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北擊冒頓單於
大楚王朝之我給霸王當謀士 作者:溪山掩月.C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楚王朝一十九年,公元前一八七年。
冬,十月。項羽軍出雁門關,破冒頓單於,擄之。
範簡為冒頓鬆綁,問道:“冒頓單於,為何要犯我大楚?”
冒頓道:“彭越占了我的地盤兒,我沒地方去,隻能到燕國搶掠了。”
“為何不去投靠臧衍?”範簡問。
臧衍是臧荼的兒子,之前項羽平定燕地,臧荼則是提前逃亡匈奴投靠了諾頓單於。
後來臧荼老死,兒子臧衍繼位,帶領兵將東遷高句麗,做了高麗王。現在人家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非常瀟灑。
隻是唯一遺憾的是,臧衍沒有兒子,生的都是女兒,下一任高麗王怕是要傳給女婿了。臧衍的女婿也是燕國人,叫做衛滿。是一員勇猛的大將,帶著幾千人過去就把箕子(商紂王的叔叔)建立的箕子王朝,又叫“殷”國覆滅。
箕子王朝,在戰國時一直為燕國的屬國。後來秦國滅燕後,箕子王朝又獨立了。直到衛滿過去,徹底將其覆滅。此時的半島國土包括高句麗、真番、林屯、沃沮、夫餘五國,疆域數千裏,遠勝箕子王朝。
冒頓說道:“我們是朋友。”
“哦,原來如此。”
範簡明白了,看來冒頓和臧衍真的是朋友,落難後不好意思去投靠朋友。
“知道霸王為何不殺你嗎?是我保了你的性命。”
範簡繼續說道:“我和諾頓單於也有交情,所以才保了你。”
“那就多謝了。不過我是不會投降的,也不會到大楚做官,你保我也沒用。”
“不,我並沒有要你入我大楚的意思,而是想和你做買賣。”
“哦?”
“你搶掠我大楚,無非是掠奪些兵器、糧食、布匹之類的。其實這些我可以送給你,而且還是最好的,資助你去打彭越。等你搶回了地盤兒,然後拿牛羊、駿馬、女人來還債便可。”
“你為何要這樣做?”
“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敵人,彭越和你不一樣,他在匈奴發展,隻不過是積攢力量而已,等兵強馬壯勢力強大後,便會掉頭反攻我大楚。你打彭越其實是在幫我們。”
“好,成交。”
順利的和冒頓達成協議,大楚為冒頓提供了充足的糧食、鋒利的兵器、布匹、帳篷等物資。
草原戰場,比拚的是戰馬和弓箭。彭越的遊擊戰術在大草原上基本不占優勢,人家才是鼻祖。
冒頓之所以不是彭越對手,完全就是兵器上吃了虧。冶鐵技術在華夏,頂尖技術更是在大楚。匈奴不行,連青銅技術都掌握不了。
這個年代的夷狄部落,所使用的兵器碰上中原的鐵甲根本造不成有效的傷害。
冒頓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範簡為其提供了精良的兵器之後,彭越可就不占優勢了。
等冒頓離開,項羽對範簡豎起了大拇指,“簡之兄好算計啊!”
“大王若是能將公主嫁給冒頓就更完美了,在彭越進犯我大楚的時候他就不會瞪眼看戲,而是會在其背後偷襲,從而牽製住彭越。”
“那我收個義女如何?”
“必須是親骨肉,這樣才能控製住他。義女和咱不是一條心,反而會適得其反。”
“那就算了,反正我女兒不會嫁給如此野蠻畜牲。”
項羽很是固執,這事算是徹底沒了希望。
“不如繼續修長城如何?”項羽提議道。
“不妥,長城的作用隻會讓我們以其為屏障而產生懈怠之心,到了關鍵時刻卻是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範簡搖頭,說道:“淹死會水的,打死賣藝的。烏龜因為有殼而行動緩慢,食草動物因為無需捕食而喪失了戰鬥力。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也會因為長城而放鬆了對夷狄的警惕。
秦朝是怎麽滅亡的?大王你可想過其根本原因?”
“簡之兄怎麽看?”
