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是湖廣武陵府(今湖南常德市)人,家學淵源,其父楊鶴曾經官至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而楊嗣昌更是年少成名,早在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零年)便中了進士,那時他剛二十二歲,比盧象升整整早了十二年,所以楊嗣昌的資格比孫傳庭和盧象升要老得多呐。


    但是他在事業的上升期先是喪父,後又喪母,前後丁憂在家守孝五年,直到去年才得以複出,好在楊嗣昌成名較早,而且頗有才華,其著有的作品《地官集》曾經被當今聖上閱覽過,對其推崇備至,甚至在楊嗣昌丁憂時期,崇禎皇帝一度想過奪情起複楊嗣昌,因閣老們反對而作罷。


    所以等楊嗣昌丁憂期滿,崇禎皇帝便急不可耐的下旨起複楊嗣昌,而且上來便擔綱重任,以兵部尚書銜任五省經略,也是寄予厚望。


    和曆史上的崇禎十三年不同,此時空的崇禎十三年可比曆史上消停多了,黃台吉因為開發了鬆花江、嫩江流域,大規模發展羊毛原材料產業,獲取了大量的財富,並且控製遼河運輸,東蒙古地區的貿易都在黃台吉手裏,所以建奴的財政狀況遠比曆史上好。


    而且團社從本土發運過來大量的糧食和各種醃製肉類、魚類食品,彌補了遼東糧食產量的不足,人一旦吃飽穿暖了,也就沒有動力去爬冰臥雪,千裏跋涉搶劫,何況現在洪承疇總督薊遼。


    洪承疇精於軍略,長於謀劃,在他的運籌中,雖然進攻遼東沒啥力量,但是防守還是沒問題的。


    而國內的幾個大股流寇,到現在也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蓋因團社釜底抽薪,把吃不飽飯的流民都給買走了,而且人家是拿著糧食和各種物資過來的,這一進一出,就成了明朝局勢的絕佳滅火器,雖然還是不能改變貧富分化嚴重的局麵,但是至少給廣大貧苦百姓一條活路了不是。


    現在流寇集中在幾個區域,接下來或剿滅、招安、或分化瓦解,全部平定也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當楊嗣昌收到盧象升的六百裏加急文書之時,心裏大吃一驚,其實楊嗣昌是有謀劃的,在孫傳庭撤離四川的時候,他也曾建議孫傳庭在保寧地區留下一軍,看守嘉陵江上遊,不過孫傳庭以關中戰事緊急,士兵無心駐留為由,全部撤回了關中,保寧地區幾乎不設防了。


    後來楊嗣昌也沒來得及調遣得力的軍隊補上,如今盧象升說闖賊欲東進湖廣,著實讓他驚出一身冷汗。


    湖廣可是國朝的糧食基地啊,不是有諺語:湖廣熟天下足,如今北方窮弊,京師的漕糧大部分來自於湖廣,雖然有舶來糧食補充,國朝無缺糧之憂,但是湖廣一旦遭賊,則天下震動啊。


    何況他老楊家就在湖廣的武陵府,將來闖賊入寇湖廣,保不定就去了他老家,那他楊嗣昌不得被鄉親們罵死啊。


    楊嗣昌急忙查缺補漏,調兵遣將,不過手裏堪調的兵馬也不多,域內能打的也就秦軍和左軍,左軍現在已經奔赴大別山地區,準備剿滅獻賊,暫時是撤不回來了,隻能向秦軍求援。


    於是楊嗣昌隻得修書一封,和孫傳庭商討派秦軍過去保寧駐守一段時間,對,就是商討。


    得益於朝廷互相牽製的習慣,關於楊嗣昌的五省經略,實際上是五省的協調員,哪五省啊:山西、陝西、四川、湖廣、河南,這些地方都有巡撫或者總督,都有至少右都禦史的本銜,他們的本職那是可以上書指出皇上不是的存在,這協調起來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你楊嗣昌要是跟孫傳庭私人關係好,那自然是好協調,不過楊嗣昌平時眼高於頂,平白拉仇恨那種,這要是能好才見了鬼。


    楊嗣昌另外的方法就是讓盧象升拖住闖賊,不過既然要他幫忙,那隻能盡量滿足人家的要求,這餉費那是必須要給人家補足的。


    不過接下來還是有好消息的,在幾次六百裏加急的交流中,孫傳庭還是以大局為重,決定派遣牛成虎前出保寧,控製嘉陵江流域,而楊嗣昌付出的代價就是二十萬兩的軍費。


    牛成虎從四川撤出後,並沒有全部回到關中,孫傳庭讓他在漢中駐留了一支兵馬,看來,孫傳庭還是對闖賊不放心,生怕他又流竄回陝西。


    所以,當楊嗣昌的信給孫傳庭時,孫傳庭還是挺受用的,楊嗣昌在信中語氣謙和,一副求人的姿態,他老孫也不是小雞肚腸的人,便把平素的牢騷放到一邊,讓牛成虎前出陽平關,控製保寧區域。


