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咻咻!”
鄧縣,諸葛亮那座草屋之中,袁耀正是看著新型大殺器,元戎弩的表現。
震撼十足!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駑十矢俱發。”
看著諸葛亮朝著自己一本正經的介紹,再親眼看到這元戎弩的威力,袁耀真想頒給諸葛亮一個“最佳雛鷹獎”。
這玩意前世他剛畢業時,進的一家上市企業的時候得過,得到的時候心裏還挺高興的,後來也才發覺,不過是忽悠人的把戲。
今日倒是想忽悠諸葛亮了,可見其也是太搞笑了。
卻聽袁耀直是樂的高呼道:“孔明果真天資聰穎,這短短時日,就幫吾弄出這麽一個大殺器了。有此元戎弩,置於城牆四周,敵軍就是到於城下,也不敢輕易強攻,隻得用圍困之法。”
“更有可能瞬間殺敗敵方士氣,先示敵以弱,再突然發難,依靠元戎弩,定是能成。”
諸葛亮見得袁耀一看到元戎弩,就開始毫不掩飾的思慮可能的戰爭用途,心中也是嘖嘖稱奇。
“看來這袁家公子的成功,也當真不是偶然!”
心中感歎的一句,諸葛亮卻也不能不給袁耀潑上點冷水。
“公子,此中工藝不算簡單,若是想用於戰事之上,隻怕還有難度。”
袁耀倒不意外。
這種連弩其中到底有何門道,他是一點都不弄清楚,不過想來也是不容易的。
諸葛亮可不會因為邀功,估計說的這工藝不簡單。他既然說是不容易,那自然真是有些難度。
卻聽袁耀很是認真的問道:“雖說工藝之難,卻也該嚐試。況如今軍備坊已設,孔明可將這工藝教與劉子揚,由其統領,負責此事。”
諸葛亮聽得這才點了點頭。
本來這連弩他研究出來也就不打算再管了,他的誌向,自然不在此處。
隻是上回在黃老之處見得那模型,忽然心中一熱,突發奇想罷了。
如今既是已成,自然可是教給他人,好使其發揚光大。
當即也是應道:“袁公子且放心,吾定能知無不言,皆是教給子揚兄。”
說著又是忍不住說的一句道:“其實這連弩工藝之難,一是本身較為複,二來這箭矢亦是要特製,難以大量生產。”
顯然是看著袁耀期待滿滿,也不想讓其失望太多。
隻是這元戎弩已經屬於意外之喜了,袁耀雖是期待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也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應了諸葛亮兩句,見其榮辱不驚的模樣,實在是起了愛才之心。
終究忍不住,邀請其出仕了。
“孔明如此才華蓋世,何不入吾賬下,與你那兄長共同出力,為大漢百姓做事。”
然而袁耀注定是要失望的。
“亮年紀尚且,還當在學的幾年,還請公子勿要逼迫。”
聽著諸葛亮的婉言拒絕,袁耀本來還是想以“龐統不過也就年長幾歲,如今已成軍中謀主”之類的來說服諸葛亮。
隻是見其看著自己的淡然眼神,即知絕對是說服不得的,也不耗費這無用功了。
不過說服不得那也不能輕易放了。
袁耀心中又是有的一主意,再是與諸葛亮說起道:“這連弩既然是孔明所造,吾倒是覺得這元戎弩的名稱太過一般,該就叫諸葛連弩,好叫天下人都知曉孔明大名。”
袁耀這家夥壞啊。
到時候自己城頭立的都是諸葛連弩,天下人都是知曉之後,這諸葛亮還能去哪?
別說這諸葛亮了,恐怕整個諸葛家族,那都是逃不了了。
“再說了,自己都已經把孔明燈給剽竊了,剩下這連弩,怎麽也該留給咱們的孔明兄弟正名了。”
言罷,也是根本不管諸葛亮樂意不樂意,當即就是自言自語的說定道:“諸葛連弩!當真是個好名字,就是這麽定了!”
