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陽光不很強烈,秋高氣爽,映襯著碧水秋波,給人一種悠遠綿長的美感。
江麵上,樓船緩緩起動,向江心水深處劃去。
江岸上男女老幼紛紛對樓船揮手,一片不舍分離的氣氛。
冷風、無匣立於樓船二層的船欄處,不停地對岸上的父老鄉親揮手告別。
上午,送走了樂毅,冷風和無匣召集村中的骨幹,宣布了他和無匣即將離村跟隨大哥南上發展的決定,將淩雲誌贈送的五百兩黃金交給村中新的負責人冷明,安排了使用的方法和村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切安排穩妥,這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征程。
淩雲誌沒有參與村中事項的安排,送走樂毅,他就帶著整晚立於院外的仇戈回到樓船上。
淩雲誌對仇戈的固執非常頭疼,回到船上,他耐心地與仇戈進行了長談,經過他的耐心感化,這少年終於向他坦露了自己的悲慘經曆。
仇戈不知自己的父母是誰,從他有記憶起,就跟一群狼生活在一起,8歲時被一位不肯透露名字、脾氣古怪的前輩帶離狼群,那位前輩除了教授他劍法之外,還對他進行了一種十分艱苦的訓練(淩雲誌分析,有可能是類似於殺手一類的訓練,這從仇戈的劍法中有跡可尋),他1歲時,那位前輩離奇失蹤,他隻好又回到狼群,14歲被人捕獲成為奴隸,由於他桀驁不馴,多次逃跑,這幾年他沒少吃苦頭,更是一次次地被人轉賣,過著非人的生活,跟著淩雲誌這幾天是他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光。
淩雲誌心酸無比,馬上表示讓仇戈放心,以後他就是自己的兄弟,不會再讓任何人淩辱他。
當時仇戈就對淩雲誌跪下,堅決地表示,他不想做主人的兄弟,隻要這一輩子能隨時跟在主人的身邊,他就滿足了,他隻想做淩雲誌的奴仆,不想與其他人交往,也不會聽除了淩雲誌以外任何人的指揮。
淩雲誌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也提出一個條件,從即日起他必須跟隨自己學習知識。並馬上付諸實施,開始教他識字。
“三弟、四弟,人生聚散無常,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隻要我們發展壯大到可以掌控自己命運的實力,那時我們才能讓身邊所有的人過得更安全幸福一些。”淩雲誌眼睛變得深邃而悠遠,仇戈依舊冷冰冰地站在他的身後。
樓船快速向下遊駛去,冷家村已經不見蹤影。
冷風收回目光,收拾情緒,轉而振奮地說道:“大哥所言甚是有理,我們一定要為早日實現這一天而不懈努力。”
無匣雙手緊握,堅決地說道:“大哥你直管運籌帷幄,兄弟我會勇往直前地衝鋒陷陣的。”
淩雲誌充滿了信心,注視著遠方,眼神變得更悠遠,南方我來了!
樓船出泗水,過丹水、淮水,經由邗溝運河,到達江水(今長江),一路風景秀美,淩雲誌到也不寂寞,每天教仇戈念書,陪鬱心怡賞風景,要不就是和冷風、無匣談古論今。
四十名保鏢已經交由冷風和無匣管理,每天都會進行一些訓練。
冷風和無匣已經知道鬱心怡是位女子了,對她的武技也很是佩服。
樓船出江水,進入大海,沿著海岸線航行,最後進入苕水。
從苕水到吳城,美麗的平原上到處可以看到星羅棋布的河流和湖泊,還不時可以看到村落散居在河流和湖泊之邊,景色寧靜優美。
一路船行,佳山秀水盡收眼底,碧水青山,重巒疊嶂,山水輝映、茂林古木,奇樹異花,一派田園風光。小橋、流水、良田、花溪、池蕩,更是構成了一幅精致、淡雅、怡人的明媚山水畫卷,山水秀麗之美,令人心曠神怡。
