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崇
大楚王朝之我給霸王當謀士 作者:溪山掩月.C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的帝堯或者帝舜也驚奇不已,認為這是上天的啟示,於是讓禹繼承了未完的治水之事。並派伯益、後稷跟他一起,召集百姓都來協助,忠於在十三年後將大洪水給治理好了。
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大禹是個工作狂,三過家門而不入。
為何?
難道真的到了家門口回去和妻子親熱一番的時間都沒有?
不管原因是什麽,也許大禹身體素質好,需要的時間太長,所以不能耽擱,同時他妻子也早已有了身孕,也不能瞎折騰。
當然,這都是瞎猜。
不過,做為夫妻,聯絡下感情還是很有必要的。大禹在路過家門時,看到妻子在門口眺望等待,便停下來跟妻子說話。塗山氏說:“你不回家我理解,能不能讓我去給你送頓飯啊,咱也好說說話。”
大禹猶豫了一番,對妻子說:“可以,當山上鼓敲響時,你就上山。”
妻子曰:“善!”便在山下等待。
在山上的大禹,為了打通泄洪的通道,需要化作本體黑熊(他父親鯀曾化黃熊)來搬山、通溝,當他再次化作黑熊時,不小心把鼓給碰到了。塗山氏聽到鼓響了,就上山來送飯,結果看到大禹變成了黑熊的樣子,受到驚嚇變成了石頭。大禹悲痛不已,大聲的呼喚妻子和孩子。就在這時,石頭突然裂開,從中蹦出一個嬰兒來。
這個嬰兒就是啟,夏啟。
“大禹王為何要敲鼓通知妻子上來送飯,就是不想她看到自己的本體受到驚嚇,這下卻是弄巧成拙了”
“師尊,我認為大禹王可能不是化作了黑熊,有可能是在開挖掘機。”
項隆的腦回路也是驚奇,他繼續說道:“也或許塗山氏不是化作了石頭,而是被挖掘機給碰死了,為保孩子,大禹剖開了塗山氏的肚子拿出了胎兒。”
“額!這......”範簡也是無語了,他說故事的時候,稍微把《淮南子》給藝術加工了下,沒想到被項隆給歪解了。
原本《淮南子》記載:禹治鴻水(洪水被阻,倒流之水曰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啟,在曆史上的地位算起來比黃帝、伏羲、大禹一點都不差,甚至更高。在華夏裏曆史中,夏是第一個朝代,而啟就是夏朝的開國之君。在夏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一般不被認為是朝代,而是氏族部落。
夏(啟,結束部落製)、秦(始皇,結束封建製)、民(國父孫文,終結帝王製)這三位是華夏曆史上的劃時代者,重開天地的超級大神。
“師尊,鯀非人臣,殺他乃是最有應得。當時帝堯求能治水者,群臣與四嶽推薦鯀,堯曰‘鯀為人負命毀族,這樣的人怎麽能委以大任?’四嶽說:‘我等都不如鯀,願帝試試’。事實上也卻是如此,鯀本就不服帝管,自立為國,讓他治水,他便利用治水的便宜開始圖謀帝位,不殺他也算是對他開恩了。”
項隆說道:“還有這個大禹王,他也不是一個善茬,三過家門而不入,那就是做秀給人看的。而且是他讓手下大力宣傳才能使得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給做給堯或者舜看的,意思我禹可是戰戰兢兢的治水,對帝也是非常敬畏的,不敢因個人私情耽擱了工作。後來大禹治水成功後,更是將帝舜囚禁三年,奪了天下。而且在他晚年時,更是一邊培植兒子啟,另一邊作秀禪讓帝位給伯益。以至於他死後伯益被啟奪了帝位。”
