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膺半路接了夥計的急報,說是濟南府恐怕要生變。急急忙忙往回趕,十五晚上才趕回來。就在十六這天淩晨,戴膺和魯號的其他夥友,幾乎同時被一聲巨響驚醒:那是什麽被撞裂了的一聲慘烈的異響。緊接著,又是連續的撞擊,更慘烈的斷裂聲......晨夢被這樣擊碎,真能把人嚇傻了。
老練的戴膺給驚醒後,也愣了,還以為仍在噩夢中。定過神來,意識到發生了不測,急忙滾下地來,將自己房中幾本字號的底賬翻出,抱到外間一個佛龕前。這佛龕內,有一個隱秘的暗門,打開,裏麵是一個藏在夾牆內的密窯。戴膺拉了一把椅子,跳上去,移去佛像,打開暗門,飛速將那幾本底賬扔進了密窯。隨即關了暗門,又將香爐裏的香灰倒了些,撒在佛龕內,掩去暗門痕跡,再放回佛像。
戴膺在做這一切時,盡管迅疾異常,但外麵已是混亂一片,砸擊聲、喝罵聲如暴風驟雨般傳來。他剛衝到院裏,就見一個夥友滿臉是血,一邊跑,一邊說:\"總賬,他們撞毀門麵護板,破窗進來了!\"
戴膺剛要說什麽,一夥紅巾蒙臉,手提大刀的人,已經湧進來。
前頭的一個喝道:\"爺爺們是義和團天兵天將,來抓二毛子!大師兄說了,你們字號的掌櫃,就是通洋的二毛子!哪位是掌櫃?還不出來跪下!\"
別的蒙臉人跟著一齊喝叫:\"出來,出來!\"
戴膺聽說是義和拳的,知道已無可奈何了,正要站出來跟他們交涉,忽然發現:這夥人怎麽用紅巾蒙臉,隻露了兩隻眼,就像強人打扮?街麵上的義和拳也見得多了,都是紅巾蒙頭,趾高氣揚,一臉的神氣,沒見過這樣用紅巾蒙了臉的呀?
正這樣想,櫃上掌櫃的孔祥林已經站出來,拱手對那夥人說:\"各位師傅,在下就是敝號的掌櫃。各位可能聽了訛傳,敝號一向也受盡洋行洋商的欺負,對洋人憤恨得很,決不會通洋的......\"
領頭的那人立刻就喝道:\"你找抽啊?大師兄火眼金睛,能冤枉了你孫子?\"
說時,已舉手向孔祥林狠扇去。孔祥林比戴膺還要年長些,被這一巴掌扇下去,早應聲倒地了。
\"去看看,是不是二毛子!\"
領頭的一吼,有兩人就過去扭住孔祥林的臉,草草一看。
\"不是他,不是他!\"
戴膺見這情形,就過去扶孔祥林,一邊說:\"各位不要難為他,他隻是本號的二掌櫃,敝人是領莊掌櫃。我們票號對洋商洋行,的確是有深仇大恨,早叫他們欺負得快做不成生意了!各位高舉義旗,仇教滅洋,也是救了我們。能看出各位都有神功,敝人是不是通洋的二毛子,願請師傅們使出神功來查驗。\"
領頭的那人瞪了戴膺一眼,就又一巴掌扇過來:\"嘛東西,想替你們掌櫃死?滾一邊呆著!\"
戴膺隻覺半邊臉火辣辣一片,兩眼直冒金花,但他挺住了,沒給扇倒下。
\"搜,快去搜!他就是鑽進地縫,也得把他搜出來!\"
領頭這樣一喊,跟他的那夥人就散去了幾個。
很快,全號的夥友都押來了,他們還在翻天覆地地搜尋。他們在找誰?
領頭的還在不停地喝叫:\"說,你們的二毛子掌櫃,到底藏哪了?\"
大家已不再說話,因為無論說什麽,都隻會遭到打罵**。
戴膺也希望,眾夥友不要再冒失行事。這是禍從天降,也隻能認了。別處的賬簿,不知是否來得及隱藏?還有銀窖!西幫票號的銀窖,雖然比較隱秘,但這樣天翻地覆地找,也不愁找到。隻願他們真是搜查人,而不是打劫銀錢。
不久,就見匆匆跑來一個蒙臉同夥,低聲對領頭的說了句什麽。領頭的一聽,精神一振。他過去一腳踢開了戴膺住的那處內賬房,吆喝同夥,揮舞起手裏的大刀片,把津號所有的人都趕了進去。跟著,將門從外反鎖了。
\"你們聽著,爺爺要燒香請神了,都在屋裏安分呆著,誰敢惹麻煩,小心爺爺一把火燒了你們字號!\"
領頭的吼完,外間真有火把點起來了。天剛灰灰亮,火光忽忽閃閃映在窗戶上,恐怖之極。
門被反鎖,真要焚燒起來,哪還有生路!
