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楚舒凰在書房中一遍一遍的練習起了拳腳。按花暢教的方法把內功心法運用其中,招式便含有一種似有似無的氣勢,而且靈活有力,揮灑自如,收發由心。
練了半個多時辰後,楚舒凰停下來盤膝打坐,直到一個多時辰後才結束。
照這樣練習即便成不了武林高手,自保也是沒問題的,這都是花暢的功勞!
說起來她今天所有的成績都離不開花暢的支持,可他為什麽是那樣別扭的性格呢?算了,那些都不重要,生氣也是折磨自己,還是做正事吧。
由於楚舒凰年紀小,很多宮宴她都是自由來去,參不參加都隨自己喜好。唯獨中秋宴,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慶祝,總要去呆一會兒,在她很小的時候皇後就這樣安排了。
曆年來中秋節的晚宴都設在華清宮,今年也是如此。
楚舒凰身著粉藍團繡煙霞紫芍藥宮裝,旁邊是身著淺紅流彩雲錦宮裝的長陽公主,楚皇隻有這兩位公主,姐妹兩個也相處融洽。此時皇上皇後還沒有到,宴會還沒有開始,兩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說笑。
“聽說我那新回來的表哥送了你一座酒樓?”長陽公主麵色沉靜的說道。
“是呀,明天就開張了。姐姐哪天方便,過去坐坐,給我那小店添點福氣。”楚舒凰看著長陽公主笑嘻嘻的道。
“好說,別嫌我窮就行,我可沒銀子,非得吃的你虧本不可!”說完長陽公主也咯咯的笑起來。
“求之不得,一定讓姐姐吃的盡興。”
長陽公主話題一轉道:“你和江家的江璃怎麽認識的?”
楚舒凰道:“在普寧寺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幫了幫阿璃,就認識了。我又沒什麽朋友,覺得她不錯,就常來往了。哪裏比得上姐姐,到哪兒都有三五好友。”
長陽公主故意惱道:“你自己不願與那些人交往,還反過來攀賴我!這江姑娘看來也是個品行高潔的,驟然富貴,依然能保持本性,與你又是真誠相待,那些人加起來也不抵你一個阿璃!”說道最後,長陽公主竟然覺得有些酸酸的味道,搖搖頭,甩到腦後。
長陽公主雖然說的誇張了些,但她們這樣的天之驕女身邊多是阿諛奉承之徒,確實難得有個真性情的好友。
不待楚舒凰說什麽,宮人高聲通報:“皇上、皇後駕到——”
殿內眾人起身恭迎帝後,待重新落座後,楚皇看著皇子席的空位置皺眉道:“怎麽還沒有到?”
皇子席在公主席的對麵,空缺的正是三皇子。
蘇妃趕緊起身行禮道:“請皇上恕罪,明兒不是有意的,可能是有什麽突發之事絆住了。”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正是三皇子楚舒明走進殿來。
清逸的臉龐,高挑的身姿,身著月白暗繡團雲蟒紋寬大錦袍,配著銀白底繡金花卉紋樣腰帶,腳踏雲龍黑底靴,神清氣爽,渾身透著風流才子的溫潤風度。
麵容帶著淡淡的笑意,若不是身著皇子的正裝,隻怕會被認為是個如玉公子,“兒臣參加父皇母後,兒臣來晚了,向父皇母後請罪。”
“幹什麽去了?”楚皇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稟父皇,朱雀街上有個舉子擺台以詩會友,兒臣心癢試了試,卻耽擱了時間,請父皇懲罰。”
“以詩會友?”
“是的父皇,有個外地的舉子,出了幾首半闕詩,由易到難排列了七關,看誰能闖到最後。”
楚皇點點頭,揮揮手,讓三皇子坐在了座位上,接著問道:“可有人通關?”
三皇子擦擦額頭的汗道,有些羞愧,眼睛卻神采奕奕的道:“兒臣慚愧,闖到第六關就失敗了,就是心裏不服氣,才耽擱了時間。還真有人通關了,也是個外地才子,可惜兒臣走的匆忙,沒能細睹這些才子的風采。”說完滿是遺憾的神色。
大皇子言道:“三弟不但敏而好學,學識出眾,而且心胸寬廣,如此胸襟當為皇子表率。兒臣懇請父皇寬恕三弟,眾皇子若是都能有三弟的胸懷,我楚國定然人才濟濟。”
楚舒凰卻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些日子事情過多居然給忘了,現已是中秋時節,天氣馬上就冷了,要盡快解決才好。
楚皇發現楚舒凰神色有異,問道:“凰兒怎麽了,是不是筵席不合胃口?”