後世出土的《竹書紀年》,曰竹簡記載的編年體史書,成書於戰國時期。這東西範簡也有,看記載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屬於儒家,也不是墨家,有可能是出在雜家、道家、兵家之手。
裏麵記載的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三朝的事件,跟傳統的儒家思想相悖甚多。在書中,基本沒有什麽仁義道德,更沒有什麽禪讓。
首先是舜,這位囚禁了堯,不讓丹朱(堯的次子,長子監明早死)和帝堯見麵,最後把堯殺死,奪得了帝位。之後,舜開始大肆的消滅堯的餘黨,並將其稱為四凶,四凶之一就有大禹的父親鯀(崇伯國)。
再者,大禹治水成功後,據夏地反抗舜的統治,最後將舜擊敗,將其流放到蒼梧,舜則死在了蒼梧。
接著就是大禹死後,啟繼位。伯益密謀奪位,反被後啟殺死(儒家則是認為大禹先是把帝位禪讓給了伯益,是啟奪伯益的帝位)。
還有那個商朝的伊尹(與黃帝、神農並稱三聖人),商湯的丞相(尹,官名,為丞相)。此人能和黃帝、神農並稱為聖人,人品自然是很好的。隻可惜,在《竹書紀年》中,這位也曾殺商王自立,後來又被殺。
還有周朝那些事,首先是周文王的父親季曆被商王文丁(太丁,子姓名托)殺死,後來周文王和紂王發生了軍事衝突,周文王兵敗被俘,《太史公》則認為是崇侯虎(古崇國後裔)進讒言,致使紂王拘押了周文王。
《國語·周語》、《竹書紀年》都稱鯀為“崇伯鯀”,崇為上古時期的部落方國、邦國,在嵩山一帶。《呂氏春秋》中的塗山氏看到大禹變黑熊,羞慚而逃,行到嵩山時變成了石頭,大禹痛呼“歸我子”,後啟才破石而出。
嵩山為中嶽,‘崇高’這個詞兒就來源於古崇國的嵩山。
從鯀開始,崇國一直存在到了商末。崇伯、崇侯都是對崇國國君的稱呼。崇侯虎(類似趙王偃、秦王政,崇侯國名虎的君主),在商末時,西伯侯姬昌覺得自己強大了,想要攻打商紂王,他要東進,必然要經過崇國。成皋關、滎陽關,就在嵩山和黃河的夾縫中,因黃河的暴虐狂野的性子,成皋關曾出現了好多名字,尤其是在明清小說中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中,看書 .uuknhu.om成皋關就被稱為虎牢關、汜水關。
或許關隘隨著黃河水道的移動有所變化,但始終是一個地方,就是成皋,就在嵩山下,就是在古崇國,屬於崇侯虎的地盤兒。
西伯侯姬昌不管他是什麽原因要打伐商,從西岐東進,成皋關是必須要過的。在《詩經·大雅》:“既伐於崇、作邑於灃。”西伯侯滅了崇國,並將都城遷到了豐邑(周朝豐京,陝西鄠縣)。
國,這個詞兒的本意就是‘城’。一城一國,是夏商周時期的普遍現象,而造城的始祖就是鯀,崇伯鯀。或許帝堯說鯀負命毀族,說的就是鯀築城不服堯的命令。如此說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國’就是鯀建立的崇國了。而這個天下第一國則是被西伯侯姬昌滅掉的,毀在了崇侯虎之手。
崇侯虎做為亡國之君,在商紂王麵前說西伯侯的壞話也有情可原,更何況他說的也並不假,那姬昌的確是有反叛之心。
《史記》和《竹書紀年》的差別,就是差在了著書者的主觀意願了,而表達的曆史事件卻是真的。太史公說紂王詔西伯侯入朝歌趁機將其拘押,這個是“無道”,也是太史公想要表達的意思。
《竹書紀年》說西伯侯和紂王發生了軍事衝突,戰敗後被紂王俘虜,這個就是很正常了。
兩相比較,還是《竹書紀年》更客觀些,至少它沒有挑撥讀者感情。而《太史公》則不差點意思了,什麽崇侯虎進讒言,紂王昏庸無故拘押周文王,這就是在挑撥讀者的情緒,讓人同情那個以下犯上的西伯侯。
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大禹是個工作狂,三過家門而不入。
為何?
