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個屬性就是“喜新厭舊”,無論有多少人說自己戀舊,依舊有更多的人喜歡新的。
就說天夏的海軍軍迷吧,昨天還是“我隻愛055”,今天就是“我隻喜歡075”,後天就“我永遠喜歡003”了。
而且被愛的軍艦別下水,隻要下水一分鍾,馬上就會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軍迷們立刻就會愛上下一款。
這種情況,現在蔓延到了月球。
之前因為天夏和美瑞肯要在半個月之內各自完成一次載人登月,所以人們都聚精會神的盯著月球。
當天夏順利登月,並且宇航員們進駐月球基地,展開各種科學實驗的時候,人們對月球的關注度持續高漲。
他們倒不是對科學實驗感興趣,他們隻是單純的對“月球能住人”這一項感興趣。
宇航員們能在月球上居住,那一般人肯定也可以。
畢竟空間站之前就是給宇航員住的,後來不也是開啟了商業模式,甚至現在都直接搞了商業空間站,專門搞太空遊。
所以月球上應該也是這種模式。
並且這裏邊全程有領航者航天公司的參與,以人們對領航者的了解,月球商業旅遊的進度肯定要比當初空間站商業旅遊的進度快。
至於到月球要花多少錢和月球上有什麽可娛樂的,大多數人也不關心,他們看熱鬧就夠了。
不過有些人,那是真上心了。
就是那些原先準備花幾千萬美元去太空旅遊的人。
按照領航者太空遊的定價,一百萬美元可以遊太空,幾百萬美元可以在星空客棧裏玩一天,那麽幾千萬美元應該可以去月球了吧?
這些人原來就打算花幾千萬美元去太空的人,如果能把這些錢用來登月,那豈不是賺死了?
月球旅行的事,費用還真不好計算,畢竟送宇航員登月的錢並不是所有的費用,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計算資金的,所以就不拿官方宇航員登月的費用做標準的。
其他的,馬一龍的星艦火箭在研發的時候賣過月球旅遊的票,其實也不算賣月球旅遊的票,而是讚助。
當時的情況是馬一龍表示研發星艦火箭需要50億美元左右,而一個櫻花國富豪願意承擔其中的5%,也就是2.5億美元。
人家既然都讚助這麽多錢了,那自然得讓人家去月球那邊轉一轉。
這位富豪不僅可以自己去,還可以帶上6~8名藝術家一塊去,一塊去欣賞一下月球美景。
按照最大9個人算吧,一個人差不多2700多萬美元,跟早期的空間站旅遊花費差不多。
不過這次太空遊是打的“首次環月旅行”名號,首次不首次的不說了,反正已經沒了,重點在這個“環月”。
它的意思就是圍著月球繞幾圈,並不降落,這繞幾圈的費用是2700多萬美元。
領航者向來是比別人便宜的,而且喜歡一步到位,所以一些人就分析,將來領航者搞月球旅行的時候肯定比這個便宜? 獲得的服務還多。
說不定這個價格就把所有月球旅行的項目包圓了。
人們正高興呢? 美瑞肯的登月就來了? 當人們又打算歡呼的時候,世界突然“凝固”了。
美瑞肯的首次重返月球任務竟然失敗了!
失敗了,還是靠領航者和天夏的合作才救了回來。
就當人們又開始畏懼登月的時候? 唐超就登月了。
他不僅登月了? 還帶來了領航者後期的月球基地建造計劃。
好家夥,那叫一個眼花繚亂。
這麽一正一副又一正的折騰,除了那些核心愛好者可以對著月球繼續興奮之外,其他大部分人就又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但是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的領航者怎麽可能讓他們恢複正常。
之前的時候? 領航者其實一直在建設基礎設施,現在它們有了更好的生產廠房? 有了更加智能化的製造設備,有了完善的發射與起飛場地,怎麽可能還慢吞吞的發展。
是? 唐超是不想讓地球的科技水平直接原地起飛,要循序漸進,因為害怕科技過快的飛升,一些社會問題來不急解決,然後產生負麵效果。
但領航者現在的東西並沒有超出人們的想象,甚至在人們的想象裏幾十年前就應該實現的,隻是因為政治力量從航天方麵撤離了,導致航天科技的發展變緩。
航天發展已經很慢了,甚至從某些角度來說都後退了,美瑞肯登月失敗就能佐證這一點,領航者現在幹的隻不過是彌補進度而已。
唐超回到地球之後,他之前製定的計劃就運轉了起來。
他在直播裏提到的東西可不僅僅是說一下,空間站要升級,肯定不僅僅是往大了造。
往大了造也不叫升級,隻有把體驗升到更高的層級才叫升級。
空間站怎麽升級?
