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委會的決議很快就通過跨洋電報回複到劉星林手裏,劉星林對執委會決定支持東海海商開發南洋和印度洋貿易航線的政策還是非常認可,現階段,社團這邊隻能專注於太平洋航線,實在騰不出精力來照顧南洋和印度洋這邊。
其實在印度洋這邊也很熱鬧,荷蘭人、葡萄牙人和英格蘭人,明爭暗鬥鬧得也是紛紛揚揚,東海海商往那邊發展也有不小的阻力,不過海商們還有一爭之力啊,比如一些低端的、互補性的產業等等,至少比現在社團勢力碾壓一切強吧。
拿到決議後,劉星林也沒有急著告訴李國助他們,自己更是領著即將接任司馬謙大高管委會一職的高明軍,往大員南部大高港去了。
從淡江乘船到大高港,從早上大早出發,現在北風正盛,傍晚就到了大高港,劉星林一行受到了司馬謙的熱情接待。
在建國前夕,司馬謙就被任命為嘉華國的海軍司令,不過嘉華國的海軍編製目前就是一個空殼編製,手裏就幾條訓練用的明珠級和思雨級,平時也就是讓那幫年輕軍官搞一搞海戰、航行訓練。日子也是清閑的很,就連海軍學校畢業的學員,剛開始也不是進入海軍服役,而是進入各大運輸公司成為水手。
所以司馬謙也不急於上任,賴在大高管委會主任位置上已經快一年時間了,直到最近本土那邊因為要麵對南部西班牙人,才命令司馬謙盡快趕到本土,就任海軍司令一職。
而接任的高明軍,這些年一直是在領銜跑北美移民航線,在海上也漂了好幾年了,正好司馬謙走了,騰出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安置,再也不用在海上風吹日曬,心裏麵自是高興,不過一想到自己的收入要掉下來一大截,心裏又有些糾結。
這些在各大運輸公司跑船的船員,收入是非常可觀的,工資不算啥,運費上的分紅可不少,還有各船的一些空餘艙位可以被船員們拿來裝載私貨,這一塊貿易收入也很大,所以船員的收入還是不錯,尤其是高明軍這種資深船隊長,運輸公司股東之一,更是富得流油。
還好這些年已經賺了不少,各大公司的股票分紅也能帶來巨大的紅利,高明軍一想到這也就釋然了,還是在大高港坐辦公室舒服啊。
由於海軍那邊催得緊,司馬謙也沒有耽擱,第二天就和高明軍交接,然後領著劉星林和高明軍四處參觀一下,也讓高明軍熟悉一下。
“咱們的糧食戰略儲備倉庫已經形成規模了哈!”劉星林指著港口區大片的磚石倉庫說道,“這裏麵都是稻穀吧。”
“領導您說的對,這個倉庫片區能夠儲存一萬八千噸稻穀,在咱們大高港附近,這樣的倉庫片區一共有十六個。”司馬謙對業務很熟悉。
“這個片區是哪個儲備公司投資興建的?”劉星林繼續問道。
“這一片是中儲公司的,咱們這裏還有大員儲備公司、海西儲備公司、北海鈔行、金河儲備公司,甚至還有毛文龍的鹿島商社也在咱們這裏興建儲備倉庫,用以保證東江鎮的糧食供應。”司馬謙回答道。
“鹿島商社在大高港建儲備庫?”劉星林很詫異,“他們把糧食拉回去東江不就行了?”
