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門人稀少,得入門牆者隻有玄都**師一人,但門下尚有坐騎和許多童子,往往難以得悟大道;此功卻是不同,更多的是水磨功夫,對資質要求相對稍低,正合門下坐騎、童子修行。元始天尊門人多是根基深厚之輩,未必須要此功,但門人的門人呢?是以對此功亦很看重。通天教主門人眾多,相對而言須求最為迫切,但剛才所為實在不太地道,心知無法強求,尋思:“以我手段,按準提道友所述,未必不能將此功複製。”


    也許,唯一對胡盧創下“天地玄功”不很在意的大約就是女媧娘娘,隻是有人誇獎胡盧,女媧娘娘的心情實在很複雜,一麵頗有欣喜,一麵卻有些著惱。伏羲則瞅著胡盧,頗有些“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的意思”,尋思:“葫蘆道友能創下此功,卻是有大智慧的,唯有如此,身份心智才能配得上女媧妹子。”


    玉帝、王母尋思胡盧即創玄功,實力見漲,更須交好,亦交口稱讚。三清、女媧卻因各有原因,未曾表露意見,如此一來,凡是出言稱讚胡盧所創玄功神妙的,全是和胡盧關係親近之人。氣氣氛一時有些尷尬,過了半晌,老君終於憋出一個字來:“善!”然後幹咳一聲,目視玉帝,玉帝道:“此次丹元大會,卻有一個議題須要征求眾位卿家的意見。人族自大禹之後,權位更替變成以父傳子,不複再有禪位之風,著實叫人心痛。”


    王母接道:“正是,最為關鍵的是巫族經過多年來的展,幾乎已經完全與人族成為一體,憑借自身天賦,攥取人族朝堂高位,人族受其影響,已漸漸開始不敬天亦不理地了。”通天教主接道:“夏啟昏潰,不當人子,竟亂政令,叫人族現在對我等有道修真亦是極為排斥。”元始天尊道:“隻是人皇大禹先前劃分九州,各鎮一鼎,布下守護結界,鎮壓人族氣運,人族已為此量劫天道主角,巫族通過掌控人族而為洪荒主角,我等卻已無法直接出手。”


    老君道:“更兼後土身化六道輪回,功德無量,為巫族延幾多氣運,如今時間未至,夏朝、巫族氣運有餘未盡,四百年後當有分曉。”玉帝道:“隻是巫族經過這許多年來的展,日見興盛,隻靠人族恐怕無力反抗,本類此事理應由天庭出力,可惜天庭神位空缺太多,有力未逮,屆時還須請眾位高賢出手相助。”三清皆道:“善!”王母道:“卻不知該如何行事?”


    他五人你一言,我一語,早早將此事基調定下,明眼人一看知這是事先商量好的,三清分明是準備共進退了。女媧娘娘道:“貧道不理世事多年,便不參與了。”接引、準提道:“我西方教本該意不容辭,但我教勢微,實在沒有多餘的人手,若能許我教在東方傳教收徒,雖時間緊了兒,想來也能略盡綿力。”這一節三清並不理會。


    鎮元大仙道:“貧道隻求逍遙清修,幹戈之事就免了吧。”祖龍道:“貧道不理族內事多年,這等大事卻是無法做主。”胡盧受共工所托,照料巫族,又顧忌應龍顏麵,亦不欲參與此事,道:“貧道修為低下,自身功法尚須完善,便也不參與了。”


    元始天尊道:“道友此言差矣,想那人族為道友立祠設廟,何等尊貴,如今人族有難,道友怎可視而不見?”通天教主道:“正是!所謂在其位而謀其政,道友即為人族聖父,受人族香火供奉,便須為人族之事出力,不可置身事外!”老君道:“葫蘆道友一向與人為善,若能主導此事,以道友人族的影響力,當可事半功倍,正可減少殺戮,亦是一件不的功德。”


    準提道人見三清似有逼迫之意,道:“葫蘆道友既然不願參與此事,三位道友何必強人所難?”接引道人、鎮元大仙、祖龍、伏羲、軒轅、倉頡皆道:“正是!”女媧娘娘雖未表態,卻也冷眼觀看;在三清看來,多半亦是向著葫蘆。


    尋思:“原道這是水到渠成之事,不意葫蘆竟有些不情願,又有了這般大的潛勢力,便連軒轅也臨時反水。莫不是師徒倆一早商量好,想另起爐灶?還是和西方教另有密謀?但看這情形,卻又不像!”再看軒轅,卻似坐山觀虎鬥;元始天尊會來事兒,道:“各位道友稍安勿躁,貧道師兄弟亦無意相強;葫蘆道友,咱們打開天窗亮話,我等三人欲請道友主導此事,卻不知道友為何不願應承此事?又如何才肯應承此事?”


