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是誰
修仙生活不可能那麽正經 作者:西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呂林蘭等四人等在穀建元日常辦公之所的外麵。
不久,穀建元到。穀建元讓四人再多等一會兒,然後就進去了。
四人不管明不明白,都沒有說話。
這個時候,如果有嘴碎的家夥,還是有話說的。一個說法就是,明明叫我們來,結果我們來了,卻不理我們。實際上穀建元理會了,隻是先辦其它事情去了。另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你掌門沒時間的話,完全可以派個親傳弟子帶我們去選法寶。等等。
又過了一些時候,穀建元出來了。
本次年會,總共曆時九天。期間,呂林蘭有過兩次發言。
第一次發言,呂林蘭想的是,說出一點新東西,為宗門創造一點價值,體現自己的重要性,等等。
結果,那些化神一個個觸類旁通,將呂林蘭提出的那麽一丁點兒想法,擴大到了很多方麵。
價值更高了,但呂林蘭有可能就顯眼了。顯眼了,就有可能危險了,有可能混不下去了。
既然如此,為什麽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呂林蘭又有第二次發言呢?
其實,就是因為提高材料收購價的提案,一直懸而未決,導致會議無限延長的原因。
呂林蘭想要結束會議,所以才提出了解決辦法。
不錯,那個辦法,就是為了解決“提高材料收購價提案”中的爭執的。
呂林蘭沒有直說,隻是淺淺的說了普通弟子作貢獻的事情。
呂林蘭相信那些化神能夠想到“提高材料收購價提案”。結果,他們果然想到了。
如此,會議就順利結束了。
——
呂林蘭在急什麽?
或者說,她為什麽希望會議盡快結束?
答案馬上就來。
會議結束了,結界就打開了。眾人出了結界,各自返回。
呂林蘭跟來的時候一樣,並不能直接返回達命隊,而是需要跟掌門穀建元一起,先返回掌門的日常辦公之所。如果掌門沒什麽事情交待,然後,呂林蘭再返回達命隊。
結果,就在掌門的日常辦公之所,掌門親傳弟子報告——報告的事情很多,跟呂林蘭無關的,就不說了——說是邱書儀被王家元嬰打傷了。目前邱書儀、陶念、東方以巧三人,都在執法堂避難。
掌門沒有多說什麽,讓呂林蘭先到執法堂,看看邱書儀的傷情,然後再回到掌門這兒來。
呂林蘭沒有客氣,直接就走了。
在呂林蘭前世那個世界,古代,有一個官職叫做八府巡按,單為新科狀元而設。
新科狀元,及第之後,擺脫了布衣身份,但要說官場,也還沒進。就相當於剛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生。
那個時候的年輕人,是非常熱血的,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於是,天子就設下了八府巡按一職,讓新科狀元代天巡守,視察地方,整頓官場。
八府巡按完成巡視任務之後,到京禦任,還需要等待吏部進一步安排。
說穿了,八府巡按根本就不是正式的官職。
宋以後的元,不論。到明朝,就不止讓一個人去衝去闖了,而是讓一批人去。名稱,也隨之變成禦史。有巡按禦史,也有監察禦史,更多的還是常規的禦史。
禦史品級不高,隻有七品。但卻是言官,擁有以小製大的權力。擔任禦史的人,最初也都是進士,任期同樣不長。後來慢慢地,任期就長了。
任期一長,臨時官職就變成了正式職官,敢衝敢闖的後生,也逐漸變成官場的老油條,最終,就違背了初衷。