“咱們大高港的稻穀主要來自於安南,而安南稻穀最便宜的時候往往是冬季,所以我們儲存稻穀的最佳時候就是新糧下來到春節前這一段時間,而且我們這裏來去安南的風向也順利,所以,我們這裏是最佳的稻穀儲備地點,鹿島商社在此建立儲備庫,在春節之前大量儲備,等來年夏季風向順利時再發往東江鎮,這樣最省成本,另外,他們還承攬社團的糧食代儲業務,收益比較不錯。”司馬謙解釋道。
“那安南的稻穀有這麽大的供應數量,我看咱們的儲備倉庫規模,大概有二十多萬噸呢。淡江那邊也有十幾萬噸的稻穀儲備數量啊?”劉星林問。
“也不全是安南過來的,咱們自己的種植量也不少,在大員南部地區,水稻的種植麵積就有二十萬公頃,這些糧食最後大部分都得進儲備倉庫,所以,儲備倉庫的數量還有很大缺口,這兩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商建倉庫,象老鼠一樣存糧,哈哈哈。。。”司馬謙當糧倌還感覺不錯。
“小司啊,你這個糧倌當得好啊,讓你去當海軍司令屈才了。”劉星林開起了玩笑。
“領導,這海軍司令難道比大高管委會主任級別還低?另外,您可能不知,我姓司馬,司馬相如的司馬。”司馬謙很鬱悶。
“唉,這不是簡稱嘛,讀起來順口,咱們的糧食戰略準備一向是比較嚴謹的,其實最適合儲糧的地方是老本部那邊,那邊天氣寒冷,糧食儲存損耗低,耐久儲,大高港地處熱帶,這個存儲環境就得注意了。”劉星林回答道。
“咱們的倉庫可是投入很大,磚牆的厚度達到半米,隔熱和通風性能俱佳,加上稻穀儲存性能好,進倉是隻要控製住水分和雜質,存一年多倒沒什麽問題,時間久了可不好說了。”司馬謙說道。
“所以,以後可能會調一部分的儲備到高文島和老本部那邊,大高港的儲備倉庫的建造速度會放緩,如果在那邊,糧食放五年都壞不了,隻是那邊的運距太長了,還好社團的優勢就是運力足夠。”劉星林說道。
“我看白翎島那邊也不錯,全年氣候比較幹燥,溫度也不高,糧食放三年也沒事。”一旁的高明軍也建議道。
“是的,白翎島那邊有大量的倉儲設施,是以前和黃台吉換移民的時候建的,也可以疏散咱們這邊的糧食,我們要在明年之前把西岸地區的稻穀戰略儲備提升到八十萬噸,以備不時之需啊。”劉星林說道。
“不光是稻穀,還有土豆和玉米、黑麥、小麥,都需要儲備,這個工程量可不小。”司馬謙在一旁說道。
“沒事,金啟錢莊的理財基金套出來不少的錢,先儲備點糧食吧,反正有明朝的糧價兜底,怎麽也賠不了錢。”劉星林說道。“北方越來越冷,糧食減產是大麵上的事情,加上往後的連年戰亂,這糧食可就是硬通貨呢。”劉星林眨眨眼說道。
司馬謙也左右看看,小聲的說道,“知道曆史走向就是好,誰知道自詡盛世的大明朝接下來會如此的缺糧呢。嘿嘿嘿!”
接下來他們一隊人又視察了幾個儲備庫,倉庫區的來往人員並不多,剛過完年,也沒有裝卸的工作,大高港此時所有的儲備庫都儲滿了稻穀,隻等南風天到來就開始大量的往北方轉運,那時就該熱鬧了。
然後劉星林又去視察了移民中轉基地,隻見中轉基地目前人煙稀少,大部分的房屋都閑置著,從遼河口搶出來的那一波移民已經往北美轉運得七七八八了,曾經熱鬧非凡的移民中轉基地也逐漸蕭條下來。
“這一波移民可是給大高港做了不少的貢獻啊,這裏大部分的倉庫,還有周圍的水利工程和稻田、甘蔗田都是那一段時間開發出來的,這個把他們送走了,當地的經濟都蕭條許多。”司馬謙吐槽說道。
“那現階段咱們的人可還夠用?”劉星林問道。
“目前還夠用吧,uu看書uukashu.m 不過接下來就說不好了,反正也是你們頭大,嗬嗬嗬!”司馬謙說道。
“淡江鏢局那邊去年組織了五萬多人的移民,今年的數量會更多一點,不過大部分要外送本土,大員能分到的隻是杯水車薪了。”高明軍說道。