    胡盧雖不知三清為何非要自己出麵不可,經過這許多年耳喧目染,卻也知道事出反常即為妖,反問道:“為何卻定要貧道出麵?”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盡皆愕然,連軒轅、倉頡亦不例外。元始天尊苦笑道:“那裏還有比道友更合適的人選麽?凡間事須用凡間手段,我等雖為聖人也隻能從旁協助,不可直接出手。以道友的在人族的影響力,正合主導此事。”


    三清之所以堅持要他主導此事,不過是彼此間不信任罷了,而他恰恰又是最合適的人選。在人族的影響力極大,容易成事;本身又未立教,不會和三清教統有直接的衝突。胡盧相信了元始天尊的法,卻不知這不過是次要原因,終是不願和巫族直接起衝突,道:“貧道不覺巫族有何可惡之處。”


    換個旁人,或者會什麽巫族不修元神,不體天心之類的空話,元始天尊卻是不同,早叫廣成子過胡盧為,接道:“好!便依道友之言,巫族若顯惡行,為禍人族,道友自會出麵,對麽?”胡盧道:“卻也未必,巫族高人甚多,單憑貧道一人,隻怕有力未逮。”


    元始天尊接道:“這一,道友大可放心,屆時貧道等三人門下,自會出手相助,若是實在不行,便是貧道親自出手也未嚐不可。”老君和通天教主皆道:“正是!”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胡盧道:“聖人門下,貧道可馭駕不了,亦不敢馭駕。”元始天尊接道:“道友不必為此擔心,貧道亦知行軍打仗不是兒戲,凡入軍中者,貧道均會叮囑。”通天教主接道:“正是!何況貧道門下,多與道友交好,想來也不會出什麽問題。”胡盧尋思:“若由我主導此事,尚可給巫族留一絲血脈;若由三清自行其事,隻怕便要將巫族斬盡殺絕了。”遂應了。


    接引、準接道人道:“葫蘆道友即已應承此事,若遇事不決,盡可來尋我西方教,我西方教雖式微人稀,卻也可以略盡綿力。”祖龍道:“道友若用得著水族,自可去東海招那敖廣聽命,萬萬不要客氣,自家孩子,隨便使喚!”鎮元大仙道:“賢弟若用得著為兄,隻管開口。”伏羲笑道:“葫蘆道友,得閑請往媧皇宮一行,當有大收獲。”


    女媧娘娘臉色登時變了;其它人卻道這是“大舅子調侃妹夫哩!”


    卻丹元會散,胡盧邀鎮元大仙、祖龍至五夷山做客;正行間,人皇軒轅從後麵趕來,道:“老師且住。”眾人停下,胡盧問道:“何事?”軒轅道:“卻來向老師一件密事,此乃重中之重的大事,且聽我慢慢道來。”


    大禹以臣紹君,分九州之屬: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啟王並非由古法禪讓得帝位,而是以子繼父業,亦當中天未遠盛治之世。然盛炎之餘,陰肅所伏;鈞台之會諸侯時,九州之牧與各國之君長皆來朝會,獨有扈氏之國君不至。有扈氏言啟王壞禪位之賢,不奉正朔,不修人紀,不勤民事,亂綱瀆常,虐民不道,是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又有截教門人從中作梗,興兵事伐巫,師陳於甘之野。


    不意啟王盡招九牧萬國之師,調兵將討伐之,渡孟門,逾梁山。及至戰時,兩軍成陣。太康驅毒獸在前,堅車在後;馬披介,人貫甲,又有蠱士毒巫,奇術怪陣;有扈氏雖亦有截教修士助陣,豈料修士不得施殺術,聖人不得降世,終不敵太康兵強將眾。夏朝遂立,啟王因此尊巫士而排洪荒真修。


    三清聖人亦因此頗為不滿,卻又勢必不能直接出手,單憑門人更難成事,前者截教已試過,便是合三教之力亦未必成功。及至夏朝立,人間帝皇定;欲借人族行伐巫事,老君雖為人教教主,也不能獨斷乾坤,尚須曆代人皇肯,方可名正言順。遂至火雲洞,述前事,曆代人皇皆看向大禹;大禹道:“我原已禪位於伯益,伯益又失位於啟,卻非我所能預料。”


    通天教主待要強辯,元始天尊已經接道:“非欲伐夏,實欲伐巫。”軒轅亦道:“如今夏啟已繼位為人間帝王,即是洪荒人皇,自行政令,卻非他人所能幹涉,縱是我等也不例外!”神農亦道:“我等已得人皇,便不可再輕出火雲洞,此聖人共議,人教規矩,豈可輕亂?”舜帝道:“正是,料我等久不入人世,便是有心,亦是無力。”通天教主問道:“伏羲道友如何話?”