難道真的到了家門口回去和妻子親熱一番的時間都沒有?
不管原因是什麽,也許大禹身體素質好,需要的時間太長,所以不能耽擱,同時他妻子也早已有了身孕,也不能瞎折騰。
當然,這都是瞎猜。
不過,做為夫妻,聯絡下感情還是很有必要的。大禹在路過家門時,看到妻子在門口眺望等待,便停下來跟妻子說話。塗山氏說:“你不回家我理解,能不能讓我去給你送頓飯啊,咱也好說說話。”
大禹猶豫了一番,對妻子說:“可以,當山上鼓敲響時,你就上山。”
妻子曰:“善!”便在山下等待。
在山上的大禹,為了打通泄洪的通道,需要化作本體黑熊(他父親鯀曾化黃熊)來搬山、通溝,當他再次化作黑熊時,不小心把鼓給碰到了。塗山氏聽到鼓響了,就上山來送飯,結果看到大禹變成了黑熊的樣子,受到驚嚇變成了石頭。大禹悲痛不已,大聲的呼喚妻子和孩子。就在這時,石頭突然裂開,從中蹦出一個嬰兒來。
這個嬰兒就是啟,夏啟。
“大禹王為何要敲鼓通知妻子上來送飯,就是不想她看到自己的本體受到驚嚇,這下卻是弄巧成拙了”
“師尊,我認為大禹王可能不是化作了黑熊,有可能是在開挖掘機。”
項隆的腦回路也是驚奇,他繼續說道:“也或許塗山氏不是化作了石頭,而是被挖掘機給碰死了,為保孩子,大禹剖開了塗山氏的肚子拿出了胎兒。”
“額!這......”範簡也是無語了,他說故事的時候,稍微把《淮南子》給藝術加工了下,沒想到被項隆給歪解了。
原本《淮南子》記載:禹治鴻水(洪水被阻,倒流之水曰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啟,在曆史上的地位算起來比黃帝、伏羲、大禹一點都不差,甚至更高。在華夏裏曆史中,夏是第一個朝代,而啟就是夏朝的開國之君。在夏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一般不被認為是朝代,而是氏族部落。
夏(啟,結束部落製)、秦(始皇,結束封建製)、民(國父孫文,終結帝王製)這三位是華夏曆史上的劃時代者,重開天地的超級大神。
“師尊,鯀非人臣,殺他乃是最有應得。當時帝堯求能治水者,群臣與四嶽推薦鯀,堯曰‘鯀為人負命毀族,這樣的人怎麽能委以大任?’四嶽說:‘我等都不如鯀,願帝試試’。事實上也卻是如此,鯀本就不服帝管,自立為國,讓他治水,他便利用治水的便宜開始圖謀帝位,不殺他也算是對他開恩了。”
項隆說道:“還有這個大禹王,他也不是一個善茬,三過家門而不入,那就是做秀給人看的。而且是他讓手下大力宣傳才能使得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給做給堯或者舜看的,意思我禹可是戰戰兢兢的治水,對帝也是非常敬畏的,不敢因個人私情耽擱了工作。後來大禹治水成功後,更是將帝舜囚禁三年,奪了天下。而且在他晚年時,更是一邊培植兒子啟,另一邊作秀禪讓帝位給伯益。以至於他死後伯益被啟奪了帝位。”
後世出土的《竹書紀年》,曰竹簡記載的編年體史書,成書於戰國時期。這東西範簡也有,看記載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屬於儒家,也不是墨家,有可能是出在雜家、道家、兵家之手。
