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春假後第一次上朝,朝堂上竟然吵起來了。
朱瞻基提出,他詹士府的少詹士呼延錦,在南都接待萬國來使的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處理得當,平息鄰國紛爭,實屬大功一件,要將他提拔到三品詹士的位置,原來的程詹士,平調為三品太孫賓客。
太子、太孫的詹士府官員,本就以他們自己的推薦為主,隻不過三品以上官員,朱棣要過目審核,朱瞻基的提議朱棣自然不反對。
宗人府、禮部遞了六皇孫封王的一係列請呈,這些都是照例製辦的,並沒有什麽違規、特殊的地方,朱棣也很快就批了。
唯有兵部遞上的一道摺子,引起了群臣的爭議。
兵部尚書趙羾稟到:
「啟稟皇上,去年蒙古雪災,他們已將兵力再次集結,妄圖向我大明邊境推進,請皇上派兵北伐,滅了這股蒙匪,揚我國威!」
「啟稟皇上,皇上兩次親征,威風凜凜、戰果纍纍,臣懇請皇上再次親征,一舉滅蒙,解除我大明北部邊境之威脅。這樣還可以減輕藩王的壓力,不必長期擴大武裝。」
站出來說這話的,真是刑部左侍郎魏謙,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打動了朱棣。
朱棣早有削除藩王武裝力量之心,可自己就是因削藩,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的反,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但若是幾次北伐,能將北方強敵蒙古瓦解,那他就可以從北部藩王開始,名正言順的逐步削弱他們的武裝力量。
魏謙,甚得我心!
「繼續探查蒙軍主力動向,一旦軍情翔實,朕立刻揮師北上,一舉滅了蒙軍主力,徹底瓦解蒙軍,防止他們死灰復燃,還我大明邊境安寧。」
「陛下,萬萬不可再次親征啊!」
朱棣話音剛落,陳洽、李慶兩位大臣立刻出列勸阻,皇上一去就是幾個月,雖然他把漢王、趙王帶在身邊,確實讓監國的皇太子減輕了一些壓力,可漢王、趙王的親信大臣,甚至是皇太孫的勢力,也沒讓他省心。
有大臣帶頭,大殿之上一半的大臣都跪了下去。
方仕政看看左右,出列道:
「啟稟皇上,臣得皇上信任,執掌財政,臣以為,再次禦駕親征,不僅對皇上的安危不利,國庫也難以支撐,朝廷這兩年建皇城、修運河,已經把原來的家底基本掏空,再加之數次北伐,國庫實在難以為繼,請皇上三思!」
朱棣冷冷答到:「朕心中有數,此次北伐,朕必一勞永逸解決北方外患,大明安定指日可待,你隻盡力做好糧草供應即可。」
楊榮、楊士奇對視了一眼,他們心知皇上主意已定,多說無益,隻能選擇沉默。
朱棣看也不看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一甩袖子站了起來。
「退朝!」
朱瞻基暗暗嘆了口氣,皇祖父生性尚武,年歲大以後,又變得好大喜功,前幾次親征,均是前呼後擁、好不熱鬧。去年親征的真實情況,自己是知道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沒有實質的戰果。
隻一次蒙軍主力都還隻是捕風捉影,皇祖父就說要禦駕親征,這不是窮折騰嗎?
魏謙出了皇宮,剛準備上馬車,便看見趙羾遠遠朝他拱手,他也回了一禮,一掀簾子上了馬車。
馬車上,易呈錦在等著他。
「怎麽樣?皇上同意北伐了嗎?」易呈錦看到魏謙臉上的笑容,知道這一問也是多餘。
魏謙點點頭:「成了。」
這父子倆商量了兩日,覺得隻有朝局混亂,他們才有機會。
皇上在,幹坤定。可若是皇上不在呢?
趙羾本沒有什麽把柄,可他家人的把柄,那是一抓一大把。就說去年皇上北伐蒙古,趙羾的小兒子趙吉,利用自己父親的關係,拿到了糧草的供應權,低進高出,中間賺取差價,使得糧草白白多花一筆錢。
皇上最恨貪汙,趙羾雖未經手,可若是查到趙吉頭上,趙羾哪裏脫得了幹係?
更何況,趙羾還因為糧草供應及時,得了皇上的嘉獎。簡直就是欺君盜名!