吳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樓船停靠在吳城最大的客棧宇歆客棧門前,董先良通過跳板來到岸上,客棧的夥計見一艘大樓船停靠門前,知道來了大主顧,忙不迭地迎了出來。
董先良詢問了住宿情況,當即定下了一個獨院。
淩雲誌見董先良安排穩妥,遂帶著鬱心怡、冷風、無匣、仇戈來到岸上。夥計很有眼力,看出淩雲誌是一行的老板,忙殷勤地上前招呼,並將淩雲誌送入住宿的小院。
董先良忙著指揮卸載貨物,交割船費。
小院很大,一條小溪穿過院中,假山、小樹和奇花異草點綴其間,木質樓閣典雅精巧,令人心爽。
淩雲誌梳洗完,坐在堂廳中,透過窗門欣賞著外麵無處不在的綠幽幽、翠瑩瑩的景色。
客棧的老板是一位姿色不俗的中年美婦,聞訊而來,吳儂軟語,帶著濃鬱的南方水鄉韻味,“賤妾是這宇歆客棧的老板,姓柳,大家喊我三姐,先生貴姓?”說完,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望向淩雲誌。
“在下姓淩。”淩雲誌暗道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老板雖然已是半老徐娘,但仍然給人一種幹淨、素爽、靈秀的韻味。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仇戈站在淩雲誌的身後,淩厲的目光審視地看著柳三姐。
柳三姐不敢接觸少年的目光,移開眼眸,對著淩雲誌嬌媚地一笑,“淩先生,小客棧簡陋,不知你可還滿意?如果有什麽需要請盡管吩咐。”
淩雲誌看了一眼院中正搬運貨物的保鏢們,笑道:“三姐,客氣了,這裏很是寧靜秀美,我非常喜歡。嗯,三姐,我正有事想要谘詢。”
“哦,淩先生,不要客氣,有什麽事請盡管詢問,隻要賤妾知道的,一定讓公子滿意。”柳三姐爽氣地說道。
這時,鬱心怡、冷風、無匣梳洗完走了出來,鬱心怡換上了一身女裝,清麗靈秀的容顏頓時吸引了柳三娘的目光,心中暗自讚歎。
“三姐請坐,在下一行準備在這吳城經營珠寶首飾,想問一下這裏有幾家經營珠寶首飾的?另外,有沒有地點比較好的店鋪想盤賣的?”淩雲誌見柳三姐的神情,心中不覺溢出一絲自豪,鬱心怡清麗脫俗的容顏和氣質,就是在這水鄉女子中恐怕也難有幾人可以比擬的。
“淩先生,你算問對人了,不是賤妾自誇,這吳城之中大小角落沒有我不知道的。城中珠寶小加工作坊非常多,但夠得上規模的老字號隻有一家,叫閔珊珠寶行,位於北市繁華區,店中的幾位大師傅都是越國知名的能工巧匠,就是出品價格不菲,在高門貴族中很有影響。先生如果想與它競爭,可得小心了,這家珠寶行背後的勢力非常大。”柳三姐從鬱心怡的身上收回目光,在一錦墩上坐下。
停了一下,見淩雲誌露出關注的神色,她繼續說道:“這家珠寶行是由本地望族雲府經營的,雲府家大業大,又與朝中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與其他二府素有三大府之稱。至於公子提到的店鋪一事,到是有一家,三大府之一的南府位於北市的一個店鋪正在盤賣,就是麵積太大,價格偏高,一般人還真買不起,先生有時間可以親自去看看。”
送走了柳三姐,淩雲誌帶著仇戈出了宇歆客棧,沿著河邊的街路朝北市走去。
吳城分成五個區,東麵是王宮區,也叫內城,北麵是居民住宅和商業加工區,稱北市,西麵是禁衛軍大營和糧倉等,南麵是貴族居住區和一些衙門,西北麵是居民區。東西南北各有六條寬敞的大道將城市劃分成如同棋盤格子一般,中間還分布著無數小街巷道和廣場。
宇歆客棧就位於西北居民區的邊緣,離北市非常近,左右客棧、酒樓、青樓林立。
