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虹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


    宋二才眉頭皺得死緊,問道:“信上可還有說些什麽?”


    周氏搖頭,歎了口氣又道:“老二,我看虹哥兒多半是去城裏了,你說,我們要不要去城裏找找啊?”


    翻了年虹哥兒便要滿十五歲了,養了這麽多年的兒子離家出走,周氏還是舍不得的。


    “找,去哪兒找?先不提他是不是去了城裏,就算是,他自己鐵了心要走,你去找能回來嗎?說到底也是白折騰。”


    宋二才一點點分析,周氏想想也是。自從兒子的麵目被揭開,她早就沒什麽精神氣了,也沒力氣再去忙碌這些,兒子走了,老爺子放話說不管,丈夫又不在家,她也沒個主意,隻能上街來問問。


    家裏好的時候感覺二房是敵人,現在出事了,想來想去能商量的人也隻有二房。


    要不然呢,她找誰說去,各不相幹的人,誰又幫得了她。


    周氏的樣子委靡不振,宋二才輕聲安慰,“大嫂,虹哥兒也不小了,到了這個年紀說早一點都能說親娶妻了,他既然決定要自己負責自己的將來,你就讓他去吧,再不濟他還知道回家的路,在外麵受罪了,怎麽樣也知道回來。”


    宋二才說得有理,周氏也不糾結了,轉頭問起小兒子來。


    “明哥兒呢,他在你這幹得還好嗎?”


    宋明上鎮做事家裏肯定知道,以前周氏都沒怎麽關注過小兒子,出事之後小兒子不鬧不爭,還自己找到老二得了一份差事。


    相比起自己,周氏總算感覺到了對兒女們的偏心跟自私。


    明哥兒說得對,“這個家不能因為一人讀書就全毀了,我也不小了,等不了幾年就得娶妻生子,還有青姐兒也要嫁人備嫁妝,這些都要錢,都需要去準備打理。


    你們管不了我倆,我們自己管自己,沒理由讓弟弟跟妹妹去供親大哥。我們消受不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種福氣,真要這樣,大房這個家也分了,他兄妹倆不要地不要錢,隻要兩袋子活下去的口糧,以後各管各自,生死由命,富貴由天。”


    大兒子離家出走,小兒子也要跟他們斷絕關係,周氏感覺後半輩子連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了。


    “大嫂,明哥兒挺好的。話不多,做事很努力,來到這兒倒是幫了我不少忙。他在新院子那邊除塵理物,你要不要見見?要見我差人去叫他。”


    宋二才不知周氏心中的各種複雜情緒,他隻是看著這人的臉色不好,神情憂鬱難當,想讓宋明過來見見,或許能開導開導。


    周氏搖頭,“過得好便行了,反正過不了多久便是年節,到時他回家了再見吧,這回就不打擾了。”


    周氏說著拎起放地上的小竹簍就準備走了。


    “大嫂,你先坐坐,既然來了,帶點兒東西回去,順便給爹娘弄點好吃的。”


    周氏聽他說帶東西剛想擺手,後麵又見提到老倆口,默了默便坐了下來。


    宋二才拿了半兩銀給陸保,讓他去外麵跑一趟。


    今兒個趕集,想買什麽都方便,不多會陸保便拎著兩籃子東西回來了,裏麵有肉有魚,還半袋子白麵。


    櫃台裏麵,宋二才也扯了幾尺小姑娘們喜歡的翠綠色布料子,合著那些東西一起讓周氏帶著去。


    吃食是給老倆口的,布料子給宋青。


    大人們過年沒新衣也就罷了,小姑娘可不行,到時看見小夥伴有新衣裳穿自己卻沒有,怕是連門都不想出。


    周氏拿著那些東西一陣感動,紅著眼走了。


    人離開,常氏撩簾進來,對宋二才挑了下眉道:“宋虹離家出走?”


    宋二才斜了她一眼,“你不是都聽見了?”


    繡坊已經休假,常氏自然在家,聽聞周氏來了,本以為那人跟以往一樣是來找事兒的,剛要出來應戰,便聽得平時如好鬥公雞似的大嫂聲音變了,聽起來完全不同,唉聲歎氣的語調又蒼涼又無奈。


    她沒見著人,光聽聽那些話就感覺變了樣。


    不過她一點都不同情,開什麽花,結什麽果,這都是她自己選的路。


    想是這般想,常氏想著自己一身光鮮亮麗衣裳倒沒有出去刺激人,隻是在簾子後麵偷聽。


    宋虹真跑了?


    常氏癟嘴。


    活該,攪事精離開,誰的日子都清靜。


    常氏翻著白眼,轉身又去了後院。


    後院的堂屋中,趙氏跟常萍萍在,除了她倆還有一個穿青布襖子的媒婆。


    今兒個繡坊開始休假,按理這兩人可以直接回家去了,可趙氏跟包子鋪的田嬸兒約好了今兒個相看,所以帶著女兒一直沒走,要多待半天。


    媒婆是田嬸兒請來的,她已經看中了常萍萍,uu看書.uuanhuom 相看的事情也辦得妥貼,將媒婆都請了,這樣就算一會雙方沒看中,也算是給女方麵子,在外不會給人說道。


    當然包子鋪的田嬸兒也是對自家小兒子有信心,一會看了人要是沒什麽意見,直接便能議親。


    媒婆已經在這兒喝了兩壺茶,唐家什麽情況她也說了個清楚。


    要說斜對麵的包子鋪,家裏條件其實一點不差,夫妻倆二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在城裏當差,家也安在城中了,小兒子目前也在,當初也是讀過書的人,現在差事也不錯,不出意外以後也得在城中安家。


    兩個女兒嫁得也好,一個在隔壁鎮上,一個嫁給平陽城中富戶人家的大管事。


    夫妻倆不缺錢花,賣包子也是閑不住,又不想進城去住,找點兒事幹免得憋著難受。


    原本田嬸兒她小兒子也是打算在城裏找個姑娘,可田嬸兒就看中了常萍萍,覺得城裏的女子都有股小姐氣,不夠持家。


    趙氏對女兒同樣有信心,就是不知道小夥子怎麽樣。


    幾人坐在桌前聊東又聊西,常氏回來後也加入了閑聊的隊伍,隻有常萍萍,明顯有些心不在焉。


    臨近中午,宋二才過來了,說了下唐家的兒子已歸,正在鋪麵上幫忙。


    這便是讓她們過去相看的意思了,這些鄉下地方雖說沒那麽多講究,可這些事情也不能光明正大,都是裝著無事的樣子偷偷瞧一眼,成與不成後麵便是長輩跟媒婆接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農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簫九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簫九六並收藏錦繡農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