“還是得急著本土來,不過要是實在缺人,回頭自己想想辦法,搜刮個幾千人應該問題不大,現在也就是大員對人員的需求量大,西岸其他地方倒還行的。”劉星林想了想,跟他倆說道。
接下來幾天劉星林也沒走,陪著他們倆交接工作,整個大高港也看遍了,現在嘉華國草創,但是離任審計還是有的,審計團隊工作的很認真,雖然沒查出什麽大問題,不過小問題一大堆,司馬謙也無可奈何,草創時期,不走正規手續的地方很多,不過接任的高明軍也沒有上綱上線,基本也糊弄過去,等交接完,已經過去半個月了。
司馬謙一家將搭乘前往美洲的一艘明珠級運輸船前往本土就任海軍司令,而劉星林則先到笨港檢查工作,然後施施然回到淡江。
劉星林先找到顏思齊,從顏思齊的嘴裏了解一下現在這幫海商的心裏真實想法,不過聽顏思齊的意思,眾海商隻是心有憤懣,但是南洋和印度洋那邊並沒有足夠大的利益吸引眾人前往,而眾人現階段的想法僅僅是希望大員方麵維持和西班牙人的戰爭狀態,留出眾人和馬尼拉轉口貿易的機會。
沒有辦法,有蒸汽輔助動力加成的社團船隻,在運輸時效和運輸成本上,分分鍾碾壓海商船隻一大截。
其實在印度洋這邊也很熱鬧,荷蘭人、葡萄牙人和英格蘭人,明爭暗鬥鬧得也是紛紛揚揚,東海海商往那邊發展也有不小的阻力,不過海商們還有一爭之力啊,比如一些低端的、互補性的產業等等,至少比現在社團勢力碾壓一切強吧。
拿到決議後,劉星林也沒有急著告訴李國助他們,自己更是領著即將接任司馬謙大高管委會一職的高明軍,往大員南部大高港去了。
從淡江乘船到大高港,從早上大早出發,現在北風正盛,傍晚就到了大高港,劉星林一行受到了司馬謙的熱情接待。
在建國前夕,司馬謙就被任命為嘉華國的海軍司令,不過嘉華國的海軍編製目前就是一個空殼編製,手裏就幾條訓練用的明珠級和思雨級,平時也就是讓那幫年輕軍官搞一搞海戰、航行訓練。日子也是清閑的很,就連海軍學校畢業的學員,剛開始也不是進入海軍服役,而是進入各大運輸公司成為水手。
所以司馬謙也不急於上任,賴在大高管委會主任位置上已經快一年時間了,直到最近本土那邊因為要麵對南部西班牙人,才命令司馬謙盡快趕到本土,就任海軍司令一職。
而接任的高明軍,這些年一直是在領銜跑北美移民航線,在海上也漂了好幾年了,正好司馬謙走了,騰出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安置,再也不用在海上風吹日曬,心裏麵自是高興,不過一想到自己的收入要掉下來一大截,心裏又有些糾結。
這些在各大運輸公司跑船的船員,收入是非常可觀的,工資不算啥,運費上的分紅可不少,還有各船的一些空餘艙位可以被船員們拿來裝載私貨,這一塊貿易收入也很大,所以船員的收入還是不錯,尤其是高明軍這種資深船隊長,運輸公司股東之一,更是富得流油。
還好這些年已經賺了不少,各大公司的股票分紅也能帶來巨大的紅利,高明軍一想到這也就釋然了,還是在大高港坐辦公室舒服啊。
由於海軍那邊催得緊,司馬謙也沒有耽擱,第二天就和高明軍交接,然後領著劉星林和高明軍四處參觀一下,也讓高明軍熟悉一下。
“咱們的糧食戰略儲備倉庫已經形成規模了哈!”劉星林指著港口區大片的磚石倉庫說道,“這裏麵都是稻穀吧。”
“領導您說的對,這個倉庫片區能夠儲存一萬八千噸稻穀,在咱們大高港附近,這樣的倉庫片區一共有十六個。”司馬謙對業務很熟悉。
“這個片區是哪個儲備公司投資興建的?”劉星林繼續問道。
“這一片是中儲公司的,咱們這裏還有大員儲備公司、海西儲備公司、北海鈔行、金河儲備公司,甚至還有毛文龍的鹿島商社也在咱們這裏興建儲備倉庫,用以保證東江鎮的糧食供應。”司馬謙回答道。
“鹿島商社在大高港建儲備庫?”劉星林很詫異,“他們把糧食拉回去東江不就行了?”