走出不遠,拐進一條橫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非常繁盛熱鬧。街的兩旁商業店鋪鱗次櫛比,來自各地的商人和旅客隨處可見。到處皆是客棧,青樓,酒樓,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意興隆的商鋪,南來北往的旅客,沿街叫賣的小販,一派繁華大都會的熱鬧景象。
一路行過,淩雲誌興致勃勃,琳琅滿目的各式店鋪標識吸引了他的目光,藥鋪懸葫蘆、酒樓懸幟……最有意思的是鐵匠鋪懸掛著鋤頭鐮刀武器等實物,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店鋪經營的項目。
一些小加工作坊也在門前擺上加工的實物來招攬顧客,淩雲誌隨路瀏覽,不時地在珠寶首飾加工作坊前停下,仔細挑選,不停搖頭,這些作坊加工的珠寶首飾根本談不上工藝設計了,而且做工也很粗糙。
忽然,淩雲誌的眼睛一亮,前麵不遠一家店鋪的門前懸著一麵幌子,上書閔珊珠寶行,柳三姐說的應該就是這家了。
他不禁加快了腳步,來到那家店鋪的門前,凝目打量,珠寶行的門臉與其他店鋪沒有什麽不同,但麵積非常大,占了幾個店鋪的位置。
走進鋪中,裏麵的麵積並不大,布置得很是整潔,店鋪中沒有客人,兩個店夥計站在櫃台裏昏昏欲睡的樣子,一個掌櫃打扮的老者正趴在櫃台上昏睡。
兩名夥計朝淩雲誌和仇戈望去,見淩雲誌衣著華貴、氣宇非凡的,其中一人忙打起精神,客氣地說道:“客官,買點什麽飾品?”
淩雲誌一擺手,來到櫃台前,細細打量擺在櫃台上的珠寶首飾,然後詢問了價格。看完露出失望的神態,看著店夥計說道:“你們店裏就這些首飾嗎?”
淩雲誌的話語驚動了那昏睡的老者,他站起身來,上下打量淩雲誌一下,這老者極善觀顏察色,問了聲好,把淩雲誌帶進了另一間雅室。
屋裏布置得極雅致,青銅器皿、碧玉雕塑點綴其間,落在淩雲誌這現代考古高手的眼中,神目一鑒定便知道都是周朝的真品。
“掌櫃的貴姓?”淩雲誌大膽猜測道。
老者含笑道:“敝姓於,不知公子想購買些什麽飾品?”掌櫃拿出幾個錦匣,從裏麵拿出幾串珍珠項鏈、玉鐲和板戒。
淩雲誌接過來,看了一下,又摸了摸,比之前看過的飾品精細多了,但還是談不上工藝設計,特別是那幾串珍珠項鏈,珠子渾圓、粒大,更難得大小一致,可惜鑽孔不一致,破壞了整體的美觀。
隨後又看了幾件,掌櫃的看見淩雲誌的眼神、動作,明白他是個懂行的買家,含笑說道:“公子如果不急用的話,過幾日將有一批新產品上架,相信一定能入的公子法眼。”
“那好,過幾日我再來光顧。”淩雲誌含笑而出,目的已經達到,他心中更有信心了。陶城是天下的商業中心,吳城則聚集了大批能工巧匠,這兩地的珠寶首飾應該能代表了天下珠寶首飾的水平,不客氣地說隻要找到頂尖的工匠,加上自己的工藝設計,相信一定可以橫掃整個大陸珠寶首飾市場。
離開閔珊珠寶行,淩雲誌帶著仇戈悠閑地繼續向前走去。
百嶽酒樓,淩雲誌臨窗而坐,端起酒爵對坐於對麵的仇戈一舉,微微一笑,仇戈首次與人平等就座進餐,身子扭動、一副不知手腳放於何處的樣子,顯得非常拘謹,不過,這少年已經改變了很多,能坐下就是個很大的進步。
仇戈難得地臉上一紅,笨拙地舉起酒爵,喝了一口,眼中的冷意減弱了不少。
越地五湖特產白魚清蒸之後非常鮮嫩可口,還有鹽煮白蝦、銀魚蓴菜湯……清淡滑膩各具特色,淩雲誌和仇戈吃得很是暢快。
酒樓中客人很多,且多文人騷客,《宋史地理誌》中曾概述越人的性格氣質“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於洋味,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一語中地,隻見這些文人穿著質樸、輕聲細語,所談多為歌賦之類,確顯柔惠之性。
附近一桌兩個文人的交談吸引了淩雲誌的注意力,他們正在小聲談論儒家的忠恕之道,二人都很年輕,一穿青衫、一穿灰衫。