“天下人都認為秦朝的滅亡是因為橫征暴斂,大量征用勞動力造成的。是東六國舊貴族勢力矛盾沒有處理好引起的。
可在我看來,根本原因是收了民間兵器引起的。百姓、黔首沒有武器,沒有了任何反抗的能力,造成了一片虛假太平,從而迷惑了秦始皇的雙眼。
假如,百姓有一定的反抗能力,朝廷對百姓保持著敬畏,便不會產生征用數百萬苦役的事情。”
有道是不再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壓抑的太久,沒有絲毫反抗,發泄的途經,才會造成陳勝振臂一揮,全天下皆反的局麵。
“長城不能修,有了長城我們就有了依仗,便會對夷狄失去敬畏。對敵人沒有敬畏之心,最終失敗的就會是自己。
重視對手,才能戰勝對手。
再有就是,關中、洛陽都不適合建都,因為那兩個地方都是烏龜殼。
龜殼堅硬,長了那麽個東西就是給別人打的。
相比起來,彭城、開封做為都城,沒有天險,沒有烏龜殼的保護,我們反而會修煉出鋒利的爪牙來保護自己。”
有道理,很有道理啊!
項羽深以為然,拚拚點頭,很是認可範簡的分析講解。
“我當初不選關中定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簡之兄你真是我項籍的知己啊!”
兩軍交戰,城內和城外的雙方,不用看,不用想,城內的一方絕對是挨打。
為什麽挨打?因為他有城牆保護,所以才會是挨打的。
假如沒有城牆,沒有烏龜殼。誰打誰就不好說了,看上去強大不一定會是打人的,人少的也不一定就是挨打的。
項羽在彭城,三萬幹翻五十六萬就很能說明問題。
練武之人也算一樣,練有金鍾罩鐵布衫的人總喜歡硬抗對方的刀劍,其結局也都是悲慘的。
這個說起來非常的玄幻,練有金鍾罩的人身上都有罩門,而且會被人找到擊殺。
相比起來,沒有練金鍾罩的人可以說全身都是罩門了。這樣的人一旦知道了對方的罩門所在,肯定能打中對方的罩門。
有金鍾罩的人為什麽會被對方擊中罩門?原因很簡單,就是武功和對方差的太多。若是武功相差不大,他有烏龜殼在身,理論上殺死對方的機會更大才對,沒理由會被對方給打死。
可武功相差這麽多,為何還要去跟人家磕?仗著龜殼硬,故意送上去給人家打的唄。
“簡之兄,最好的防禦是什麽?”
“把大門打開,隨時等待對方的挑戰,這才是正確的姿態,而不是高築牆緊關門。”
“那我們開封的城牆是不是也要拆除才是正確的姿態?”項羽問。
範簡點頭,說道:“然也!這就是底氣十足的表現。沒用城牆做龜殼,能使人隨時保持警惕,這就是憂患意識。”
後世之人看曆史,仔細分析就可以知道,任何一朝一代的滅亡於安樂,死於封閉。
至於防守邊疆的軍隊,範簡也認為其主要作用就是警戒,而不是抵禦。抵抗侵略是沒有用的,防線是長的,警戒線可以展開,但是當攻擊來臨,邊軍的集結就會被人利用。
聲東擊西,在《三十六計》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在武功武術中被稱作“虛招”的就是聲東擊西,如“虛晃一槍”。還有就是小偷竊賊,當你從車站、機場出來,被人撞了一下,這個就是“聲東”,緊接著來的就是有人要在你背後下手了。
邊境的防線也是如此,敵軍在某點發動了攻擊。不要理他,可以給他讓開路,有膽你就進來好了。
“其實這一次針對冒頓單於的進犯,邊軍做的並不好。燕國也施行了烏堡製,放他們進來就是了,沒有必要在邊境線上跟他死磕。若是等其深入,烏堡軍集合起來將其後路切斷,冒頓的結果就是永遠留在我大楚,別想再回去了。”
“你這戰略部署,戰法戰術不是誰都能理解的,別說太子了,就是我都理解不了。”
項羽搖頭,他和範簡的戰術思想真的對不上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才是正確的打法。
“大王,咱們兩個都是練武之人,還從沒比鬥過吧!不如現在就比劃一下如何?”
“哈哈哈哈......本王天生神力,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敢跟我叫陣的。”
項羽哈哈大笑,問道:“你來選,是步下還是馬上,兵器還是拳腳?”