“咱們大高港的稻穀主要來自於安南,而安南稻穀最便宜的時候往往是冬季,所以我們儲存稻穀的最佳時候就是新糧下來到春節前這一段時間,而且我們這裏來去安南的風向也順利,所以,我們這裏是最佳的稻穀儲備地點,鹿島商社在此建立儲備庫,在春節之前大量儲備,等來年夏季風向順利時再發往東江鎮,這樣最省成本,另外,他們還承攬社團的糧食代儲業務,收益比較不錯。”司馬謙解釋道。
“那安南的稻穀有這麽大的供應數量,我看咱們的儲備倉庫規模,大概有二十多萬噸呢。淡江那邊也有十幾萬噸的稻穀儲備數量啊?”劉星林問。
“也不全是安南過來的,咱們自己的種植量也不少,在大員南部地區,水稻的種植麵積就有二十萬公頃,這些糧食最後大部分都得進儲備倉庫,所以,儲備倉庫的數量還有很大缺口,這兩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商建倉庫,象老鼠一樣存糧,哈哈哈。。。”司馬謙當糧倌還感覺不錯。
“小司啊,你這個糧倌當得好啊,讓你去當海軍司令屈才了。”劉星林開起了玩笑。
“領導,這海軍司令難道比大高管委會主任級別還低?另外,您可能不知,我姓司馬,司馬相如的司馬。”司馬謙很鬱悶。
“唉,這不是簡稱嘛,讀起來順口,咱們的糧食戰略準備一向是比較嚴謹的,其實最適合儲糧的地方是老本部那邊,那邊天氣寒冷,糧食儲存損耗低,耐久儲,大高港地處熱帶,這個存儲環境就得注意了。”劉星林回答道。
“咱們的倉庫可是投入很大,磚牆的厚度達到半米,隔熱和通風性能俱佳,加上稻穀儲存性能好,進倉是隻要控製住水分和雜質,存一年多倒沒什麽問題,時間久了可不好說了。”司馬謙說道。
“所以,以後可能會調一部分的儲備到高文島和老本部那邊,大高港的儲備倉庫的建造速度會放緩,如果在那邊,糧食放五年都壞不了,隻是那邊的運距太長了,還好社團的優勢就是運力足夠。”劉星林說道。
“我看白翎島那邊也不錯,全年氣候比較幹燥,溫度也不高,糧食放三年也沒事。”一旁的高明軍也建議道。
“是的,白翎島那邊有大量的倉儲設施,是以前和黃台吉換移民的時候建的,也可以疏散咱們這邊的糧食,我們要在明年之前把西岸地區的稻穀戰略儲備提升到八十萬噸,以備不時之需啊。”劉星林說道。
“不光是稻穀,還有土豆和玉米、黑麥、小麥,都需要儲備,這個工程量可不小。”司馬謙在一旁說道。
“沒事,金啟錢莊的理財基金套出來不少的錢,先儲備點糧食吧,反正有明朝的糧價兜底,怎麽也賠不了錢。”劉星林說道。“北方越來越冷,糧食減產是大麵上的事情,加上往後的連年戰亂,這糧食可就是硬通貨呢。”劉星林眨眨眼說道。
司馬謙也左右看看,小聲的說道,“知道曆史走向就是好,誰知道自詡盛世的大明朝接下來會如此的缺糧呢。嘿嘿嘿!”
接下來他們一隊人又視察了幾個儲備庫,倉庫區的來往人員並不多,剛過完年,也沒有裝卸的工作,大高港此時所有的儲備庫都儲滿了稻穀,隻等南風天到來就開始大量的往北方轉運,那時就該熱鬧了。
然後劉星林又去視察了移民中轉基地,隻見中轉基地目前人煙稀少,大部分的房屋都閑置著,從遼河口搶出來的那一波移民已經往北美轉運得七七八八了,曾經熱鬧非凡的移民中轉基地也逐漸蕭條下來。
“這一波移民可是給大高港做了不少的貢獻啊,這裏大部分的倉庫,還有周圍的水利工程和稻田、甘蔗田都是那一段時間開發出來的,這個把他們送走了,當地的經濟都蕭條許多。”司馬謙吐槽說道。
“那現階段咱們的人可還夠用?”劉星林問道。
“目前還夠用吧,uu看書uukashu.m 不過接下來就說不好了,反正也是你們頭大,嗬嗬嗬!”司馬謙說道。
“淡江鏢局那邊去年組織了五萬多人的移民,今年的數量會更多一點,不過大部分要外送本土,大員能分到的隻是杯水車薪了。”高明軍說道。
“還是得急著本土來,不過要是實在缺人,回頭自己想想辦法,搜刮個幾千人應該問題不大,現在也就是大員對人員的需求量大,西岸其他地方倒還行的。”劉星林想了想,跟他倆說道。
接下來幾天劉星林也沒走,陪著他們倆交接工作,整個大高港也看遍了,現在嘉華國草創,但是離任審計還是有的,審計團隊工作的很認真,雖然沒查出什麽大問題,不過小問題一大堆,司馬謙也無可奈何,草創時期,不走正規手續的地方很多,不過接任的高明軍也沒有上綱上線,基本也糊弄過去,等交接完,已經過去半個月了。
司馬謙一家將搭乘前往美洲的一艘明珠級運輸船前往本土就任海軍司令,而劉星林則先到笨港檢查工作,然後施施然回到淡江。
劉星林先找到顏思齊,從顏思齊的嘴裏了解一下現在這幫海商的心裏真實想法,不過聽顏思齊的意思,眾海商隻是心有憤懣,但是南洋和印度洋那邊並沒有足夠大的利益吸引眾人前往,而眾人現階段的想法僅僅是希望大員方麵維持和西班牙人的戰爭狀態,留出眾人和馬尼拉轉口貿易的機會。
沒有辦法,有蒸汽輔助動力加成的社團船隻,在運輸時效和運輸成本上,分分鍾碾壓海商船隻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