江麵上,樓船緩緩起動,向江心水深處劃去。
江岸上男女老幼紛紛對樓船揮手,一片不舍分離的氣氛。
冷風、無匣立於樓船二層的船欄處,不停地對岸上的父老鄉親揮手告別。
上午,送走了樂毅,冷風和無匣召集村中的骨幹,宣布了他和無匣即將離村跟隨大哥南上發展的決定,將淩雲誌贈送的五百兩黃金交給村中新的負責人冷明,安排了使用的方法和村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切安排穩妥,這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征程。
淩雲誌沒有參與村中事項的安排,送走樂毅,他就帶著整晚立於院外的仇戈回到樓船上。
淩雲誌對仇戈的固執非常頭疼,回到船上,他耐心地與仇戈進行了長談,經過他的耐心感化,這少年終於向他坦露了自己的悲慘經曆。
仇戈不知自己的父母是誰,從他有記憶起,就跟一群狼生活在一起,8歲時被一位不肯透露名字、脾氣古怪的前輩帶離狼群,那位前輩除了教授他劍法之外,還對他進行了一種十分艱苦的訓練(淩雲誌分析,有可能是類似於殺手一類的訓練,這從仇戈的劍法中有跡可尋),他1歲時,那位前輩離奇失蹤,他隻好又回到狼群,14歲被人捕獲成為奴隸,由於他桀驁不馴,多次逃跑,這幾年他沒少吃苦頭,更是一次次地被人轉賣,過著非人的生活,跟著淩雲誌這幾天是他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光。
淩雲誌心酸無比,馬上表示讓仇戈放心,以後他就是自己的兄弟,不會再讓任何人淩辱他。
當時仇戈就對淩雲誌跪下,堅決地表示,他不想做主人的兄弟,隻要這一輩子能隨時跟在主人的身邊,他就滿足了,他隻想做淩雲誌的奴仆,不想與其他人交往,也不會聽除了淩雲誌以外任何人的指揮。
淩雲誌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也提出一個條件,從即日起他必須跟隨自己學習知識。並馬上付諸實施,開始教他識字。
“三弟、四弟,人生聚散無常,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隻要我們發展壯大到可以掌控自己命運的實力,那時我們才能讓身邊所有的人過得更安全幸福一些。”淩雲誌眼睛變得深邃而悠遠,仇戈依舊冷冰冰地站在他的身後。
樓船快速向下遊駛去,冷家村已經不見蹤影。
冷風收回目光,收拾情緒,轉而振奮地說道:“大哥所言甚是有理,我們一定要為早日實現這一天而不懈努力。”
無匣雙手緊握,堅決地說道:“大哥你直管運籌帷幄,兄弟我會勇往直前地衝鋒陷陣的。”
淩雲誌充滿了信心,注視著遠方,眼神變得更悠遠,南方我來了!
樓船出泗水,過丹水、淮水,經由邗溝運河,到達江水(今長江),一路風景秀美,淩雲誌到也不寂寞,每天教仇戈念書,陪鬱心怡賞風景,要不就是和冷風、無匣談古論今。
四十名保鏢已經交由冷風和無匣管理,每天都會進行一些訓練。
冷風和無匣已經知道鬱心怡是位女子了,對她的武技也很是佩服。
樓船出江水,進入大海,沿著海岸線航行,最後進入苕水。
從苕水到吳城,美麗的平原上到處可以看到星羅棋布的河流和湖泊,還不時可以看到村落散居在河流和湖泊之邊,景色寧靜優美。
一路船行,佳山秀水盡收眼底,碧水青山,重巒疊嶂,山水輝映、茂林古木,奇樹異花,一派田園風光。小橋、流水、良田、花溪、池蕩,更是構成了一幅精致、淡雅、怡人的明媚山水畫卷,山水秀麗之美,令人心曠神怡。
吳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樓船停靠在吳城最大的客棧宇歆客棧門前,董先良通過跳板來到岸上,客棧的夥計見一艘大樓船停靠門前,知道來了大主顧,忙不迭地迎了出來。