    伏羲笑道:“貧道原非人族,能為人皇,已是老君的‘恩賜’,如今卻不好再厚顏插手人族之事。”老君並不理會伏羲的嘲諷之意,道:“子承父業,終不如禪位推先之人賢良,百年之後,若有不肖子孫為禍人族,又該如何?”大禹接道:“自當行殺伐術,便為貧道子孫,亦不必姑息。”元始天尊笑道:“卻恐人族力弱,不能勝巫。”


    通天教主亦笑道:“三清本為一體,三教同氣連枝;貧道門人眾多,自當出手相助。”元始天尊接道:“貧道門下亦人才濟濟,豈能叫師弟獨木支撐?”老君道:“合該如此,諸位道友可有異意?”曆代人皇默然不語,堯帝半天沒有話,此時卻道:“貧道卻信不過闡教門人。”元始天尊色變,卻也無話可;通天教主笑道:“既然道友信不過闡教,便當由我截教主理此事。”不意大禹接道:“截教?此次卻輪到貧道信不過了。”


    軒轅理解堯帝和大禹的心情,前者有切身親曆之痛,後者本就對修士沒有好感,又擔心截教門下殺伐太重,絕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卻也不願把關係弄的太僵,道:“闡截二教均可參與,但主事之人卻須由葫蘆老師來主持。”堯帝道:“大善!”神農、舜帝、大禹皆道:“正是!”伏羲亦道:“合該如此。”


    三清見曆代人皇共進退,雖有些不情願,但也無奈,遂有“丹元”之事。


    胡盧聽罷,方悟此間究理,道:“軒轅呀,你們可給為師找了件好差事。卻不知大禹治水之時,為師已經應承祖巫共工,要保下巫族一絲血脈。”軒轅笑道:“老師不應此事,巫族或有被三清聖人門下殺絕可能;應下此事,具體如何操作,還不是老師了算?”胡盧詐惱道:“為師如此勞心勞力,有何好處?”


    軒轅笑道:“確有大好處!”罷拿出一方印璽——


    卻是三清離開火雲洞後,曆代人皇的計較;伏羲道:“諸位道友,你們或多或少均與葫蘆道友有師徒之誼,多有愛戴之意,如今卻是失了計較。”大禹道:“葫蘆老師功德蓋天,難道三清聖人還能出手對付葫蘆老師不成?”伏羲答道:“並非如此;諸位道友試想,葫蘆道友是多代帝師不假,卻非當代帝師,亦不可能成為當代帝師,介入人族之事,終須有個名目,沒有名目,別人如何會信服?”


    大禹笑道:“以葫蘆老師的身份地位,何須如此費事,隻管將身份一露,人族無不響應;你當貧道為葫蘆老師設祠立廟,豈是等閑?”伏羲道:“道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除了國之祭祀,尋常人等如何能入廟祭拜,如何識得葫蘆道友真容?”軒轅亦道:“還有一節,便是識得,亦須防備人詐言葫蘆老師假冒。”


    神農笑道:“伏羲道友,可還記得神鼎乎?神鼎傳自道友,卻因我而名,貧道早將此鼎送於葫蘆老師,應該可以證明身份了吧。”軒轅、堯帝、舜帝嚐聞神農鼎之名,皆道:“應該可以。”大禹卻是苦笑道:“眾位道友,貧道繼位人間帝皇時,葫蘆老師曾送貧道一鼎,是原為人皇之物,如今再予人皇,卻是物歸原主。”


    眾人婉惜一番,皆道胡盧道德高尚,境界高深,竟已不為外物所累;連神農鼎一級的先天靈寶亦不在其眼中!伏羲道:“卻不知此鼎現在何處,若能尋來,未嚐不能補救。”大禹苦笑道:“此鼎已被我一化為九,用來鎮壓人族氣運和守護九州之地了。”軒轅沉吟道:“信物不是問題,貧道手中之劍亦是人族聖器,原就是葫蘆老師所煉,問題在於葫蘆老師拒不肯受。”


    伏羲道:“鼎以神農道友名,劍以軒轅道友名,葫蘆道友拒不肯收,想來是有這方麵的考慮,若能新煉一物,以眾人之名,葫蘆道友應該不會拒絕。”


    ……


    軒轅道:“此印名為‘崆峒’,集神農師兄、堯帝、舜帝、大禹以及弟子五人功德和人皇帝氣的烙印於一體,一則是我等的一番心意,一則可方便老師行事,還望老師收下。”祖龍問道:“可是玄都洞論道時,道友所用之法寶?”軒轅道:“正是!”鎮元大仙動容道:“卻是一件異寶!稱得上人族聖器,尋常時不可輕示於人。”


    胡盧遂將崆峒印收下;正是:商湯伐夏戰起時,風起雲湧英雄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法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門奇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門奇術並收藏玄法變最新章節