一定要入了寺院。”


    說著將枯瘦手掌按在他額頭,感受了下溫度,歎氣道:“一切都會好的,娃也不必太過自責,至少族裏並不認為娃做的錯了,以殺止殺或許才是最正確的事情,石虎殘暴嗜殺,以民為兩腳之牛羊,與娃與不與糧沒關係,羯族曾經如此,今後還會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乞活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乞活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