重力!
失重環境新奇嗎?
新奇!
但也僅僅是幾天的事,幾天之後你就知道失重環境是多麽麻煩了。
人類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並不是人類想要失重狀態,隻是因為人類無法改變這個現狀。
如果給空間站增加一個裝置,讓空間站擁有一個可以獲得重力的空間,那麽宇航員需要失重環境的時候就去失重環境,不需要失重的時候就去重力空間。
而且研究了這麽久“人類在失重狀態下會發生哪些變化”的課題,也該研究研究“人類在太空獲取重力之後會發生什麽變化”的課題了。
所以小型模擬重力艙就該出現了。
按照計劃,這玩意應該不是在近期出現的,最早也要到明年,可是沒辦法,各種基礎製造設備得到升級之後,領航者現在造東西太快了。
這個模擬重力艙是可以折疊在一塊的,折疊起來之後的直徑隻有不到14米,但是它使用的整流罩要15米直徑。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領航者現在最粗的火箭是遠航號,可它的芯級直徑也才5米,加上兩個相同規格的助推器,uu看書 ww.uanshu.cm 寬度也不到16米。
這個16米僅僅是“寬度”,它的“厚度”還是5米,但是整流罩可是按照直徑算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巨人”身子粗5米,兩條胳膊也都粗5米,排起來有15米,它的脖子跟身子一邊粗,都是5米,可它上邊卻頂著一個高20米,直徑14米得腦袋。
這好嗎?
這不好!
但是領航者現在隻能使用它進行發射,雖然保證能成功,但看著確實危險。
而且5米直徑的火箭也確實限製了整體部件的運載能力。
在人類還不能直接進行太空建設的時候,一些部件的整體運輸依然是個重要的手段,所以領航者需要更大的火箭。
好在它已經在設計建造了,超級大火箭!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就說天夏的海軍軍迷吧,昨天還是“我隻愛055”,今天就是“我隻喜歡075”,後天就“我永遠喜歡003”了。
而且被愛的軍艦別下水,隻要下水一分鍾,馬上就會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軍迷們立刻就會愛上下一款。
這種情況,現在蔓延到了月球。
之前因為天夏和美瑞肯要在半個月之內各自完成一次載人登月,所以人們都聚精會神的盯著月球。
當天夏順利登月,並且宇航員們進駐月球基地,展開各種科學實驗的時候,人們對月球的關注度持續高漲。
他們倒不是對科學實驗感興趣,他們隻是單純的對“月球能住人”這一項感興趣。
宇航員們能在月球上居住,那一般人肯定也可以。
畢竟空間站之前就是給宇航員住的,後來不也是開啟了商業模式,甚至現在都直接搞了商業空間站,專門搞太空遊。
所以月球上應該也是這種模式。
並且這裏邊全程有領航者航天公司的參與,以人們對領航者的了解,月球商業旅遊的進度肯定要比當初空間站商業旅遊的進度快。
至於到月球要花多少錢和月球上有什麽可娛樂的,大多數人也不關心,他們看熱鬧就夠了。
不過有些人,那是真上心了。
就是那些原先準備花幾千萬美元去太空旅遊的人。
按照領航者太空遊的定價,一百萬美元可以遊太空,幾百萬美元可以在星空客棧裏玩一天,那麽幾千萬美元應該可以去月球了吧?
這些人原來就打算花幾千萬美元去太空的人,如果能把這些錢用來登月,那豈不是賺死了?