再一晃,就到了現代。現代公檢法各個部門中,職員最年輕的,是哪個部門?自然是反貪局了。因為年輕,所以敢衝敢闖,所以適合反貪。幹的時間長了,失去衝勁了,轉到其它部門就是了。
另外,國家還有一些隱性部門,就相當於傳說中的五十一區那樣。在那些部門裏,也有一批人,在進行各方麵的預測和推演。規則也是相同的:最年輕的,從事軍事推演;年長了,再去從事經濟推演;老油條,則從事政治推演。
——
論經驗,自然是那個負責靈石礦的道君更強。呂林蘭這種新人,管理靈石礦、建設靈石礦,肯定不如那個道君。
但火並的時候,比試的,並不是同類項,而是以呂林蘭的破壞能力,卻比拚道君的建設能力。
天道早就喻示,並且還多次重複喻示:破壞能力遠大於建設能力,
因而如果發生火並,就必然是以強擊弱。所以,那個負責靈石礦的道君非常緊張。
——
呂林蘭繼續說:“那麽,修為低的修士,能不能使用那些較好的工具呢?如果能,那就是待遇上的差別對待了。為此,弟子特意找了幾個低修為的礦工問了一下。結果,他們回答的是,修為低了,根本就無法駕馭那些更好的工具。
“這說明什麽呢?說明靈石礦山並沒有差別待遇的問題存在。”
說到這裏,呂林蘭停頓了一下。
負責靈石礦的道君聽到這裏,算是鬆了一口氣。感覺呂林蘭並沒有對靈石礦挑刺,還好、還好!
其他道君,關注的重點,自然就不同了。他們關注的,是呂林蘭到底能夠說出什麽新東西。前麵,呂林蘭一直沒有說出新東西。那些話,就像微風一樣,在眾道君耳邊吹過,一點波瀾都沒掀起。
進入會議廳。裏麵,跟呂林蘭前世見過的會議廳差不了多少。最不同的是,前世會議廳有桌子,現在這兒,沒有。就隻是一圈椅子,並且沒有排成長方形,而是排成了圓形。
盡管是圓形,也不能代表沒有上下之分。這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麵向門口的,永遠是上位。現在,紫光就走向這樣的上位,坐了。
在紫光的示意之下,呂林蘭坐到了旁邊。前者,是掌門,坐在上位沒事。但呂林蘭算什麽?隻是一個達命隊的首領而已。也因此,呂林蘭一坐下,就如坐針氈。
已經有幾個人在位了。空餘的位置,還有七個。
也沒等多久,大約就是五六分鍾吧,人都來了。剛好位置坐滿。同時也證明,給呂林蘭加座的事,與會者都是早就知道的。
——
門窗關閉,室內光線陡降。然後,牆壁上鑲嵌的無數夜光石亮了起來,光線又回複了正常。
隻是回複,而不是恢複。最初,開門開窗的時候,那光線,比正常還要強。現在,隻是回到正常,光線要柔和一些。
掌門紫光道君開口了:“諸位,在開會之前,我這裏先說個事。我旁邊的這位,乃是達命隊首領呂林蘭——”說到這兒,就停了下來。
呂林蘭立即起身,團團抱拳,並稱:“弟子呂林蘭,見過諸位道君!”
不錯,在座的人,除呂林蘭之外,全部都是化神。
“坐吧,”掌門紫光,叫呂林蘭坐下之後,繼續說,“本次會議,呂林蘭不僅出席,而且還跟我們一樣,享有發言權。這樣安排,是為了讓其盡快成長起來,全麵擔當起門派外交、慶典和祭祀方麵的事務。”
“這不是老夫在推禦事情。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某方麵的事情一多,其它方麵就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培養呂林蘭,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最終,是為了騰出更多的精力,把門派管得更好。
“好了,這方麵,老夫就不多說了。下麵,對呂林蘭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的事情,有沒有誰存在異議?”
