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生看著韓仲平無奈的樣子,深知此事的麻煩,便不再出聲,以免讓韓大人心煩。


    “這漢臣實業公司和毛利實業公司是個什麽情況呢?”韓仲平把清單輕輕放下,繼續問起徐炳生。


    “漢臣實業公司的主要業務以前是靠移民中介賺錢,不過如今他們把生意大部分都放在小西洋那邊,聽說漢臣公司在小西洋占了一大片土地,他們把大量的錢都投入到新占的土地上去了,漢臣大當家羅汝才怕控製不住,竟然不辭辛苦放棄了大員舒服的日子不過,舉家遷了過去,去海外當山大王去了。”徐炳生說道。


    “咦,羅汝才的想法很大啊,在海外天高皇帝遠,既可以避開朝廷的追剿,又可以關起門來當王爺!”韓仲平驚訝的說道,“那賊寇都讓他帶過去了?”


    “是啊,那些賊寇別看不敵朝廷的天兵,但是打當地的土人那是砍瓜切菜一般,聽說已經牢牢站住腳跟,估計羅汝才以後也不會回來了!”徐炳生報告道,“大員還剩下漢臣的二當家,繼續做移民中介的生意,他們的生意做得很大,門路也多,一時放不下。”


    “嗯,這些賊寇都走了也省心了,留在朝廷境內盡給皇上添麻煩,那闖賊怎麽不出來呢!還要朝廷集結大軍,花海量的錢糧來圍剿他們。”韓仲平感歎道。


    “嗯,還有張獻忠的毛利實業公司也是如此,我打探到消息,毛利公司在一個新發現的大陸,叫做毛利洲的地方落腳了,不過他們沒有漢臣公司底子厚,他們是去年才去的毛利洲,目前剛剛站住腳而已,在海邊修了一個破堡壘,開墾了幾千畝地。”徐炳生繼續匯報。


    “張獻忠這是不當賊寇,準備當躬耕於蠻荒之地了?”韓仲平問道。


    “他們本來就是一群泥腿子,看見土地比看見親爹還親呢。”徐炳生笑著說道,“更何況,張獻忠在毛利洲開墾土地,那是給他手下的賊寇找一個出路,要不那幾萬賊寇怎麽辦啊,留在朝廷不但張獻忠頭疼,皇上也頭疼啊。”


    “這麽說來,還成了好事呐,張獻忠就鐵了心在海外當草頭王,不回去大明了?”韓仲平琢磨道。


    “他把那麽大的家底都放在毛利洲了,而且以後要是把賊寇都遷過去,去容易,回來就難了,再說了,他張獻忠連嘍囉都沒有了,還怕他個毛啊。”徐炳生說道。


    “告訴弟兄們,千萬別輕舉妄動,要動,也得讓張獻忠把他手下的賊寇全部發運出去再說。”韓仲平說道,“另外,要繼續打聽張獻忠他們的事,要坐實這件事,不能出紕漏,我們要實實在在、毫無遺漏的給都指揮使匯報。”


    按照韓仲平的交代,徐炳生又忙碌了一陣,通過各種途徑去證實毛利公司的事情。


    錦衣衛的舉動,大員經管調查科一直在暗中觀察,並且源源不斷的把他們的動向給社委會匯報,俞春旺也一直關注錦衣衛的動作,看見他們沒有采取激烈的手段,才放下心來。


    如今淡江已經夠複雜了,各色人等在此大顯身手,隻要錦衣衛不動手傷人,社委會才懶得管呢。


    在徐炳生他們四處活動的時候,西京關於錦衣衛調查張獻忠活動的處理意見也過來了,執委會建議西岸社委要防止事態擴大,及時和明朝最高當局溝通,尋求諒解,要保障移民和商貿的大局。


    執委會的意見和俞春旺的想法非常契合,而且目前的局勢也在可控的範圍內,所以俞春旺決定冷處理,先看看事情的進展再說。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韓仲平在拿到全部的消息匯總後,為了保密,他親自回到京師,也沒有走運河,而是從淡江乘船直接到大沽港,省了中間的變故。


    如今大員已經開通了到張家堡的海上客輪,要去大沽港還得從張家堡或者寧遠港轉沙船進去,不過怎麽也比經揚州乘坐運河船回京師快。


    意料之中,時任錦衣衛都指揮使的駱養性親自接見了韓仲平,這可是皇上親自布置的大事,那是一定不能出紕漏的。


    關於漢臣實業公司和毛利實業公司的事情,他聽了之後也鬆了一口氣,既然賊寇都計劃去躬耕了,那接下來就該天下太平了,這可比招安好啊,招安還得拿出官位、錢糧來,而這幾位跑去海外種地,朝廷一個大子都不用花,真是省心啊,回頭這個好消息一定要告訴皇上。