“馬上吧!這個才能體現最高戰力。”
範簡上了青雲獸,選了一杆鐵矛做兵器。項羽則是烏騅馬,破城戟。兩人在教軍場拉開了架勢。
二人催馬對衝,馬頭交錯時各舉兵器往對方身上招呼,哪個快,哪個力氣大,便能取得勝利。
這古戰場上對將,比拚的是戰馬的速度,戰將出招的速度,若這兩點相差不大,剩下的就是力氣了。第一個回合,雙方兵器相交,力氣大的將對方兵器打飛,或者震得虎口迸裂,手臂酸麻,第二回合交鋒便能取對方性命。
項羽之所以戰場無敵,便是他的神力無人能敵,衝鋒陷陣如同一台絞肉機,哪個敢當。來回兩個衝殺便能斬殺一大片,殺個百十來人輕鬆異常。若是對方的上將敢直麵項羽,上去就能將其幹掉,沒有了主將,軍兵沒有了指揮,戰陣亂套了,還打什麽意思。
楚漢戰場,從彭城之戰後,精騎兵便成為了軍隊的刀鋒,對敵陣實施切割,亂起陣腳。
而騎兵的核心則是戰將。兩隊先鋒騎兵相逢,主將必須要在最前,布下三角戰陣,戳擊切割敵陣。
假如對方主將不行,也不敢站在最前做刀鋒,u看書 uukansh.o 而是用士兵去當肉盾,那不好意思,這樣的戰陣就是一個麵,是擋不住以主將為尖刀的三角戰陣的。
就如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為什麽幹不過項羽的三萬精騎兵?很簡單,沒有足以抗擊項羽的刀鋒。各路諸侯臨時攢雞毛湊撣子,一個接觸下就會被衝撞的雞毛滿天飛。
在劉邦退守滎陽後,召開了研討會,分析失敗的原因。最後找到了關鍵點,沒有正規的,相當於拳頭、刀鋒的攻擊部件。一杆槍矛要有矛頭,一把刀也要有鋒利的刀刃,劍也要有劍鋒。
一支正規的軍隊,也要有類似矛頭的部分。
《資治通鑒》載,劉邦彭城兵敗後:[五月,漢王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漢軍複大振。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
楚騎來眾,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奉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
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漢王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漢王劉邦以灌嬰、李必、駱甲為將建立騎兵部隊後,立刻就在和楚軍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並成功守住了滎陽。從而得以修築甬道,補給後勤糧草。
這個灌嬰出身也不高,樊噲是屠狗的,灌嬰是販繒的(販賣絲綢的商人),合成“販繒屠狗”。
冬,十月。項羽軍出雁門關,破冒頓單於,擄之。
範簡為冒頓鬆綁,問道:“冒頓單於,為何要犯我大楚?”
冒頓道:“彭越占了我的地盤兒,我沒地方去,隻能到燕國搶掠了。”
“為何不去投靠臧衍?”範簡問。
臧衍是臧荼的兒子,之前項羽平定燕地,臧荼則是提前逃亡匈奴投靠了諾頓單於。
後來臧荼老死,兒子臧衍繼位,帶領兵將東遷高句麗,做了高麗王。現在人家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非常瀟灑。
隻是唯一遺憾的是,臧衍沒有兒子,生的都是女兒,下一任高麗王怕是要傳給女婿了。臧衍的女婿也是燕國人,叫做衛滿。是一員勇猛的大將,帶著幾千人過去就把箕子(商紂王的叔叔)建立的箕子王朝,又叫“殷”國覆滅。
箕子王朝,在戰國時一直為燕國的屬國。後來秦國滅燕後,箕子王朝又獨立了。直到衛滿過去,徹底將其覆滅。此時的半島國土包括高句麗、真番、林屯、沃沮、夫餘五國,疆域數千裏,遠勝箕子王朝。
冒頓說道:“我們是朋友。”
“哦,原來如此。”
範簡明白了,看來冒頓和臧衍真的是朋友,落難後不好意思去投靠朋友。
“知道霸王為何不殺你嗎?是我保了你的性命。”
範簡繼續說道:“我和諾頓單於也有交情,所以才保了你。”
“那就多謝了。不過我是不會投降的,也不會到大楚做官,你保我也沒用。”
“不,我並沒有要你入我大楚的意思,而是想和你做買賣。”
“哦?”
“你搶掠我大楚,無非是掠奪些兵器、糧食、布匹之類的。其實這些我可以送給你,而且還是最好的,資助你去打彭越。等你搶回了地盤兒,然後拿牛羊、駿馬、女人來還債便可。”
“你為何要這樣做?”