略微等了等,也就三十秒吧。掌門紫光說:“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就執行吧。”
——
這個事情,本來就是曆史的必然。
也就是說,就算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到後來,也必然會變成這樣。
在呂林蘭前世的古代,有少林、武當等一大批武林門派。其中的少林,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稱。於是乎,挑戰少林,也就變為成名的快捷方式。
挑戰少林,真的嗎?當然不能是真的。
所謂的挑戰少林,實際上,都隻是挑戰少林掌門。似乎,隻要打贏了少林掌門,就等於戰勝了整個少林一樣。
哦,少林掌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隻稱方丈。名稱不同,但意思卻是一樣的。
不管叫掌門也好,叫方丈也罷,肩上擔負的擔子,必然是沉重的。手上的事情,也是雜亂而繁重的。那麽多的事情壓在身上,就算掌門或方丈原本功夫精湛,幹上幾年,也必然退步了。
結果就是,少林掌門還真的被擊敗了幾次。少林的聲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痛定思痛。後來,少林就將掌門或方丈的職稱空了出來。誰功夫最高,就由誰去虛掛掌門或方丈的職務。掛職之後,並沒有多出什麽事情。硬要說多出來的,就隻一事,那就是:應付挑戰。
真正的掌門或方丈幹嘛去了呢?
少林是佛家的。在佛家之下,又屬於禪宗,這在全國都是獨樹一幟。少林信奉的祖師,是達摩。真正的掌門或方丈,換了個名稱,叫做達摩堂堂主了。
——
少林的例子,其實是不怎麽完全的例子。
少林的例子中,掌門身上的事務,就隻是應付挑戰一事,被分擔了出去。
真正完全的例子,還是官場,或者說各屆政府。
乘風派掌門紫光說:“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凡人,精力更加有限。於是,在社會化大分工背景下,最高領導人原先負責的各種雜亂的事務,逐漸地,都被分擔了出去。最高領導人,就隻負責宏觀決策,就隻像艙船上的舵手那樣,隻負責掌控方向。
——
曆史的必然,等於是說,天道就是如此。
換個角度陳述就是,掌門紫光道君,讓呂林蘭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一係列安排,都是符合天道的。
符合天道的結果就是,說起來,會理直氣壯一些。辯論起來,會占理一些。最終的結果就是,贏得讚同或支持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呂林蘭早就看出來,自己出現在這裏,各位峰主事先都是知道的。因而,對於無人反對,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呂林蘭還是注意到,最後,掌門紫光拿出來表決的,就隻是自己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的事。而對於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一事,掌門並沒有拿出來表決。
換言之,就是後麵這件事,在本次會議之前的私下勾通時,並沒有得到與會者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
得到了發言權,就一定要發言嗎?當然不是。不能起作用的話,說了也沒用。因而,一天下來,呂林蘭都沒發言。
不過,會議的時間,並不止一天。
是多少天,現在還不知道。這次年會,將會一直開到所有問題全都商量完為止。
修仙者,並且還都是高階,吃喝拉撒是沒有的。
一天下來,會議還是暫停了。夜晚,所有與會者,都在會議廳前麵的壩子打坐休息。
主要是精神上的休息。
礦山看得差不多了,四人回到地麵,硬是到礦山的食所裏麵吃了一頓。
四人都是辟穀的,可以不吃。如果要吃,四人自帶的靈食也多。但不知道為什麽,東方以巧一說,另外三人立即就答應了。
這一頓吃下來,感覺還行。吃的是靈食,自然也是要掏腰包的。
吃飯的當口,呂林蘭就去找礦工說話,主要問的,是礦山歸屬權的問題。
若幹時間之後,呂林蘭弄清了這個問題,然後回來,給另外三人轉述。
大致上的精神就是:無主區域的礦山,誰發現的,就屬於誰。
但是,“誰發現的”這幾個字,是很難介定的。在若幹次糾紛之後,解決方法,也就有了。
也就是說,發現礦山之後,需要標記礦山。標記礦山,隻能使用一種跟時間同步的法寶。從標記那一刻開始,該法寶就進行計時。滿三個月沒有爭議,該法寶封存,礦山歸屬權固定。
而標記之後,三個月之內,如果另一門派有爭議,則後來的門派可以尾隨標記。
不久,穀建元到。穀建元讓四人再多等一會兒,然後就進去了。
四人不管明不明白,都沒有說話。
這個時候,如果有嘴碎的家夥,還是有話說的。一個說法就是,明明叫我們來,結果我們來了,卻不理我們。實際上穀建元理會了,隻是先辦其它事情去了。另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你掌門沒時間的話,完全可以派個親傳弟子帶我們去選法寶。等等。
又過了一些時候,穀建元出來了。
本次年會,總共曆時九天。期間,呂林蘭有過兩次發言。
第一次發言,呂林蘭想的是,說出一點新東西,為宗門創造一點價值,體現自己的重要性,等等。
結果,那些化神一個個觸類旁通,將呂林蘭提出的那麽一丁點兒想法,擴大到了很多方麵。
價值更高了,但呂林蘭有可能就顯眼了。顯眼了,就有可能危險了,有可能混不下去了。
既然如此,為什麽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呂林蘭又有第二次發言呢?