外麵,砸擊摔打的聲音已經沒有了,忽然顯得安靜了許多。他們真要請神了。請了天神來,到底要抓拿誰?
漸漸地,聽到外麵有雜遝匆促的腳步,但聽不見說話聲。他們在舉行降神儀式嗎?
雜遝的腳步聲,很響了一陣。後來,這腳步聲也消失了。外麵是死一般沉靜,但火把的光亮仍在窗紙上閃動。
又停了一陣,見外麵依舊死寂一片,有個夥友就使勁咳嗽了一聲。
外麵,什麽動靜也沒有。
有人就走到門口,使勁搖晃了搖晃反鎖著的房門。
依然沒有動靜。
戴膺忽然明白了,慌忙喊道:\"趕緊卸門,趕緊卸門!\"
幾個年輕的夥友擠過去,七手八腳,就卸下一扇門來。那時代的民居門板,雖然厚重結實,但都是按在一個淺淺的軸槽裏,在屋裏稍稍抬起,便能卸下來。
門被卸下,大家奔出來,見火把隻是插在院中的一個花盆裏,似乎一直就沒人在看守!
戴膺又慌忙喊道:\"快去看銀窖!\"
奔到銀窖,果然已被發現,洗劫一空!
太古票號做全國性的金融匯兌生意,銀錢的進出量非常巨大。因此,銀錢的收藏保管成為大事。票莊一般都是高牆深院,有的還張設了帶鈴鐺的天網。在早先,西幫還有一種特殊的保管銀錠的辦法:將字號內一時用不著的銀錠,叫爐房暫鑄成千兩重的大銀砣子。那時代法定流通的銀錠,最重的僅五十兩。所以這千兩銀砣子,並不能流通,隻是為存放在銀窖內安全:如此重的銀砣子,盜賊攜帶也不方便。縱然是能飛簷走壁的強人,負了如此重的銀砣子,怕也飛不起來了。所以這銀砣子有一個俗名,叫\"莫奈何\"。不過到後來,太古票號也不常鑄這種千兩銀錠了:事業走上峰巔,經營出神入化,款項講究快進快出,巨資一般都不在號內久作停留。
當然了,再怎麽進出快捷,票莊也得有存放銀錢的銀窖,也即現在所說的金庫。票號的銀窖,各家有各家的巧妙,各家有各家的秘密。外人不易發現,號內自家人存取時又甚方便。
濟南分號的銀窖,處置得不算是太巧妙:隻是將設銀窖的庫房,布置成為一處普通夥友的住房:盤了一條大炕,炕前盤了地爐子,火爐前照例有一個深砌在地下的爐灰池,池上嵌蓋了木板。看外表,沒有一點特別。而京城的銀窖,就暗藏在地下的爐灰池一側,尋常的爐灰池其實正是銀窖的入口處。當然,地麵上嵌蓋的木板,暗設了機關,外人不易打開。
這夥蒙臉的劫匪,居然把隱藏在此的銀窖尋出來,打開了。他們沒耐心破你的機關,砸毀蓋板就是了。存在裏麵的四萬兩銀錠,自然全給搶走了。
他們哪裏是來抓二毛子?不過是來搶錢!
戴膺忙趕到臨街的門麵房,那裏更是一片狼藉,但劫匪早無影無蹤。從被撞毀的那個窗戶中,已有晨光射進來。
開門出來,見門外撂著一根碗口粗的舊檁條。顯然,劫匪們是舉著這根檁條,撞毀了臨街的窗戶。
門外,還有牲口糞和分明的車輪痕跡。劫匪是趕著車來打劫?
看了這一切,戴膺更斷定,這夥人不是義和拳民,而是專事打家劫舍的一幫慣匪!
戴膺正琢磨著,到底得罪了什麽仇家,但聽外頭又是一陣喧嘩,一個夥計小跑著慌張閃進來:“總賬,官兵來了!”
