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藏身茂密樹林之中守株待兔,直等到日落西山也沒有人來。他們並不死心,連夜蹲守,直到東方露出魚肚白,還是沒有人來尋找這宗重要信物。
楊千城和錢悅兒熬了一夜,一無所獲,多少有些鬱悶。心中琢磨:難道此人能掐會算,知道我們張開袋口等他上鉤不成?!又或者此人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遺失了玉牌?或者不記得將玉牌失落在了何處?又或者並不如我們所想,根本不在乎這塊玉牌?
二人心中猜測,極為不甘,難得出現一條重要線索,怎能接受這樣一無所獲的結果?錢悅兒坐在樹杈上,低頭托腮,就是不明白到底哪裏出了差錯。
楊千城一躍下樹,就著山泉洗了洗臉,頓覺精神一爽,向著錢悅兒招了招手:“悅兒,已經熬了一夜,先過來洗漱一下吧!”錢悅兒看著叮咚流淌的泉水,順從地走了過來,蹲在泉邊掬起水來洗臉。果然清涼無比,她愜意地歎了口氣:“好舒服!”
楊千城掬起水來喝了一口:“你嚐嚐,這水很是甘甜清洌!”錢悅兒聞言也掬起一捧來喝,眼睛突然盯住了水麵。泉水清澈剔透,水下的卵石沙礫清晰可見,錢悅兒伸手從水中捏出一枚圓珠子來,放在手心,又探手入水,捏起一枚,她一直捏出了三枚小小的圓珠子。
楊千城好奇地湊了過來:“悅兒,你在做什麽?”錢悅兒將手心一攤:“你看,這是什麽?”
楊千城捏起一枚仔細看了看,吃驚道:“這不是火銃的彈子嗎?”錢悅兒點了點頭:“不錯,正是火銃的彈子,我可以斷定昨日那聲槍響正是發生在此地。”
楊千城納悶道:“為何火銃彈子會在水裏?”錢悅兒笑了一笑:“並非是子彈打在水裏,火銃一發豈隻三粒彈子?分明是被人打落掉進水中了。我們在這附近再仔細找上一找,也許能夠有所發現。”
楊千城點了點頭,二人分頭在山泉周圍尋覓起來。找了一圈並無所見,雖然泄氣,卻也無可奈何,山泉邊草木修長平整,並無打鬥痕跡。這片地域昨日也曾搜尋過,今天再度細查,還是什麽都沒有。
楊千城忖道:“火銃可以遠距離施放,此地找到彈子,那麽放槍之處應在60丈外,悅兒,我們分頭搜去,看能不能找到什麽?”
錢悅兒點了點頭,纖手一劃,比劃了一下,楊千城會意,二人以山泉為核心,掠往60丈外各自沿著半圓範圍搜索。
錢悅兒腳不沾地,禦風而行,低頭觀察著地麵。前方一小撮黃色的粉末吸引了她的視線,她停了下來,伸手一撚,放到鼻下聞了一聞:“是硫磺!”看來這裏就是火銃主人填裝彈子與火藥的地方了。
她仔細地撥開地麵上的亂草,果然看到二枚腳印,雖然殘缺不全,隻有前腳掌的半枚腳印,已是足夠判斷這是個身高中等的男子。印痕並不深,若非仔細辨認,就會被忽略,可見此人輕功不錯,專心裝填彈藥時一時分心這才留下了這半個腳印。
楊千城仔細巡查過並無所見,便向錢悅兒這邊飛掠而來,見她正蹲在地上觀察,便停了下來:“悅兒,有什麽發現嗎?”
錢悅兒點點頭,手指向山泉所在:“放槍之人站在這裏對準那邊開槍,那邊除了水中找到三枚彈子,連一個彈痕都找不見,其他的彈子也尋不到,這說明了什麽?”
楊千城想了想:“這麽說,那一槍應該是打中的了!可是地上為什麽沒有鮮血呢?”
錢悅兒點頭道:“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就是百思不得其解之處了。你看,這放槍之人身懷武功,在峨嵋山上放槍,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他還是開了槍,為什麽?”
楊千城唇角泛起笑意:“他很有可能是被逼無奈了!”
錢悅兒讚賞地一笑:“玉牌是在山泉附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中槍之人的物件,依常理推斷,這人應該是中了槍,可是地上為什麽沒有血跡,他遺失了這樣重要的信物,卻為什麽不來取,真是讓人想不透啊!”
