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養很喜歡東市給他的感覺,或許是人老了,不願再過曾經熱血廝殺的日子,更願意眼前的嬉笑怒罵平常的生活,他沒能吃進肚子裏八大碗,僅僅倒入兩大碗,渾圓的肚子再也裝不下半分,臨走前,五人沒有招呼劉駝子,隻是將一角銀子放在空著的碗筷之下。
五人挺著肚子牽著戰馬,剛出了東市大街,尚還沒走出十步,正見三個軍卒哈哈大笑將一半大孩子踹倒在地,看著半大孩子模樣,五人就知是個半胡串子,而那孩子也沒敢慘叫哭嚎,隻是縮著身子躺在泥土裏一動不敢動。
看著三個軍卒哈哈大笑離去,五人隻是搖了搖頭,連上前將半大孩子從地上扯起來都無,他們知道,這就是現實,東市的捋袖廝打隻存在於東市。
董養搖了搖頭,隨著他的翻身上馬,身後四人也跟著翻身上馬,徑直前往鄴城上庸公府。
上庸公府地勢很好,在南城東區的中心地段,府院很是奢華、氣派,其他的還罷,與一般的豪宅沒太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庭院正中的一座百步四方高台。
高台,隻有皇帝的宮殿才有資格建起高台,但上庸公府的上庸堂卻是建在四方高台上,與長安、洛陽、襄國、鄴城皇宮內動輒丈高台不同,上庸公府的高台僅兩尺,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高台。
董養來到上庸公府前,毫無任何意外的被請入府內,還沒走入上庸堂拜見這座府邸的新主人呢,得了消息的石大力、石朗兩人就急匆匆趕了過來。
眼瞅著就要進入上庸堂了,幾人也沒機會開口問候,隻是相互點了點頭。
在門房管事引領下,五人進入上庸堂後,裏麵卻沒一人,隻是稍微看了眼廳堂內擺設,五人心下又是一歎,隻是沉默著坐在空蕩蕩的廳堂內。
連同坐臥不定的石大力、石朗兩人,廳堂內除了他們七人,剩下的也隻是一幹低頭不語的婢女站在一旁。
一陣腳步聲響起,沉默不語的七人忙站起身叉手弓腰。
一四十有餘婦人帶著一幹婢女邁入廳內,七人忙將身體弓低了些,不用抬頭細看,七人就知來人是上庸公的遺孀正妻李氏。
“小將見過奶奶!”
李氏走到主位盤膝坐下,一旁又坐下老少五人,婢女們紛紛低頭默默站在外圍。
“免禮。”
董養認識李氏,但因他們都隻是低級小卒,李氏卻不認識他們,也不由看向已經熟悉了的石大力、石宣。
石大力忙抱拳一禮,說道:“回奶奶,此人名叫董養,原本是北宮衛之人,如今在五將軍名下為將。”
李氏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董將軍,五郎讓你們前來,可是發生了事情?”
董養抬頭看了眼老少婦人,猶豫了片刻,抱拳說道:“五將軍現在挺好的,就是前些日俺們途經河東郡時,夜裏遭到了三千匪人夜襲,雖全殲了他們,俺們也遭受了不小損失,所以五將軍讓俺們前來,把這事情與大公子交待一二。”
眾人一愣。
“三千匪人夜襲?”
不等他人開口,一少婦突然問道:“是哪裏的匪人?”
董養眼角餘光掃過,見開口少婦是上庸公的出嫁幼女,眉頭沒有來微皺,輕輕搖頭。
“回五小姐話,末將也不知究竟,五將軍隻是命末將前來送信,其餘的並不是很清楚。”
石大力想要開口,石朗忙拉了他一把,坐在主位上的李氏卻眉頭緊皺,抬眼看了抱拳躬立的董養數息。
“三千人,全殲,與北宮衛相比如何?”