“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敵人,彭越和你不一樣,他在匈奴發展,隻不過是積攢力量而已,等兵強馬壯勢力強大後,便會掉頭反攻我大楚。你打彭越其實是在幫我們。”
“好,成交。”
順利的和冒頓達成協議,大楚為冒頓提供了充足的糧食、鋒利的兵器、布匹、帳篷等物資。
草原戰場,比拚的是戰馬和弓箭。彭越的遊擊戰術在大草原上基本不占優勢,人家才是鼻祖。
冒頓之所以不是彭越對手,完全就是兵器上吃了虧。冶鐵技術在華夏,頂尖技術更是在大楚。匈奴不行,連青銅技術都掌握不了。
這個年代的夷狄部落,所使用的兵器碰上中原的鐵甲根本造不成有效的傷害。
冒頓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範簡為其提供了精良的兵器之後,彭越可就不占優勢了。
等冒頓離開,項羽對範簡豎起了大拇指,“簡之兄好算計啊!”
“大王若是能將公主嫁給冒頓就更完美了,在彭越進犯我大楚的時候他就不會瞪眼看戲,而是會在其背後偷襲,從而牽製住彭越。”
“那我收個義女如何?”
“必須是親骨肉,這樣才能控製住他。義女和咱不是一條心,反而會適得其反。”
“那就算了,反正我女兒不會嫁給如此野蠻畜牲。”
項羽很是固執,這事算是徹底沒了希望。
“不如繼續修長城如何?”項羽提議道。
“不妥,長城的作用隻會讓我們以其為屏障而產生懈怠之心,到了關鍵時刻卻是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範簡搖頭,說道:“淹死會水的,打死賣藝的。烏龜因為有殼而行動緩慢,食草動物因為無需捕食而喪失了戰鬥力。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也會因為長城而放鬆了對夷狄的警惕。
秦朝是怎麽滅亡的?大王你可想過其根本原因?”
“簡之兄怎麽看?”
“天下人都認為秦朝的滅亡是因為橫征暴斂,大量征用勞動力造成的。是東六國舊貴族勢力矛盾沒有處理好引起的。
可在我看來,根本原因是收了民間兵器引起的。百姓、黔首沒有武器,沒有了任何反抗的能力,造成了一片虛假太平,從而迷惑了秦始皇的雙眼。
假如,百姓有一定的反抗能力,朝廷對百姓保持著敬畏,便不會產生征用數百萬苦役的事情。”
有道是不再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壓抑的太久,沒有絲毫反抗,發泄的途經,才會造成陳勝振臂一揮,全天下皆反的局麵。
“長城不能修,有了長城我們就有了依仗,便會對夷狄失去敬畏。對敵人沒有敬畏之心,最終失敗的就會是自己。
重視對手,才能戰勝對手。
再有就是,關中、洛陽都不適合建都,因為那兩個地方都是烏龜殼。
龜殼堅硬,長了那麽個東西就是給別人打的。
相比起來,彭城、開封做為都城,沒有天險,沒有烏龜殼的保護,我們反而會修煉出鋒利的爪牙來保護自己。”
有道理,很有道理啊!
項羽深以為然,拚拚點頭,很是認可範簡的分析講解。
“我當初不選關中定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簡之兄你真是我項籍的知己啊!”
兩軍交戰,城內和城外的雙方,不用看,不用想,城內的一方絕對是挨打。
為什麽挨打?因為他有城牆保護,所以才會是挨打的。
假如沒有城牆,沒有烏龜殼。誰打誰就不好說了,看上去強大不一定會是打人的,人少的也不一定就是挨打的。
項羽在彭城,三萬幹翻五十六萬就很能說明問題。
練武之人也算一樣,練有金鍾罩鐵布衫的人總喜歡硬抗對方的刀劍,其結局也都是悲慘的。
這個說起來非常的玄幻,練有金鍾罩的人身上都有罩門,而且會被人找到擊殺。
相比起來,沒有練金鍾罩的人可以說全身都是罩門了。這樣的人一旦知道了對方的罩門所在,肯定能打中對方的罩門。
有金鍾罩的人為什麽會被對方擊中罩門?原因很簡單,就是武功和對方差的太多。若是武功相差不大,他有烏龜殼在身,理論上殺死對方的機會更大才對,沒理由會被對方給打死。
可武功相差這麽多,為何還要去跟人家磕?仗著龜殼硬,故意送上去給人家打的唄。
“簡之兄,最好的防禦是什麽?”