戴膺心裏咯噔一下。有道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剛剛遭了賊,這又來了官兵,恐怕賬麵上那點兒銀子一分也別想剩了!
恍惚間,外頭大門敞開,呼啦啦湧入一票墨綠色的大兵。分列兩側,幾步一哨,而後逐漸讓出兩個帶頭的軍官。帶頭的有兩人,一個結實的漢子,眉目有些不和諧的秀氣;另一人卻是熟悉的麵孔,正是三日前在德州萍水相逢的袁世凱!
還沒等戴膺打招呼,矮胖的袁世凱已經踱步過來親熱地拉住了他的手:“老兄,兄弟坐鎮濟南府,這前腳還沒坐穩,今兒一早南城就著了火了……沒成想,卻是又碰到老兄了。”
戴膺看著笑麵虎一般的袁世凱,內心篤定,此人的確如其所言,是什麽山東督導專員。關東軍不比滿清那會兒,什麽官兒都是實打實的。這督導專員權責極大,換了以往就是一方督撫。戴膺不敢怠慢,急忙見禮。
寒暄了幾句,戴膺便把今兒一早的遭遇說了出來。
聽完了講述,袁世凱似笑非笑地轉過身,對著另一軍官道:“活閻王,你瞧瞧,這義和拳都敢在濟南府鬧騰了,還是百姓無知?你別琢磨別的,有人敢打著義和拳的名號搶劫,可見這義和拳已經猖獗到了什麽地步了!劉鵬飛,我就一句話,剿!從快從嚴!你要是不想手上沾了國人的血,趁早去登州等著德國佬。這義和拳,我袁世凱平定了!”
袁世凱身旁的軍官,正是活閻王劉鵬飛。此前,為了義和拳該剿該撫一事,二人很是爭執了一番。事到如今,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出了這麽檔子事兒,噎得劉鵬飛再無他言,隻是歎息道:“罷了,兵權我交了,隻盼著長官念及同室操戈,有傷天和,還是少造一些殺孽的好。”
他服軟了,袁世凱卻不領情:“袁某隻知道大帥的軍令,誰擋在袁某前頭,甭管是刀山火海,袁某都得趟過去。劉師長,兄弟對不住了。日後事了了,定然陪酒謝罪!”說罷,對著遠處的親衛一招手,大聲吩咐道:“收攏部隊,就從這濟南府開始,給我一城一地,逐個剿滅義和拳亂民!”(未完待續)
老練的戴膺給驚醒後,也愣了,還以為仍在噩夢中。定過神來,意識到發生了不測,急忙滾下地來,將自己房中幾本字號的底賬翻出,抱到外間一個佛龕前。這佛龕內,有一個隱秘的暗門,打開,裏麵是一個藏在夾牆內的密窯。戴膺拉了一把椅子,跳上去,移去佛像,打開暗門,飛速將那幾本底賬扔進了密窯。隨即關了暗門,又將香爐裏的香灰倒了些,撒在佛龕內,掩去暗門痕跡,再放回佛像。
戴膺在做這一切時,盡管迅疾異常,但外麵已是混亂一片,砸擊聲、喝罵聲如暴風驟雨般傳來。他剛衝到院裏,就見一個夥友滿臉是血,一邊跑,一邊說:\"總賬,他們撞毀門麵護板,破窗進來了!\"
戴膺剛要說什麽,一夥紅巾蒙臉,手提大刀的人,已經湧進來。
前頭的一個喝道:\"爺爺們是義和團天兵天將,來抓二毛子!大師兄說了,你們字號的掌櫃,就是通洋的二毛子!哪位是掌櫃?還不出來跪下!\"
別的蒙臉人跟著一齊喝叫:\"出來,出來!\"
戴膺聽說是義和拳的,知道已無可奈何了,正要站出來跟他們交涉,忽然發現:這夥人怎麽用紅巾蒙臉,隻露了兩隻眼,就像強人打扮?街麵上的義和拳也見得多了,都是紅巾蒙頭,趾高氣揚,一臉的神氣,沒見過這樣用紅巾蒙了臉的呀?