董先良詢問了住宿情況,當即定下了一個獨院。
淩雲誌見董先良安排穩妥,遂帶著鬱心怡、冷風、無匣、仇戈來到岸上。夥計很有眼力,看出淩雲誌是一行的老板,忙殷勤地上前招呼,並將淩雲誌送入住宿的小院。
董先良忙著指揮卸載貨物,交割船費。
小院很大,一條小溪穿過院中,假山、小樹和奇花異草點綴其間,木質樓閣典雅精巧,令人心爽。
淩雲誌梳洗完,坐在堂廳中,透過窗門欣賞著外麵無處不在的綠幽幽、翠瑩瑩的景色。
客棧的老板是一位姿色不俗的中年美婦,聞訊而來,吳儂軟語,帶著濃鬱的南方水鄉韻味,“賤妾是這宇歆客棧的老板,姓柳,大家喊我三姐,先生貴姓?”說完,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望向淩雲誌。
“在下姓淩。”淩雲誌暗道果然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老板雖然已是半老徐娘,但仍然給人一種幹淨、素爽、靈秀的韻味。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仇戈站在淩雲誌的身後,淩厲的目光審視地看著柳三姐。
柳三姐不敢接觸少年的目光,移開眼眸,對著淩雲誌嬌媚地一笑,“淩先生,小客棧簡陋,不知你可還滿意?如果有什麽需要請盡管吩咐。”
淩雲誌看了一眼院中正搬運貨物的保鏢們,笑道:“三姐,客氣了,這裏很是寧靜秀美,我非常喜歡。嗯,三姐,我正有事想要谘詢。”
“哦,淩先生,不要客氣,有什麽事請盡管詢問,隻要賤妾知道的,一定讓公子滿意。”柳三姐爽氣地說道。
這時,鬱心怡、冷風、無匣梳洗完走了出來,鬱心怡換上了一身女裝,清麗靈秀的容顏頓時吸引了柳三娘的目光,心中暗自讚歎。
“三姐請坐,在下一行準備在這吳城經營珠寶首飾,想問一下這裏有幾家經營珠寶首飾的?另外,有沒有地點比較好的店鋪想盤賣的?”淩雲誌見柳三姐的神情,心中不覺溢出一絲自豪,鬱心怡清麗脫俗的容顏和氣質,就是在這水鄉女子中恐怕也難有幾人可以比擬的。
“淩先生,你算問對人了,不是賤妾自誇,這吳城之中大小角落沒有我不知道的。城中珠寶小加工作坊非常多,但夠得上規模的老字號隻有一家,叫閔珊珠寶行,位於北市繁華區,店中的幾位大師傅都是越國知名的能工巧匠,就是出品價格不菲,在高門貴族中很有影響。先生如果想與它競爭,可得小心了,這家珠寶行背後的勢力非常大。”柳三姐從鬱心怡的身上收回目光,在一錦墩上坐下。
停了一下,見淩雲誌露出關注的神色,她繼續說道:“這家珠寶行是由本地望族雲府經營的,雲府家大業大,又與朝中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與其他二府素有三大府之稱。至於公子提到的店鋪一事,到是有一家,三大府之一的南府位於北市的一個店鋪正在盤賣,就是麵積太大,價格偏高,一般人還真買不起,先生有時間可以親自去看看。”
送走了柳三姐,淩雲誌帶著仇戈出了宇歆客棧,沿著河邊的街路朝北市走去。
吳城分成五個區,東麵是王宮區,也叫內城,北麵是居民住宅和商業加工區,稱北市,西麵是禁衛軍大營和糧倉等,南麵是貴族居住區和一些衙門,西北麵是居民區。東西南北各有六條寬敞的大道將城市劃分成如同棋盤格子一般,中間還分布著無數小街巷道和廣場。
宇歆客棧就位於西北居民區的邊緣,離北市非常近,左右客棧、酒樓、青樓林立。
走出不遠,拐進一條橫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非常繁盛熱鬧。街的兩旁商業店鋪鱗次櫛比,來自各地的商人和旅客隨處可見。到處皆是客棧,青樓,酒樓,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意興隆的商鋪,南來北往的旅客,沿街叫賣的小販,一派繁華大都會的熱鬧景象。
