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兵營,分主次做好之後。
鄧武就吩咐縣令陳源,向城內各個世家百姓征集糧草,又吩咐鄧茂,回洛陽大倉押解糧草。
長社最少要準備足夠五萬大軍,三月用度的糧草軍需。以備不時之需,防止黃巾圍城。
長社縣慰陳修不解,開口問道:“將軍!末將有話想說,將軍為何不主動出擊,剿滅這些黃巾反賊?”
鄧武瞥了一眼說話的縣慰陳修,本不想理他。但想了想,還需要他的兄長陳源收集糧草。還是開口解釋道:“黃巾賊可是有20萬大軍的,我軍有多少?滿打滿算就五萬出頭。其中,還有兩萬人馬是沒什麽戰鬥力的青壯。姑且不論黃巾賊這20萬大軍中有多少精兵,但最起碼這20萬人都是青壯。更不用說黃巾賊的兵員,隨時可以增加。”
這可不是鄧武隨口亂說的,黃巾初期,攻城拔寨的,最起碼都是經過簡單的訓練的民兵。還有秘密訓練的少部分精銳,比如:黃巾力士。
隻是後來地盤大了,才會收編各路山賊和燒毀村民的房屋,裹挾未經任何訓練的農夫,以壯聲勢。又把為數不多的精銳,下放去帶領這些人馬。這也導致黃巾的人員越來越雜,這才會成為後來烏合之眾的代名詞。
鄧武在跟縣慰解釋,同時也在為自己部下的將領說明緣由。敵軍的底細還沒有查探清楚,貿然出擊更是兵家大忌。
而且這些黃巾,更不像鄧武所知道的那樣不堪一擊。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黃巾起兵之初,就迅速的在八州燃起戰火,攻城掠地。一度壓製官軍,長達半年之久。張角和波才死後才迅速的衰落,淪為後來梟雄們的經驗寶寶。
……………………
鄧武判定黃巾戰鬥力很強,還有一個依據,就是這兩天在城頭上掃描敵軍主要將領的屬性。
二流將領有十幾名之多,三流將領更是有上百人。雖然沒有發現一流將領,但是不要忘了這些,還是鄧武看到的敵軍將領,沒發現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要知道鄧武這次出征,手頭上的二流將領,滿打滿算也才十五名。後方鎮守三個縣城的,就用去了六個。在長社,為了順利收編兩萬青壯,又派出了四名二流將領。
現在鄧武手上可用將領有:
神將三人(黃忠、典韋、王越)
一流將領兩人(何儀、何曼)
二流將領五人(鄧茂,廖鵬,方悅,一個斥候都尉,一個賈詡親兵隊長。)
鄧武不願出城跟黃巾戰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無人可用了。準確的說是無親信可用。
鄧武帶出來的三千五百騎,隻有五百親信。一千弓騎兵是黃忠一手訓練起來的,倒是勉強可用。剩下的兩千騎,鄧武沒有安插親信在裏麵的。統兵將領,也是以前雁門郡的兩個都尉。也不是鄧武的親信,隻能說指揮起來比北軍要好很多。
後方除了鎮守的將領之外,還每處派有一隊親信人馬,方便掌控地方和那些俘虜,共計一百五十人。
長社又分出一百人,配合四名將領整編那些青壯。鄧武和賈詡的親兵,一百五十人。王越和廖鵬率領的刺客隊五十人。在虎牢關的時候,又派往劉備那裏去臥底的二十人。
到現在,鄧武可用人馬已不足三十人。其中還有幾人不是戰鬥人員,是政治工作者。學習了《九陰真經》中的‘移魂大法’的死士。
那兩萬洛陽北軍,鄧武也能指揮。但總有一種指揮不暢的感覺,就更不用說什麽如臂使喚了。收編的各路義軍,更是拉幫結派的,各種小山頭。大戰在即!鄧武也沒時間去處理他們。
說白了就是,收編的義軍、青壯和俘虜還沒消化好,出城決戰怕這些新丁崩盤了。
畢竟守城跟出城野戰是不一樣的,冷兵器時代,守城戰傷亡率雖然高,但也沒有野戰的傷亡高。新兵出城野戰,傷亡率可高達七成以上。一旦落敗,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全軍潰敗。
第二天,黃巾軍就開始不顧傷亡的攻城了。這次沒有什麽圍三缺一,主攻南門,其他東,西,北三門個擺了約一萬人馬佯攻。
而除了南門之外,其他三門都隻放了一個二流將領防守。剩餘的將領,都在南門。
攻城戰,雖然沒有野戰那麽殘酷。但,更考驗士兵的體力和精神。黃巾軍攻勢如潮,鄧武不得不把還沒整編好的青壯,拉少城頭守城。
短短半個月,傷亡就高達上萬人馬。而大部分傷亡,都是這些青壯。兩萬青壯,現在就一萬出頭,大部分還帶點輕傷。而鄧武的人馬現在也銳減大半,也就三萬出頭。
行軍打仗,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守城方占據著城池,有著天然的地利優勢。uu看書 uanhu.om作為守城方的鄧武,傷亡都這麽高,黃巾軍傷亡有多少鄧武不知道,但肯定也不好受。可是缺過兵源嗎?黃巾軍又在乎這些傷亡嗎?
