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八卦心思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是啊,咱們西京市已經是一個有五萬人口的都市了,無論是教育環境,還是生活設施,還有對各方資源的掌握,都是扶搖直上的,咱們這邊還成了主流圈子了啊。”許維文感歎道,“當時胡亦菲一定要回來,看來她想的比我多呢。”
“我看接下來,王啟山等永久會員肯定也會有想法,他們家四大金剛如果不回歸,搞不好定的娃娃親要黃。”李文山調侃的說道。
“所以各處的教育工作還是要加強啊,不光西京,別的城市也要投入,至少本土要形成幾個大都市,布成網點才行,別搞得跟宋朝的東京汴梁似的,全國的資源都圍著一個城市轉。”林紀元轉移話題。
眾人又開始閑侃布局的幾個大型城市了。
本土的精英教育還是集中在西京,象這幾年陸續成立了西京大學、波河工學院、團結行政學院等高等院校,開始為國家培養高等人才,而當時穿越者中的少年,現在都在這些高等學校學習,好多年齡大一點的已經畢業走向了工作崗位。
這些小孩當時可是林教授的學生,各方素質都是佼佼者,如今畢業的幾個,有從事科研的,有從政的,有進入企業培訓的,都還是比較有出息的一代。
冷春山的兒子冷君度最近從國防部調到美河口下遊的容和鎮當鎮長去了,這是他爸給他的建議,反正他老婆陳秀秀也懷孕了,也算完成任務,可以讓他出去鍛煉鍛煉。
社團這邊往後提拔人才,肯定是當過各級一把手的才能進入執委會,要在政界有所發展,必須從基層幹起才行啊。
冷君度過來榮和鎮就任,是帶著項目過來的,榮和鎮地處北緯三十二度附近,有一條支流和美河相連接,屬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位置,氣候溫暖濕潤。
而冷君度帶來的項目是農業部推廣的,決定在這個山區和平原交界的位置種植油桐樹。
油桐樹在明朝的長江中下遊廣泛生長,人們把油桐果通過壓榨榨出桐油,是一種重要的工業產品,在造船業、木工行業和雨具生產等各方麵是必須要用到的,本土這邊的企業每年的用量很大。
而油桐樹對生長環境有要求,農業部選來選去,也就是美河下遊兩側的山區和平原交界位置適合生長,而冷君度過去當鎮長的榮和鎮是一個被選中的好地方。
冷君度可是一個萬金油,最開始在無線電通訊領域頗有建樹,是孫又平團隊的得力幹將,至今還在太平洋通訊公司擁有股份,這可是連他爸都得不到的優質股份啊。
後來按照他爸的安排,棄科研從軍,跑到國防部當聯絡員,混了一個中尉軍銜,然後就去了聖迪亞哥一趟,大大的露了一回臉,回來後還利用核報軍功的機會,收獲了參戰軍隊的好感。
然後就是結婚,和趙執委成了連襟,努力耕耘下,他老婆陳秀秀很快就有了身孕,冷春山一看自己就要當爺爺了,非常高興啊,一激動下,就把冷君度給打發到了幾千裏之外的榮和鎮當鎮長。
還好冷君度經曆巨變,成熟懂事,對他爸還算尊敬孝順,要按照正常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榮和鎮的雅河左岸,是一片低矮的丘陵,榮和鎮就坐落在丘陵圍成的一個小盆地中,榮和鎮東南方向,有一塊木柵欄圍成的莊園,莊園中間坐落著一棟紅磚房的二層小樓,在北向的大門口,掛著一塊牌匾,上麵寫著“農業部木本植物實驗基地”,這裏就是冷君度帶來的項目。
被分到榮和鎮的移民,有一些是認識油桐樹的,這個油桐樹在明朝的江南分布廣泛,但是專業種植的不多,一般是農戶的房前屋後種一些,等到油桐果成熟的時候,農戶就把他們收集起來,賣給油坊換取一些活錢購買生活必需品,或者交稅費等,是農戶收入的一個貼補。
很多的農村小孩都有印象,過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還有桐葉粑,就是用桐葉包裹糯米粉做成的糕,蒸熟以後,糕的顏色變得黃綠,有一種桐葉的清香,鄉土氣息非常濃鬱。