諸葛亮心思敏捷,哪裏不曉得袁耀的意思。卻到底沒是反駁,也算是心照不宣了。
袁耀明白這諸葛亮一來年紀的確還小了些,二來也是待價而沽。
隻是如今這劉備都混到漢中投靠天師去了,恐怕孔明兄弟也待價不得多久了。
收獲了諸葛連弩,袁耀總算在連日的鬱悶中得到了一些安慰,麵色也稍稍好的一些。
然而這小小的麵色變化,卻被諸葛亮敏銳的看在眼裏。
卻聽其直接就是問起道:“觀公子麵色,似乎有些隱隱憂慮之情,可是有為何事煩惱?”
袁耀本來當真是沒想說起這事來的。
隻是聽得諸葛亮詢問,自然也不會隱瞞,直是反問道:“孔明兄弟可知今日荊州厲兵秣馬,是要往何處而去?”
這問題自然是難不住諸葛亮的。
諸葛亮別的不說,對大局的把握是天底下第一檔的,雖然這會還有些年少。
卻聽其直接應道:“想來是要北伐曹操!”
聽得諸葛亮說的如此肯定,袁耀那也是心底中不由再是感歎了一句,麵上卻是一點沒有動靜,直又說道:“那依孔明之見,如今吾袁家與曹操相爭,勝算在是幾成?”
諸葛亮聽得卻笑道:“若隻有袁公與那兗州相抗,uu看書 wwukanshu.co勝率不足五成。然公子在荊州必會一同進伐,屆時勝率已有七八成。倘若徐州呂布亦共同聯手,三路並進,則曹操必敗。”
袁耀聽得倒是有些稀奇,也不否認這戰術意圖,而是又疑問道:“卻不想孔明對吾袁家與溫侯的聯手,卻有如此信心?”
諸葛亮聽得卻是搖頭道:“隻是公子如此憂愁,隻怕是這計劃有變。”
袁耀聽得卻是歎息道:“倒也不說計劃有變,隻是此番北伐,倒是沒我袁耀的事了。”
“哦?”
諸葛亮顯然聽到這個也很是意外,直說道:“卻不知曹操用的何計?”
說到這個,袁耀也有些不好意思開口了。
隻是早晚這諸葛亮也會知曉,也隻得說道:“曹操長子曹昂,伐賊寇受重傷,如今傳言昏迷不醒,極有可能都醒不過了。”
“吾父知道此消息,生怕又發生在吾身上,下的死命,令吾不得出征。”
鄧縣,諸葛亮那座草屋之中,袁耀正是看著新型大殺器,元戎弩的表現。
震撼十足!
“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駑十矢俱發。”
看著諸葛亮朝著自己一本正經的介紹,再親眼看到這元戎弩的威力,袁耀真想頒給諸葛亮一個“最佳雛鷹獎”。
這玩意前世他剛畢業時,進的一家上市企業的時候得過,得到的時候心裏還挺高興的,後來也才發覺,不過是忽悠人的把戲。
今日倒是想忽悠諸葛亮了,可見其也是太搞笑了。
卻聽袁耀直是樂的高呼道:“孔明果真天資聰穎,這短短時日,就幫吾弄出這麽一個大殺器了。有此元戎弩,置於城牆四周,敵軍就是到於城下,也不敢輕易強攻,隻得用圍困之法。”
“更有可能瞬間殺敗敵方士氣,先示敵以弱,再突然發難,依靠元戎弩,定是能成。”
諸葛亮見得袁耀一看到元戎弩,就開始毫不掩飾的思慮可能的戰爭用途,心中也是嘖嘖稱奇。
“看來這袁家公子的成功,也當真不是偶然!”