……
董養五人一陣沉默,李氏一旁的崔氏突然笑道:“五郎身邊都是些老弱之人,三千人夜襲還能被全殲了,想來也隻是些山中流民婦孺,姐姐,他們一路前來也已疲憊不堪,不如讓他們去西院歇上一歇,等大郎回府再召他們。”
李氏一陣沉默,又一次看向抱拳低頭的五人,又轉頭看向一旁的中年婦人,說道:“先帶五位將軍前去安歇,所食所用不可慢怠半分,順便也將二郎一起喚來。”
“奴婢這就去安置,讓人去通知侯爺。”
李氏擺了擺手,婦人蹲身行禮,董養五人,石大力、石朗等人忙躬身抱拳一禮,一人在前七人在後離去。
五小姐石婉見人離去,忙起身蹲坐在李氏身前,一臉焦急道:“娘,那人不會真的全殺了河東三千精銳吧?若是真的,咱家可怎麽辦啊?”
李氏眉頭緊皺,心下卻擔憂不斷,這幾日就有流言傳出,說是他們上庸公府作亂攻破了安邑,一連數日,太武殿內爭吵不斷,尤其是太子石宣一再提及上庸公府論罪之事,府內幾日來也是人人惶恐不安。
李氏畢竟經曆了些事情,雖沒能隨石日歸前往長安,留在了鄴城為人質,也沒見過那個什麽新進認下的養子,但與石日歸多年夫妻,對自己的“大郎”還是比較了解的,但如此大的事情,結合了近日城內流言和太武殿發生之事,再聽了董養嘴裏“三千賊”之語,本能的就想到了這三千人定然是河東郡之兵馬。
李氏一陣沉默,一旁的崔氏卻皺眉說道:“雖送信之人沒有明說,可若是真的是三千人夜襲五郎,事情反而沒五小姐所說的這麽凶險。”
餘者婦人隻是低頭聽著,在李氏麵前並不敢放肆開口,李氏微微轉頭看了眼崔氏,點頭說道:“當日五郎駁了苻家、姚家的麵子,老爺尚還沒有病逝,如今老爺不在了,就算是那河東郡以兵充匪,此事也恐難善了。”
崔氏一陣沉默,想要辯解心下卻已認同了李氏話語,有男人的時候和男人不在了,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兩三個月來的窘境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一幹婦人愁眉苦臉,他們卻不知,此時的太武殿同樣正在為此事爭吵。
太武殿分東西兩殿,十丈高的兩座大殿正對著正中的端門,如同一人心髒兩房,如同整個鄴城,乃至整個天下之心。
地麵、屋頂全用產自大海上五彩斑斕的彩石鋪設、鑲嵌,據說此等精美彩石隻有火山之地才有,縱使豪富者也難見一二。
太武殿之下另有暗室,常年有五百禁軍虎賁居於其中,與秦漢之厚重、威嚴、肅穆、帝王不同,石虎更願意用奢華來彰顯他的威嚴,廊柱、梁柱、屋簷、瓦片、門窗精美鏤空花紋皆以朱紅、碧綠、金黃、亮銀之色,處處流金疊翠,朱紅碧綠,光澤爍人眼目,門窗以明珠為簾,每一串珠簾底部墜以流蘇以為彩鳥之羽,殿內議事兩旁丈外房梁垂下十丈彩綾無數,天王龍椅兩旁各有一個兩丈高銅質蓮花巨燈,沿著蓮花巨燈一直向南,越過端門,一直到了閶閭門,每隔兩步設一盞人高隻蓮花銅燈,在太武殿的正中之上,另有一巨型蓮花吊燈常年不滅。
燈火與五彩之石交相輝映,清風入殿,珠簾晃動,彩綾隨風微飄,如萬鳥於林婉轉低鳴,又似在天地間無憂嬉鬧,高高在上的石虎如同身居仙宮俯視人間。
幾個兒子已經爭吵了好幾日,甚至還把聖僧大和尚佛圖澄都請到了太武殿,看著已經百歲了神僧疲憊之色,石虎心下很是惱怒,有了不耐煩的他,正要下令捉拿欲要造反的上庸公府的小子,想要直接砍了腦袋讓自己稍微安靜些,剛要開口,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來,強忍下胸中煩躁看向垂著長長白眉的大和尚。
“大和尚,上庸公府真的有不臣之心嗎?”