楊千城點頭道:“你說得極是,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一個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被逼開槍,一個中了槍卻消滅了痕跡,而且顧不上找回如此重要的祖傳信物。”
二人推斷了半天,始終猜不透,再無所見,隻得返回大佛秘洞。二人輕輕躍入洞中,發現氣氛有些不對。眾丐們和小遲、鬆濤一起圍著石長老,都伸長脖子在看石長老手中的一張紙片。一隻信鴿“咕咕”叫著,正被小遲抱在雙手之間。
楊千城和錢悅兒進來,眾人一齊抬頭向他們看來。石長老將手中紙片遞過:“楊大俠,幫主的飛鴿傳書,你快看看吧!”
見眾人神色凝重,楊千城心中“咯噔”了一下,一把接過來,和錢悅兒並頭看了起來。嶽成龍先是感謝楊千城和錢悅兒搭救了丐幫弟子,又披露了一樁大消息:遠避漠北的北元朝廷雖然連年滋擾不斷,但人數都很有限,這次卻不同,蒙元丞相咬住命平章乃兒不花率十萬大軍陳兵陰山,進犯河套地區,攻城掠寨,大肆燒殺搶掠,邊民死傷無數,餘者隻得舉家內遷逃往中原。太原與北京頓時告急,三皇子晉王與四皇子燕王轄地正在北元兵鋒所向。
明太祖朱元璋為禦侮防患,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明初,藩王沒有行政權,隻有軍事權。朝廷調地方軍隊,地方守鎮官還要得到當地藩王令旨後才能調動。遇有戰事,即使元勳宿將也要聽藩王節製。
朱元璋得到前線急報,嚴令晉王和燕王督師禦邊與敵交戰,著朝廷諸將悉聽二王節製。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立即傳令轄地諸將集結兵馬,嚴陣以待,大戰一觸即發。
乃兒不花很是狡滑,不知虛實的情況下,進攻大同府,做出圍城的架勢。一旦大同陷落,西襲太原、東襲北京,便可任其上下其手了。
燕王朱棣當機立斷,北京交由世子朱高熾鎮守,領兵直驅大同,北方諸將隨同燕王出征。猶豫未定的朱棡見皇弟已經率師出兵,頓時下了決心,也集結兵馬救援大同。二王率三十萬兵馬二路齊援大同,大同守城軍民士氣大振,堅守不出頑強抵抗。
嶽成龍在信中說道:“北元餘孽蠢動不休,恐與年前天狼教圍襲皇城有關,戰事吃緊,將有大戰。保家衛國、共禦外侮,乃我輩武林人士本份,欲往北京一行。石長老宜速回應天,替餘坐鎮丐幫。”(未完待續)
楊千城和錢悅兒熬了一夜,一無所獲,多少有些鬱悶。心中琢磨:難道此人能掐會算,知道我們張開袋口等他上鉤不成?!又或者此人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遺失了玉牌?或者不記得將玉牌失落在了何處?又或者並不如我們所想,根本不在乎這塊玉牌?
二人心中猜測,極為不甘,難得出現一條重要線索,怎能接受這樣一無所獲的結果?錢悅兒坐在樹杈上,低頭托腮,就是不明白到底哪裏出了差錯。
楊千城一躍下樹,就著山泉洗了洗臉,頓覺精神一爽,向著錢悅兒招了招手:“悅兒,已經熬了一夜,先過來洗漱一下吧!”錢悅兒看著叮咚流淌的泉水,順從地走了過來,蹲在泉邊掬起水來洗臉。果然清涼無比,她愜意地歎了口氣:“好舒服!”
楊千城掬起水來喝了一口:“你嚐嚐,這水很是甘甜清洌!”錢悅兒聞言也掬起一捧來喝,眼睛突然盯住了水麵。泉水清澈剔透,水下的卵石沙礫清晰可見,錢悅兒伸手從水中捏出一枚圓珠子來,放在手心,又探手入水,捏起一枚,她一直捏出了三枚小小的圓珠子。
楊千城好奇地湊了過來:“悅兒,你在做什麽?”錢悅兒將手心一攤:“你看,這是什麽?”
楊千城捏起一枚仔細看了看,吃驚道:“這不是火銃的彈子嗎?”錢悅兒點了點頭:“不錯,正是火銃的彈子,我可以斷定昨日那聲槍響正是發生在此地。”
楊千城納悶道:“為何火銃彈子會在水裏?”錢悅兒笑了一笑:“並非是子彈打在水裏,火銃一發豈隻三粒彈子?分明是被人打落掉進水中了。我們在這附近再仔細找上一找,也許能夠有所發現。”
楊千城點了點頭,二人分頭在山泉周圍尋覓起來。找了一圈並無所見,雖然泄氣,卻也無可奈何,山泉邊草木修長平整,並無打鬥痕跡。這片地域昨日也曾搜尋過,今天再度細查,還是什麽都沒有。
楊千城忖道:“火銃可以遠距離施放,此地找到彈子,那麽放槍之處應在60丈外,悅兒,我們分頭搜去,看能不能找到什麽?”