“把大門打開,隨時等待對方的挑戰,這才是正確的姿態,而不是高築牆緊關門。”
“那我們開封的城牆是不是也要拆除才是正確的姿態?”項羽問。
範簡點頭,說道:“然也!這就是底氣十足的表現。沒用城牆做龜殼,能使人隨時保持警惕,這就是憂患意識。”
後世之人看曆史,仔細分析就可以知道,任何一朝一代的滅亡於安樂,死於封閉。
至於防守邊疆的軍隊,範簡也認為其主要作用就是警戒,而不是抵禦。抵抗侵略是沒有用的,防線是長的,警戒線可以展開,但是當攻擊來臨,邊軍的集結就會被人利用。
聲東擊西,在《三十六計》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在武功武術中被稱作“虛招”的就是聲東擊西,如“虛晃一槍”。還有就是小偷竊賊,當你從車站、機場出來,被人撞了一下,這個就是“聲東”,緊接著來的就是有人要在你背後下手了。
邊境的防線也是如此,敵軍在某點發動了攻擊。不要理他,可以給他讓開路,有膽你就進來好了。
“其實這一次針對冒頓單於的進犯,邊軍做的並不好。燕國也施行了烏堡製,放他們進來就是了,沒有必要在邊境線上跟他死磕。若是等其深入,烏堡軍集合起來將其後路切斷,冒頓的結果就是永遠留在我大楚,別想再回去了。”
“你這戰略部署,戰法戰術不是誰都能理解的,別說太子了,就是我都理解不了。”
項羽搖頭,他和範簡的戰術思想真的對不上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才是正確的打法。
“大王,咱們兩個都是練武之人,還從沒比鬥過吧!不如現在就比劃一下如何?”
“哈哈哈哈......本王天生神力,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敢跟我叫陣的。”
項羽哈哈大笑,問道:“你來選,是步下還是馬上,兵器還是拳腳?”
“馬上吧!這個才能體現最高戰力。”
範簡上了青雲獸,選了一杆鐵矛做兵器。項羽則是烏騅馬,破城戟。兩人在教軍場拉開了架勢。
二人催馬對衝,馬頭交錯時各舉兵器往對方身上招呼,哪個快,哪個力氣大,便能取得勝利。
這古戰場上對將,比拚的是戰馬的速度,戰將出招的速度,若這兩點相差不大,剩下的就是力氣了。第一個回合,雙方兵器相交,力氣大的將對方兵器打飛,或者震得虎口迸裂,手臂酸麻,第二回合交鋒便能取對方性命。
項羽之所以戰場無敵,便是他的神力無人能敵,衝鋒陷陣如同一台絞肉機,哪個敢當。來回兩個衝殺便能斬殺一大片,殺個百十來人輕鬆異常。若是對方的上將敢直麵項羽,上去就能將其幹掉,沒有了主將,軍兵沒有了指揮,戰陣亂套了,還打什麽意思。
楚漢戰場,從彭城之戰後,精騎兵便成為了軍隊的刀鋒,對敵陣實施切割,亂起陣腳。
而騎兵的核心則是戰將。兩隊先鋒騎兵相逢,主將必須要在最前,布下三角戰陣,戳擊切割敵陣。
假如對方主將不行,也不敢站在最前做刀鋒,u看書 uukansh.o 而是用士兵去當肉盾,那不好意思,這樣的戰陣就是一個麵,是擋不住以主將為尖刀的三角戰陣的。
就如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為什麽幹不過項羽的三萬精騎兵?很簡單,沒有足以抗擊項羽的刀鋒。各路諸侯臨時攢雞毛湊撣子,一個接觸下就會被衝撞的雞毛滿天飛。
在劉邦退守滎陽後,召開了研討會,分析失敗的原因。最後找到了關鍵點,沒有正規的,相當於拳頭、刀鋒的攻擊部件。一杆槍矛要有矛頭,一把刀也要有鋒利的刀刃,劍也要有劍鋒。
一支正規的軍隊,也要有類似矛頭的部分。
《資治通鑒》載,劉邦彭城兵敗後:[五月,漢王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漢軍複大振。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
楚騎來眾,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奉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
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漢王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
......漢王劉邦以灌嬰、李必、駱甲為將建立騎兵部隊後,立刻就在和楚軍的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並成功守住了滎陽。從而得以修築甬道,補給後勤糧草。
這個灌嬰出身也不高,樊噲是屠狗的,灌嬰是販繒的(販賣絲綢的商人),合成“販繒屠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