其實,就是因為提高材料收購價的提案,一直懸而未決,導致會議無限延長的原因。
呂林蘭想要結束會議,所以才提出了解決辦法。
不錯,那個辦法,就是為了解決“提高材料收購價提案”中的爭執的。
呂林蘭沒有直說,隻是淺淺的說了普通弟子作貢獻的事情。
呂林蘭相信那些化神能夠想到“提高材料收購價提案”。結果,他們果然想到了。
如此,會議就順利結束了。
——
呂林蘭在急什麽?
或者說,她為什麽希望會議盡快結束?
答案馬上就來。
會議結束了,結界就打開了。眾人出了結界,各自返回。
呂林蘭跟來的時候一樣,並不能直接返回達命隊,而是需要跟掌門穀建元一起,先返回掌門的日常辦公之所。如果掌門沒什麽事情交待,然後,呂林蘭再返回達命隊。
結果,就在掌門的日常辦公之所,掌門親傳弟子報告——報告的事情很多,跟呂林蘭無關的,就不說了——說是邱書儀被王家元嬰打傷了。目前邱書儀、陶念、東方以巧三人,都在執法堂避難。
掌門沒有多說什麽,讓呂林蘭先到執法堂,看看邱書儀的傷情,然後再回到掌門這兒來。
呂林蘭沒有客氣,直接就走了。
在呂林蘭前世那個世界,古代,有一個官職叫做八府巡按,單為新科狀元而設。
新科狀元,及第之後,擺脫了布衣身份,但要說官場,也還沒進。就相當於剛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生。
那個時候的年輕人,是非常熱血的,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於是,天子就設下了八府巡按一職,讓新科狀元代天巡守,視察地方,整頓官場。
八府巡按完成巡視任務之後,到京禦任,還需要等待吏部進一步安排。
說穿了,八府巡按根本就不是正式的官職。
宋以後的元,不論。到明朝,就不止讓一個人去衝去闖了,而是讓一批人去。名稱,也隨之變成禦史。有巡按禦史,也有監察禦史,更多的還是常規的禦史。
禦史品級不高,隻有七品。但卻是言官,擁有以小製大的權力。擔任禦史的人,最初也都是進士,任期同樣不長。後來慢慢地,任期就長了。
任期一長,臨時官職就變成了正式職官,敢衝敢闖的後生,也逐漸變成官場的老油條,最終,就違背了初衷。
再一晃,就到了現代。現代公檢法各個部門中,職員最年輕的,是哪個部門?自然是反貪局了。因為年輕,所以敢衝敢闖,所以適合反貪。幹的時間長了,失去衝勁了,轉到其它部門就是了。
另外,國家還有一些隱性部門,就相當於傳說中的五十一區那樣。在那些部門裏,也有一批人,在進行各方麵的預測和推演。規則也是相同的:最年輕的,從事軍事推演;年長了,再去從事經濟推演;老油條,則從事政治推演。
——
論經驗,自然是那個負責靈石礦的道君更強。呂林蘭這種新人,管理靈石礦、建設靈石礦,肯定不如那個道君。
但火並的時候,比試的,並不是同類項,而是以呂林蘭的破壞能力,卻比拚道君的建設能力。
天道早就喻示,並且還多次重複喻示:破壞能力遠大於建設能力,
因而如果發生火並,就必然是以強擊弱。所以,那個負責靈石礦的道君非常緊張。
——
呂林蘭繼續說:“那麽,修為低的修士,能不能使用那些較好的工具呢?如果能,那就是待遇上的差別對待了。為此,弟子特意找了幾個低修為的礦工問了一下。結果,他們回答的是,修為低了,根本就無法駕馭那些更好的工具。
“這說明什麽呢?說明靈石礦山並沒有差別待遇的問題存在。”
說到這裏,呂林蘭停頓了一下。
負責靈石礦的道君聽到這裏,算是鬆了一口氣。感覺呂林蘭並沒有對靈石礦挑刺,還好、還好!