楚舒凰趕緊行禮道:“讓父皇掛心了,兒臣都好,隻是剛才聽了三皇兄所言,想起一件事來。”
楚皇嗬嗬笑道:“什麽事讓凰兒憂心呢?說出來讓我們大家都聽聽。”
“稟父皇,前些日子兒臣聽說每年都會有一些進京趕考的學子滯留京城,以待來年再考。可這些滯留京城的學子很多是家境貧寒之人,生活很是窘迫。兒臣想這些人都是當地的優秀子弟,是否能給他們安排些差事,為楚國盡一份綿薄之力他們也能衣食無憂,更能鼓舞全國學子之心。”
楚舒凰剛剛說完,皇後嗬斥道:“胡鬧,朝政之事是你個小姑娘家能隨便妄議的?”
皇上擺擺手製止了皇後,“這些舉子並沒有官職,算不得朝政之事,隻是閑談。”又接著問楚舒凰道:“你覺得什麽樣的差事會比較適合呢?”
楚舒凰打量皇上輕輕道:“回父皇,兒臣想著有很多百姓的孩子都上不起學堂,而這些人都是俊傑才子,若是能讓這些才俊教百姓的孩子讀書,不知道是不是可以?”
說完之後楚舒凰打量眾人,二皇子、五皇子及眾嬪妃都默不作聲,好像不存在,不曾聽聞似的。蘇妃臉色陰沉,三皇子倒沒有明顯的表情,隻是眼中沒了剛才的神彩。
楚舒凰真不是故意搶他的風頭的,隻是正好想起罷了,但既然搶了,也不後悔。麵色再和煦也是政敵,不久的將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麵,心慈手軟隻能害了自己。
楚皇想了一會兒,嗬嗬笑道:“凰兒雖年幼,卻有一顆愛民之心,實屬難得。來人!去把前朝書法大家顏黎的那本篆書字帖取來,送給盛平公主。”
練了半個多時辰後,楚舒凰停下來盤膝打坐,直到一個多時辰後才結束。
照這樣練習即便成不了武林高手,自保也是沒問題的,這都是花暢的功勞!
說起來她今天所有的成績都離不開花暢的支持,可他為什麽是那樣別扭的性格呢?算了,那些都不重要,生氣也是折磨自己,還是做正事吧。
由於楚舒凰年紀小,很多宮宴她都是自由來去,參不參加都隨自己喜好。唯獨中秋宴,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慶祝,總要去呆一會兒,在她很小的時候皇後就這樣安排了。
曆年來中秋節的晚宴都設在華清宮,今年也是如此。
楚舒凰身著粉藍團繡煙霞紫芍藥宮裝,旁邊是身著淺紅流彩雲錦宮裝的長陽公主,楚皇隻有這兩位公主,姐妹兩個也相處融洽。此時皇上皇後還沒有到,宴會還沒有開始,兩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說笑。
“聽說我那新回來的表哥送了你一座酒樓?”長陽公主麵色沉靜的說道。
“是呀,明天就開張了。姐姐哪天方便,過去坐坐,給我那小店添點福氣。”楚舒凰看著長陽公主笑嘻嘻的道。
“好說,別嫌我窮就行,我可沒銀子,非得吃的你虧本不可!”說完長陽公主也咯咯的笑起來。
“求之不得,一定讓姐姐吃的盡興。”
長陽公主話題一轉道:“你和江家的江璃怎麽認識的?”
楚舒凰道:“在普寧寺的時候正好碰上了,幫了幫阿璃,就認識了。我又沒什麽朋友,覺得她不錯,就常來往了。哪裏比得上姐姐,到哪兒都有三五好友。”
長陽公主故意惱道:“你自己不願與那些人交往,還反過來攀賴我!這江姑娘看來也是個品行高潔的,驟然富貴,依然能保持本性,與你又是真誠相待,那些人加起來也不抵你一個阿璃!”說道最後,長陽公主竟然覺得有些酸酸的味道,搖搖頭,甩到腦後。
長陽公主雖然說的誇張了些,但她們這樣的天之驕女身邊多是阿諛奉承之徒,確實難得有個真性情的好友。
不待楚舒凰說什麽,宮人高聲通報:“皇上、皇後駕到——”
殿內眾人起身恭迎帝後,待重新落座後,楚皇看著皇子席的空位置皺眉道:“怎麽還沒有到?”