錢悅兒點了點頭,纖手一劃,比劃了一下,楊千城會意,二人以山泉為核心,掠往60丈外各自沿著半圓範圍搜索。
錢悅兒腳不沾地,禦風而行,低頭觀察著地麵。前方一小撮黃色的粉末吸引了她的視線,她停了下來,伸手一撚,放到鼻下聞了一聞:“是硫磺!”看來這裏就是火銃主人填裝彈子與火藥的地方了。
她仔細地撥開地麵上的亂草,果然看到二枚腳印,雖然殘缺不全,隻有前腳掌的半枚腳印,已是足夠判斷這是個身高中等的男子。印痕並不深,若非仔細辨認,就會被忽略,可見此人輕功不錯,專心裝填彈藥時一時分心這才留下了這半個腳印。
楊千城仔細巡查過並無所見,便向錢悅兒這邊飛掠而來,見她正蹲在地上觀察,便停了下來:“悅兒,有什麽發現嗎?”
錢悅兒點點頭,手指向山泉所在:“放槍之人站在這裏對準那邊開槍,那邊除了水中找到三枚彈子,連一個彈痕都找不見,其他的彈子也尋不到,這說明了什麽?”
楊千城想了想:“這麽說,那一槍應該是打中的了!可是地上為什麽沒有鮮血呢?”
錢悅兒點頭道:“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就是百思不得其解之處了。你看,這放槍之人身懷武功,在峨嵋山上放槍,很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他還是開了槍,為什麽?”
楊千城唇角泛起笑意:“他很有可能是被逼無奈了!”
錢悅兒讚賞地一笑:“玉牌是在山泉附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中槍之人的物件,依常理推斷,這人應該是中了槍,可是地上為什麽沒有血跡,他遺失了這樣重要的信物,卻為什麽不來取,真是讓人想不透啊!”
楊千城點頭道:“你說得極是,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一個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被逼開槍,一個中了槍卻消滅了痕跡,而且顧不上找回如此重要的祖傳信物。”
二人推斷了半天,始終猜不透,再無所見,隻得返回大佛秘洞。二人輕輕躍入洞中,發現氣氛有些不對。眾丐們和小遲、鬆濤一起圍著石長老,都伸長脖子在看石長老手中的一張紙片。一隻信鴿“咕咕”叫著,正被小遲抱在雙手之間。
楊千城和錢悅兒進來,眾人一齊抬頭向他們看來。石長老將手中紙片遞過:“楊大俠,幫主的飛鴿傳書,你快看看吧!”
見眾人神色凝重,楊千城心中“咯噔”了一下,一把接過來,和錢悅兒並頭看了起來。嶽成龍先是感謝楊千城和錢悅兒搭救了丐幫弟子,又披露了一樁大消息:遠避漠北的北元朝廷雖然連年滋擾不斷,但人數都很有限,這次卻不同,蒙元丞相咬住命平章乃兒不花率十萬大軍陳兵陰山,進犯河套地區,攻城掠寨,大肆燒殺搶掠,邊民死傷無數,餘者隻得舉家內遷逃往中原。太原與北京頓時告急,三皇子晉王與四皇子燕王轄地正在北元兵鋒所向。
明太祖朱元璋為禦侮防患,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明初,藩王沒有行政權,隻有軍事權。朝廷調地方軍隊,地方守鎮官還要得到當地藩王令旨後才能調動。遇有戰事,即使元勳宿將也要聽藩王節製。
朱元璋得到前線急報,嚴令晉王和燕王督師禦邊與敵交戰,著朝廷諸將悉聽二王節製。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立即傳令轄地諸將集結兵馬,嚴陣以待,大戰一觸即發。
乃兒不花很是狡滑,不知虛實的情況下,進攻大同府,做出圍城的架勢。一旦大同陷落,西襲太原、東襲北京,便可任其上下其手了。
燕王朱棣當機立斷,北京交由世子朱高熾鎮守,領兵直驅大同,北方諸將隨同燕王出征。猶豫未定的朱棡見皇弟已經率師出兵,頓時下了決心,也集結兵馬救援大同。二王率三十萬兵馬二路齊援大同,大同守城軍民士氣大振,堅守不出頑強抵抗。
嶽成龍在信中說道:“北元餘孽蠢動不休,恐與年前天狼教圍襲皇城有關,戰事吃緊,將有大戰。保家衛國、共禦外侮,乃我輩武林人士本份,欲往北京一行。石長老宜速回應天,替餘坐鎮丐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