其他道君,關注的重點,自然就不同了。他們關注的,是呂林蘭到底能夠說出什麽新東西。前麵,呂林蘭一直沒有說出新東西。那些話,就像微風一樣,在眾道君耳邊吹過,一點波瀾都沒掀起。
進入會議廳。裏麵,跟呂林蘭前世見過的會議廳差不了多少。最不同的是,前世會議廳有桌子,現在這兒,沒有。就隻是一圈椅子,並且沒有排成長方形,而是排成了圓形。
盡管是圓形,也不能代表沒有上下之分。這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麵向門口的,永遠是上位。現在,紫光就走向這樣的上位,坐了。
在紫光的示意之下,呂林蘭坐到了旁邊。前者,是掌門,坐在上位沒事。但呂林蘭算什麽?隻是一個達命隊的首領而已。也因此,呂林蘭一坐下,就如坐針氈。
已經有幾個人在位了。空餘的位置,還有七個。
也沒等多久,大約就是五六分鍾吧,人都來了。剛好位置坐滿。同時也證明,給呂林蘭加座的事,與會者都是早就知道的。
——
門窗關閉,室內光線陡降。然後,牆壁上鑲嵌的無數夜光石亮了起來,光線又回複了正常。
隻是回複,而不是恢複。最初,開門開窗的時候,那光線,比正常還要強。現在,隻是回到正常,光線要柔和一些。
掌門紫光道君開口了:“諸位,在開會之前,我這裏先說個事。我旁邊的這位,乃是達命隊首領呂林蘭——”說到這兒,就停了下來。
呂林蘭立即起身,團團抱拳,並稱:“弟子呂林蘭,見過諸位道君!”
不錯,在座的人,除呂林蘭之外,全部都是化神。
“坐吧,”掌門紫光,叫呂林蘭坐下之後,繼續說,“本次會議,呂林蘭不僅出席,而且還跟我們一樣,享有發言權。這樣安排,是為了讓其盡快成長起來,全麵擔當起門派外交、慶典和祭祀方麵的事務。”
“這不是老夫在推禦事情。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某方麵的事情一多,其它方麵就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培養呂林蘭,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最終,是為了騰出更多的精力,把門派管得更好。
“好了,這方麵,老夫就不多說了。下麵,對呂林蘭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的事情,有沒有誰存在異議?”