一路行過,淩雲誌興致勃勃,琳琅滿目的各式店鋪標識吸引了他的目光,藥鋪懸葫蘆、酒樓懸幟……最有意思的是鐵匠鋪懸掛著鋤頭鐮刀武器等實物,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店鋪經營的項目。
一些小加工作坊也在門前擺上加工的實物來招攬顧客,淩雲誌隨路瀏覽,不時地在珠寶首飾加工作坊前停下,仔細挑選,不停搖頭,這些作坊加工的珠寶首飾根本談不上工藝設計了,而且做工也很粗糙。
忽然,淩雲誌的眼睛一亮,前麵不遠一家店鋪的門前懸著一麵幌子,上書閔珊珠寶行,柳三姐說的應該就是這家了。
他不禁加快了腳步,來到那家店鋪的門前,凝目打量,珠寶行的門臉與其他店鋪沒有什麽不同,但麵積非常大,占了幾個店鋪的位置。
走進鋪中,裏麵的麵積並不大,布置得很是整潔,店鋪中沒有客人,兩個店夥計站在櫃台裏昏昏欲睡的樣子,一個掌櫃打扮的老者正趴在櫃台上昏睡。
兩名夥計朝淩雲誌和仇戈望去,見淩雲誌衣著華貴、氣宇非凡的,其中一人忙打起精神,客氣地說道:“客官,買點什麽飾品?”
淩雲誌一擺手,來到櫃台前,細細打量擺在櫃台上的珠寶首飾,然後詢問了價格。看完露出失望的神態,看著店夥計說道:“你們店裏就這些首飾嗎?”
淩雲誌的話語驚動了那昏睡的老者,他站起身來,上下打量淩雲誌一下,這老者極善觀顏察色,問了聲好,把淩雲誌帶進了另一間雅室。
屋裏布置得極雅致,青銅器皿、碧玉雕塑點綴其間,落在淩雲誌這現代考古高手的眼中,神目一鑒定便知道都是周朝的真品。
“掌櫃的貴姓?”淩雲誌大膽猜測道。
老者含笑道:“敝姓於,不知公子想購買些什麽飾品?”掌櫃拿出幾個錦匣,從裏麵拿出幾串珍珠項鏈、玉鐲和板戒。
淩雲誌接過來,看了一下,又摸了摸,比之前看過的飾品精細多了,但還是談不上工藝設計,特別是那幾串珍珠項鏈,珠子渾圓、粒大,更難得大小一致,可惜鑽孔不一致,破壞了整體的美觀。
隨後又看了幾件,掌櫃的看見淩雲誌的眼神、動作,明白他是個懂行的買家,含笑說道:“公子如果不急用的話,過幾日將有一批新產品上架,相信一定能入的公子法眼。”
“那好,過幾日我再來光顧。”淩雲誌含笑而出,目的已經達到,他心中更有信心了。陶城是天下的商業中心,吳城則聚集了大批能工巧匠,這兩地的珠寶首飾應該能代表了天下珠寶首飾的水平,不客氣地說隻要找到頂尖的工匠,加上自己的工藝設計,相信一定可以橫掃整個大陸珠寶首飾市場。
離開閔珊珠寶行,淩雲誌帶著仇戈悠閑地繼續向前走去。
百嶽酒樓,淩雲誌臨窗而坐,端起酒爵對坐於對麵的仇戈一舉,微微一笑,仇戈首次與人平等就座進餐,身子扭動、一副不知手腳放於何處的樣子,顯得非常拘謹,不過,這少年已經改變了很多,能坐下就是個很大的進步。
仇戈難得地臉上一紅,笨拙地舉起酒爵,喝了一口,眼中的冷意減弱了不少。
越地五湖特產白魚清蒸之後非常鮮嫩可口,還有鹽煮白蝦、銀魚蓴菜湯……清淡滑膩各具特色,淩雲誌和仇戈吃得很是暢快。
酒樓中客人很多,且多文人騷客,《宋史地理誌》中曾概述越人的性格氣質“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厚於洋味,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一語中地,隻見這些文人穿著質樸、輕聲細語,所談多為歌賦之類,確顯柔惠之性。
附近一桌兩個文人的交談吸引了淩雲誌的注意力,他們正在小聲談論儒家的忠恕之道,二人都很年輕,一穿青衫、一穿灰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