    但是當他看見韓仲平的另一份報告的時候,果不其然,駱養性馬上皺起眉頭,仔仔細細的閱覽了好幾回。


    這一份報告是他意料之中的,他早就知道朝廷的貴人們在大員有大量的產業,他們也從大員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的掌櫃、夥計來回穿梭於朝廷境內和大員之間,販賣貨物或者撬動巨大資金等,對國朝的商業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


    這事他駱養性知道,朝廷的閣老們也知道,百官禦史也都心裏有數,但是大家都跟看不見似的,也就把皇上蒙在鼓裏吧。


    但是錦衣衛是皇上的親軍,這個報告既然有了,那就得有一個說法啊。


    想到此處,又看了看韓仲平,駱養性的心裏無奈的歎了一口氣,五味雜陳,接下來就該為怎樣向皇上奏報發愁了。


    秋天的京師,已經微微有一些涼意,此時日已西斜,在乾清宮的東暖閣,當朝天子崇禎皇帝正在工作,身前的龍案上堆滿了各式奏折,崇禎皇帝手拿著一份奏折,仔細的看著,不時拿筆在奏折上朱批,寫完一本便遞給等候在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


    有崇禎皇帝這麽勤政的皇帝,王承恩要輕鬆很多啊,大部分的奏折皇上親自批閱了,自己隻要把皇上批過的奏折處理一下就行,或者在擬好的聖旨上加蓋玉璽即可,真正成了掌印太監。


    王承恩可真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了,從崇禎登基的十幾年以來,他一直陪伴在皇上的身邊,眼看著大明朝中興,局勢日漸穩定,心裏也是十分的高興。


    崇禎皇上此時正好是三十虛歲,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紀,不過因為朝廷事務繁多,而且崇禎皇帝又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每日工作到深夜,而且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起來上早朝,每日是非常的辛苦,加上皇帝的婆娘比較多,還要雨露均沾,所以崇禎皇帝身體的狀態並不是很健康,臉色憔悴,鬢角已經微微霜白了。


    “大伴,國朝真是多事之秋啊,煌煌大明朝,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亦或是蝗災,看今年的夏稅,戶部的奏折沒法看呐。”崇禎皇帝擱下了筆,跟王承恩絮叨兩句。


    王承恩已經習慣了,崇禎皇帝壓力很大,天下事都得他一個人擔著,絮叨幾句成了他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而且崇禎皇帝能夠跟他王承恩絮叨幾句,就表示他是皇上的心腹之人啊。


    “皇上,也是這幾年年景不太好,天有不測風雲呐,或許明年就風調雨順呢!”王承恩開解道。


    自從崇禎皇帝即位以來,過的都是緊日子,一直沒有鬆快過,而且皇上也是太寬仁,關心民間疾苦,這稅收一直就不足,遇到天災人禍不但不能收稅,還要救濟,日子過得真是緊,連皇上穿的的常服都有不少的補丁呢。u看書.uanu


    “啟稟皇上,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駱大人在殿外候見!”一個太監進來跟王承恩耳語一番後,王承恩來到崇禎皇帝的跟前,彎腰行禮道。


    “哦,讓他進來吧,這時來陛見,肯定是有事呢!”崇禎皇帝坐正了身體,說道。


    “宣駱養性大人覲見!”傳話的太監在殿外大聲喊道。。。


    等駱養性進來,行完覲見禮儀,駱養性因為年輕,沒有得到老臣的待遇,獲得賜座,隻得站著跟皇上奏報。


    駱養性決定先報喜,把關於張獻忠和羅汝才的消息放在前麵,皇上這些年來宵衣籲食,為這些賊寇操碎了心,如今這幫瘟神都走了,怎麽也得高興一下吧。


    “如此說來,張、羅二賊從國朝境內而走的原因竟然是去海外去割據土地,涵養自己的勢力?”崇禎皇帝麵無表情,對駱養性說道。


    “皇上,確實如此,他們去了幾萬裏之外割據,聽說海路得走幾個月才能到呢。”駱養性把路程之遠著重強調了一下。


    “賊寇反複無常,其在海外休養生息,萬一勢力壯大之後又回頭騷擾我大明,豈不是更大的禍患?”崇禎皇帝擔憂的問道。


    “等到那時就由不得他們了,到時國朝在皇上治理下蒸蒸日上,皇上不犁庭掃穴,他們都該燒高香了,給張、羅二賊寇一萬個膽,也不敢回來尋死吧!”駱養性深知皇上的心思,連忙政治正確的說道。


    這一番話果然起作用了,崇禎皇帝站了起來,臉上漸漸的堆滿自信,目光也漸漸堅毅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選之國162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圍爐夜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圍爐夜譚並收藏天選之國162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