……………………
這天夜裏,一支飛箭從城外射到城頭。被防守的官兵撿到後,交給值夜的將領~方悅。
方悅打開信件一看,一臉沉重地對著旁邊的副將說道:“汝!好好值夜,我去麵見主公。”送完就急匆匆的走下城頭,騎馬向城北軍營趕去。
不一會兒,方悅就來到軍營門口。出示了令牌之後,守營的軍士就放行了。
方悅來到中軍大帳,看到是何儀在守衛,就跟他說明了情況。然後何儀說了一聲“稍等!”就轉身進入大帳中。
沒過一會兒,又出來對著方悅說道:“主公!讓你進去。”
方悅進去之後,看到鄧武穿戴整齊(戰爭期間,雖然沒有戰甲披身,但都是和衣而睡)。坐在主位上,雙手揉著太陽穴。聲音沙啞的說道:“何事急匆匆的?”
“主公,請看。”方悅伸手掏入懷中,把信件遞給一旁的何儀。口中還一邊解釋道:“主公,這是末將在今夜值夜時,射上城頭來的一封信件。事關重大,末將第一時間送來給主公過目。”
鄧武從何儀手中接過信件,先漫不經心的瞟了一眼。隨後就滿臉嚴肅的說道:“這封信件除你之外,還有誰知道?”
“就末將一人知曉。”
鄧武聽後嗯了一聲,沉思了一會兒,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對著旁邊的何儀說道:“去請,軍師前來議事。”
鄧武就吩咐縣令陳源,向城內各個世家百姓征集糧草,又吩咐鄧茂,回洛陽大倉押解糧草。
長社最少要準備足夠五萬大軍,三月用度的糧草軍需。以備不時之需,防止黃巾圍城。
長社縣慰陳修不解,開口問道:“將軍!末將有話想說,將軍為何不主動出擊,剿滅這些黃巾反賊?”
鄧武瞥了一眼說話的縣慰陳修,本不想理他。但想了想,還需要他的兄長陳源收集糧草。還是開口解釋道:“黃巾賊可是有20萬大軍的,我軍有多少?滿打滿算就五萬出頭。其中,還有兩萬人馬是沒什麽戰鬥力的青壯。姑且不論黃巾賊這20萬大軍中有多少精兵,但最起碼這20萬人都是青壯。更不用說黃巾賊的兵員,隨時可以增加。”
這可不是鄧武隨口亂說的,黃巾初期,攻城拔寨的,最起碼都是經過簡單的訓練的民兵。還有秘密訓練的少部分精銳,比如:黃巾力士。
隻是後來地盤大了,才會收編各路山賊和燒毀村民的房屋,裹挾未經任何訓練的農夫,以壯聲勢。又把為數不多的精銳,下放去帶領這些人馬。這也導致黃巾的人員越來越雜,這才會成為後來烏合之眾的代名詞。
鄧武在跟縣慰解釋,同時也在為自己部下的將領說明緣由。敵軍的底細還沒有查探清楚,貿然出擊更是兵家大忌。
而且這些黃巾,更不像鄧武所知道的那樣不堪一擊。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黃巾起兵之初,就迅速的在八州燃起戰火,攻城掠地。一度壓製官軍,長達半年之久。張角和波才死後才迅速的衰落,淪為後來梟雄們的經驗寶寶。
……………………
鄧武判定黃巾戰鬥力很強,還有一個依據,就是這兩天在城頭上掃描敵軍主要將領的屬性。
二流將領有十幾名之多,三流將領更是有上百人。雖然沒有發現一流將領,但是不要忘了這些,還是鄧武看到的敵軍將領,沒發現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要知道鄧武這次出征,手頭上的二流將領,滿打滿算也才十五名。後方鎮守三個縣城的,就用去了六個。在長社,為了順利收編兩萬青壯,又派出了四名二流將領。
現在鄧武手上可用將領有:
神將三人(黃忠、典韋、王越)
一流將領兩人(何儀、何曼)
二流將領五人(鄧茂,廖鵬,方悅,一個斥候都尉,一個賈詡親兵隊長。)
鄧武不願出城跟黃巾戰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無人可用了。準確的說是無親信可用。