話語一出,殿內瞬間無任何吵雜之聲,站在殿內的石法禮心髒狂跳不已,看向如同睡著了的大和尚,眼中卻是滿滿哀求,所有人全將目光投向低頭微晃的大和尚佛圖澄。uu看書 .ukans
過了好一會,佛圖澄才像是清醒了過來,揉了揉眼瞼,麵無悲喜。
“上庸公府是否有反叛之心,大王心中自有聖意,可惜了,挺好的一個鬥戰勝佛……”
話語還沒說完,佛圖澄又低眉搖晃,嘴裏微微鼾聲讓所有人都有些呆滯。
“報——”
站在殿外的李羆大步走入殿內,手裏拿著三封信件。
李羆單膝跪地抱拳道:“大趙萬歲,天王萬歲,萬萬歲!”
“並州刺史王霸送來奏折,並州河東郡郡守柳恭送來奏折,屠各右部都尉石守信送來奏折。”
石虎有些不解掃視了下站在殿內文武,又將目光落在微微打鼾的大和尚佛圖澄身上數息,最後才看向李羆。
“呈上來。”
女官李菟忙上前走到低頭李羆身前,目光怪異看了他一眼,從他手裏取過三封信件,一旁的另一宮女忙托著金色綢緞鋪著的檀木木盤,將三封信件放在木盤上,這才登上丹陛。
“大王。”
李菟躬身呈上木盤。
“並州尚無消息,本王的太武殿竟先不得安生,本王很想知道並州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石虎挪動了下身體,將肥碩身體向後倚靠了下,讓自己更為舒坦一些。
“讀。”
李菟不敢猶豫,忙微躬了下身子,將木盤放到宮女手中,先是拿起柳恭信件。
“臣河東郡守柳恭叩拜天王,大趙萬歲,天王萬歲,萬萬歲!”
“臣塵埃微質草野賤流,天王不以臣才疏學淺而付大任……”
五人挺著肚子牽著戰馬,剛出了東市大街,尚還沒走出十步,正見三個軍卒哈哈大笑將一半大孩子踹倒在地,看著半大孩子模樣,五人就知是個半胡串子,而那孩子也沒敢慘叫哭嚎,隻是縮著身子躺在泥土裏一動不敢動。
看著三個軍卒哈哈大笑離去,五人隻是搖了搖頭,連上前將半大孩子從地上扯起來都無,他們知道,這就是現實,東市的捋袖廝打隻存在於東市。
董養搖了搖頭,隨著他的翻身上馬,身後四人也跟著翻身上馬,徑直前往鄴城上庸公府。
上庸公府地勢很好,在南城東區的中心地段,府院很是奢華、氣派,其他的還罷,與一般的豪宅沒太大區別,唯一不同的是庭院正中的一座百步四方高台。
高台,隻有皇帝的宮殿才有資格建起高台,但上庸公府的上庸堂卻是建在四方高台上,與長安、洛陽、襄國、鄴城皇宮內動輒丈高台不同,上庸公府的高台僅兩尺,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高台。
董養來到上庸公府前,毫無任何意外的被請入府內,還沒走入上庸堂拜見這座府邸的新主人呢,得了消息的石大力、石朗兩人就急匆匆趕了過來。
眼瞅著就要進入上庸堂了,幾人也沒機會開口問候,隻是相互點了點頭。
在門房管事引領下,五人進入上庸堂後,裏麵卻沒一人,隻是稍微看了眼廳堂內擺設,五人心下又是一歎,隻是沉默著坐在空蕩蕩的廳堂內。
連同坐臥不定的石大力、石朗兩人,廳堂內除了他們七人,剩下的也隻是一幹低頭不語的婢女站在一旁。
一陣腳步聲響起,沉默不語的七人忙站起身叉手弓腰。
一四十有餘婦人帶著一幹婢女邁入廳內,七人忙將身體弓低了些,不用抬頭細看,七人就知來人是上庸公的遺孀正妻李氏。
“小將見過奶奶!”