正這樣想,櫃上掌櫃的孔祥林已經站出來,拱手對那夥人說:\"各位師傅,在下就是敝號的掌櫃。各位可能聽了訛傳,敝號一向也受盡洋行洋商的欺負,對洋人憤恨得很,決不會通洋的......\"
領頭的那人立刻就喝道:\"你找抽啊?大師兄火眼金睛,能冤枉了你孫子?\"
說時,已舉手向孔祥林狠扇去。孔祥林比戴膺還要年長些,被這一巴掌扇下去,早應聲倒地了。
\"去看看,是不是二毛子!\"
領頭的一吼,有兩人就過去扭住孔祥林的臉,草草一看。
\"不是他,不是他!\"
戴膺見這情形,就過去扶孔祥林,一邊說:\"各位不要難為他,他隻是本號的二掌櫃,敝人是領莊掌櫃。我們票號對洋商洋行,的確是有深仇大恨,早叫他們欺負得快做不成生意了!各位高舉義旗,仇教滅洋,也是救了我們。能看出各位都有神功,敝人是不是通洋的二毛子,願請師傅們使出神功來查驗。\"
領頭的那人瞪了戴膺一眼,就又一巴掌扇過來:\"嘛東西,想替你們掌櫃死?滾一邊呆著!\"
戴膺隻覺半邊臉火辣辣一片,兩眼直冒金花,但他挺住了,沒給扇倒下。
\"搜,快去搜!他就是鑽進地縫,也得把他搜出來!\"
領頭這樣一喊,跟他的那夥人就散去了幾個。
很快,全號的夥友都押來了,他們還在翻天覆地地搜尋。他們在找誰?
領頭的還在不停地喝叫:\"說,你們的二毛子掌櫃,到底藏哪了?\"
大家已不再說話,因為無論說什麽,都隻會遭到打罵**。
戴膺也希望,眾夥友不要再冒失行事。這是禍從天降,也隻能認了。別處的賬簿,不知是否來得及隱藏?還有銀窖!西幫票號的銀窖,雖然比較隱秘,但這樣天翻地覆地找,也不愁找到。隻願他們真是搜查人,而不是打劫銀錢。
不久,就見匆匆跑來一個蒙臉同夥,低聲對領頭的說了句什麽。領頭的一聽,精神一振。他過去一腳踢開了戴膺住的那處內賬房,吆喝同夥,揮舞起手裏的大刀片,把津號所有的人都趕了進去。跟著,將門從外反鎖了。
\"你們聽著,爺爺要燒香請神了,都在屋裏安分呆著,誰敢惹麻煩,小心爺爺一把火燒了你們字號!\"
領頭的吼完,外間真有火把點起來了。天剛灰灰亮,火光忽忽閃閃映在窗戶上,恐怖之極。
門被反鎖,真要焚燒起來,哪還有生路!
外麵,砸擊摔打的聲音已經沒有了,忽然顯得安靜了許多。他們真要請神了。請了天神來,到底要抓拿誰?
漸漸地,聽到外麵有雜遝匆促的腳步,但聽不見說話聲。他們在舉行降神儀式嗎?
雜遝的腳步聲,很響了一陣。後來,這腳步聲也消失了。外麵是死一般沉靜,但火把的光亮仍在窗紙上閃動。
又停了一陣,見外麵依舊死寂一片,有個夥友就使勁咳嗽了一聲。
外麵,什麽動靜也沒有。
有人就走到門口,使勁搖晃了搖晃反鎖著的房門。
依然沒有動靜。
戴膺忽然明白了,慌忙喊道:\"趕緊卸門,趕緊卸門!\"
幾個年輕的夥友擠過去,七手八腳,就卸下一扇門來。那時代的民居門板,雖然厚重結實,但都是按在一個淺淺的軸槽裏,在屋裏稍稍抬起,便能卸下來。
門被卸下,大家奔出來,見火把隻是插在院中的一個花盆裏,似乎一直就沒人在看守!
戴膺又慌忙喊道:\"快去看銀窖!\"
奔到銀窖,果然已被發現,洗劫一空!