但是,油桐樹可是明朝內地所獨有的品種,以前從來沒有來過美洲大陸,農業部把油桐引種過來,也就在美河下遊這一片地能夠適應它生長,榮和鎮離美河口不遠,所以在這裏進行實驗性種植,看看能不能收獲優質的桐油。
一般油桐籽出苗後需要經過三年時間才能結果,現在還是第一年,實驗效果還是看不出來,冷君度這個鎮長現在最多的工作還是進行基層管理工作。
這一天,冷君度正陪著農業部官員耿誌剛在鎮域內考察,實在是各企業給的壓力太大,因為桐油必須從西岸進口,而且是液體桶裝,嚴重占用運力,造成本土的桐油供不應求,很多人都在明裏暗裏推廣油桐樹的種植工作。
“耿老師,從油桐樹的長勢來看,結果能夠預測麽?”冷君度邊走邊請教耿誌剛。
耿誌剛也是半路出家的農業專家,對油桐也是一知半解,就連林教授是農大的植物學家對油桐都不太研究,因為二十一世紀桐油早就被別的化學品取代,重要性已經很低了,而且林教授所在的農大在東北,那裏根本沒有油桐生長。這就從根上缺失一塊了。
“哎呀,關於這個嘛,可能還不如榮和鎮的幾個老農清楚呢,畢竟他們種過那玩意,我這次來也是準備利用一下他們的經驗。”耿誌剛謙虛了一把,讓冷君度一臉的黑線。
種過油桐的那幾個老農現在都是實驗基地的特聘人員,冷君度曾經問過他們,他們都認為油桐在這個地區能夠很好的生長,如果著急的話,現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種植推廣了。
但是,沒有見到成果以前,誰也不敢下這個結論啊。
接下來耿誌剛和冷君度還查看了榮和鎮的工業園區,這個園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桐籽榨油還有製作包裝木桶,不過現在這個園區隻是一個雛形而已,提供水力的水壩還都沒有修呢。
按照正常的程序,等到三年後見到實驗結果,然後再推廣一年兩年,然後再等三年油桐樹長成,可能七八年過去了,那時黃花菜都涼了,冷君度和耿誌剛心裏是很焦急的。
“君度啊,你核算一下,油桐推廣大概要花費多少錢,這中間的風險有多大?”耿誌剛說道。
“這個推廣費用並不高,因為油桐不占用耕地,坡地、房前屋後、河岸邊都可以,很多百姓是認可這個油桐樹的,不是有一句俗話麽,家有千棵桐、子孫不受窮。隻要是南方的百姓都知道桐樹的好處,但是這個收獲數量可是一個問題,推廣得多了,你不能全部收購來榨油,給種樹的百姓造成損失,收得少了,榨油廠開工不足,造成虧損,在政府層麵可不好搞啊。”冷君度已經不是剛出道的初哥了。
“桐油不是戰略物資,為什麽要讓政府來搞?”耿誌剛疑惑說道。
“可是企業不願意承擔風險啊,尤其是美河流域距離咱們的西京市比較遠,企業不願意投資啊。”冷君度說道。
“唉,本土的企業太好賺錢了,uu看書 ww.uuashu 誰也看不上這個東西。”耿誌剛感慨的說道。“寧肯花錢從西岸進口,也不願意冒風險,就等著吃現成的。”
“不行,君度你做個計劃書,大概要投入多少錢,咱們自己籌錢來搞一個油桐種植合作社,不等了,直接推廣。”耿誌剛琢磨琢磨,咬牙說道。
“行,我這就去做,不過我是這裏的鎮長,為了不違反紀律,我肯定不能參股了,不過我能拉幾個人進來,我會盡快把計劃書做出來的。”冷君度非常讚同。
接連幾天,冷君度根據鎮裏的人力資源,土地還有交通狀況,開始做計劃書,等計劃書完成以後,交給耿誌剛,讓耿誌剛去趟美河口,辦理合作社注冊事宜。
美河口經過多年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現在已經變成了擁有一萬多人口的城市了,隨著上遊鐵路的開通和東海岸貿易的開展,可以預見這個城市在將來的發展前景,這是妥妥的另時空魔都的翻版啊。
現在辦理公司注冊還得來美河口,關鍵是美河口有通訊站,可以聯絡西京市,耿誌剛心裏也有些人選,計劃瞄準這些人的腰包,籌集油桐種植合作社的股本。
冷君度的電報是發給劉磊的,最後讓一幫婦女會員來勁了,本著支持小帥哥小鮮肉的初心,紛紛把自己的麻將本拿出來,準備投資那個所謂的油桐種植合作社,也不問賺錢不賺錢,反正有閑錢不是。