李氏走到主位盤膝坐下,一旁又坐下老少五人,婢女們紛紛低頭默默站在外圍。
“免禮。”
董養認識李氏,但因他們都隻是低級小卒,李氏卻不認識他們,也不由看向已經熟悉了的石大力、石宣。
石大力忙抱拳一禮,說道:“回奶奶,此人名叫董養,原本是北宮衛之人,如今在五將軍名下為將。”
李氏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董將軍,五郎讓你們前來,可是發生了事情?”
董養抬頭看了眼老少婦人,猶豫了片刻,抱拳說道:“五將軍現在挺好的,就是前些日俺們途經河東郡時,夜裏遭到了三千匪人夜襲,雖全殲了他們,俺們也遭受了不小損失,所以五將軍讓俺們前來,把這事情與大公子交待一二。”
眾人一愣。
“三千匪人夜襲?”
不等他人開口,一少婦突然問道:“是哪裏的匪人?”
董養眼角餘光掃過,見開口少婦是上庸公的出嫁幼女,眉頭沒有來微皺,輕輕搖頭。
“回五小姐話,末將也不知究竟,五將軍隻是命末將前來送信,其餘的並不是很清楚。”
石大力想要開口,石朗忙拉了他一把,坐在主位上的李氏卻眉頭緊皺,抬眼看了抱拳躬立的董養數息。
“三千人,全殲,與北宮衛相比如何?”
……
董養五人一陣沉默,李氏一旁的崔氏突然笑道:“五郎身邊都是些老弱之人,三千人夜襲還能被全殲了,想來也隻是些山中流民婦孺,姐姐,他們一路前來也已疲憊不堪,不如讓他們去西院歇上一歇,等大郎回府再召他們。”
李氏一陣沉默,又一次看向抱拳低頭的五人,又轉頭看向一旁的中年婦人,說道:“先帶五位將軍前去安歇,所食所用不可慢怠半分,順便也將二郎一起喚來。”
“奴婢這就去安置,讓人去通知侯爺。”
李氏擺了擺手,婦人蹲身行禮,董養五人,石大力、石朗等人忙躬身抱拳一禮,一人在前七人在後離去。
五小姐石婉見人離去,忙起身蹲坐在李氏身前,一臉焦急道:“娘,那人不會真的全殺了河東三千精銳吧?若是真的,咱家可怎麽辦啊?”
李氏眉頭緊皺,心下卻擔憂不斷,這幾日就有流言傳出,說是他們上庸公府作亂攻破了安邑,一連數日,太武殿內爭吵不斷,尤其是太子石宣一再提及上庸公府論罪之事,府內幾日來也是人人惶恐不安。
李氏畢竟經曆了些事情,雖沒能隨石日歸前往長安,留在了鄴城為人質,也沒見過那個什麽新進認下的養子,但與石日歸多年夫妻,對自己的“大郎”還是比較了解的,但如此大的事情,結合了近日城內流言和太武殿發生之事,再聽了董養嘴裏“三千賊”之語,本能的就想到了這三千人定然是河東郡之兵馬。
李氏一陣沉默,一旁的崔氏卻皺眉說道:“雖送信之人沒有明說,可若是真的是三千人夜襲五郎,事情反而沒五小姐所說的這麽凶險。”
餘者婦人隻是低頭聽著,在李氏麵前並不敢放肆開口,李氏微微轉頭看了眼崔氏,點頭說道:“當日五郎駁了苻家、姚家的麵子,老爺尚還沒有病逝,如今老爺不在了,就算是那河東郡以兵充匪,此事也恐難善了。”
崔氏一陣沉默,想要辯解心下卻已認同了李氏話語,有男人的時候和男人不在了,兩者有著很大的區別,兩三個月來的窘境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一幹婦人愁眉苦臉,他們卻不知,此時的太武殿同樣正在為此事爭吵。