太古票號做全國性的金融匯兌生意,銀錢的進出量非常巨大。因此,銀錢的收藏保管成為大事。票莊一般都是高牆深院,有的還張設了帶鈴鐺的天網。在早先,西幫還有一種特殊的保管銀錠的辦法:將字號內一時用不著的銀錠,叫爐房暫鑄成千兩重的大銀砣子。那時代法定流通的銀錠,最重的僅五十兩。所以這千兩銀砣子,並不能流通,隻是為存放在銀窖內安全:如此重的銀砣子,盜賊攜帶也不方便。縱然是能飛簷走壁的強人,負了如此重的銀砣子,怕也飛不起來了。所以這銀砣子有一個俗名,叫\"莫奈何\"。不過到後來,太古票號也不常鑄這種千兩銀錠了:事業走上峰巔,經營出神入化,款項講究快進快出,巨資一般都不在號內久作停留。
當然了,再怎麽進出快捷,票莊也得有存放銀錢的銀窖,也即現在所說的金庫。票號的銀窖,各家有各家的巧妙,各家有各家的秘密。外人不易發現,號內自家人存取時又甚方便。
濟南分號的銀窖,處置得不算是太巧妙:隻是將設銀窖的庫房,布置成為一處普通夥友的住房:盤了一條大炕,炕前盤了地爐子,火爐前照例有一個深砌在地下的爐灰池,池上嵌蓋了木板。看外表,沒有一點特別。而京城的銀窖,就暗藏在地下的爐灰池一側,尋常的爐灰池其實正是銀窖的入口處。當然,地麵上嵌蓋的木板,暗設了機關,外人不易打開。
這夥蒙臉的劫匪,居然把隱藏在此的銀窖尋出來,打開了。他們沒耐心破你的機關,砸毀蓋板就是了。存在裏麵的四萬兩銀錠,自然全給搶走了。
他們哪裏是來抓二毛子?不過是來搶錢!
戴膺忙趕到臨街的門麵房,那裏更是一片狼藉,但劫匪早無影無蹤。從被撞毀的那個窗戶中,已有晨光射進來。
開門出來,見門外撂著一根碗口粗的舊檁條。顯然,劫匪們是舉著這根檁條,撞毀了臨街的窗戶。
門外,還有牲口糞和分明的車輪痕跡。劫匪是趕著車來打劫?
看了這一切,戴膺更斷定,這夥人不是義和拳民,而是專事打家劫舍的一幫慣匪!
戴膺正琢磨著,到底得罪了什麽仇家,但聽外頭又是一陣喧嘩,一個夥計小跑著慌張閃進來:“總賬,官兵來了!”
戴膺心裏咯噔一下。有道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剛剛遭了賊,這又來了官兵,恐怕賬麵上那點兒銀子一分也別想剩了!
恍惚間,外頭大門敞開,呼啦啦湧入一票墨綠色的大兵。分列兩側,幾步一哨,而後逐漸讓出兩個帶頭的軍官。帶頭的有兩人,一個結實的漢子,眉目有些不和諧的秀氣;另一人卻是熟悉的麵孔,正是三日前在德州萍水相逢的袁世凱!
還沒等戴膺打招呼,矮胖的袁世凱已經踱步過來親熱地拉住了他的手:“老兄,兄弟坐鎮濟南府,這前腳還沒坐穩,今兒一早南城就著了火了……沒成想,卻是又碰到老兄了。”
戴膺看著笑麵虎一般的袁世凱,內心篤定,此人的確如其所言,是什麽山東督導專員。關東軍不比滿清那會兒,什麽官兒都是實打實的。這督導專員權責極大,換了以往就是一方督撫。戴膺不敢怠慢,急忙見禮。
寒暄了幾句,戴膺便把今兒一早的遭遇說了出來。
聽完了講述,袁世凱似笑非笑地轉過身,對著另一軍官道:“活閻王,你瞧瞧,這義和拳都敢在濟南府鬧騰了,還是百姓無知?你別琢磨別的,有人敢打著義和拳的名號搶劫,可見這義和拳已經猖獗到了什麽地步了!劉鵬飛,我就一句話,剿!從快從嚴!你要是不想手上沾了國人的血,趁早去登州等著德國佬。這義和拳,我袁世凱平定了!”
袁世凱身旁的軍官,正是活閻王劉鵬飛。此前,為了義和拳該剿該撫一事,二人很是爭執了一番。事到如今,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出了這麽檔子事兒,噎得劉鵬飛再無他言,隻是歎息道:“罷了,兵權我交了,隻盼著長官念及同室操戈,有傷天和,還是少造一些殺孽的好。”
他服軟了,袁世凱卻不領情:“袁某隻知道大帥的軍令,誰擋在袁某前頭,甭管是刀山火海,袁某都得趟過去。劉師長,兄弟對不住了。日後事了了,定然陪酒謝罪!”說罷,對著遠處的親衛一招手,大聲吩咐道:“收攏部隊,就從這濟南府開始,給我一城一地,逐個剿滅義和拳亂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