尤其是林小娜,更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竟然足足投資了一千銀圓券,給予非常大的支持力度,要知道,冷君度的鎮長年薪也就六百銀圓券。
“我看接下來,王啟山等永久會員肯定也會有想法,他們家四大金剛如果不回歸,搞不好定的娃娃親要黃。”李文山調侃的說道。
“所以各處的教育工作還是要加強啊,不光西京,別的城市也要投入,至少本土要形成幾個大都市,布成網點才行,別搞得跟宋朝的東京汴梁似的,全國的資源都圍著一個城市轉。”林紀元轉移話題。
眾人又開始閑侃布局的幾個大型城市了。
本土的精英教育還是集中在西京,象這幾年陸續成立了西京大學、波河工學院、團結行政學院等高等院校,開始為國家培養高等人才,而當時穿越者中的少年,現在都在這些高等學校學習,好多年齡大一點的已經畢業走向了工作崗位。
這些小孩當時可是林教授的學生,各方素質都是佼佼者,如今畢業的幾個,有從事科研的,有從政的,有進入企業培訓的,都還是比較有出息的一代。
冷春山的兒子冷君度最近從國防部調到美河口下遊的容和鎮當鎮長去了,這是他爸給他的建議,反正他老婆陳秀秀也懷孕了,也算完成任務,可以讓他出去鍛煉鍛煉。
社團這邊往後提拔人才,肯定是當過各級一把手的才能進入執委會,要在政界有所發展,必須從基層幹起才行啊。
冷君度過來榮和鎮就任,是帶著項目過來的,榮和鎮地處北緯三十二度附近,有一條支流和美河相連接,屬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位置,氣候溫暖濕潤。
而冷君度帶來的項目是農業部推廣的,決定在這個山區和平原交界的位置種植油桐樹。
油桐樹在明朝的長江中下遊廣泛生長,人們把油桐果通過壓榨榨出桐油,是一種重要的工業產品,在造船業、木工行業和雨具生產等各方麵是必須要用到的,本土這邊的企業每年的用量很大。
而油桐樹對生長環境有要求,農業部選來選去,也就是美河下遊兩側的山區和平原交界位置適合生長,而冷君度過去當鎮長的榮和鎮是一個被選中的好地方。
冷君度可是一個萬金油,最開始在無線電通訊領域頗有建樹,是孫又平團隊的得力幹將,至今還在太平洋通訊公司擁有股份,這可是連他爸都得不到的優質股份啊。
後來按照他爸的安排,棄科研從軍,跑到國防部當聯絡員,混了一個中尉軍銜,然後就去了聖迪亞哥一趟,大大的露了一回臉,回來後還利用核報軍功的機會,收獲了參戰軍隊的好感。
然後就是結婚,和趙執委成了連襟,努力耕耘下,他老婆陳秀秀很快就有了身孕,冷春山一看自己就要當爺爺了,非常高興啊,一激動下,就把冷君度給打發到了幾千裏之外的榮和鎮當鎮長。
還好冷君度經曆巨變,成熟懂事,對他爸還算尊敬孝順,要按照正常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榮和鎮的雅河左岸,是一片低矮的丘陵,榮和鎮就坐落在丘陵圍成的一個小盆地中,榮和鎮東南方向,有一塊木柵欄圍成的莊園,莊園中間坐落著一棟紅磚房的二層小樓,在北向的大門口,掛著一塊牌匾,上麵寫著“農業部木本植物實驗基地”,這裏就是冷君度帶來的項目。
被分到榮和鎮的移民,有一些是認識油桐樹的,這個油桐樹在明朝的江南分布廣泛,但是專業種植的不多,一般是農戶的房前屋後種一些,等到油桐果成熟的時候,農戶就把他們收集起來,賣給油坊換取一些活錢購買生活必需品,或者交稅費等,是農戶收入的一個貼補。
很多的農村小孩都有印象,過端午節的時候,除了吃粽子,還有桐葉粑,就是用桐葉包裹糯米粉做成的糕,蒸熟以後,糕的顏色變得黃綠,有一種桐葉的清香,鄉土氣息非常濃鬱。
但是,油桐樹可是明朝內地所獨有的品種,以前從來沒有來過美洲大陸,農業部把油桐引種過來,也就在美河下遊這一片地能夠適應它生長,榮和鎮離美河口不遠,所以在這裏進行實驗性種植,看看能不能收獲優質的桐油。
一般油桐籽出苗後需要經過三年時間才能結果,現在還是第一年,實驗效果還是看不出來,冷君度這個鎮長現在最多的工作還是進行基層管理工作。