裏麵記載的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三朝的事件,跟傳統的儒家思想相悖甚多。在書中,基本沒有什麽仁義道德,更沒有什麽禪讓。
首先是舜,這位囚禁了堯,不讓丹朱(堯的次子,長子監明早死)和帝堯見麵,最後把堯殺死,奪得了帝位。之後,舜開始大肆的消滅堯的餘黨,並將其稱為四凶,四凶之一就有大禹的父親鯀(崇伯國)。
再者,大禹治水成功後,據夏地反抗舜的統治,最後將舜擊敗,將其流放到蒼梧,舜則死在了蒼梧。
接著就是大禹死後,啟繼位。伯益密謀奪位,反被後啟殺死(儒家則是認為大禹先是把帝位禪讓給了伯益,是啟奪伯益的帝位)。
還有那個商朝的伊尹(與黃帝、神農並稱三聖人),商湯的丞相(尹,官名,為丞相)。此人能和黃帝、神農並稱為聖人,人品自然是很好的。隻可惜,在《竹書紀年》中,這位也曾殺商王自立,後來又被殺。
還有周朝那些事,首先是周文王的父親季曆被商王文丁(太丁,子姓名托)殺死,後來周文王和紂王發生了軍事衝突,周文王兵敗被俘,《太史公》則認為是崇侯虎(古崇國後裔)進讒言,致使紂王拘押了周文王。
《國語·周語》、《竹書紀年》都稱鯀為“崇伯鯀”,崇為上古時期的部落方國、邦國,在嵩山一帶。《呂氏春秋》中的塗山氏看到大禹變黑熊,羞慚而逃,行到嵩山時變成了石頭,大禹痛呼“歸我子”,後啟才破石而出。
嵩山為中嶽,‘崇高’這個詞兒就來源於古崇國的嵩山。
從鯀開始,崇國一直存在到了商末。崇伯、崇侯都是對崇國國君的稱呼。崇侯虎(類似趙王偃、秦王政,崇侯國名虎的君主),在商末時,西伯侯姬昌覺得自己強大了,想要攻打商紂王,他要東進,必然要經過崇國。成皋關、滎陽關,就在嵩山和黃河的夾縫中,因黃河的暴虐狂野的性子,成皋關曾出現了好多名字,尤其是在明清小說中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中,看書 .uuknhu.om成皋關就被稱為虎牢關、汜水關。
或許關隘隨著黃河水道的移動有所變化,但始終是一個地方,就是成皋,就在嵩山下,就是在古崇國,屬於崇侯虎的地盤兒。
西伯侯姬昌不管他是什麽原因要打伐商,從西岐東進,成皋關是必須要過的。在《詩經·大雅》:“既伐於崇、作邑於灃。”西伯侯滅了崇國,並將都城遷到了豐邑(周朝豐京,陝西鄠縣)。
國,這個詞兒的本意就是‘城’。一城一國,是夏商周時期的普遍現象,而造城的始祖就是鯀,崇伯鯀。或許帝堯說鯀負命毀族,說的就是鯀築城不服堯的命令。如此說來,華夏曆史上最早的‘國’就是鯀建立的崇國了。而這個天下第一國則是被西伯侯姬昌滅掉的,毀在了崇侯虎之手。
崇侯虎做為亡國之君,在商紂王麵前說西伯侯的壞話也有情可原,更何況他說的也並不假,那姬昌的確是有反叛之心。
《史記》和《竹書紀年》的差別,就是差在了著書者的主觀意願了,而表達的曆史事件卻是真的。太史公說紂王詔西伯侯入朝歌趁機將其拘押,這個是“無道”,也是太史公想要表達的意思。
《竹書紀年》說西伯侯和紂王發生了軍事衝突,戰敗後被紂王俘虜,這個就是很正常了。
兩相比較,還是《竹書紀年》更客觀些,至少它沒有挑撥讀者感情。而《太史公》則不差點意思了,什麽崇侯虎進讒言,紂王昏庸無故拘押周文王,這就是在挑撥讀者的情緒,讓人同情那個以下犯上的西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