    保寧地區就是後世的四川廣元,正是位於嘉陵江的上遊,水路可以直通重慶,一直是控扼川陝湖廣的要衝,要阻擋李自成的東進,保寧地區絕對要駐守重兵才是。


    為了感謝孫傳庭,楊嗣昌劃撥給孫傳庭二十萬兩軍費,讓其犒賞牛成虎軍,那就隻能給盧象升十萬兩了,沒辦法,楊嗣昌也囊中羞澀,皇帝給的錢就不多。


    就在楊嗣昌捉襟見肘防闖賊東進的時候,左良玉的大軍已經通過南陽府進入淮河的上遊,馬上就要順流而下接觸張獻忠了,而袁崇煥則帶著許定國等將領,也從運河西進,準備兩麵夾擊張獻忠,對張獻忠來講,這將是一次很大的危機。


    而張獻忠並沒有被動的等待,他親自率領麾下八千大軍,沿淮河而上,先行應戰左良玉,先把最強的敵人解決了不是?


    張獻忠帶走了幾乎所有的麾下猛將,包括張可望、張文秀等義子,僅僅讓其最小的義子張定國帶領其麾下部隊留守東麵,和漕運總督袁崇煥的麾下軍隊周旋。


    袁崇煥的麾下軍隊包括山東總兵劉澤清、歸德總兵許定國還有留守中都鳳陽的總兵黃德功,其麾下的戰兵總數超過了兩萬,而反觀張定國,這些年大力擴充,有戰鬥力的部屬也就一千五百人,實力相差巨大。


    張獻忠也知道東部戰區的壓力很大,但是主要的攻擊方向還是西部戰區,東部溝壑河流縱橫,實際上不利於來去如風的獻軍活動,反而西部山區山巒、平原相間,氣候幹燥,適合騎軍衝殺,而且西部隻有左軍一部,如今獻軍也是兵強馬壯,更容易打出戰果。


    得到楊嗣昌的作戰計劃後,漕運總督袁崇煥一直在做準備,當他偵知張獻忠大部往西應戰左良玉時,便安排許定國和黃德功從北麵、東南麵壓過去,留劉澤清部在中都鳳陽附近,防禦獻賊殘餘威脅中都和運河地區。


    張定國知道形勢比較緊張,但是可供選擇的方案不多,因為他要保護主力的後路,不能讓東路官軍沿淮河而上,或者至少要牽製他們,不讓他們順利的沿河而上。


    所以,張定國把活動範圍放在淮河北岸,準備先對付來得快的許定國部。


    張定國的大營大概有三千餘人,可戰之兵力才有一千五百,但是許定國部有正軍五千人,加上輜重兵得有七八千人,實力對比非常懸殊,而且張定國的隊伍沒有任何重武器,好處是流寇的本色沒丟,移動比較迅速。


    四月份的天氣仍然沒有暖和,自開春以來,這個地區滴雨沒下,渦河的水流隻剩下河道中央大概一丈多寬的水麵,u看書 .kan最深處也就沒過人的膝蓋。


    渦河雖然水淺,但是天氣尚未回暖,涉水而過仍然很寒冷,許定國的部屬便繞道有橋梁的蒙城,從蒙城過河。


    渡過渦河不久,前鋒便遭遇了獻賊張定國的騎軍,兩軍正式接觸。


    “四將軍,敵軍的騎兵雖然多,但是騎術拙劣,額一陣就可以把他們衝垮。”張定國的發小張勝建議道。


    這些年張獻忠部在淮河收入頗豐,對騎軍投入不少,尤其是張定國更是如此,在軍備上花了不少錢,部下的一千五百人中,有四百人的騎軍隊伍,其中一百的親軍,更是弓馬嫻熟。要是用三堵牆衝擊術,一陣就能摧垮對麵的騎軍。


    “勝子,對麵的官軍是來發財的,不是來送命的,所以額要一次把他們給打疼了,要不他們象狗皮膏藥一般,額們就該難受了,”張定國說道,“一會你先接觸下,然後就跑,額去領全軍拔營,額們後撤二十裏,去樂土溝等他們。”張定國回馬便走。


    張勝依計行事,騎軍稍一接觸便撤離,許定國騎軍還狂追了一番,直到張勝走遠才作罷。


    聽前方騎軍探得敵情,許定國方敢率軍前行,他老於行伍,還是比較小心的。


    不過一日後到達張定國留下的大營廢墟以後就不淡定了,張定國故意在大營留下了一些搬不走的物資,甚至還有散落的碎銀、銅錢、鈔票等錢財,讓許定國的軍士判斷對方的賊寇是一支有錢的賊寇。


    許定國連忙率軍追擊,隻派少量的士兵護住輜重隊伍,可不能讓這樣一支有錢的賊寇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選之國162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圍爐夜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圍爐夜譚並收藏天選之國162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