略微等了等,也就三十秒吧。掌門紫光說:“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就執行吧。”
——
這個事情,本來就是曆史的必然。
也就是說,就算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到後來,也必然會變成這樣。
在呂林蘭前世的古代,有少林、武當等一大批武林門派。其中的少林,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稱。於是乎,挑戰少林,也就變為成名的快捷方式。
挑戰少林,真的嗎?當然不能是真的。
所謂的挑戰少林,實際上,都隻是挑戰少林掌門。似乎,隻要打贏了少林掌門,就等於戰勝了整個少林一樣。
哦,少林掌門,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隻稱方丈。名稱不同,但意思卻是一樣的。
不管叫掌門也好,叫方丈也罷,肩上擔負的擔子,必然是沉重的。手上的事情,也是雜亂而繁重的。那麽多的事情壓在身上,就算掌門或方丈原本功夫精湛,幹上幾年,也必然退步了。
結果就是,少林掌門還真的被擊敗了幾次。少林的聲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痛定思痛。後來,少林就將掌門或方丈的職稱空了出來。誰功夫最高,就由誰去虛掛掌門或方丈的職務。掛職之後,並沒有多出什麽事情。硬要說多出來的,就隻一事,那就是:應付挑戰。
真正的掌門或方丈幹嘛去了呢?
少林是佛家的。在佛家之下,又屬於禪宗,這在全國都是獨樹一幟。少林信奉的祖師,是達摩。真正的掌門或方丈,換了個名稱,叫做達摩堂堂主了。
——
少林的例子,其實是不怎麽完全的例子。
少林的例子中,掌門身上的事務,就隻是應付挑戰一事,被分擔了出去。
真正完全的例子,還是官場,或者說各屆政府。
乘風派掌門紫光說:“一個人,精力總是有限的。”凡人,精力更加有限。於是,在社會化大分工背景下,最高領導人原先負責的各種雜亂的事務,逐漸地,都被分擔了出去。最高領導人,就隻負責宏觀決策,就隻像艙船上的舵手那樣,隻負責掌控方向。
——
曆史的必然,等於是說,天道就是如此。
換個角度陳述就是,掌門紫光道君,讓呂林蘭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一係列安排,都是符合天道的。
符合天道的結果就是,說起來,會理直氣壯一些。辯論起來,會占理一些。最終的結果就是,贏得讚同或支持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呂林蘭早就看出來,自己出現在這裏,各位峰主事先都是知道的。因而,對於無人反對,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呂林蘭還是注意到,最後,掌門紫光拿出來表決的,就隻是自己出席本次會議並享有同等發言權的事。而對於增加達命隊的責任和權力一事,掌門並沒有拿出來表決。
換言之,就是後麵這件事,在本次會議之前的私下勾通時,並沒有得到與會者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
得到了發言權,就一定要發言嗎?當然不是。不能起作用的話,說了也沒用。因而,一天下來,呂林蘭都沒發言。
不過,會議的時間,並不止一天。
是多少天,現在還不知道。這次年會,將會一直開到所有問題全都商量完為止。
修仙者,並且還都是高階,吃喝拉撒是沒有的。
一天下來,會議還是暫停了。夜晚,所有與會者,都在會議廳前麵的壩子打坐休息。
主要是精神上的休息。
礦山看得差不多了,四人回到地麵,硬是到礦山的食所裏麵吃了一頓。
四人都是辟穀的,可以不吃。如果要吃,四人自帶的靈食也多。但不知道為什麽,東方以巧一說,另外三人立即就答應了。
這一頓吃下來,感覺還行。吃的是靈食,自然也是要掏腰包的。
吃飯的當口,呂林蘭就去找礦工說話,主要問的,是礦山歸屬權的問題。
若幹時間之後,呂林蘭弄清了這個問題,然後回來,給另外三人轉述。
大致上的精神就是:無主區域的礦山,誰發現的,就屬於誰。
但是,“誰發現的”這幾個字,是很難介定的。在若幹次糾紛之後,解決方法,也就有了。
也就是說,發現礦山之後,需要標記礦山。標記礦山,隻能使用一種跟時間同步的法寶。從標記那一刻開始,該法寶就進行計時。滿三個月沒有爭議,該法寶封存,礦山歸屬權固定。
而標記之後,三個月之內,如果另一門派有爭議,則後來的門派可以尾隨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