皇子席在公主席的對麵,空缺的正是三皇子。
蘇妃趕緊起身行禮道:“請皇上恕罪,明兒不是有意的,可能是有什麽突發之事絆住了。”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正是三皇子楚舒明走進殿來。
清逸的臉龐,高挑的身姿,身著月白暗繡團雲蟒紋寬大錦袍,配著銀白底繡金花卉紋樣腰帶,腳踏雲龍黑底靴,神清氣爽,渾身透著風流才子的溫潤風度。
麵容帶著淡淡的笑意,若不是身著皇子的正裝,隻怕會被認為是個如玉公子,“兒臣參加父皇母後,兒臣來晚了,向父皇母後請罪。”
“幹什麽去了?”楚皇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稟父皇,朱雀街上有個舉子擺台以詩會友,兒臣心癢試了試,卻耽擱了時間,請父皇懲罰。”
“以詩會友?”
“是的父皇,有個外地的舉子,出了幾首半闕詩,由易到難排列了七關,看誰能闖到最後。”
楚皇點點頭,揮揮手,讓三皇子坐在了座位上,接著問道:“可有人通關?”
三皇子擦擦額頭的汗道,有些羞愧,眼睛卻神采奕奕的道:“兒臣慚愧,闖到第六關就失敗了,就是心裏不服氣,才耽擱了時間。還真有人通關了,也是個外地才子,可惜兒臣走的匆忙,沒能細睹這些才子的風采。”說完滿是遺憾的神色。
大皇子言道:“三弟不但敏而好學,學識出眾,而且心胸寬廣,如此胸襟當為皇子表率。兒臣懇請父皇寬恕三弟,眾皇子若是都能有三弟的胸懷,我楚國定然人才濟濟。”
楚舒凰卻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些日子事情過多居然給忘了,現已是中秋時節,天氣馬上就冷了,要盡快解決才好。
楚皇發現楚舒凰神色有異,問道:“凰兒怎麽了,是不是筵席不合胃口?”
楚舒凰趕緊行禮道:“讓父皇掛心了,兒臣都好,隻是剛才聽了三皇兄所言,想起一件事來。”
楚皇嗬嗬笑道:“什麽事讓凰兒憂心呢?說出來讓我們大家都聽聽。”
“稟父皇,前些日子兒臣聽說每年都會有一些進京趕考的學子滯留京城,以待來年再考。可這些滯留京城的學子很多是家境貧寒之人,生活很是窘迫。兒臣想這些人都是當地的優秀子弟,是否能給他們安排些差事,為楚國盡一份綿薄之力他們也能衣食無憂,更能鼓舞全國學子之心。”
楚舒凰剛剛說完,皇後嗬斥道:“胡鬧,朝政之事是你個小姑娘家能隨便妄議的?”
皇上擺擺手製止了皇後,“這些舉子並沒有官職,算不得朝政之事,隻是閑談。”又接著問楚舒凰道:“你覺得什麽樣的差事會比較適合呢?”
楚舒凰打量皇上輕輕道:“回父皇,兒臣想著有很多百姓的孩子都上不起學堂,而這些人都是俊傑才子,若是能讓這些才俊教百姓的孩子讀書,不知道是不是可以?”
說完之後楚舒凰打量眾人,二皇子、五皇子及眾嬪妃都默不作聲,好像不存在,不曾聽聞似的。蘇妃臉色陰沉,三皇子倒沒有明顯的表情,隻是眼中沒了剛才的神彩。
楚舒凰真不是故意搶他的風頭的,隻是正好想起罷了,但既然搶了,也不後悔。麵色再和煦也是政敵,不久的將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麵,心慈手軟隻能害了自己。
楚皇想了一會兒,嗬嗬笑道:“凰兒雖年幼,卻有一顆愛民之心,實屬難得。來人!去把前朝書法大家顏黎的那本篆書字帖取來,送給盛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