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哭了,那叫一個聲淚俱下,好像死了娘兒老子似的。


    洪氏皺眉:“嚎喪呢你,也不嫌讓人笑話。趕緊進去。”


    宋家出了個童生,在村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洪氏可要麵子。


    “娘啊,你咋就不說她呢?”


    周氏難受得要命,就因為老二是個童生,婆婆處處偏心,都要將老二家的慣上天了。


    越是這樣,她越是要將虹哥兒供出來,等他兒子出息了,她這個當娘的才翻得了身。


    “行了你,趕緊進去吧。不就是買了個小媳婦,添哥兒長大了照樣要花這筆錢,早晚的事兒。”


    洪氏沒有理會大兒媳的哭鬧,將人推開,自己先進去了。


    “娘啊,現在接進門跟以後能一樣嗎?以後花了那銀錢,直接就能下地生娃,傳宗接代了。現在接回來,穿衣吃飯,那樣不是錢,這能一樣嗎?”


    周氏不依不饒,洪氏不耐,轉頭道:“敢情那小姑娘買回來就不能幹活了,我們好吃好穿還得供著她?也不想想你大房三個孩子,二房一個獨苗,你就當多了一個孩子,那來那麽多話說。”


    洪氏還不到五十,不光身上有一把子力氣,熬成婆婆管著宋家這十幾口人,說話自然有威嚴,在這個家裏除了宋老爺子,誰個不敢聽她的。


    提到孩子,周氏被堵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屋簷下的常氏笑著過來,接過洪氏手裏的竹籃子道:“娘,你的話說得在理。別看那小姑娘才八歲,席婆子說了,人可勤快了,花那幾個錢兒不虧。你看,就我們說話這空檔,人都在廚房忙起來了。”


    席婆子是鎮上的人牙婆,常氏便是通過她的手將阿繡買了回來。


    院子裏鬧得火熱,阿繡剛剛端了碗進廚房一直沒出來,還真在裏麵洗鍋了。


    常氏暗暗得意,小女娃子是個有眼色的。


    廚房裏果然有一些聲響傳出,洪氏點頭道:“席婆子做事是個實在的。”就是心黑賺得多。


    “娘,我就知道找她不差。”


    常氏笑,對廚房那邊叫道:“阿繡,快打盆水出來,給你奶洗個手。”


    “來了。”


    廚房裏的人脆聲答道,不多會便用木盆盛了水出來。


    這還是阿繡第一次正兒八經在大家麵前露臉,眾人看著這個八歲的小姑娘勻是一愣。


    這副水靈靈的模樣,怎麽看都不像賣身的小丫頭啊。要不是她身上穿著粗布衣裳,頭頂兩個小丱上空無一物,這嬌嫩如花的小臉蛋,還以為是誰個家的千金小姐呢。


    周氏先前隻顧著吵架去了,也沒看清小姑娘長什麽樣,此時又妒嫉起來。


    宋添那個燒疤臉,這小姑娘跟了他不就是鮮花插在牛糞上麽,跟她家虹哥兒還差不多。


    不對,虹哥兒可不要這樣子的,以後做了秀才老爺,取的可是真的千金小姐,才不要這種賣身女。


    “奶,你洗手。”


    阿繡給這麽多人看著多少也有點不自在,放下盆便默默退到一旁。


    “噢,你忙去吧,幫添哥兒他娘做飯。”


    是不是做事的人,看幾天就知道了。


    今兒個宋家的中午飯便是常氏跟阿繡做的,當然初來乍道常氏就是讓她燒火打個下手。


    到了飯點,在地裏幹活的宋家男人們都回來了。


    宋家在村裏也算殷實,經過幾代人的發展跟努力,如今到宋會堂手裏良田也有十幾畝,不光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隻要不是天災還會有餘糧,換出幾個銀錢平時辦事家用。


    宋家早些年供出宋二才一個童生,村前村後有些臉麵,不過別的地方跟大多數人家並沒有什麽不同。


    宋會堂剛過五十,幹活還是一把好手。他娶妻洪氏,膝下三子兩女,活到這把年紀,兒女們都已經成家了。


    大兒子宋大才從小跟著他爹幹農活,長得人高馬大,是典型的莊稼漢。


    他娶妻周氏,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宋虹現年十三,次子宋明現年剛好十歲,最小的女兒就是先前跟周氏一起進門的宋青,跟阿繡同年,八歲。


    老二宋二才便是常氏的丈夫,目前在鎮上醫館裏做掌櫃,平日裏十天回來一次,夫妻倆膝下獨子宋添。


    老三宋三才是個貨郎,平時走村竄巷掙幾個小錢,除了農忙都是早出晚歸,基本不著家。


    宋三才娶妻王氏,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宋康現年六歲,正是狗都嫌的年紀,成天除了吃飯見不著人。女兒宋歡不到四歲,還是個小哭包,天天跟在王氏身邊,離不開娘。


    現下是春種,私塾也放了幾天假,三個孩子都在家幫忙,除了宋二才在鎮上,人就都齊了。


    家裏多了一個小姑娘,還要是常氏給兒子買來的童養媳,大家知道神色各異,眼神也挺複雜的。


    阿繡跟在常氏身邊,垂著頭隻管幹活。


    村裏人吃飯也沒多大講究,uu看書 ww.uukanshu 除了男人們圍桌子,女人們一般都湊小桌,或是直接找個地方坐下就吃了。


    農忙的時間,上桌的飯菜跟平時比起來還算不錯。


    一盆炒白菘,一盆二合麵的玉米餅子管夠。


    粥也是黍米混著高梁麵,雖說不上插筷不倒,好歹是幹的。


    宋家有田有地,還有人在外麵做工掙錢,按理農忙時節這個夥食算差了,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宋會堂有個做童生的兒子著實長臉,而今也將希望放到了孫輩身上。


    除了六歲的宋康還沒入學,另三個孫子都在隔壁村的私塾上課,平日裏的束脩跟筆墨花銷自是不少,就算每月都有銀錢進賬,那不是也得緊著花。


    家裏有一個讀書人都了不得了,更何況三個,以後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常氏端好飯菜便去敲兒子的門:“添兒,出來吃飯了。”


    自從剛剛宋添生氣回了屋裏,到現在也沒出來過。


    沒聽到兒子應聲,常氏又叩了叩。


    “屁事兒不做,吃飯都要人請,還真當自己是大少爺了。”


    周氏小聲咕嚕,看見阿繡像是要去坐那張小桌子,走過去很不客氣地將她擠開。


    “長輩還沒坐呢,那有小的坐下的道理,到門邊去。”


    周氏拉過女兒宋青,母女倆一左一右,將小桌子占去大半。


    阿繡什麽也沒說,抬頭看見洪氏進來了,低聲叫道:“奶,用飯了。”


    洪氏“嗯”了聲,見周氏母女倆已經穩坐泰山,有些不滿地斜了兩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農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簫九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簫九六並收藏錦繡農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