太武殿分東西兩殿,十丈高的兩座大殿正對著正中的端門,如同一人心髒兩房,如同整個鄴城,乃至整個天下之心。
地麵、屋頂全用產自大海上五彩斑斕的彩石鋪設、鑲嵌,據說此等精美彩石隻有火山之地才有,縱使豪富者也難見一二。
太武殿之下另有暗室,常年有五百禁軍虎賁居於其中,與秦漢之厚重、威嚴、肅穆、帝王不同,石虎更願意用奢華來彰顯他的威嚴,廊柱、梁柱、屋簷、瓦片、門窗精美鏤空花紋皆以朱紅、碧綠、金黃、亮銀之色,處處流金疊翠,朱紅碧綠,光澤爍人眼目,門窗以明珠為簾,每一串珠簾底部墜以流蘇以為彩鳥之羽,殿內議事兩旁丈外房梁垂下十丈彩綾無數,天王龍椅兩旁各有一個兩丈高銅質蓮花巨燈,沿著蓮花巨燈一直向南,越過端門,一直到了閶閭門,每隔兩步設一盞人高隻蓮花銅燈,在太武殿的正中之上,另有一巨型蓮花吊燈常年不滅。
燈火與五彩之石交相輝映,清風入殿,珠簾晃動,彩綾隨風微飄,如萬鳥於林婉轉低鳴,又似在天地間無憂嬉鬧,高高在上的石虎如同身居仙宮俯視人間。
幾個兒子已經爭吵了好幾日,甚至還把聖僧大和尚佛圖澄都請到了太武殿,看著已經百歲了神僧疲憊之色,石虎心下很是惱怒,有了不耐煩的他,正要下令捉拿欲要造反的上庸公府的小子,想要直接砍了腦袋讓自己稍微安靜些,剛要開口,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來,強忍下胸中煩躁看向垂著長長白眉的大和尚。
“大和尚,上庸公府真的有不臣之心嗎?”
話語一出,殿內瞬間無任何吵雜之聲,站在殿內的石法禮心髒狂跳不已,看向如同睡著了的大和尚,眼中卻是滿滿哀求,所有人全將目光投向低頭微晃的大和尚佛圖澄。uu看書 .ukans
過了好一會,佛圖澄才像是清醒了過來,揉了揉眼瞼,麵無悲喜。
“上庸公府是否有反叛之心,大王心中自有聖意,可惜了,挺好的一個鬥戰勝佛……”
話語還沒說完,佛圖澄又低眉搖晃,嘴裏微微鼾聲讓所有人都有些呆滯。
“報——”
站在殿外的李羆大步走入殿內,手裏拿著三封信件。
李羆單膝跪地抱拳道:“大趙萬歲,天王萬歲,萬萬歲!”
“並州刺史王霸送來奏折,並州河東郡郡守柳恭送來奏折,屠各右部都尉石守信送來奏折。”
石虎有些不解掃視了下站在殿內文武,又將目光落在微微打鼾的大和尚佛圖澄身上數息,最後才看向李羆。
“呈上來。”
女官李菟忙上前走到低頭李羆身前,目光怪異看了他一眼,從他手裏取過三封信件,一旁的另一宮女忙托著金色綢緞鋪著的檀木木盤,將三封信件放在木盤上,這才登上丹陛。
“大王。”
李菟躬身呈上木盤。
“並州尚無消息,本王的太武殿竟先不得安生,本王很想知道並州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石虎挪動了下身體,將肥碩身體向後倚靠了下,讓自己更為舒坦一些。
“讀。”
李菟不敢猶豫,忙微躬了下身子,將木盤放到宮女手中,先是拿起柳恭信件。
“臣河東郡守柳恭叩拜天王,大趙萬歲,天王萬歲,萬萬歲!”
“臣塵埃微質草野賤流,天王不以臣才疏學淺而付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