鄧武帶出來的三千五百騎,隻有五百親信。一千弓騎兵是黃忠一手訓練起來的,倒是勉強可用。剩下的兩千騎,鄧武沒有安插親信在裏麵的。統兵將領,也是以前雁門郡的兩個都尉。也不是鄧武的親信,隻能說指揮起來比北軍要好很多。
後方除了鎮守的將領之外,還每處派有一隊親信人馬,方便掌控地方和那些俘虜,共計一百五十人。
長社又分出一百人,配合四名將領整編那些青壯。鄧武和賈詡的親兵,一百五十人。王越和廖鵬率領的刺客隊五十人。在虎牢關的時候,又派往劉備那裏去臥底的二十人。
到現在,鄧武可用人馬已不足三十人。其中還有幾人不是戰鬥人員,是政治工作者。學習了《九陰真經》中的‘移魂大法’的死士。
那兩萬洛陽北軍,鄧武也能指揮。但總有一種指揮不暢的感覺,就更不用說什麽如臂使喚了。收編的各路義軍,更是拉幫結派的,各種小山頭。大戰在即!鄧武也沒時間去處理他們。
說白了就是,收編的義軍、青壯和俘虜還沒消化好,出城決戰怕這些新丁崩盤了。
畢竟守城跟出城野戰是不一樣的,冷兵器時代,守城戰傷亡率雖然高,但也沒有野戰的傷亡高。新兵出城野戰,傷亡率可高達七成以上。一旦落敗,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導致全軍潰敗。
第二天,黃巾軍就開始不顧傷亡的攻城了。這次沒有什麽圍三缺一,主攻南門,其他東,西,北三門個擺了約一萬人馬佯攻。
而除了南門之外,其他三門都隻放了一個二流將領防守。剩餘的將領,都在南門。
攻城戰,雖然沒有野戰那麽殘酷。但,更考驗士兵的體力和精神。黃巾軍攻勢如潮,鄧武不得不把還沒整編好的青壯,拉少城頭守城。
短短半個月,傷亡就高達上萬人馬。而大部分傷亡,都是這些青壯。兩萬青壯,現在就一萬出頭,大部分還帶點輕傷。而鄧武的人馬現在也銳減大半,也就三萬出頭。
行軍打仗,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守城方占據著城池,有著天然的地利優勢。uu看書 uanhu.om作為守城方的鄧武,傷亡都這麽高,黃巾軍傷亡有多少鄧武不知道,但肯定也不好受。可是缺過兵源嗎?黃巾軍又在乎這些傷亡嗎?
……………………
這天夜裏,一支飛箭從城外射到城頭。被防守的官兵撿到後,交給值夜的將領~方悅。
方悅打開信件一看,一臉沉重地對著旁邊的副將說道:“汝!好好值夜,我去麵見主公。”送完就急匆匆的走下城頭,騎馬向城北軍營趕去。
不一會兒,方悅就來到軍營門口。出示了令牌之後,守營的軍士就放行了。
方悅來到中軍大帳,看到是何儀在守衛,就跟他說明了情況。然後何儀說了一聲“稍等!”就轉身進入大帳中。
沒過一會兒,又出來對著方悅說道:“主公!讓你進去。”
方悅進去之後,看到鄧武穿戴整齊(戰爭期間,雖然沒有戰甲披身,但都是和衣而睡)。坐在主位上,雙手揉著太陽穴。聲音沙啞的說道:“何事急匆匆的?”
“主公,請看。”方悅伸手掏入懷中,把信件遞給一旁的何儀。口中還一邊解釋道:“主公,這是末將在今夜值夜時,射上城頭來的一封信件。事關重大,末將第一時間送來給主公過目。”
鄧武從何儀手中接過信件,先漫不經心的瞟了一眼。隨後就滿臉嚴肅的說道:“這封信件除你之外,還有誰知道?”
“就末將一人知曉。”
鄧武聽後嗯了一聲,沉思了一會兒,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對著旁邊的何儀說道:“去請,軍師前來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