兩下一攤牌,趙羾便同意編造一個蒙古主力的虛影,鼓動皇上再次出征。他隻管提,皇上采不採信,對他都沒有什麽損失。
呼延錦猝不及防的,就收到提拔令,做了太孫詹士府的詹士。尤其是他從蕭忠口中得知,太子為了護他,斷然拒絕張才人和延平郡主,他的心裏突然有了決定。
心中的糾結與矛盾,瞬間被一個春草般瘋長的念頭所替代:
和皇太孫站在一起!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朱瞻基比易呈錦更適合做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他更堅信,大明的百姓需要的安穩而不是皇權之爭燃起的戰火。
吳先生、方大人、徐之錦,甚至是徐之錦口中的安國寺方丈,他們的話,如同不斷敲打的鐵錘,將呼延錦的心,百鍊成鋼。
可是,既不能跟皇太孫坦白,也不能和易呈錦、父親翻臉,呼延錦像一個無助的潛行者,在黑暗之中堅持著心中的那一點光明。
跟呼延錦的躑躅前行相比,朱瞻培顯得格外的春風得意。
王府很快就收拾出來,「魯王府」的匾也由內務府掛了上去。最讓朱瞻培出乎意料的是,林龍楓居然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召集了一支二十人的王府侍衛隊。
「稟王爺,侍衛隊目前已經開始訓練,這二十人,可做為侍衛隊的骨幹力量,五月之前,可擴大到九十人。」大明王府侍衛人數上限是百人,九十人基本就是最大武力邊界了。
林龍楓已經換上了魯王府家將的皮質軟甲,看上去精神抖擻。做為王府侍衛長,他也入了官冊,領五品武將銜。
對於朱瞻培的捧殺,他的職責就是監視朱瞻培,隨時根據易呈錦的指示採取行動。
朱瞻培的敕封開府慶典,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出了新年不久,就大張旗鼓的舉行了。因為他現在的身份,皇太孫帶著皇孫輩的十來個人,都到府裏觀禮。
府外戒備森嚴,府內人頭攢動,朱瞻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矚目,屬於太子妃嫡子的矚目。
魯王府的羅長史,是朱高熾親自挑的,這個兒子從小也沒得自己關照就長大了,朱高熾特意選了個資歷老的去輔佐他。羅長史還帶來了朱高熾的不少賞賜,這也讓魯王府增色不少。
正當滿堂貴人們給六皇孫道喜的時候,宮裏皇貴妃、太子妃的賞賜也下來了,跟著一起來的,還有兩位宮裏的教引宮女。
兩人進府的時候,都用紅紗巾遮著臉。教引宮女一來,就在皇孫們打趣的笑聲中,由嬤嬤領去後院,等待六皇孫的召喚,才能去教引皇孫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就在大家熱鬧一番,紛紛散去的時候,魯王府卻迎來了一位了不得的客人。
他一進門就笑道:
「魯成王,年齡不大,氣派不小嘛!」
朱瞻基提出,他詹士府的少詹士呼延錦,在南都接待萬國來使的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處理得當,平息鄰國紛爭,實屬大功一件,要將他提拔到三品詹士的位置,原來的程詹士,平調為三品太孫賓客。
太子、太孫的詹士府官員,本就以他們自己的推薦為主,隻不過三品以上官員,朱棣要過目審核,朱瞻基的提議朱棣自然不反對。
宗人府、禮部遞了六皇孫封王的一係列請呈,這些都是照例製辦的,並沒有什麽違規、特殊的地方,朱棣也很快就批了。
唯有兵部遞上的一道摺子,引起了群臣的爭議。
兵部尚書趙羾稟到:
「啟稟皇上,去年蒙古雪災,他們已將兵力再次集結,妄圖向我大明邊境推進,請皇上派兵北伐,滅了這股蒙匪,揚我國威!」
「啟稟皇上,皇上兩次親征,威風凜凜、戰果纍纍,臣懇請皇上再次親征,一舉滅蒙,解除我大明北部邊境之威脅。這樣還可以減輕藩王的壓力,不必長期擴大武裝。」
站出來說這話的,真是刑部左侍郎魏謙,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打動了朱棣。
朱棣早有削除藩王武裝力量之心,可自己就是因削藩,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造的反,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但若是幾次北伐,能將北方強敵蒙古瓦解,那他就可以從北部藩王開始,名正言順的逐步削弱他們的武裝力量。
魏謙,甚得我心!
「繼續探查蒙軍主力動向,一旦軍情翔實,朕立刻揮師北上,一舉滅了蒙軍主力,徹底瓦解蒙軍,防止他們死灰復燃,還我大明邊境安寧。」
「陛下,萬萬不可再次親征啊!」
朱棣話音剛落,陳洽、李慶兩位大臣立刻出列勸阻,皇上一去就是幾個月,雖然他把漢王、趙王帶在身邊,確實讓監國的皇太子減輕了一些壓力,可漢王、趙王的親信大臣,甚至是皇太孫的勢力,也沒讓他省心。
有大臣帶頭,大殿之上一半的大臣都跪了下去。
方仕政看看左右,出列道:
「啟稟皇上,臣得皇上信任,執掌財政,臣以為,再次禦駕親征,不僅對皇上的安危不利,國庫也難以支撐,朝廷這兩年建皇城、修運河,已經把原來的家底基本掏空,再加之數次北伐,國庫實在難以為繼,請皇上三思!」
朱棣冷冷答到:「朕心中有數,此次北伐,朕必一勞永逸解決北方外患,大明安定指日可待,你隻盡力做好糧草供應即可。」
楊榮、楊士奇對視了一眼,他們心知皇上主意已定,多說無益,隻能選擇沉默。
朱棣看也不看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一甩袖子站了起來。
「退朝!」
朱瞻基暗暗嘆了口氣,皇祖父生性尚武,年歲大以後,又變得好大喜功,前幾次親征,均是前呼後擁、好不熱鬧。去年親征的真實情況,自己是知道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沒有實質的戰果。
隻一次蒙軍主力都還隻是捕風捉影,皇祖父就說要禦駕親征,這不是窮折騰嗎?
