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水車安座落成儀式後,高士廉便與竇軌商議過捐書一事。


    當竇軌聽聞高士廉承諾,一個月內,便可交付十萬卷《論語》與《孝經》,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雖然竇軌也不相信,高士廉真能在月餘時間內,製書十萬卷,但他卻也無所謂。


    若是一個月後,高士廉拿不出那麽多書,他再向高士廉索要銅錢便是了,難道高士廉還能不給他?


    所以竇軌答應的相當痛快。


    竇軌首肯後,宮保便一頭紮進了工匠坊,開始與雷工匠一起,研究起雕版印刷術來。


    其實原本宮保也想過,要不要一次到位,將活字印刷術給搞出來。


    但仔細思量後,他還是將這想法給打消掉了。


    故而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要先進許多,但卻也有它的弊端在其中。


    曆史上,宋代便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直到我大清,卻還在依舊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即便我大清,出現了銅鑄活字,但印刷的書籍裏麵,活字印刷的數量,也僅僅占到了總印書量的百分之二左右。


    雕版印刷能夠擊敗活字印刷,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活字製作不易。


    要製作能夠印刷清晰,經久耐用的活字,非金屬不可。而要在大唐,無論是銅還是其他金屬,鑄造雕刻成活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其次是要用活字印刷排版,工匠就必須識字,否則根本無法完成排版校對工作。


    而大唐這坑爹的識字率,那就不用提了。


    偌大的益州大都督府工匠坊,數百名工匠,也就隻有雷工匠這位梓人識字。


    宮保他總不能去找幾位讀書人,來工坊排版做工吧?那根本就不現實。


    而雕版的工匠,卻不用識字,隻需要根據粘貼在木板上的文稿雕刻便是,雕刻文章與刻花沒有什麽區別。


    僅此一點,便決定了宮保要印製《論語》與《孝經》,就隻能才用雕版印刷。


    印書用的手稿,宮保自然要“假公濟私”一番。


    十萬冊書,要捐贈到全大唐三百六十州。


    想一想,每個州的蒙童,啟蒙的書籍,甚至用以臨摹抄寫的字體,皆是某人親筆書寫,這對於大唐讀書人而言,是何等榮耀?


    這種好事,宮保自然要照顧自己師長王珪。


    他自從拜了王珪為師,如今與王珪可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宮保既然自己不願意去當什麽職事官,那自然要為師長“造名”。王珪名氣越大,官職越高,他這做弟子的,好處才更多。


    即便是王珪這般人物,在聽聞過宮保的打算後,也激動得不能自已。


    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能夠著書立作,即便對於王珪,也是極大的誘惑。


    雖然抄寫《論語》、《孝經》並非王珪三立,但能讓全天下的蒙童,誦讀自己謄抄的經書,臨摹自己的筆跡,卻也同樣是莫大的榮耀。


    畢竟雕版印刷還有一個好處,便是無論印製多少本,那書上字跡,都與王珪親筆書寫,沒有什麽兩樣。


    為此,王珪狠狠的誇獎了一番宮保,幾乎要將自己這弟子給誇上天去了。


    這讓宮保不禁有些汗顏,尼瑪,當初自己將水車的功勞讓給王珪,也沒見老頭這般激動。


    宮保請王珪,按照線裝書的尺寸大小,以蠅頭小楷精心謄抄了一套《論語》與《孝經》出來。


    王珪為了抄寫經書,連縣衙的公務都交給了縣丞他們去處理,自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用了整整三日功夫,一絲不苟,一筆一劃的抄寫了完了兩本經書。


    《論語》11750字,《孝經》2369字,一共一萬四千多字,三天時間全部仔仔細細的抄完,可把王珪這老頭給累得不輕。


    為了這事,連王嫣然都不知朝宮保翻了多少白眼,嫌棄他累著自己大父了。


    但王珪卻是樂此不疲,甚至還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還有再重新謄抄一遍的想法。


    宮保一頭黑線,趕緊攔住王珪,不敢再讓自己師長再抄寫一遍了,否則王嫣然還不得掐死他啊?


    拿上王珪精心謄抄出的手稿,宮保回到工匠坊中,讓雷工匠立刻安排人,開始雕版。


    雷工匠早已按照宮保的要求,製作出了一批上好的木板備用。


    用以雕版印刷的木板,是不能用新木製作的。


    否則印刷不了幾次,木板便會因為油墨的浸泡而變形開裂,那樣的話,一塊辛苦雕刻出來的雕版就作廢了。


    而一塊雕版的使用壽命是三萬次,若是因為木料太差,導致使用壽命下降,得不償失。


    好在工匠坊中,倒是儲存有大量的木材。


    益州的河流眾多,工匠坊中也有專門用以造船的工坊。那些用來建造木船的木料,同樣需要堆放很多年後,才能用來造船,卻也正是適合製作雕版的材料。


    雷工匠直接調用了許多陰幹多年的老木料,用以製作雕版,讓宮保十分滿意。


    按照宮保的吩咐,工匠們將王珪親筆謄抄的書稿,用漿糊反貼在木板上。待漿糊幹透後,再由工匠坊中技藝最高明的工匠,將其小心雕刻成陽文。


    不得不說,比起雕花而言,雕刻字跡要簡單的多。


    宮保估摸一下,按照工匠們雕版的速度,一名工匠一天時間,便可完成三到四張雕版的雕刻工作。


    隻要有足夠的工匠,供應足夠的雕版,應該一點問題也沒有。


    雕刻好的雕版,清洗幹淨後,宮保命人取來油墨,用刷子在雕版上塗抹了一遍。再取來白紙一張,輕輕覆蓋在雕版上,換一把幹淨的刷子,輕輕在宣紙表麵刷了幾下。u看書 .uukanshu.cm


    待他將紙揭下後,包括雷工匠在內,一眾工匠全都發出了一聲驚呼。


    原本雪白的宣紙上,便這般神奇的出現了清晰的字跡。


    雖然工匠們不認識字,卻也知道這些文字出現在紙上,代表著什麽。


    雷工匠更是激動的雙手顫抖,哆哆嗦嗦的從宮保手中接過了那張印滿了字跡的宣紙,一遍遍的反複打量。


    “郎君,這般簡單,便能成書?這,這太匪夷所思了,若不是下走親眼所見,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哈哈,這是自然,雷梓人,印書便是這般簡單。如何弄這雕版印刷,你都看明白了嗎?”


    “明白了,明白了,下走全都記在了心裏。”


    “那便好,趕緊安排工匠,將所有的書稿都刻成雕版。待印刷出書稿後,再用那些書稿,繼續雕刻其他的雕版。每一頁書頁,至少需要準備數十張雕版,才夠用。”


    “喏,下走明白!郎君放心,保證不會誤了郎君的大事。”雷工匠連忙點頭保證。


    當宮保抱著印製出來,整整十本新鮮出爐的書稿,返回縣衙交給王珪後,老頭激動得差點老淚縱橫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請簽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貨胖子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貨胖子龍並收藏大唐請簽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