月球旅行的事,費用還真不好計算,畢竟送宇航員登月的錢並不是所有的費用,有很多東西是無法計算資金的,所以就不拿官方宇航員登月的費用做標準的。
其他的,馬一龍的星艦火箭在研發的時候賣過月球旅遊的票,其實也不算賣月球旅遊的票,而是讚助。
當時的情況是馬一龍表示研發星艦火箭需要50億美元左右,而一個櫻花國富豪願意承擔其中的5%,也就是2.5億美元。
人家既然都讚助這麽多錢了,那自然得讓人家去月球那邊轉一轉。
這位富豪不僅可以自己去,還可以帶上6~8名藝術家一塊去,一塊去欣賞一下月球美景。
按照最大9個人算吧,一個人差不多2700多萬美元,跟早期的空間站旅遊花費差不多。
不過這次太空遊是打的“首次環月旅行”名號,首次不首次的不說了,反正已經沒了,重點在這個“環月”。
它的意思就是圍著月球繞幾圈,並不降落,這繞幾圈的費用是2700多萬美元。
領航者向來是比別人便宜的,而且喜歡一步到位,所以一些人就分析,將來領航者搞月球旅行的時候肯定比這個便宜? 獲得的服務還多。
說不定這個價格就把所有月球旅行的項目包圓了。
人們正高興呢? 美瑞肯的登月就來了? 當人們又打算歡呼的時候,世界突然“凝固”了。
美瑞肯的首次重返月球任務竟然失敗了!
失敗了,還是靠領航者和天夏的合作才救了回來。
就當人們又開始畏懼登月的時候? 唐超就登月了。
他不僅登月了? 還帶來了領航者後期的月球基地建造計劃。
好家夥,那叫一個眼花繚亂。
這麽一正一副又一正的折騰,除了那些核心愛好者可以對著月球繼續興奮之外,其他大部分人就又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但是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的領航者怎麽可能讓他們恢複正常。
之前的時候? 領航者其實一直在建設基礎設施,現在它們有了更好的生產廠房? 有了更加智能化的製造設備,有了完善的發射與起飛場地,怎麽可能還慢吞吞的發展。
是? 唐超是不想讓地球的科技水平直接原地起飛,要循序漸進,因為害怕科技過快的飛升,一些社會問題來不急解決,然後產生負麵效果。
但領航者現在的東西並沒有超出人們的想象,甚至在人們的想象裏幾十年前就應該實現的,隻是因為政治力量從航天方麵撤離了,導致航天科技的發展變緩。
航天發展已經很慢了,甚至從某些角度來說都後退了,美瑞肯登月失敗就能佐證這一點,領航者現在幹的隻不過是彌補進度而已。
唐超回到地球之後,他之前製定的計劃就運轉了起來。
他在直播裏提到的東西可不僅僅是說一下,空間站要升級,肯定不僅僅是往大了造。
往大了造也不叫升級,隻有把體驗升到更高的層級才叫升級。
空間站怎麽升級?
重力!
失重環境新奇嗎?
新奇!
但也僅僅是幾天的事,幾天之後你就知道失重環境是多麽麻煩了。
人類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並不是人類想要失重狀態,隻是因為人類無法改變這個現狀。
如果給空間站增加一個裝置,讓空間站擁有一個可以獲得重力的空間,那麽宇航員需要失重環境的時候就去失重環境,不需要失重的時候就去重力空間。
而且研究了這麽久“人類在失重狀態下會發生哪些變化”的課題,也該研究研究“人類在太空獲取重力之後會發生什麽變化”的課題了。
所以小型模擬重力艙就該出現了。
按照計劃,這玩意應該不是在近期出現的,最早也要到明年,可是沒辦法,各種基礎製造設備得到升級之後,領航者現在造東西太快了。
這個模擬重力艙是可以折疊在一塊的,折疊起來之後的直徑隻有不到14米,但是它使用的整流罩要15米直徑。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領航者現在最粗的火箭是遠航號,可它的芯級直徑也才5米,加上兩個相同規格的助推器,uu看書 ww.uanshu.cm 寬度也不到16米。
這個16米僅僅是“寬度”,它的“厚度”還是5米,但是整流罩可是按照直徑算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巨人”身子粗5米,兩條胳膊也都粗5米,排起來有15米,它的脖子跟身子一邊粗,都是5米,可它上邊卻頂著一個高20米,直徑14米得腦袋。
這好嗎?
這不好!
但是領航者現在隻能使用它進行發射,雖然保證能成功,但看著確實危險。
而且5米直徑的火箭也確實限製了整體部件的運載能力。
在人類還不能直接進行太空建設的時候,一些部件的整體運輸依然是個重要的手段,所以領航者需要更大的火箭。
好在它已經在設計建造了,超級大火箭!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