魏謙出了皇宮,剛準備上馬車,便看見趙羾遠遠朝他拱手,他也回了一禮,一掀簾子上了馬車。
馬車上,易呈錦在等著他。
「怎麽樣?皇上同意北伐了嗎?」易呈錦看到魏謙臉上的笑容,知道這一問也是多餘。
魏謙點點頭:「成了。」
這父子倆商量了兩日,覺得隻有朝局混亂,他們才有機會。
皇上在,幹坤定。可若是皇上不在呢?
趙羾本沒有什麽把柄,可他家人的把柄,那是一抓一大把。就說去年皇上北伐蒙古,趙羾的小兒子趙吉,利用自己父親的關係,拿到了糧草的供應權,低進高出,中間賺取差價,使得糧草白白多花一筆錢。
皇上最恨貪汙,趙羾雖未經手,可若是查到趙吉頭上,趙羾哪裏脫得了幹係?
更何況,趙羾還因為糧草供應及時,得了皇上的嘉獎。簡直就是欺君盜名!
兩下一攤牌,趙羾便同意編造一個蒙古主力的虛影,鼓動皇上再次出征。他隻管提,皇上采不採信,對他都沒有什麽損失。
呼延錦猝不及防的,就收到提拔令,做了太孫詹士府的詹士。尤其是他從蕭忠口中得知,太子為了護他,斷然拒絕張才人和延平郡主,他的心裏突然有了決定。
心中的糾結與矛盾,瞬間被一個春草般瘋長的念頭所替代:
和皇太孫站在一起!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朱瞻基比易呈錦更適合做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他更堅信,大明的百姓需要的安穩而不是皇權之爭燃起的戰火。
吳先生、方大人、徐之錦,甚至是徐之錦口中的安國寺方丈,他們的話,如同不斷敲打的鐵錘,將呼延錦的心,百鍊成鋼。
可是,既不能跟皇太孫坦白,也不能和易呈錦、父親翻臉,呼延錦像一個無助的潛行者,在黑暗之中堅持著心中的那一點光明。
跟呼延錦的躑躅前行相比,朱瞻培顯得格外的春風得意。
王府很快就收拾出來,「魯王府」的匾也由內務府掛了上去。最讓朱瞻培出乎意料的是,林龍楓居然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召集了一支二十人的王府侍衛隊。
「稟王爺,侍衛隊目前已經開始訓練,這二十人,可做為侍衛隊的骨幹力量,五月之前,可擴大到九十人。」大明王府侍衛人數上限是百人,九十人基本就是最大武力邊界了。
林龍楓已經換上了魯王府家將的皮質軟甲,看上去精神抖擻。做為王府侍衛長,他也入了官冊,領五品武將銜。
對於朱瞻培的捧殺,他的職責就是監視朱瞻培,隨時根據易呈錦的指示採取行動。
朱瞻培的敕封開府慶典,按照他自己的意思,出了新年不久,就大張旗鼓的舉行了。因為他現在的身份,皇太孫帶著皇孫輩的十來個人,都到府裏觀禮。
府外戒備森嚴,府內人頭攢動,朱瞻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矚目,屬於太子妃嫡子的矚目。
魯王府的羅長史,是朱高熾親自挑的,這個兒子從小也沒得自己關照就長大了,朱高熾特意選了個資歷老的去輔佐他。羅長史還帶來了朱高熾的不少賞賜,這也讓魯王府增色不少。
正當滿堂貴人們給六皇孫道喜的時候,宮裏皇貴妃、太子妃的賞賜也下來了,跟著一起來的,還有兩位宮裏的教引宮女。
兩人進府的時候,都用紅紗巾遮著臉。教引宮女一來,就在皇孫們打趣的笑聲中,由嬤嬤領去後院,等待六皇孫的召喚,才能去教引皇孫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就在大家熱鬧一番,紛紛散去的時候,魯王府卻迎來了一位了不得的客人。
他一進門就笑道:
「魯成王,年齡不大,氣派不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