這一天,冷君度正陪著農業部官員耿誌剛在鎮域內考察,實在是各企業給的壓力太大,因為桐油必須從西岸進口,而且是液體桶裝,嚴重占用運力,造成本土的桐油供不應求,很多人都在明裏暗裏推廣油桐樹的種植工作。
“耿老師,從油桐樹的長勢來看,結果能夠預測麽?”冷君度邊走邊請教耿誌剛。
耿誌剛也是半路出家的農業專家,對油桐也是一知半解,就連林教授是農大的植物學家對油桐都不太研究,因為二十一世紀桐油早就被別的化學品取代,重要性已經很低了,而且林教授所在的農大在東北,那裏根本沒有油桐生長。這就從根上缺失一塊了。
“哎呀,關於這個嘛,可能還不如榮和鎮的幾個老農清楚呢,畢竟他們種過那玩意,我這次來也是準備利用一下他們的經驗。”耿誌剛謙虛了一把,讓冷君度一臉的黑線。
種過油桐的那幾個老農現在都是實驗基地的特聘人員,冷君度曾經問過他們,他們都認為油桐在這個地區能夠很好的生長,如果著急的話,現在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種植推廣了。
但是,沒有見到成果以前,誰也不敢下這個結論啊。
接下來耿誌剛和冷君度還查看了榮和鎮的工業園區,這個園區以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桐籽榨油還有製作包裝木桶,不過現在這個園區隻是一個雛形而已,提供水力的水壩還都沒有修呢。
按照正常的程序,等到三年後見到實驗結果,然後再推廣一年兩年,然後再等三年油桐樹長成,可能七八年過去了,那時黃花菜都涼了,冷君度和耿誌剛心裏是很焦急的。
“君度啊,你核算一下,油桐推廣大概要花費多少錢,這中間的風險有多大?”耿誌剛說道。
“這個推廣費用並不高,因為油桐不占用耕地,坡地、房前屋後、河岸邊都可以,很多百姓是認可這個油桐樹的,不是有一句俗話麽,家有千棵桐、子孫不受窮。隻要是南方的百姓都知道桐樹的好處,但是這個收獲數量可是一個問題,推廣得多了,你不能全部收購來榨油,給種樹的百姓造成損失,收得少了,榨油廠開工不足,造成虧損,在政府層麵可不好搞啊。”冷君度已經不是剛出道的初哥了。
“桐油不是戰略物資,為什麽要讓政府來搞?”耿誌剛疑惑說道。
“可是企業不願意承擔風險啊,尤其是美河流域距離咱們的西京市比較遠,企業不願意投資啊。”冷君度說道。
“唉,本土的企業太好賺錢了,uu看書 ww.uuashu 誰也看不上這個東西。”耿誌剛感慨的說道。“寧肯花錢從西岸進口,也不願意冒風險,就等著吃現成的。”
“不行,君度你做個計劃書,大概要投入多少錢,咱們自己籌錢來搞一個油桐種植合作社,不等了,直接推廣。”耿誌剛琢磨琢磨,咬牙說道。
“行,我這就去做,不過我是這裏的鎮長,為了不違反紀律,我肯定不能參股了,不過我能拉幾個人進來,我會盡快把計劃書做出來的。”冷君度非常讚同。
接連幾天,冷君度根據鎮裏的人力資源,土地還有交通狀況,開始做計劃書,等計劃書完成以後,交給耿誌剛,讓耿誌剛去趟美河口,辦理合作社注冊事宜。
美河口經過多年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現在已經變成了擁有一萬多人口的城市了,隨著上遊鐵路的開通和東海岸貿易的開展,可以預見這個城市在將來的發展前景,這是妥妥的另時空魔都的翻版啊。
現在辦理公司注冊還得來美河口,關鍵是美河口有通訊站,可以聯絡西京市,耿誌剛心裏也有些人選,計劃瞄準這些人的腰包,籌集油桐種植合作社的股本。
冷君度的電報是發給劉磊的,最後讓一幫婦女會員來勁了,本著支持小帥哥小鮮肉的初心,紛紛把自己的麻將本拿出來,準備投資那個所謂的油桐種植合作社,也不問賺錢不賺錢,反正有閑錢不是。
尤其是林小娜,更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竟然足足投資了一千銀圓券,給予非常大的支持力度,要知道,冷君度的鎮長年薪也就六百銀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