心中感歎的一句,諸葛亮卻也不能不給袁耀潑上點冷水。
“公子,此中工藝不算簡單,若是想用於戰事之上,隻怕還有難度。”
袁耀倒不意外。
這種連弩其中到底有何門道,他是一點都不弄清楚,不過想來也是不容易的。
諸葛亮可不會因為邀功,估計說的這工藝不簡單。他既然說是不容易,那自然真是有些難度。
卻聽袁耀很是認真的問道:“雖說工藝之難,卻也該嚐試。況如今軍備坊已設,孔明可將這工藝教與劉子揚,由其統領,負責此事。”
諸葛亮聽得這才點了點頭。
本來這連弩他研究出來也就不打算再管了,他的誌向,自然不在此處。
隻是上回在黃老之處見得那模型,忽然心中一熱,突發奇想罷了。
如今既是已成,自然可是教給他人,好使其發揚光大。
當即也是應道:“袁公子且放心,吾定能知無不言,皆是教給子揚兄。”
說著又是忍不住說的一句道:“其實這連弩工藝之難,一是本身較為複,二來這箭矢亦是要特製,難以大量生產。”
顯然是看著袁耀期待滿滿,也不想讓其失望太多。
隻是這元戎弩已經屬於意外之喜了,袁耀雖是期待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也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應了諸葛亮兩句,見其榮辱不驚的模樣,實在是起了愛才之心。
終究忍不住,邀請其出仕了。
“孔明如此才華蓋世,何不入吾賬下,與你那兄長共同出力,為大漢百姓做事。”
然而袁耀注定是要失望的。
“亮年紀尚且,還當在學的幾年,還請公子勿要逼迫。”
聽著諸葛亮的婉言拒絕,袁耀本來還是想以“龐統不過也就年長幾歲,如今已成軍中謀主”之類的來說服諸葛亮。
隻是見其看著自己的淡然眼神,即知絕對是說服不得的,也不耗費這無用功了。
不過說服不得那也不能輕易放了。
袁耀心中又是有的一主意,再是與諸葛亮說起道:“這連弩既然是孔明所造,吾倒是覺得這元戎弩的名稱太過一般,該就叫諸葛連弩,好叫天下人都知曉孔明大名。”
袁耀這家夥壞啊。
到時候自己城頭立的都是諸葛連弩,天下人都是知曉之後,這諸葛亮還能去哪?
別說這諸葛亮了,恐怕整個諸葛家族,那都是逃不了了。
“再說了,自己都已經把孔明燈給剽竊了,剩下這連弩,怎麽也該留給咱們的孔明兄弟正名了。”
言罷,也是根本不管諸葛亮樂意不樂意,當即就是自言自語的說定道:“諸葛連弩!當真是個好名字,就是這麽定了!”
諸葛亮心思敏捷,哪裏不曉得袁耀的意思。卻到底沒是反駁,也算是心照不宣了。
袁耀明白這諸葛亮一來年紀的確還小了些,二來也是待價而沽。
隻是如今這劉備都混到漢中投靠天師去了,恐怕孔明兄弟也待價不得多久了。
收獲了諸葛連弩,袁耀總算在連日的鬱悶中得到了一些安慰,麵色也稍稍好的一些。
然而這小小的麵色變化,卻被諸葛亮敏銳的看在眼裏。
卻聽其直接就是問起道:“觀公子麵色,似乎有些隱隱憂慮之情,可是有為何事煩惱?”
袁耀本來當真是沒想說起這事來的。
隻是聽得諸葛亮詢問,自然也不會隱瞞,直是反問道:“孔明兄弟可知今日荊州厲兵秣馬,是要往何處而去?”
這問題自然是難不住諸葛亮的。
諸葛亮別的不說,對大局的把握是天底下第一檔的,雖然這會還有些年少。
卻聽其直接應道:“想來是要北伐曹操!”
聽得諸葛亮說的如此肯定,袁耀那也是心底中不由再是感歎了一句,麵上卻是一點沒有動靜,直又說道:“那依孔明之見,如今吾袁家與曹操相爭,勝算在是幾成?”
諸葛亮聽得卻笑道:“若隻有袁公與那兗州相抗,uu看書 wwukanshu.co勝率不足五成。然公子在荊州必會一同進伐,屆時勝率已有七八成。倘若徐州呂布亦共同聯手,三路並進,則曹操必敗。”
袁耀聽得倒是有些稀奇,也不否認這戰術意圖,而是又疑問道:“卻不想孔明對吾袁家與溫侯的聯手,卻有如此信心?”
諸葛亮聽得卻是搖頭道:“隻是公子如此憂愁,隻怕是這計劃有變。”
袁耀聽得卻是歎息道:“倒也不說計劃有變,隻是此番北伐,倒是沒我袁耀的事了。”
“哦?”
諸葛亮顯然聽到這個也很是意外,直說道:“卻不知曹操用的何計?”
說到這個,袁耀也有些不好意思開口了。
隻是早晚這諸葛亮也會知曉,也隻得說道:“曹操長子曹昂,伐賊寇受重傷,如今傳言昏迷不醒,極有可能都醒不過了。”
“吾父知道此消息,生怕又發生在吾身上,下的死命,令吾不得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